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4747发布日期:2021-06-22 15:1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喷墨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墨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打印设备中,输纸装置和打印平台间多通过编码器的反馈信号进行协调工作,通过编码器检测打印介质的移动速度从而协调控制输纸机构的上料速度,此时需要在打印平台的动辊上另行安装编码器,由于打印平台在工作时会产生震动,导致编码器测量数值不准确而影响编码器对输纸机构的协调控制,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无需另行安装编码器的喷墨打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设备,以解决打印设备在工作时产生震动而影响编码器对输纸机构的协调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所述喷墨打印设备包括:

上料装置;

控制器,设有电机接口、编码器接口、反馈输出接口,所述上料装置与所述反馈输出接口相连;

自带编码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编码器与所述编码器接口相连,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接口相连;

所述电机的编码器测量电机上的转子轴的角位移,并将所述角位移转换成相匹配的电信号,所述电信号通过所述编码器接口输入到所述控制器上;所述控制器产生控制电机转动的脉冲波形;所述控制器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和脉冲波形进行对比产生反馈信号,并输出所述反馈信号经所述反馈输出接口输出至所述上料装置,以控制所述上料装置执行上料动作。

作为上述喷墨打印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编码器与所述控制器的编码器接口之间、所述控制器的反馈输出信号与所述上料装置之间均通过多芯屏蔽电缆进行连接。

作为上述喷墨打印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

打印介质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皮带及设于所述第一皮带两端的第一带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电机的转子轴连接。

作为上述喷墨打印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打印介质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上料装置连接。

作为上述喷墨打印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同步驱动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打印介质输送装置,且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传动比大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传动比。

作为上述喷墨打印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皮带的工作面上设有若干吸附通孔,所述打印介质输送装置还包括吸风机构,所述吸风机构为所述吸附通孔提供负压。

作为上述喷墨打印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

压平装置,用于压平所述打印介质;所述压平装置上设有安装架、第一压平机构、第一承载机构、第二压平机构和第二承载机构,且所述安装架、第一压平机构和第二压平机构均设于所述第一皮带上方。

作为上述喷墨打印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压平装置包括:

所述第一压平机构与所述第一承载机构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承载机构可相对所述安装架运动;所述第二压平机构与所述第二承载机构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承载机构可相对所述安装架运动。

作为上述喷墨打印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

所述第一压平机构与所述第一皮带在垂直方向上相距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压平机构与所述第一皮带在垂直方向上相距第二预设距离;当调节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与第二预设距离不同时,对不同高度的打印介质表面完成压平动作;当调节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与第二预设距离相等时,对相同高度的打印介质表面完成压平动作。

作为上述喷墨打印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二压平机构与所述第一压平机构在沿安装架的水平方向上相距第三预设距离,通过调节所述第三预设距离,对不同尺寸的打印介质完成压平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自带的编码器测量电机的转子轴旋转一周的角位移并产生对应的电信号,以获得第一皮带带动打印介质移动的实际传送位移;控制器产生控制电机的脉冲波形,检测电机转速是否平稳;然后控制器将电信号与脉冲波形进行对比,判断电机的转速与编码器测量的角位移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控制上料装置执行上料动作;如果不一致,则控制器对电信号和脉冲波形进行调整使其一致。通过控制器代替编码器的方式协调控制上料装置,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打印设备在工作时产生震动而影响编码器对上料装置的协调控制问题。这种喷墨打印设备不需要另行安装编码器,在降低设备成本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对上料装置的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器与电机、编码器电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墨打印设备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电机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压平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图5所示压平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100、压平装置;131、横梁;132、第一支座;133、第二支座;151、第一压纸轮;161、第一承载机构;162、第二固定轴;163、第四固定轴;171、第二压纸轮;181、第二转动杆;182、第二弹簧;183、第二连接轴;200、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10、第一皮带;220、第一带轮;230、第二链轮;230、第一齿轮;300、电机;400、控制器;500、喷印组件;600、上料装置;610、第二皮带;620、第二带轮;630、第四链轮;

箭头x方向为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箭头y方向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相垂直且与竖直方向相垂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包括:上料装置600、控制器400和自带编码器的电机300,上述控制器400的电机接口与电机300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400的编码器接口与电机300的编码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400的反馈信号接口与上料装置600的输入端连接。一方面控制器400产生控制电机300转动的脉冲波形,电机300自带的编码器直接测量电机300的角位移,将角位移转换成相匹配的电信号,控制器400接收编码器产生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与脉冲波形进行对比,控制器将电信号与脉冲波形进行对比,产生反馈信号。另一方面控制器接收上料装置600的控制单元输出的输送速度,将上料装置600的输送速度与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的输送速度进行对比,并控制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的输送速度高于上料装置600的输送速度(控制器400通过调整输出的脉冲波形控制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的输送速度)。由于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的输送速度高于上料装置600的输送速度,则打印介质被上料至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上后,相邻打印介质之间的距离会被拉大,从而便于对打印介质逐个进行喷墨打印,全程由设备自动控制上料,无需人工干预。

实施例2

请参见图2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喷墨打印设备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2中的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压平装置100、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喷印组件500及上料装置600,该上料装置600与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沿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该上料装置600将打印介质上料至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上,从而使得上料装置600与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配合输送打印介质。

本实施例中的喷墨打印设备的工作原理为:

上料装置600实现供料,将待打印介质依次输出至打印介质输送装置上,当待打印介质经过压平装置100时,压平装置100将待打印介质压平至贴合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的第一皮带210上,第一皮带210将待打印介质传送至喷印组件500下方的喷印区域,此时喷印组件500对待打印介质执行打印动作,然后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将打印完成的打印介质继续输送,在打印介质输送过程中,电机300的编码器会随时检测打印介质的实际移动位移,当打印介质到达收料端时,电机300的编码器与控制器400协调配合,发出反馈信号,控制上料装置600执行上料动作。

实施例3

请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喷墨打印设备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3中的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包括第一皮带210、吸风机构及两设于第一皮带210两端的第一带轮220,且其中一个第一带轮220与电机300的转子轴连接,从而通过控制电子转子轴的转动可带动第一皮带210输送打印介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皮带210为同步带。

同时,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皮带210的工作面上设有若干吸附通孔,上述吸风机构设置在第一皮带210的紧边与松边之间,吸风机构为吸附通孔提供负压;如此设置后打印介质输送在第一皮带210上后,吸风机构提供的负压可通过吸附通孔吸附打印介质,防止打印介质在输送过程中产生偏移影响打印效果。

实施例4

请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喷墨打印设备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4中的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上料装置600、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电机300通过第一传动件与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连接,电机300通过第二传动件与上料装置600连接,且第一传动件的传动比大于第二传动件的传动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链条、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230,第一链轮同轴安装在电机300的转子轴上,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230通过第一链条连接。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链条、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630,第三链轮同轴安装在电机300的转子轴上,第三链轮的齿数与第一链轮的齿数相同;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630通过第二链条连接,第四链轮630的齿数大于第二链轮230的齿数。

在本实施例中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包括第一皮带210及两设于第一皮带210两端的第一带轮220,上料装置600包括第二皮带610及两设于第二皮带610两端的第二带轮620,其中第一皮带210和第二皮带610均为同步带,且第一带轮220与第二带轮620的齿数相同。位于左侧的(图5中)第一带轮220与第二链轮230同轴连接,位于左侧的(图5中)第二带轮620与第四链轮630同轴连接。

则本实施例中的喷墨打印设备的工作原理为:

第一链轮的齿数与第三链轮的齿数相同,且第四链轮630的齿数大于第二链轮230的齿数,使得电机300转子轴转动后带动第一带轮220及第二带轮620转动,且第二带轮620的转速低于第一带轮220的转速;又由于第一带轮220的齿数与第二带轮620的齿数相同,使得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输送打印介质的速度高于上料装置600输送打印介质的速度;则打印介质被上料至打印介质输送装置200上后,相邻打印介质之间的距离会被拉大,从而便于后期对打印介质逐个进行喷墨打印。

实施例5

请参见图5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喷墨打印设备在实施例1至4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5中的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压平装置100,该压平装置100用于压平打印介质。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压平装置100包括安装架、第一压平机构、第一承载机构161和第一压紧机构。其中安装架包括横梁131、第一支座132和第二支座133,该横梁131横跨设置在第一皮带210的上方,且横梁131的长度方向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即沿图4中箭头y的方向)。第一支座132和第二支座133分别从横梁131的两端支撑横梁131。第一压平机构设于第一皮带210上方,且第一压平机构设置在横梁131上;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压平机构与第一皮带210相距第一预设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距离为2mm。

打印介质上料至第一皮带210上后,打印介质表面可能出现拱起(类似于拱桥状的突起),当第一皮带210输送打印介质经过第一压平机构下方时,由于第一压平机构与第一皮带210相距第一预设距离,则打印介质表面拱起处会被第一压平机构压住,从而降低打印介质表面拱起处的高度,将打印介质压平。

上述第一承载机构161与第一压平机构通过第一压紧机构连接,第一承载机构161相对安装架运动,以带动第一压平机构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机构161上设有供横梁131穿过的通孔,第一承载机构161的通孔供横梁131穿过后第一承载机构161可在横梁131上滑动,而第一承载机构161又第一压紧机构连接,第一压紧机构又与第一压平机构连接,因此第一承载机构161在横梁131上滑动可带动第一压平机构运动(箭头y的方向滑动),使得第一压平机构的位置可以随着打印介质的幅宽(打印介质在箭头y方向的宽度)调整,在第一承载机构161上设有第二固定轴162和第四固定轴163。

如图4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杆181和第二弹簧182,第二转动杆181的中部绕第二固定轴162转动。第二转动杆181的第一端与第一压平机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平机构为第一压纸轮151,第一压纸轮151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杆181的第一端。在第二转动杆181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轴183,第二转动杆18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为第一转动杆的相对两端,第二弹簧18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连接轴183和第四固定轴163上,该第二弹簧182为拉簧,且第二弹簧182处于拉伸状态。

本实施例中喷墨打印设备的工作原理为:

打印介质表面拱起处与第一压平机构接触时,会导致第一压平机构向上运动,导致第一压平机构与第一皮带2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由于第二弹簧182为拉簧,且第二弹簧182处于拉伸状态,第二弹簧182为恢复原本状态会收缩,则第二弹簧182将第二连接轴183拉向第四固定轴163(第二连接轴183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二转动杆181的第一端绕第二固定轴162向打印介质转动至第一压纸轮151与第一皮带210相距第一预设距离,在打印介质输送过程中,第一压紧机构压紧第一压平机构以使第一压平机构与第一皮带210相距第一预设距离;由于打印介质的表面会存在高低不平的问题,在压紧时通过调节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不同,使得对不同高度的打印介质表面进行打印;而对于表面平整的打印介质,在压紧时通过调节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相同,使得对高度相同的打印介质表面进行打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机构161上还设有第一固定机构,该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第一承载机构161在横梁131上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机构为第一螺钉,该螺钉的螺纹端穿过第一承载机构161的外壁至第一承载机构161的通孔内,且螺钉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相垂直,螺钉的螺纹端与横梁131的表面相抵持,且螺钉的螺纹端与第一承载机构161螺纹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正/反转动螺钉可使得螺钉的螺纹端与横梁131表面分离或抵持,当需要调整第一承载机构161在横梁131上的位置时,将螺钉拧松,螺钉的螺纹端与横梁131表面分离,当第一承载机构161调整位置后,将螺钉拧紧,螺钉的螺纹端与横梁131表面抵持,从而将第一承载机构161固定在横梁131上。

实施例6

请参见图5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的喷墨打印设备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6中的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第二压平机构,第二压平机构也设于第一皮带210上方,且在竖直方向上,第二压平机构与第一皮带210相距第二预设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距离为2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平机构为第二压纸轮171,同时第二压纸轮171与第一压纸轮151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在与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箭头y的方向)上,第二压纸轮171与第一压纸轮151相距第三预设距离。如此设置后,第二压纸轮171也可同时与压住打印介质表面拱起,以降低打印介质表面拱起处的高度。而在与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第二压纸轮171与第一压纸轮151相距第三预设距离,则第一压纸轮151及第二压纸轮171可在打印介质的不同位置压住打印介质表面拱起,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距离为40cm。

在本实施例中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第二承载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第二承载机构与第二压平机构连接,第二承载机构相对安装架运动,以带动第二压平机构运动,第二承载机构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同实施例5中的第一承载机构161。第二压紧机构与第二压平机构连接,第二压紧机构用于在打印介质输送过程中,压紧第二压平机构以使第二压平机构与第一皮带210相距第二预设距离,第二压紧机构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同实施例5中的第一压紧机构。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承载机构上还设有第二固定机构,该第二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第二承载机构在横梁131上的位置,该第二固定机构与第二承载机构的连接方式同于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一承载机构161的连接方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