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化机的成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5567发布日期:2021-08-27 10:4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蒸化机的成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化机的成环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蒸化机的成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织物的印花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蒸化机也由导辊式发展到长环式,以满足织物低张力的要求。并且,使织物与辊体的接触面由双面改为单面,即织物的印花面始终不与辊体接触,以避免产生搭色的现象。

长环蒸化机是织物成环状挂在搁布辊上进行蒸化的机器。早期的长环蒸化机通过拔杆式成环装置实现织物成环,但是,该成环装置一般成环效果不佳而影响织物蒸化的均匀性。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蒸化机中的成环机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蒸化机的成环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成环机构的成环效果不佳而导致织物蒸化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化机的成环装置,包括:

布置有两条环链且同轴布置的传动链轮组,所述传动链轮组靠近所述蒸化机的进料口;

横置于两条环链之间的搁布辊,搁布辊两侧连接有与两条环链对应连接的曲柄组件,以使所述搁布辊被传送至曲率变化部对应的位置时逐渐下垂,所述曲率变化部为所述环链经过与传动链轮组所形成的部分链条;

位于传动链轮组侧上方的拨动件,拨动件下方布置有用于支撑逐渐下垂的搁布辊的托板,且所述拨动件在经过位于传动链轮组上方的喂布辊进入蒸化机箱体后织物的下垂高度达到预设值时受控地横向翻转,以将所述托板上的搁布辊推动至两条环链上方并使所述搁布辊承接织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化机箱体的内侧板布置有轨道支座,所述轨道支座的自由端连接有纵向延伸的成环板,所述轨道支座的一侧形成有供所述环链移动的轨道;

其中,所述成环板配置成在所述拨动件受控地横向翻转以向上推动所述托板上的搁布辊时承接所述搁布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曲柄组件由与所述搁布辊的端部相连的滚轮、与所述滚轮相连的活动曲柄、以及与所述活动曲柄枢接的连接部构成,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环链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沿所述轨道进行移动的滚动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成环风机,所述成环风机形成有位于所述搁布辊上方的吹风管道,且所述吹风管道的出气口正对所述喂布辊和目标搁布辊之间的织物;

其中,所述目标搁布辊配置为被所述拨动件推送至所述成环板上的第一搁布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板下方布置有支撑座,所述托板的一侧与所述支撑座铰接,且所述托板的目标位置处与所述支撑座的对应位置间设有纵向配置的复位弹簧;

所述目标位置为靠近托板自由端的位置或靠近托板中心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板的水平截面配置为弧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所述拨动件包括拨爪、拨爪轴凸轮以及传动机构,所述拨爪轴凸轮连接有用于检测进入蒸化机箱体后织物的下垂高度的传感器,以在织物的下垂高度达到预设值时所述传动机构控制所述拨爪横向翻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动件贯穿有拨动轴,所述拨动轴的两端分别从蒸化机箱体的正面和背面伸出,且分别通过轴承座与蒸化机箱体的正面和背面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化机箱体的正面侧或背面侧配置有与所述拨动轴相连并驱动所述拨动轴转动的电机,以通过控制所述拨动轴转动驱动所述拨动件横向翻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揭示的蒸化机的成环装置通过与搁布辊两侧相连的曲柄组件使搁布辊移动至曲率变化部对应的位置时逐渐下垂,并通过托板支撑逐渐下垂的搁布辊,在进入蒸化机箱体后的织物的下垂高度达到预设值时,布置于传动链轮组侧上方的拨动件受控地横向翻转,以通过拨动件的横向翻转推动托板上的搁布辊至两条环链上方,从而使搁布辊承接形成环状织物。由此可见,本申请的成环装置通过拨动件根据进入蒸化机箱体后织物的下垂高度及时地横向翻转,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织物的自动成环,以节约蒸化机内的结构空间,而且保证了织物成环的整齐性,提高了织物成环的效果,以确保织物蒸化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t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织物、成环风机。

图3为曲柄组件分别与搁布辊、成环板、蒸化机箱体的示意性连接结构图;

图4为曲柄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拨动轴分别与拨动件、蒸化机箱体的示意性连接结构图;

图6为图5中沿a-a方向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正方向”、“负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蒸化机,其可包括蒸化机箱体10,蒸化机箱体10内布置有安装两条环链102的四组传动链轮组(图1中仅示出两组传动链轮组,分别为传动链轮组101和传动链轮组115),每一传动链轮组同轴设置,每一环链102安装于四组传动链轮组中位于同一目标面的四个传动链轮上,以形成两条链条传送路径。其中,目标面是指平行于蒸化机箱体10正面10a的平面。靠近蒸化机箱体10的进料口103配置有位于多组传动链轮组的其中一组传动链轮组101上方的喂布辊104。

结合图1至图3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蒸化机的成环装置包括:多组传动链轮组的其中一组传动链轮组101,且传动链轮组101靠近蒸化机的进料口103;横置于两条环链102之间的搁布辊105,搁布辊105两侧连接有与两条环链102对应连接的曲柄组件106,以使搁布辊105被传送至曲率变化部对应的位置时逐渐下垂,曲率变化部为环链102沿c方向移动时经过与传动链轮组101所形成的部分链条;位于传动链轮组101侧上方的拨动件107,拨动件107下方布置有用于支撑逐渐下垂的搁布辊105的托板108,且拨动件107在经过喂布辊104进入蒸化机箱体10后织物70的下垂高度达到预设值时受控地横向翻转,以将托板108上的搁布辊105推动至两条环链102上方并使搁布辊105承接织物70。

具体而言,继续以图3进行说明,蒸化机箱体10的内侧板布置有轨道支座1022,轨道支座1022的自由端连接有纵向延伸的成环板1023,轨道支座1022的一侧形成有供环链102移动的轨道1021。成环板1023配置成在拨动件107受控地横向翻转以向上推动托板108上的搁布辊105时承接搁布辊105。如图4所示,曲柄组件106由与搁布辊105的端部相连的滚轮1061、与滚轮1061相连的活动曲柄1062、以及与活动曲柄1062枢接的连接部1063构成,且连接部1063与环链102相连。连接部1063形成有至少一个沿轨道1021进行移动的滚动部1064。值得注意的是,拨动件107横向翻转推动搁布辊105时,活动曲柄1062以第一轴线100为轴旋转,以通过滚轮1061带动搁布辊105沿第一轴线100为轴旋转,由此,与搁布辊105端部固定连接的曲柄组件的滚轮1061被推动至成环板1023顶部,从而通过成环板1023支撑曲柄组件的滚轮1061以支撑搁布辊105。

在本实施例中,蒸化机的成环装置通过与搁布辊105两侧相连的曲柄组件106使搁布辊105移动至曲率变化部对应的位置时逐渐下垂,并通过托板108支撑逐渐下垂的搁布辊105,在进入蒸化机箱体10后的织物70的下垂高度达到预设值时,布置于传动链轮组101侧上方的拨动件107受控地横向翻转,以通过拨动件107的横向翻转推动托板108上的搁布辊105至两条环链102上方,从而使搁布辊105承接形成环状织物。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成环装置通过拨动件107根据进入蒸化机箱体10后织物的下垂高度及时地横向翻转,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织物的自动成环,以节约蒸化机内的结构空间,而且保证了织物成环的整齐性,提高了织物成环的效果,以确保织物蒸化的均匀性。

参照图1和图2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成环装置还包括:成环风机109,成环风机109形成有位于搁布辊105上方的吹风管道110,且吹风管道110的出气口正对喂布辊104和目标搁布辊之间的织物;其中,目标搁布辊配置为被拨动件107推送至两条环链102上的第一搁布辊。

应理解,喂布辊104将织物70输送至蒸化机箱体10后,由于目标搁布辊与喂布辊104的支撑作用,使得悬挂于喂布辊104与目标搁布辊之间的织物正对吹风管道110的出气口,成环风机109工作产生的气流通过吹风管道110吹向悬挂于喂布辊104与目标搁布辊之间的织物,不仅使织物逐渐呈环状,而且使喂布辊104与目标搁布辊之间的织物逐渐下垂,以在下垂高度达到预设值时拨动件107翻转。其中,预设值可根据蒸化机的实际工况需求进行设置,其具体值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对此不做详细赘述。

继续参照图1和图2进行说明,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托板108下方布置有支撑座111,托板108的一侧与支撑座111铰接,且托板108的目标位置处与支撑座111的对应位置间设有纵向配置的复位弹簧112。其中,托板108的目标位置为靠近托板108自由端的位置或靠近托板108中心的位置。如此,曲柄组件106随环链102移动至曲率变化部时,曲柄组件106带动搁布辊105沿托板108逐渐下垂,托板108与支撑座之间的复位弹簧112受到搁布辊105的重力作用逐渐收缩,直至拨动件107横向翻转以将搁布辊105推动至成环板1023上时,复位弹簧112自动伸长,托板108自动复位,以等待下一搁布辊105。

需要说明的是,托板108的水平截面配置为弧形状,且托板108的凹陷部朝向下垂的搁布辊105,即托板108呈两端高中间低的结构。由此,托板108的配置结构与搁布辊105的下垂轨迹相适配,以便于拨动件107将搁布辊105沿托板108的弧形面推动至成环板1023上。

参照图1至图2、图5至图6所示,传动链轮组101中每一传动链轮的侧上方均对应布置一拨动件107,蒸化机箱体10内布置有沿目标方向贯穿两个拨动件107中心的拨动轴107’,且拨动轴107’的两端分别从蒸化机箱体10的正面10a和背面10b伸出,并通过轴承座113与蒸化机箱体10的正面10a和背面10b相连。其中,拨动件107具体可包括拨爪1071、拨爪轴凸轮1072以及传动机构1073,拨爪轴凸轮1072连接有用于检测进入蒸化机箱体10后织物的下垂高度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以在织物的下垂高度达到预设值时传动机构1073控制拨爪1071横向翻转。此外,蒸化机箱体10的正面外侧或背面外侧配置有与拨动轴107’相连的电机114,以通过电机114驱动拨动轴107’转动,从而控制传动机构1073驱动拨爪1071沿b方向转动。如此,通过拨动件107的横向翻转以推动下垂至托板108上的搁布辊105至成环板1023,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织物的自动成环,以节约蒸化机内的结构空间,而且保证了织物成环的整齐性,提高了织物成环的效果,以确保织物蒸化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横向是指图1中的x轴方向,纵向或垂直方向是指图1中的y轴方向,目标方向是指图1中的z方向。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