正反面打印发色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4250发布日期:2021-07-27 13:2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正反面打印发色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反面打印发色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印花市场对环保印花工艺和小批量订单需求的不断提升,具有绿色环保、快速交货优势的纺织喷墨印花工艺在未来五年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与传统的印花工艺相比,喷墨印花工艺的渗透性不好,导致纺织面料的正反面色差比较明显,并进一步地导致丝绸、化纤类的纺织面料在制作服装时出现翻丝漏白等现象,因此,次品率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反面打印发色一体机,集正反双面打印、发色功能与一体,大大减小打印完成后布料的正反面色差,提高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正反面打印发色一体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放布辊、放布控制辊、打印装置一、打印装置二、发色装置及收布辊,所述打印装置一用于从布料正面打印上色,所述打印装置二用于从布料背面打印上色,所述发色装置用于使布料高温发色。

优选地,所述机体内还设有多个导布辊和压布辊,布料在机体内依次经过放布辊、放布控制辊、导布辊一、压布辊一、压布辊二、打印装置一、导布辊二、导布辊三、打印装置二、导布辊四、导布辊五、导布辊六、发色装置、导布辊七及收布辊。

优选地,所述打印装置一和打印装置二分别包括打印机本体和打印平台,所述打印平台下方设有积墨槽。

优选地,所述打印平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设置有同步辊。

优选地,所述发色装置包括发色箱、升降辊及多个加热管,所述发色箱下方开设有出入口,所述出入口用于供布料进出发色箱,所述升降辊设于发色箱内部上方,用于传送布料,所述加热管设于发色箱内部用于升温发色。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设有4-6个,设于发色箱的一侧并且呈竖列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放布辊、放布控制辊、导布辊一的连线呈v形,所述导布辊一、压布辊一、压布辊二的连线呈v形,所述导布辊二设于打印装置一下方,所述导布辊三设于打印装置二下方,所述导布辊四、导布辊五、导布辊六的连线呈倒v形,所述导布辊六设于发色装置出入口的一侧,所述导布辊七设于发色装置出入口的另一侧,所述收布辊设于导布辊七远离导布辊六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打印机本体具体为喷墨打印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打印装置一和打印装置二,可以实现一次性完成双面打印,有效减小印花布料的正反面色差,进一步的可防止丝绸、化纤类的纺织面料在制作服装时出现翻丝漏白等现象,大大降低次品率;通过设置发色箱,可以实现对布料即喷印即发色的处理,设备一体化程度高,生产周期更短、生产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反面打印发色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反面打印发色一体机的打印装置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机体,2-放布辊,3-放布控制辊,4-导布辊一,5-压布辊一,6-压布辊二,7-同步辊,8-打印装置一,81-打印机本体,82-打印平台,83-积墨槽,9-导布辊二,10-导布辊三,11-打印装置二,12-导布辊四,13-导布辊五,14-导布辊六,15-导布辊七,16-收布辊,17-发色装置,171-发色箱,172-出入口,173-升降辊,174-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正反面打印发色一体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体1,机体1内设置有放布辊2、放布控制辊3、打印装置一8、打印装置二11、发色装置17及收布辊16,打印装置一8用于从布料正面打印上色,打印装置二11用于从布料背面打印上色,发色装置17用于使布料高温发色。布料从放布辊2进入后先经过打印装置一8进行正面上色,再经过打印装置二11进行背面上色,然后进入发色装置17中高温发色,最后从收布辊16送出,完成整个打印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体1内还设有多个导布辊和压布辊,布料在机体1内依次经过放布辊2、放布控制辊3、导布辊一4、压布辊一5、压布辊二6、打印装置一8、导布辊二9、导布辊三10、打印装置二11、导布辊四12、导布辊五13、导布辊六14、发色装置17、导布辊七15及收布辊16。打印装置一8和打印装置二11分别包括打印机本体81和打印平台82,打印机本体81具体为喷墨打印机,打印平台82下方设有积墨槽83,打印平台82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设置有同步辊7。发色装置17包括发色箱171、升降辊173及多个加热管174,发色箱171下方开设有出入口172,出入口172用于供布料进出发色箱171,升降辊173设于发色箱171内部上方,用于传送布料,加热管174设于发色箱171内部用于升温发色,加热管174设有4-6个,设于发色箱171的一侧并且呈竖列均匀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导布辊和压布辊优选的布设位置,如图1所示,放布辊2、放布控制辊3、导布辊一4的连线呈v形,导布辊一4、压布辊一5、压布辊二6的连线呈v形,且压布辊二6的设置高度低于导布辊一4的设置高度,打印装置一8的进料口端的同步辊7位于导布辊一4、压布辊一5、压布辊二6形成的v形的开口中,导布辊二9设于打印装置一8出料口端的同步辊7下方,导布辊三10设于打印装置二11的下方,导布辊四12、导布辊五13、导布辊六14的连线呈倒v形,且导布辊六14的设置高度低于导布辊四12的设置高度,导布辊六14设于发色装置17出入口172的一侧,导布辊七15设于发色装置17出入口172的另一侧,收布辊16设于导布辊七15远离导布辊六14的一侧。但需要说明的是,导布辊和压布辊的具体数量和布设方式并不仅限于此,重要的是布料是依次进入打印装置一8、打印装置二11和发色装置17的,并且通过这些导布辊和压布辊的能够使其正面接受打印装置一8的喷墨,背面接受打印装置二11的喷墨,以达到双面打印的效果。

工作时,如图1所示,布料由放布辊2放出,经过放布控制辊3的下方,然后经过导布辊一4的上方,再经过压布辊一5的下方以及压布辊二6的左侧,由打印装置一8进料口端的同步辊7的右侧进入打印装置一8进行正面打印;打印完成后,依次经过出料口端的同步辊7的左侧、导布辊二9的下方和导布辊三10右侧,从打印装置二11进料口端的同步辊7的左侧进入打印装置二11进行背面打印;打印完成后,依次经过出料口端的同步辊7的右侧、导布辊四12的下方、导布辊五13的上方以及导布辊六14的下方,由发色箱171出入口172进入发色箱171中,经过发色箱171中升降辊173的上方再从出入口172离开发色箱171,经过导布辊七15的下方最后由收布辊16完成收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采用打印平台82上带有积墨槽83的打印装置一8和打印装置二11,喷墨打印机喷射出的穿过布料纺织孔隙的墨水能够积存在积墨槽83中,能够有效防止墨水通过布料的纺织孔隙喷射到平台上而造成布料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