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99842发布日期:2022-06-04 22:1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已知的印字单元在由压印辊和热敏头夹着记录纸的状态下使压印辊旋转,从而一边将记录纸送纸,一边利用热敏头的发热元件加热记录纸的印字面,使印字面显色而进行印字。
3.在上述的从前的印字单元中,在热敏头的近前侧,设置有将记录纸朝向热敏头引导的纸导向部。进而,在纸导向部安装有检出沿着纸导向部的记录纸的传感器。
4.然而,在从前的印字单元中,为了将传感器安装于纸导向部,有时采用将传感器夹在纸导向部和作为与纸导向部分体的部件的保持器之间的构成。然而,在将传感器夹在纸导向部与保持器之间的构成中,发生设置另外的部件导致的零件数的增加。另外,为了将保持器相对于纸导向部固定,纸导向部以包围保持器的方式配置,因而纸导向部的外形的增大导致印字单元可能大型化。因此,在从前的印字单元中,在简化检出记录纸的传感器的固定构造来谋求小型化这一点上存在改善余地。
5.于是,在本技术领域中,期望提供小型化的印字单元和具备该印字单元的便携型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印字单元具备:压印辊,其传送记录纸;热敏头,其压接至前述压印辊的外周面并在前述记录纸印字;传感器,其朝向前述压印辊配置并检出前述记录纸;柔性印刷基板,其具有封装有前述传感器的传感器封装部;以及框架,其将前述压印辊能够旋转地支撑并且具有将前述传感器封装部卡止的卡止突部。
7.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印字单元中,前述卡止突部具备跨越突部,该跨越突部具有朝向相对于前述传感器封装部的面方向倾斜的方向的侧面,前述传感器封装部具备沿厚度方向贯通前述传感器封装部且被前述跨越突部插入贯通的第一被卡止部。
8.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印字单元中,前述卡止突部具备沿前述传感器封装部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凸台,前述传感器封装部具备在端缘被切口且被前述凸台插入贯通的第二被卡止部。
9.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印字单元中,前述框架具有从前述传感器的背侧支撑前述传感器封装部的基座部。
10.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印字单元中,前述传感器封装部具有封装有前述传感器的封装面和与前述封装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前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从前述传感器封装部沿着前述背面延伸的凸片部。
11.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印字单元中,前述框架具有沿着前述压印辊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纸导向部,前述纸导向部具有将前述记录纸朝向前述热敏头引导的导向
面,在前述纸导向部形成有容纳前述传感器封装部的容纳部,前述容纳部在前述导向面上在前述轴向方向上在两侧比前述传感器封装部更大,在从前述热敏头离开的一侧开口。
12.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印字单元中,前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从前述传感器封装部延伸的凸片部,在前述传感器封装部的端缘并排地形成有一对切口,前述凸片部连接至前述一对切口之间。
13.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印字单元中,前述传感器朝向相对于前述热敏头的厚度方向以锐角倾斜的方向。
14.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印字单元中,前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从前述传感器封装部延伸的凸片部,前述凸片部相对于前述传感器封装部经由弯曲部连接,前述传感器封装部通过前述弯曲部的复原力来向保持卡止到前述卡止突部的方向被偏压。
15.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型终端具备上述的印字单元。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型终端的立体图。
17.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立体图。
18.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19.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立体图。
20.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印刷基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21.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22.图7是从前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23.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处的剖面图。
24.图9是图6的ix-ix线处的剖面图。
25.图10是图6的x-x线处的剖面图。
26.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立体图。
27.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28.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立体图。
29.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30.图15是从前下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31.图16是图14的xvi-xvi线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基于附图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同一或类似功能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而且,有时省略那些构成的重复说明。
33.图1是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型终端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便携型终端1是能够印刷记录纸p地构成的物体。记录纸p是加热即显色的感热纸,在各种标签或收据、票据等的印刷等中适宜地使用。记录纸p以按具有中空孔的方式卷绕的卷纸r的状态设定于便携型终端1,对从卷纸r拉出的部分进行印刷。
34.便携型终端1具有外壳3、显示部4、控制部5以及印字单元6。外壳3由abs(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或abs和聚碳酸酯的复合材料等塑料或金属材料形成为中空箱状。
外壳3具有卷纸容纳部8和长方体状主体部7,卷纸容纳部8在主体部7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向主体部7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弯曲。在主体部7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容纳有印字单元6。在主体部7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形成有排出口3a。排出口3a排出通过印字单元6而被印刷的记录纸p。在主体部7的面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主面配置有显示部4。显示部4是例如液晶面板,连接至控制部5并显示各种信息。在卷纸容纳部8容纳卷纸r。印字单元6是所谓的热敏打印机。
35.图2和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至图4所示,印字单元6具备:压印辊50,其具有从动齿轮54;马达60,其使压印辊50围绕旋转轴线o(既定轴线)旋转;主体框架10(框架),其将压印辊50能够旋转地支撑并且固定有马达60;第一减速齿轮31和第二减速齿轮32,其将马达60的驱动力减速并传递至从动齿轮54;热敏头40,其压接至压印辊50的外周面;头支撑体45,其被主体框架10支撑并且固定有热敏头40;以及柔性印刷基板70,其将便携型终端1的控制部5与印字单元6的各部分电连接。
36.如图2所示,印字单元6将已通过压印辊50与热敏头40之间的记录纸p朝向箭头a指向的方向排出。以下,主要在印字单元6的说明中,将沿着箭头a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l1,并且将箭头a指向的方向定义为上方。另外,将与上下方向l1正交且与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l2。进而,将与上下方向l1和左右方向l2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l3,将在前后方向l3上相对于热敏头40的压印辊50侧定义为前方。
37.如图3所示,主体框架10例如由含有玻璃纤维的聚碳酸酯树脂等板材形成。主体框架10形成为从上下方向l1观察朝向前方开放的u字状。具体而言,主体框架10具有:背板部11,其沿左右方向l2延展;第一侧壁部12,其从背板部11的左右方向l2上的一侧(左侧)的端部向前方竖立设置;第二侧壁部13,其从背板部11的左右方向l2上的另一侧(右侧)的端部向前方和后方竖立设置;以及纸导向部18,其设置于第一侧壁部12与第二侧壁部13之间。
38.背板部11形成为沿前后方向l3具有厚度的板状。第一侧壁部12形成为沿左右方向l2具有厚度的板状。在第一侧壁部12的上端缘形成有朝向下方切入的第一辊插入槽14a。第二侧壁部13形成为沿左右方向l2具有厚度的板状。在第二侧壁部13的上端缘形成有朝向下方切入的第二辊插入槽14b。第一辊插入槽14a和第二辊插入槽14b形成为从左右方向l2观察互相一致。压印辊50能够装卸地插入至第一辊插入槽14a和第二辊插入槽14b。纸导向部18配置于压印辊50的下方。关于纸导向部18,左右方向l2的一侧(左侧)的端部连接至第一侧壁部12的内侧面,并且左右方向l2的另一侧(右侧)的端部连接至第二侧壁部13的内侧面。在后文中对纸导向部18的详细情况进行描述。
39.在第二侧壁部13的外侧形成有齿轮箱部15。齿轮箱部15具有从第二侧壁部13的周缘朝向左右方向l2的外侧竖立设置的周壁部16。即,齿轮箱部15由第二侧壁部13和周壁部16形成,朝向左右方向l2的外侧开口。周壁部16从左右方向l2观察朝向上方开放。在周壁部16形成有朝向下方凹陷的一对卡止凹部17。一对卡止凹部17形成于周壁部16的上方开放部的前后两侧。齿轮罩30卡合于一对卡止凹部17。齿轮罩30从左右方向的外侧覆盖齿轮箱部15的内侧。
40.在齿轮箱部15的内部,能够旋转地组装有第一减速齿轮31和第二减速齿轮32。第一减速齿轮31和第二减速齿轮32互相啮合。
41.马达60围绕输出轴线q产生转矩。马达60以输出轴线q与压印辊50的旋转轴线o(参照图2)平行的方式配置。马达60配置于夹着背板部11与压印辊50相反的一侧。马达60固定于第二侧壁部13中的朝向左右方向l2的内侧的面。马达60的输出轴61贯通第二侧壁部13。输出轴61在齿轮箱部15的内侧与第一减速齿轮31啮合。在马达60连接有柔性印刷基板70。马达60经由柔性印刷基板70电连接至控制部5(参照图1)。马达60基于来自控制部5的信号而驱动。
42.热敏头40是对记录纸p(参照图2)进行印刷的部件。热敏头40形成为从前后方向l3观察以左右方向l2作为长度方向的矩形状。热敏头40以使其厚度方向与前后方向l3一致的状态配置。热敏头40的头表面40a朝向与背板部11相反的一侧(前方)。在热敏头40的头表面40a沿左右方向l2排列有多个发热元件41。
43.头表面40a与记录纸p的印字面对置,能够在与压印辊50的外周面之间夹持记录纸p。热敏头40经由柔性印刷基板70连接至控制部5(参照图1),搭载于热敏头40上的驱动ic(未图示)基于来自控制部5的信号控制发热元件41的发热。热敏头40控制发热元件41的发热并将各种文字或图形等印刷到记录纸p的印字面。热敏头40通过贴附于头支撑体45来固定。
44.头支撑体45在背板部11的前方且比纸导向部18更靠后方配置于第一侧壁部12与第二侧壁部13之间。头支撑体45由金属材料形成。头支撑体45是以左右方向l2作为长度方向的板状部件。头支撑体45以使厚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的状态配置。头支撑体45在前表面上固定热敏头40。
45.在头支撑体45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限制头支撑体45的转动范围的一对止动件45a。一对止动件45a形成为大致四棱柱状,朝向头支撑体45中的左右方向l2的外侧延伸出。一对止动件45a插入至形成于主体框架10的第一侧壁部12的上部的矩形状孔部12a和形成于第二侧壁部13的上部的矩形状孔部13a内。止动件45a伴随头支撑体45的转动而在孔部12a、13a内移动,能够与孔部12a、13a的内壁面接触地构成。止动件45a与孔部12a、13a的内壁面接触,从而限制头支撑体45的转动量。
46.在头支撑体45与背板部11之间居间安装有弹性部件47。弹性部件47将头支撑体45和背板部11朝向互相分离的方向偏压。即,弹性部件47构成为始终朝向前方按压头支撑体45。沿左右方向l2隔开间隔而排列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弹性部件47。
47.如图2所示,压印辊50以使旋转轴线o与左右方向l2一致的状态与热敏头40对置配置。压印辊50在与热敏头40之间夹有记录纸p的状态下以旋转轴线o为中心旋转,从而将记录纸p沿箭头a指向的方向送出。
48.如图3所示,压印辊50具有辊轴51、外装于辊轴51的辊主体52以及装配于辊轴51的两端的一对轴承53。辊轴51比主体框架10的第一侧壁部12与第二侧壁部13的分离距离稍长地形成。辊主体52由例如橡胶等形成,沿着左右方向l2遍及除了与辊轴51的两端对应的部分以外的整体一样地配置。
49.如图2和图3所示,关于压印辊50,装配于两端的一对轴承53插入至主体框架10的第一辊插入槽14a和第二辊插入槽14b。轴承53由被主体框架10支撑的卡止弹簧19保持于第一辊插入槽14a和第二辊插入槽14b内。由此,压印辊50以能够相对于主体框架10旋转的方式保持。另外,压印辊50通过使卡止弹簧19弹性变形并使轴承53在第一辊插入槽14a和第二
辊插入槽14b进退从而能够相对于主体框架10装卸。压印辊50设置成在插入至第一辊插入槽14a和第二辊插入槽14b的状态下,将从卷纸r(参照图1)拉出的记录纸p夹在之间,辊主体52相对于热敏头40接触。
50.如图3所示,在压印辊50的左右方向l2上的另一侧(右侧)的端部固定有从动齿轮54。在压印辊50被第一侧壁部12和第二侧壁部13保持时,从动齿轮54组装于齿轮箱部15的上部。从动齿轮54与第二减速齿轮32啮合。由此,来自马达60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第一减速齿轮31和第二减速齿轮32传递至从动齿轮54。压印辊50能够在被第一侧壁部12和第二侧壁部13保持的状态下旋转,将记录纸p(参照图2)送出。
51.如图4所示,柔性印刷基板70经由形成于柔性印刷基板70的布线图案来将热敏头40、马达60和后述的传感器80与便携型终端1的控制部5电连接。柔性印刷基板70将电力供给至热敏头40、马达60和传感器80,并且在与控制部5之间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柔性印刷基板70具有沿着背板部11的下表面配置的基部71和从基部71分支的伸出部72、马达连接部73、头连接部74和传感器连接部75。
52.基部71以表面和背面朝向上下方向l1的方式配置。基部71沿着背板部11的下表面沿左右方向l2延伸。伸出部72从基部71的后端缘延伸。伸出部72在顶端具备连接至控制部5的端子。在伸出部72配置有朝向端子延伸的所有布线。马达连接部73电连接至马达60。马达连接部73在从基部71的前端缘通过伸出部72的下方和马达60的下方向后方延伸之后连接至马达60。
53.头连接部74电连接至热敏头40。头连接部74在从基部71的前端缘通过背板部11和纸导向部18之间向上方延伸之后连接至热敏头40。传感器连接部75电连接至传感器80(参照图3)。传感器连接部75在从基部71的后端缘通过基部71的下方向前方延伸之后,在背板部11和纸导向部18之间在头连接部74的前方向上方延伸,被纸导向部18支撑。
54.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印刷基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传感器连接部75具备封装有传感器80的传感器封装部76和从传感器封装部76朝向基部71(参照图4)延伸的凸片部77。
55.传感器80检出被后述的导向面20引导并朝向热敏头40的记录纸p。传感器80是例如反射型pi传感器。传感器80以从发光部出射的光由记录纸p反射从而能够由光接收部检出该反射光的方式构成。例如,便携型终端1的控制部5在由传感器80的光接收部检出了既定强度的反射光的情况下,判定为记录纸p存在于传感器80的检出范围内。
56.传感器封装部76形成为矩形板状。传感器封装部76具备封装有传感器80的封装面76a和与封装面76a相反的一侧的背面76b(参照图7)。传感器封装部76比凸片部77更难挠曲地形成。例如,传感器封装部76比凸片部77更厚地形成。在传感器封装部76形成有被卡止部81。被卡止部81沿厚度方向贯通传感器封装部76且能够卡止于突起构造地形成。被卡止部81分别在传感器封装部76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缘被切口。被卡止部81分别以一定宽度沿传感器封装部76的长度方向延伸。
57.在传感器封装部76的沿着长度方向的端缘并排地形成有一对切口82。一对切口82在传感器封装部76的长度方向上仅形成于相对于传感器80的一侧。在一对切口82之间连接有凸片部77。
58.凸片部77以不配置于比传感器封装部76更靠前方的方式迂回。凸片部77相对于传
感器封装部的一对切口82之间经由弯曲部78连接。凸片部77在从一对切口82之间沿着传感器封装部76的背面76b延伸之后连接至柔性印刷基板70的基部71。
59.对纸导向部18进行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纸导向部18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l2延伸的柱状。纸导向部18具有导向面20,导向面20将从印字单元6的前方的卷纸r(参照图1)拉出的记录纸p引导至热敏头40与压印辊50之间。导向面20作为整体从纸导向部18中的热敏头40侧的上端缘向下方且向前方延伸,面向印字单元6的前方的空间。具体而言,导向面20具备从纸导向部18的上端缘向前方且向下方延伸的第一导向面20a和从第一导向面20a的前端缘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导向面20b。第一导向面20a和第二导向面20b分别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l2的平坦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面20a相对于热敏头40的头表面40a倾斜37.5
°
。在第一导向面20a的后端缘连结有纸导向部18的后表面。在第二导向面20b的下端缘连结有纸导向部18的下表面。
60.在纸导向部18形成有容纳柔性印刷基板70的传感器封装部76的容纳部21。容纳部21形成为在导向面20开口的凹状。进而,容纳部21从导向面20到纸导向部18的后表面和下表面开口。容纳部21在第二导向面20b上在左右方向l2的两侧比传感器封装部76更大,在从热敏头40离开的一侧开口。
61.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7是从前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62.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容纳部21,第一保持部22、第二保持部23和基座部24突出。第一保持部22从容纳部21的左侧的侧壁朝向右侧突出。第二保持部23从容纳部21的右侧的侧壁朝向左侧突出。第一保持部22和第二保持部23分别沿着第一导向面20a与第二导向面20b的边界延伸。第一保持部22和第二保持部23形成为顶端彼此沿左右方向l2隔开间隔。第一保持部22和第二保持部23位于比第二导向面20b的下端缘更靠上方。由此,容纳部21在第一保持部22和第二保持部23之间以及在第一保持部22和第二保持部23的下方开口。基座部24从容纳部21的内壁朝向导向面20上的开口突出。基座部24在左右方向l2上形成于第一保持部22和第二保持部23之间。
63.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处的剖面图。如图8所示,第一保持部22具备第一支撑面22a。第一支撑面22a形成为沿左右方向l2延伸的平坦面状。第一支撑面22a朝向相对于下方和后方成锐角的方向。第一支撑面22a与第一导向面20a平行地延伸。
64.图9是图6的ix-ix线处的剖面图。如图9所示,第二保持部23具备第二支撑面23a。第二支撑面23a形成为沿左右方向l2延伸的平坦面状。第二支撑面23a朝向相对于下方和后方成锐角的方向。第二支撑面23a与第一支撑面22a沿着同一假想平面延伸。第二支撑面23a与第一导向面20a平行地延伸。
65.图10是图6的x-x线处的剖面图。如图10所示,基座部24具备第三支撑面24a。第三支撑面24a形成为沿左右方向l2延伸的平坦面状。第三支撑面24a朝向相对于上方和前方成锐角的方向。第三支撑面24a与第一支撑面22a和第二支撑面23a平行地延伸。第三支撑面24a从左右方向l2观察与第一支撑面22a和第二支撑面23a隔开间隔而对置。第三支撑面24a与第一支撑面22a和第二支撑面23a的间隔从左右方向l2观察与传感器封装部76的厚度成为相同程度。
66.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容纳部21安装有传感器封装部76。传感器封装部76以长度方
向与左右方向l2一致的状态配置。传感器封装部76以从左右方向l2观察夹在第一支撑面22a和第二支撑面23a与第三支撑面24a之间的方式配置(参照图8至图10)。传感器封装部76以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76c与第一支撑面22a重叠且长度方向的第二端部76d与第二支撑面23a重叠的方式配置。传感器封装部76由第三支撑面24a从传感器80的背侧支撑。传感器封装部76以与凸片部77的连接部位于第二导向面20b上的开口侧的方式配置。传感器封装部76通过设置于与凸片部77的连接部的弯曲部78的复原力来向第一支撑面22a和第二支撑面23a侧被偏压。
67.如图10所示,传感器封装部76以封装面76a朝向导向面20上的开口侧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面22a、第二支撑面23a和第三支撑面24a与第一导向面20a平行地延伸,因而传感器80朝向第一导向面20a的法线方向。由此,传感器80朝向相对于热敏头40的厚度方向以锐角倾斜的方向。此外,传感器80的朝向是传感器封装部76的封装面76a的法线方向。
68.如图7所示,纸导向部18具备将容纳于容纳部21的传感器封装部76卡止的卡止突部26。卡止突部26具备形成于第一支撑面22a的凸台27和形成于第二支撑面23a的跨越突部28。
69.如图7和图8所示,凸台27从第一支撑面22a沿第一支撑面22a的法线方向突出。凸台27的侧面相对于第一支撑面22a正交。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台27形成为圆柱状。凸台27插入贯通于传感器封装部76的第一端部76c侧的被卡止部81。
70.如图7和图9所示,跨越突部28从第二支撑面23a沿第二支撑面23a的法线方向突出。跨越突部28插入贯通于传感器封装部76的第二端部76d侧的被卡止部81。跨越突部28的侧面具有引导面28a。引导面28a相对于传感器封装部76的面方向倾斜。引导面28a以沿着第二支撑面23a的面方向随着从第二导向面20b上的开口侧朝向容纳部21的内侧而从延长第二支撑面23a的假想平面远离的方式倾斜。
71.在上述构成中,在将传感器封装部76安装于纸导向部18时,最初,将传感器封装部76的第一端部76c从第二导向面20b上的容纳部21的开口插入,使凸台27插入至传感器封装部76的第一端部76c侧的被卡止部81。此时,被卡止部81为切口,因而能够不使传感器封装部76挠曲就将传感器封装部76卡止于卡止突部26。接下来,以卡止突部26为中心使传感器封装部76旋转并将传感器封装部76的第二端部76d插入至容纳部21。在将传感器封装部76的第二端部76d插入至容纳部21的过程中,在传感器封装部76的第二端部76d与跨越突部28的引导面28a滑动接触并登上跨越突部28之后,跨越突部28插入至第二端部76d侧的被卡止部81。依据以上,传感器封装部76安装于纸导向部18的既定位置。
72.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6具备:柔性印刷基板70,其具有封装有传感器80的传感器封装部76;和主体框架10,其具有将传感器封装部76卡止的卡止突部26。依据该构成,使传感器封装部76卡止于主体框架10的卡止突部26,从而能够不使另外的部件与主体框架10组合地安装传感器封装部76。因此,与通过使另外的部件与主体框架组合来将传感器封装部安装于主体框架的构成相比,能够提供小型化的印字单元6。
73.另外,卡止突部26具备跨越突部28,跨越突部28在侧面具有朝向相对于传感器封装部76的面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引导面28a。传感器封装部76具备沿厚度方向贯通传感器封装部76且被跨越突部28插入贯通的被卡止部81。依据该构成,使传感器封装部76沿着其面
方向位移并与跨越突部28的引导面28a滑动接触,丛而能够使传感器封装部76登上跨越突部28。然后,使登上跨越突部28的传感器封装部76沿着其面方向以使被卡止部81靠近跨越突部28的方式进一步位移,从而能够使跨越突部28插入贯通于被卡止部81。因而,与在使传感器封装部76卡止于卡止突部时、以操作者将传感器封装部76沿其厚度方向提起的方式处理的构成比较,能够使操作性提高。另外,能够抑制过大的力施加至传感器封装部76而传感器封装部76较大地挠曲,因而能够抑制在传感器封装部76产生断线等不良状况。因此,能够使印字单元6的可靠性提高。
74.另外,卡止突部26具备沿传感器封装部76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凸台27。传感器封装部76具备在端缘被切口且被凸台27插入贯通的被卡止部81。依据该构成,使传感器封装部76沿着其面方向位移,从而能够将凸台27配置于被卡止部81的内侧。由此,能够不使传感器封装部76沿其厚度方向位移就使传感器封装部76卡止于凸台27。因而,与在使传感器封装部76卡止于卡止突部时、以操作者将传感器封装部76沿其厚度方向提起的方式处理的构成比较,能够使操作性提高。另外,能够抑制过大的力施加至传感器封装部76而传感器封装部76较大地挠曲,因而能够抑制在传感器封装部76产生断线等不良状况。因此,能够使印字单元6的可靠性提高。
75.主体框架10具有从传感器80的背侧支撑传感器封装部76的基座部24。依据该构成,能够使传感器80的位置稳定。因此,能够使利用传感器80的记录纸p的检出精度稳定。
76.柔性印刷基板70具备从传感器封装部76沿着传感器封装部76的背面76b延伸的凸片部77。依据该构成,在封装面76a侧配置有记录纸p,因而使凸片部77沿着传感器封装部76的背面76b,从而能够抑制凸片部77对记录纸p干涉。因此,能够抑制凸片部77的接触导致的记录纸p的污损。
77.纸导向部18具有将记录纸p朝向热敏头40引导的导向面20。在纸导向部18形成有容纳传感器封装部76的容纳部21。容纳部21在导向面20上在左右方向l2上在两侧比传感器封装部76更大,在从热敏头40离开的一侧开口。依据该构成,能够将传感器封装部76自从热敏头40离开的一侧容纳于容纳部21。由此,不需要在纸导向部18与热敏头40之间设置在将传感器封装部76容纳于容纳部21时使传感器封装部76通过的空间,因而能够使纸导向部18靠近热敏头40而配置。因此,能够将印字单元6更小型化。
78.在传感器封装部76的端缘并排地形成有一对切口82。凸片部77连接至一对切口82之间。依据该构成,能够使施加至传感器封装部76与凸片部77的连接部的应力集中于切口82。由此,能够抑制应力波及到传感器80的安装部(焊接部)而发生传感器80的接触不良。因此,能够使印字单元6的可靠性提高。
79.传感器80朝向相对于热敏头40的厚度方向以锐角倾斜的方向。依据该构成,传感器封装部76相对于热敏头40的厚度方向倾斜地配置,因而能够减小传感器封装部76在热敏头40的厚度方向上占据的区域。因而,能够作为将印字单元6在热敏头40的厚度方向上小型化且能够将记录纸p的卷纸r更靠近地配置的印字单元6。
80.凸片部77相对于传感器封装部76经由弯曲部78连接。传感器封装部76通过弯曲部78的复原力来向保持卡止到卡止突部26的方向被偏压。依据该构成,能够不在传感器封装部76和主体框架10中的至少任一个设置限制传感器封装部76从卡止突部26脱落的构造就将传感器封装部76保持于主体框架10的既定位置。因而,能够抑制传感器80的固定构造复
杂化。
81.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型终端1具备上述的小型化的印字单元6,因而能够作为比从前小型化的便携型终端。
82.图11和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立体图。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第一导向面120a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导向面20a不同。此外,除了以下说明的内容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83.如图11至图13所示,印字单元6a的主体框架10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导向部18而具备纸导向部118。纸导向部118具有导向面120。导向面120作为整体从纸导向部118中的热敏头40侧的上端缘向下方且向前方延伸,面向印字单元6a的前方的空间。具体而言,导向面120具备从纸导向部118的上端缘向前方且向下方延伸的第一导向面120a和从第一导向面120a的前端缘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导向面120b。第一导向面120a和第二导向面120b分别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l2的平坦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面120a相对于热敏头40的头表面40a倾斜80
°

84.在纸导向部118形成有容纳柔性印刷基板70的传感器封装部76的容纳部121。传感器封装部76以使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l2一致的状态容纳于容纳部121。容纳部121形成为在导向面120开口的凹状。进而,容纳部121从导向面120到纸导向部118的后表面和下表面开口。容纳部121在第二导向面120b上在左右方向l2的两侧比传感器封装部76更大,在从热敏头40离开的一侧开口。
85.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15是从前下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6是图14的xvi-xvi线处的剖面图。如图14至图16所示,在容纳部12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纳部21同样地,第一保持部22、第二保持部23和基座部24突出。而且,在容纳部121安装有传感器封装部76。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80朝向第一导向面120a的法线方向。由此,传感器80朝向相对于热敏头40的厚度方向以锐角倾斜的方向。
86.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6a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字单元6同样的构成,因而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87.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参照附图来说明的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其技术范围内可考虑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印字单元6、6a通过卡止弹簧19来将压印辊50保持于主体框架10的辊插入槽14a、14b内。然而,印字单元也可以形成为通过能够相对于主体框架转动地设置的锁定臂来将压印辊保持于辊插入槽内。
88.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件置换成众所周知的构成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