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版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21104发布日期:2021-10-27 19:3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版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版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2.胶印机是平版印刷机的一种,印刷时印刷图文从印版先印到橡皮滚筒上,然后再由橡皮滚筒转印到纸张上,根据一次走纸完成的印刷色数可以分为单色、双色、四色及多色印刷机;根据承印的最大纸张幅面可以分为小胶印机、六开、四开、对开及全张纸印刷机;而通过印版辊筒着墨后对纸面进行涂墨的机构为凹版印刷机。
3.由于胶印机、凹版印刷机在印刷涂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不同的印刷内容,在有需求的情况下需要先进行网版印刷,然后在转移到胶印机中进行胶印印刷,以实现两种印刷内容在相同纸张上同时体现。
4.现有技术的网版印刷机多采用平面网版印刷的方式,纸张只能在大平面上进行印刷,而不能适应连续胶印的前置网版印刷中,需要适配胶印印刷中的纸张移动路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网版印刷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网版印刷机采用的平面印刷方式不能适应胶印印刷中的纸张移动路径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网版印刷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横支撑槽钢,该横支撑槽钢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油缸以及通过调节橡胶辊组件安装在液压油缸上的网版橡胶辊;
8.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位于网版橡胶辊下方并与之匹配的网版目板辊;
9.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与网版目板辊连接的蜗轮减速机,所述蜗轮减速机上连接有转动电机;
10.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胶印机构以及与其配合的钢辊,所述钢辊上连接有动力电机。
11.优选的,所述胶印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印刷支架以及转动安装在印刷支架上并与钢辊配合的印刷辊;
12.所述支撑架主要由横板以及固接在横板末端的竖板构成“t”形结构;
13.所述横板的上侧面上安装有上滑板导轨,所述横板的下侧面上安装有下滑板导轨;
14.所述上滑板导轨上安装有均墨组件,而所述下滑板导轨上安装有油墨蜗轮调节组件;
15.所述竖板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均墨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印刷辊的上气缸;
16.所述竖板上还安装有用于推动所述油墨蜗轮调节组件与所述均墨组件同步滑动的下气缸。
17.优选的,所述均墨组件包括滑动安装在上滑板导轨上的油墨架以及转动安装在油
墨架上的上墨辊、主动陶瓷传墨辊,所述上墨辊与所述主动陶瓷传墨辊通过相互啮合的斜齿轮组同步传动连接;
18.所述主动陶瓷传墨辊一端连接有胶印电机;
19.所述油墨架上安装有与所述主动陶瓷传墨辊配合的刮刀调节组件。
20.优选的,所述刮刀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油墨架上的刮刀支架以及安装在刮刀支架上的刮刀组,所述刮刀支架上还安装有用于调节所述刮刀组的调节距离的刻度调节器;
21.所述刮刀组用于均匀涂刮所述主动陶瓷传墨辊上的油墨。
22.优选的,所述油墨蜗轮调节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所述上墨辊相互配合的内置导辊组件,所述内置导辊组件一端固定安装有蜗轮;
23.所述机架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蜗轮配合的调节蜗杆。
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通过在机架上安装横支撑槽钢进行承载支撑,然后通过在横支撑槽钢上固定安装液压油缸,通过液压油缸对网版橡胶辊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让网版橡胶辊靠近网版目板辊对经过的纸张进行压紧,而在转动电机的作用下带着网版目版辊转动的过程中对纸张上进行涂墨印刷;从而形成转动印刷的过程,能够让纸张能够适应胶印机对纸张移动路径要求的适配度,并且具有能够形成集成两种印刷模式的可行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胶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
29.机架1、横支撑槽钢2、液压油缸3、调节橡胶辊组件4、网版橡胶辊5、网版目板辊6、蜗轮减速机7、转动电机8、胶印机构9、支撑架91、横板911、竖板912、印刷支架92、印刷辊93、上滑板导轨94、下滑板导轨95、均墨组件96、油墨架961、上墨辊962、主动陶瓷传墨辊963、斜齿轮组964、胶印电机965、油墨蜗轮调节组件97、内置导辊组件971、蜗轮972、调节蜗杆973、上气缸98、下气缸99、钢辊10、导辊11、刮刀调节组件12、刮刀支架121、刮刀组122、刻度调节器123。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网版印刷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的横支撑槽钢2,该横支撑槽钢2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油缸3以及通过调节橡胶辊组件4安装在液压油缸3上的网版橡胶辊5;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位于网版橡胶辊5下方并与之匹配的网版目板辊6;所述机架1上还安装有与网版目板辊6连接的蜗轮972减速机7,所述蜗轮972减速机7上连接有转动电机8;通过转动电机8经过蜗轮972减速机7进行动力传递以驱使网版目板辊6转动后,使得经过纸张在网版橡胶辊5、网版目板辊6之间进行网版印刷,具体的,网版目板辊6的上墨过程仍然采用现有技术中网版印刷机种的上墨机构,
此处不再详述;通过转动网版印刷方式能够适应后续再胶印印刷中的纸张移动路径。
32.同时,为了让整个装置能够实现网版印刷、胶印印刷连续的过程,在所述机架1上还安装有胶印机构9以及与其配合的钢辊10,所述钢辊10上连接有动力电机;经过网版印刷后的纸张直接在钢辊10的作用下带入胶印机构9中,进行胶印印刷,从而能够保证纸张在进行转移的过程中保持相同的移动轨迹,避免了对纸张进行二次定位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印刷效率。
33.具体的,胶印机构9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支撑架91,所述支撑架91上安装有印刷支架92以及转动安装在印刷支架92上并与钢辊10配合的印刷辊93;所述支撑架91主要由横板911以及固接在横板911末端的竖板912构成“t”形结构;所述横板911的上侧面上安装有上滑板导轨94,所述横板911的下侧面上安装有下滑板导轨95;所述上滑板导轨94上安装有均墨组件96,而所述下滑板导轨95上安装有油墨蜗轮调节组件97;所述竖板912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均墨组件96靠近或远离所述印刷辊93的上气缸98;所述竖板912上还安装有用于推动所述油墨蜗轮调节组件97与所述均墨组件96同步滑动的下气缸99;通过上气缸98的作用推动或拉动均墨组件96靠近或远离印刷辊93,在靠近时进行上墨,而在远离时通过印刷辊93对纸张进行涂墨印刷;并且通过下气缸99对油墨蜗轮调节组件97同步移动,从而能够对均墨组件96上的油墨均匀度进行调节,并且能够保证均墨组件96上的油墨能够可靠的涂抹在印刷辊93上,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产生压力作用,保证可靠的接触转移油墨过程,并保证在印刷辊93上的油墨均匀性。
34.纸张在网版印刷、胶印印刷的移动过程中需要导向,在支撑架91上安装有用于导向纸张移动路径的多个导向辊,并且在导向辊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网版印刷、胶印印刷单独运行或同步运行。
35.具体的,均墨组件96包括滑动安装在上滑板导轨94上的油墨架961以及转动安装在油墨架961上的上墨辊962、主动陶瓷传墨辊963,所述上墨辊962与所述主动陶瓷传墨辊963通过相互啮合的斜齿轮组964同步传动连接;在所述主动陶瓷传墨辊963一端连接有胶印电机965;通过胶印电机965带着主动陶瓷传墨辊963转动后,使得上墨辊962将油墨涂墨在主动陶瓷传墨辊963上;同时,在所述油墨架961上安装有与所述主动陶瓷传墨辊963配合的刮刀调节组件12;通过上墨辊962与油墨蜗轮调节组件97形成均匀油墨覆盖的过程中,通过斜齿轮组964让上墨辊962与主动陶瓷传墨辊963同步转动,从而将上墨辊962上的油墨均匀覆盖到主动陶瓷传墨辊963上,实现整个油墨均匀上墨的过程,最终在印刷辊93上形成均匀厚度的油墨层;并且通过胶印电机965带着主动陶瓷传墨辊963在没有印刷的间隙时间中也不停地运转,从而形成具有持续均匀上墨的过程。
36.在上墨辊962与主动陶瓷传墨辊963进行油墨传递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主动陶瓷传墨辊963上的油墨层均匀,通过刮刀调节组件12实现对主动陶瓷传墨辊963上的油墨层进行限位涂刮;而刮刀调节组件12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油墨架961上的刮刀支架121以及安装在刮刀支架121上的刮刀组122,所述刮刀支架121上还安装有用于调节所述刮刀组122的调节距离的刻度调节器123,所述刮刀组122用于均匀涂刮所述主动陶瓷传墨辊963上的油墨,其中,刮刀组122、刻度调节器123均采用现有胶印机中常用的现有技术手段,主要针对主动陶瓷传墨辊963上的油墨层均匀程度进行调节,并且在调节过程中通过刻度调节器123对刮刀组122的调节距离进行度量。
37.而在上墨辊962对主动陶瓷传墨辊963进行油墨层涂覆前,主要通过油墨蜗轮调节组件97与上墨辊962配合对油墨层的厚度进行调节,具体的,油墨蜗轮调节组件97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并与所述上墨辊962相互配合的内置导辊组件971,所述内置导辊组件971一端固定安装有蜗轮972;所述机架1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蜗轮972配合的调节蜗杆973;通过调节蜗杆973、蜗轮972配合对内置导辊组件971的转动进行驱动,从而形成持续的均匀上墨过程。
38.本实施例的解释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并非对具体技术特征的使用数量、安装顺序或重要程度进行限定,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为具体解释的技术特征均为现有胶印机中通用的技术手段。
3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