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印机收放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8022发布日期:2021-06-01 14:3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丝印机收放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丝网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丝印机收放板系统。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技术或者简称丝印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及较为成熟的自动化方案,因此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也对印刷精度的要求较来越高了。

在对pcb板进行真空塞孔前,由于从上料架移取pcb板的位置和角度并不统一,导致pcb板放置在丝印台面上的位置差异较大,需要大量时间用来对位调整丝印位置;即使有的丝印台面上设置有pcb板的辅助定位位置,移取pcb板时也难以准确地放入该辅助定位位置内,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也影响印刷精度;此外,真空塞孔完成的pcb板还需要精准地插入下料架的插置槽内,因此,急需一套丝印机收放板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丝印机收放板系统,能够在各环节自动收取及放置pcb板,而且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丝印机收放板系统,包括:上料架,用于层叠放置多块pcb板;中转定位台,包括底座、导向杆、滑动支撑块和固定支撑块,所述导向杆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支撑块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所述滑动支撑块具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平行的第一支撑斜面,所述固定支撑块安装于所述底座上靠近所述导向杆下端的位置,具有第二支撑斜面和定位斜面,所述第二支撑斜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斜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支撑斜面和所述定位斜面垂直相交;丝印机,包括用于定位放置所述pcb板的丝印台面;下料架,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插置槽,多个所述插置槽水平间隔排列;搬运机构,包括机械手和安装于所述机械手上的抓取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可抓取或释放所述pcb板,所述机械手可带动所述抓取装置往返于所述中转定位台与所述上料架、所述丝印台面、所述插置槽之间。

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收放板系统通过设置中转定位台,根据pcb板的长度调节滑动支撑块在导向杆上的位置,使滑动支撑块与定位斜面的距离略小于pcb板的长度,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pcb板,在工作过程中,机械手先带动抓取装置逐个抓取上料架上层叠的pcb板,由于pcb板层叠放置,每次抓取到的pcb板的位置和角度并不统一,一旦pcb板被机械手转移放置在第一支撑斜面和第二支撑斜面上,依靠处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支撑斜面和第二支撑斜面共同支撑,pcb板能够依靠自重使其下端面抵落在定位斜面上,定位斜面能够有效地对pcb板在长度方向上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可以通过抓取装置再移取走pcb板并被机械手转移到丝印台面,保证pcb板每次放置到丝印台面上的位置统一,印刷精度非常高,待真空塞孔完成后,机械手再带动抓取装置将pcb板转移到中转定位台上并再一次进行定位,由于第一支撑斜面和第二支撑斜面仅与pcb板的边沿接触,不会沾上已塞孔完成的pcb板上的油墨,最后再将pcb板转移到插置槽内并晾置,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非常高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抓取装置包括安装架、侧夹组件、托夹组件和吸盘组件,所述侧夹组件相对于第一方向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一端,所述侧夹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沿第三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夹爪,一对所述夹爪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夹持所述pcb板,所述托夹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三方向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一端,所述托夹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可相对所述安装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夹持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夹持所述pcb板,所述吸盘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三方向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另一端,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多个吸盘,多个所述吸盘处于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丝印台面在对应所述pcb板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固定夹板和气缸,所述固定夹板可伸入所述第一避让槽内,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可沿所述第三方向伸缩以配合所述固定夹板夹持所述pcb板,所述固定夹板相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安装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支撑块设置有v型槽,所述v型槽由所述第二支撑斜面和所述定位斜面围成,所述固定支撑块在所述v型槽的下方开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与所述v型槽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动支撑块在对应所述第二避让槽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避让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架包括主支架以及两个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分别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两端的侧支架,每个所述侧支架相对所述主支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托夹组件包括四个呈矩阵分布的所述夹持单元,其中两个所述夹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支架上,另外两个所述夹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另外一个所述侧支架上,所述夹持单元可相对所述侧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部分所述吸盘安装于所述主支架上,其余所述吸盘安装于两个所述侧支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支架弹性连接有主底板,部分所述吸盘分布于所述主底板上,每个所述侧支架弹性连接有侧底板,其余所述吸盘分布于两个所述侧底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夹组件包括两对所述夹爪,其中一对所述夹爪与另一对所述夹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主支架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转定位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转定位台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抓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抓取装置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在侧夹组件转移pcb板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在托夹组件和吸盘组件转移pcb板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下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pcb板1、上料架2、中转定位台3、底座31、导向杆32、滑动支撑块33、第一支撑斜面331、第三避让槽332、固定支撑块34、第二支撑斜面341、定位斜面342、v型槽343、第二避让槽344、丝印机4、丝印台面41、第一避让槽42、下料架5、插置槽51、机械手6、抓取装置7、安装架71、主支架711、侧支架712、主底板713、侧底板714、侧夹组件72、夹爪721、托夹组件73、夹持单元731、固定夹板7311、气缸7312、活塞杆7313、吸盘组件74、吸盘7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发明公开一种丝印机收放板系统,包括上料架2、中转定位台3、丝印机4、下料架5和搬运机构。

进一步参见图9,其中,上料架2用于层叠放置多块等待真空塞孔的pcb板1,丝印机4包括用于定位放置pcb板1的丝印台面41,丝印机4用于对pcb板1进行真空塞孔,下料架5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插置槽51,多个插置槽51水平间隔排列,插置槽51可插入已塞孔完成的pcb板1,用于晾置pcb板1,使pcb板1上的油墨晾干。

进一步参见图3和图4,中转定位台3包括底座31、导向杆32、滑动支撑块33和固定支撑块34。

其中,导向杆32倾斜地设置于底座31上,滑动支撑块33滑动连接导向杆32,滑动支撑块33具有与导向杆32相平行的第一支撑斜面331,固定支撑块34安装于底座31上靠近导向杆32下端的位置,具有第二支撑斜面341和定位斜面342,第二支撑斜面341与第一支撑斜面331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二支撑斜面341和定位斜面342垂直相交。根据pcb板1的长度调节滑动支撑块33在导向杆32上的位置,使滑动支撑块33与定位斜面342的距离略小于pcb板1的长度,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pcb板1,由于第一支撑斜面331和第二支撑斜面341仅与pcb板1的边沿接触,不会沾上已塞孔完成的pcb板1上的油墨。

此外,搬运机构包括机械手6和安装于机械手6上的抓取装置7,抓取装置7可抓取或释放pcb板1,机械手6可带动抓取装置7往返于中转定位台3与上料架2、丝印台面41、插置槽51之间,即机械手6可带动抓取装置7往返于中转定位台3与上料架2之间、中转定位台3与丝印台面41之间以及中转定位台3与插置槽51之间。

本收放板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机械手6先带动抓取装置7逐个抓取上料架2上层叠的pcb板1,由于pcb板1层叠放置,每次抓取到的pcb板1的位置和角度并不统一,一旦pcb板1被机械手6转移放置在第一支撑斜面331和第二支撑斜面341上,依靠处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支撑斜面331和第二支撑斜面341共同支撑,pcb板1能够依靠自重使其下端面抵落在定位斜面342上,定位斜面342能够有效地对pcb板1在长度方向上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可以通过抓取装置7再移取走pcb板1并被机械手6转移到丝印台面41,保证pcb板1每次放置到丝印台面上41的位置统一,印刷精度非常高,待真空塞孔完成后,机械手6再带动抓取装置7将pcb板1转移到中转定位台3上并再一次进行定位,最后再将pcb板1转移到插置槽51内并晾置,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非常高效。

进一步参见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抓取装置7包括安装架71、侧夹组件72、托夹组件73和吸盘组件74,其中,侧夹组件72、托夹组件73和吸盘组件74可以分工合作转移pcb板1。

参见图6和图7,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侧夹组件72相对于第一方向安装于安装架71的一端,侧夹组件72包括至少一对沿第三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夹爪721,一对夹爪721用于沿第三方向夹持pcb板1,侧夹组件72可夹持中转定位台3上的pcb板1,依靠机械手6转移到下料架5处并将pcb板插入至插置槽51内。

参见图1和图8,吸盘组件74相对于第三方向安装于安装架71的另一端,吸盘组件74包括多个吸盘741,多个吸盘741处于垂直于第三方向的同一平面内,吸盘组件74可逐个吸取上料架2上层叠的pcb板1,依靠机械手6转移放置在第一支撑斜面331和第二支撑斜面341上,待定位完成,吸盘组件74再吸取pcb板1,然后pcb板1并被机械手6转移到丝印台面41上。

当pcb板1完成塞孔后,由于pcb板1除边沿外的区域均沾有油墨,不便于再使用吸盘组件74去吸取pcb板1,吸盘组件74容易将油墨吸走,因此,可采用托夹组件73夹持pcb板1。

参见图1和图8,托夹组件73相对于第三方向安装于安装架71的一端,托夹组件73包括至少一对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夹持单元731,夹持单元731可相对安装架71沿第二方向移动,夹持单元731用于沿第三方向夹持pcb板1,待pcb板1完成塞孔后,托夹组件73可以夹持丝印台面41上的pcb板1,依靠机械手6转移放置在第一支撑斜面331和第二支撑斜面341上。

参见图2,由于pcb板1贴合于丝印台面41,考虑到托夹组件73在夹持丝印台面41上的pcb板1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剐蹭丝印台面41和pcb板1,因此,丝印台面41在对应pcb板1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一避让槽42,夹持单元731包括固定夹板7311和气缸7312,固定夹板7311可伸入第一避让槽42内,气缸7312的活塞杆7313可沿第三方向伸缩以配合固定夹板7311夹持pcb板1,固定夹板7311相比气缸7312的活塞杆7313在第三方向上远离安装架71,托夹组件73在工作过程时,pcb板1水平放置于丝印台面41上,将图1和图8所示的抓取装置7翻转180度,使第三方向为竖直方向,每一对夹持单元731先相对安装架71沿第二方向(此时为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向外移动,然后向下移动直至固定夹板7311伸入至第一避让槽42内,第一避让槽42起到避让固定夹板7311的作用,同时又为固定夹板7311提供正对pcb板1下方且可供通行的镂空区域,之后每一对夹持单元731再相向朝内收缩,使固定夹板7311伸入pcb板1的正下方,整个托夹组件73可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使固定夹板7311稍微托起pcb板1,然后气缸7312驱动活塞杆7313伸出以将pcb板1的边沿抵压在固定夹板7311上,从而能够在不剐蹭丝印台面41和pcb板1的情况下取走pcb板1。

此外,为了方便中转定位台3承接托夹组件73转移过来的pcb板1,固定支撑块34设置有v型槽343,v型槽343由第二支撑斜面341和定位斜面342围成,固定支撑块34在v型槽343的下方开设有第二避让槽344,第二避让槽344与v型槽343相连通,滑动支撑块33在对应第二避让槽344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避让槽332,第二避让槽344和第三避让槽332能够避让固定夹板7311,从而使得托夹组件73可以无障碍地将pcb板1放置在中转定位台3上。

另外,参见图5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71包括主支架711以及两个相对于第二方向分别安装于主支架711的两端的侧支架712,每个侧支架712相对主支架711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可调,具体可以手动调节,也可以自动调节,例如通过丝杆螺母机构精准调节侧支架712的位置。

托夹组件73包括四个呈矩阵分布的夹持单元731,如图8所示,其中两个夹持单元73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其中一个侧支架712上,另外两个夹持单元73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另外一个侧支架712上,夹持单元731可相对侧支架712沿第二方向移动,四个夹持单元731能够稳定地托夹pcb板1,由于侧支架712相对主支架711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可调,因此托夹组件73能够托夹不同尺寸的pcb板1。

参见图6和图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部分吸盘741安装于主支架711上,其余吸盘741安装于两个侧支架712上,侧支架712上的吸盘741沿第一方向排成一列,由于侧支架712相对主支架711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可调,因此可以调节侧支架712上的吸盘741的位置,形成中央和两侧同步吸取方式,使得吸盘组件74能够吸取不同尺寸的pcb板1,针对上料架2上层叠的pcb板1,采用吸盘组件74吸取方式特别有效。

为了防止吸盘741与pcb板1接触时的撞击力过大,参见图6,主支架711弹性连接有主底板713,部分吸盘741分布于主底板713上,每个侧支架712弹性连接有侧底板714,其余吸盘741分布于两个侧底板714上,保证吸盘741与pcb板1接触时能够得到缓冲,同时,考虑到pcb板1的表面可能并不平整,弹性连接方式能够消除平整度的误差,至于弹性连接结构可以采用滑动导杆和弹簧配合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侧夹组件72包括两对夹爪721,其中一对夹爪721与另一对夹爪72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主支架711上,两对夹爪721也能够稳定地夹持pcb板1,尤其是方便将pcb板1插入下料架5上的插置槽51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