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轴凹版印刷机的墨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6303发布日期:2021-11-15 21:2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轴凹版印刷机的墨斗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轴凹版印刷机的墨斗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食品、饮料、烟草、医药、保健品、化妆品行业发展很快,对凹版印刷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凹版印刷机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软包装材料印刷和纸容器包装印刷。电子轴凹版印刷机是指采用电子轴控制系统的凹版印刷机,其电子轴控制系统是对机组式凹版印刷机的各个印刷单元采用独立伺服驱动,所有印刷单之间利用网络的快速响应实时进行数据交换,在实现精确传递动力、保证同步控制的同时,通过对各个印刷版辊相位的精细调节来满足图案的套准,形成虚拟电子主轴来取代传统机械主传动轴,同时简化机械传动结构和省略套色补偿机构的一种自动化伺服控制系统。目前的电子轴凹版印刷机体积较大,能在多个领域使用完成软包装材料、塑料薄膜材料和纸容器包装印刷。而由于印刷对象的篇幅较大,在印刷过程中,对于印刷完的材料的干燥要求较高。现有的印刷机墨斗中,通常将油墨存储在墨斗与油墨辊之间,油墨辊转动沾墨,再使用刮墨刀进行刮墨处理;当印刷机使用较长时间后,墨斗内的油墨会出现结皮的情况,油墨结皮是指油墨在贮存或印刷过程中与空气长时间接触氧化而成的凝胶。油墨结皮后,不利于印刷机印刷,会造成印刷质量下降的问题。目前,墨斗中常出现油墨结皮的情况。同时,现有的印刷机墨斗有些需要将墨斗取出,再人工手动进行油墨补给,无法做到自动补墨;对于用户而言,频繁地将墨斗取出再补墨,具有操作不便的缺点。
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自动补液且不易结块的电子轴凹版印刷机的墨斗结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子轴凹版印刷机的墨斗结构,该墨斗结构能够实现自动补充墨斗内腔的墨液,且设置有旋转轴用于搅拌墨斗内结块的墨液,增强印刷机的印刷质量。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子轴凹版印刷机的墨斗结构,包括墨盒,所述墨盒外侧设有用于与打印机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墨盒内置放有墨斗和储墨箱;储墨箱与墨斗通过进墨管形成连接;所述储墨箱内部设置有泵体,以使所述储墨箱内的墨液通过泵体作用且通过进墨管输入墨斗内;所述墨斗壳体外设有连通至墨斗内腔的进墨口和出墨口;其中,进墨口通过进墨管与储墨箱形成连接,出墨口与出墨管连接;所述墨斗内腔设有用于搅拌内腔墨液的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外表面设置为螺旋状;所述旋转轴设置为与进墨口相平行,且旋转轴置于墨斗内腔下方;所述墨斗内腔侧壁下方设有第一水位传感器,墨斗内腔侧壁上方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墨斗外壁面与旋转轴的对应处设有与旋转轴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旋
转轴旋动;
7.所述墨盒内还安装有控制电路板,其中,泵体、第一水位检测传感器、第二水位检测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板连接。
8.具体的,上述墨斗结构的工作原理为,电机上电,使电机控制旋转轴旋转搅拌墨斗内腔里的墨液,使其不会结块;同时,在旋转轴的外表面设置为螺旋状,可以增加搅拌的效果,使墨液不会轻易结块;另外,设置有储墨箱以及泵体,通过泵体泵出储墨箱内的墨液,使墨液能进入墨斗内腔中进行补给。控制电路板的设置是用于控制整个墨斗内腔墨液的补给,当墨斗内腔的墨液的水位达到或低于第一水位检测传感器,水位检测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控制电路板,此时控制电路板控制驱动泵体工作,使储墨箱内的墨液通过进墨管进入墨斗内腔中;墨斗内腔的墨液通过补给后,墨液水位逐渐上升,当墨液水位达到第二水位检测传感器时,第二水位检测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控制电路板,此时控制电路板停止驱动泵体工作,结束泵液,完成墨斗的自动补液。
9.优选的,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设有两个螺旋纹,分别为大螺旋纹和小螺旋纹;其中,大螺旋纹的牙径大于小螺旋纹,且大螺旋纹与小螺旋纹相嵌合。
10.具体的,该设计可以使旋转轴在旋动时,对墨斗内腔的墨液不同程度的结块进行搅拌,使搅拌更加充分,效果更佳。
11.优选的,所述墨盒内设有电路槽,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卡扣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墨盒内。
12.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泵体通过导线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板与第一水位检测传感器、第二水位检测传感器无线连接。
14.优选的,所述旋转轴的长度设置为墨斗内腔长度的2/3~3/4。
15.优选的,所述出墨管内设有流量检测传感器。
16.优选的,所述泵体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墨盒内。
17.具体的,螺纹连接的方式便于泵体的安装与拆卸。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轴凹版印刷机的墨斗结构,该墨斗结构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自动补充墨斗内腔的墨液,且设置有旋转轴用于搅拌墨斗内结块的墨液,增强印刷机的印刷质量。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轴凹版印刷机的墨斗结构,包括墨盒1,所述墨盒1外侧设有用于与打印机安装的安装槽(图未示出);所述墨盒1 内置放有墨斗11和储墨箱12;储墨箱12与墨斗11通过进墨管13形成连接;所述储墨箱12内部设置有泵体121,以使所述储墨箱12内的墨液通过泵体121 作用且通过进墨管13输入墨斗11内;所述墨斗11壳体外设有连通至墨斗内腔 113的进墨口111和出墨口112;其中,进墨口111通过进墨管13与
储墨箱12 形成连接,出墨口112与出墨管连接;所述墨斗内腔113设有用于搅拌内腔墨液的旋转轴114,且所述旋转轴114外表面设置为螺旋状;所述旋转轴114设置为与进墨口111相平行,且旋转轴114置于墨斗内腔113下方;所述墨斗内腔113 侧壁下方设有第一水位传感器,墨斗内腔113侧壁上方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墨斗11外壁面与旋转轴114的对应处设有与旋转轴114连接的电机115,所述电机115用于驱动旋转轴114旋动;
23.所述墨盒1内还安装有控制电路板14,其中,泵体121、第一水位检测传感器116、第二水位检测传感器117均与控制电路板14连接。
24.具体的,上述墨斗11结构的工作原理为,电机115上电,使电机115控制旋转轴114旋转搅拌墨斗内腔113里的墨液,使其不会结块;同时,在旋转轴 114的外表面设置为螺旋状,可以增加搅拌的效果,使墨液不会轻易结块;另外,设置有储墨箱12以及泵体121,通过泵体121泵出储墨箱12内的墨液,使墨液能进入墨斗内腔113中进行补给。控制电路板14的设置是用于控制整个墨斗内腔113墨液的补给,当墨斗内腔113的墨液的水位达到或低于第一水位检测传感器116,水位检测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控制电路板14,此时控制电路板14控制驱动泵体121工作,使储墨箱12内的墨液通过进墨管13进入墨斗内腔113中;墨斗内腔113的墨液通过补给后,墨液水位逐渐上升,当墨液水位达到第二水位检测传感器117时,第二水位检测传感器117发送信号至控制电路板14,此时控制电路板14停止驱动泵体121工作,结束泵液,完成墨斗11的自动补液。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114的外表面设有两个螺旋纹,分别为大螺旋纹 1141和小螺旋纹1142;其中,大螺旋纹1141的牙径大于小螺旋纹1142,且大螺旋纹1141与小螺旋纹1142相嵌合。
26.具体的,该设计可以使旋转轴114在旋动时,对墨斗内腔113的墨液不同程度的结块进行搅拌,使搅拌更加充分,效果更佳。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墨盒1内设有电路槽,所述控制电路板14通过卡扣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墨盒1内。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板14与泵体12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14与第一水位检测传感器116、第二水位检测传感器117无线连接。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114的长度设置为墨斗内腔113长度的3/4。
30.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