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式吸附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75652发布日期:2021-11-15 17:4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主体、皮带机构、若干负压发生器以及气路切换机构;所述平台主体内设有若干气腔,所述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在气路通时,负压发生器在气腔内形成负压环境;所述皮带机构安装在平台主体上,用于随打印介质一起相对平台主体运动,皮带机构的皮带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平台主体上设有若干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内设有一总气腔,所述总气腔被分割成相互隔离的子气腔;所述气路切换机构用于控制不同的子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负压发生器安装在气腔底部,所述负压发生器的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相对;所述气路切换机构包括挡风板以及挡风板驱动机构,所述挡风板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挡风板上设有控制通孔;所述挡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挡风板运动,进而调整控制通孔与进风口的位置关系,当控制通孔与进风口对齐时,进风口同与之对应的出风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气腔被分割成位于中央的第一子气腔、对称分布在第一子气腔两侧的两个第二子气腔、分别分布在第二子气腔外侧的两个第三子气腔以及分别分布在第三子气腔外侧的两个第四子气腔;所述挡风板包括若干插板,所述插板安插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插板上设置控制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器包括第一负压发生器、两个第二负压发生器以及两个第三负压发生器,所述第一负压发生器与第一子气腔保持连通,所述第二负压发生器位于第二子气腔和第三子气腔的交接处,所述第二负压发生器位于第四子气腔的底部;所述挡风板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插板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用于与第二负压发生器配合,所述第二插板用于与第三负压发生器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上设有第一控制通孔、第二控制通孔以及第三控制通孔,所述第二插板上设有第四控制通孔;所述第一控制通孔为半圆形,所述第二控制通孔、第三控制通孔以及第四控制通孔为圆形;所述挡风板共用四个固定位置:在第一固定位置上,所有的控制通孔均不与进风口对齐;在第二固定位置上,第一控制通孔与第二负压发生器的进风口对齐,利用第一控制通孔的半圆形形状,第二负压发生器仅能够与第二子气腔连通;在第三固定位置上,第二控制通孔与第二负压发生器的进风口对齐,第二负压发生器同时与第二子气腔和第三子气腔连通;在第四固定位置上,第三控制通孔与第二负压发生器的进风口对齐,第二负压发生器同时与第二子气腔和第三子气腔连通;第四控制通孔与第三负压发生器的进风口对齐,第三负压发生器与第四子气腔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为圆孔,所述第二通气孔为沉孔,沉孔的底部与所述气腔连通,所述沉孔在皮带运动方向上的长度至少是圆孔直径的两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的底部设置2

3个第
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气腔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一些沉孔同时与两个不同的气腔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为腰型孔,所述沉孔在平台主体以多列分布;所述圆孔在平台主体以多列分布,每列中圆孔的间距相等;每列圆孔对应一列沉孔。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压式吸附平台,包括平台主体、皮带机构、若干负压发生器和气路切换机构;平台主体内设有若干气腔,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在气路通时,负压发生器在气腔内形成负压环境;皮带机构安装在平台主体上,皮带机构的皮带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平台主体上设有若干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利用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进而控制处于负压状态的气腔的数量,最终调整吸附区域,以适配不同的打印介质;气腔内的负压通过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皮带机构的第一通气孔作用于打印介质,保持持续稳定的吸附力,将打印介质完全的吸附在皮带上,避免打印错乱。避免打印错乱。避免打印错乱。


技术研发人员:潘林杰 徐诚角 尤深浩 樊业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工平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5
技术公布日:2021/11/1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