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4510发布日期:2022-02-12 11:4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样品编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


背景技术:

2.对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选择科学、有效的样品标识表示形式可以提升样品管理水平,提高检测工作效率,确保样品管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现高效、便捷的样品管理,建立科学的样品标识系统是核心和关键,它为每个样品赋予识别和记录的唯一标记,也就是样品的身份证明。
3.现有实验中,一般的样品通常采用手写进行编码和标注,效率低下,在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样品损坏,且由于字迹不清晰容易产生样品混淆,给实验结果造成偏差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样品自动进行编码,高效快捷,有效避免样品混淆的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
5.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包括升降组件、样品固定夹、自动编码组件、液压机、安装架和底座,所述升降组件固定设于底座顶部,所述样品固定夹与升降组件固定相连,所述安装架固定设于底座顶部,所述液压机的固定端与安装架固定相连,所述液压机的伸缩端与自动编码组件固定相连,所述自动编码组件包括壳体、电机放置箱一、驱动电机一、驱动齿轮、从动齿轮二、编码盘、传动组件、固定杆一和固定杆二,所述壳体与液压机的伸缩端固定相连,所述壳体为中空腔体结构设置,所述电机放置箱一与壳体固定相连,所述驱动电机一固定设于电机放置箱一内,所述驱动电机一的输出端可旋转贯穿电机放置箱一和壳体与驱动齿轮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杆一和固定杆二的端部分别与壳体的内侧壁固定相连,所述驱动齿轮和传动组件可旋转套接设于固定杆一外侧,所述编码盘可旋转套接设于固定杆二外侧,所述从动齿轮二分别与编码盘和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编码盘沿固定杆二等间距设有若干组,所述传动组件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组编码盘相啮合,所述壳体靠近编码盘处设有贯通的打码窗,样品固定夹对样品进行固定,升降组件带动样品运动至与打码窗相对应高度处,液压机伸缩带动自动编码组件运动,将编码盘上的编码信息通过打码窗印刷在样品上,驱动电机一带动驱动齿轮运动,通过从动齿路二的传动作用带动编码盘旋转,传动组件带动不同组的编码盘运动,从而实现编码信息的变换。
6.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外壳、升降杆、丝杠、丝杠副、电机放置箱二和驱动电机二,所述电机放置箱二与底座固定相连,所述驱动电机二固定设于电机放置箱二内,所述外壳固定设于电机放置箱二顶部,所述驱动电机二的输出端可旋转贯穿电机放置箱二和外壳与丝杠固定相连,所述丝杠铰接设于外壳内,所述丝杠副可滑动套接设于丝杠外侧,所述丝杠副上设有与丝杠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升降杆一端可滑动贯穿外壳与丝杠副固定相
连,所述升降杆另一端与样品固定夹固定相连,驱动电机二带动丝杠旋转,通过丝杠副的传动作用,将驱动电机二的旋转作用力转化为升降杆的升降作用力。
7.进一步地,所述编码盘包括转盘、从动齿轮三、从动齿轮四、编码块和弹簧,所述转盘可旋转套接设于固定杆二外侧,所述从动齿轮三和从动齿轮四分别与转盘固定相连,所述从动齿轮二与从动齿轮三相啮合,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编码块和转盘固定相连,从动齿轮二带动从动齿轮三旋转,从而带动转盘旋转,使对应编码块运动至打码窗内,编码块与样品接触时,弹簧受力收缩,避免样品损坏。
8.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锥形齿轮、齿盘和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可旋转套接设于固定杆一外侧,所述旋转块两端分别与齿盘和锥形齿轮固定相连,所述齿盘与从动齿轮四相啮合,所述锥形齿轮与从动齿轮三相啮合,从动齿轮四通过齿盘带动旋转块旋转,从而带动锥形齿轮旋转,锥形齿轮旋转间歇带动从动齿轮四旋转,从而驱动相邻的编码盘旋转。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为伺服电机。
10.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块沿转盘等角度设有若干组。
11.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通过样品固定夹对样品进行固定,升降组件带动样品运动至与打码窗相对应高度处,液压机伸缩带动自动编码组件运动,将编码盘上的编码信息通过打码窗印刷在样品上,传动组件带动不同组的编码盘运动,实现编码信息的变换,解决了手写编码效率低,在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样品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的自动编码组件的结构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的传动组件的结构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的编码盘的左视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的传动组件的主视图。
17.其中,1、升降组件,2、样品固定夹,3、自动编码组件,4、液压机,5、安装架,6、底座,7、壳体,8、电机放置箱一,9、驱动电机一,10、驱动齿轮,11、从动齿轮二,12、编码盘,13、传动组件,14、固定杆一,15、固定杆二,16、外壳,17、升降杆,18、丝杠,19、丝杠副,20、电机放置箱二,21、驱动电机二,22、转盘,23、从动齿轮三,24、从动齿轮四,25、编码块,26、弹簧,27、锥形齿轮,28、齿盘,29、旋转块,30、打码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如图1-5,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验室样品智能编码机,包括升降组件1、样品固定夹2、自动编码组件3、液压机4、安装架5和底座6,升降组件1固定设于底座6顶部,样品固定夹2与升降组件1固定相连,安装架5固定设于底座6顶部,液压机4的固定端与安装架5固定相连,液压机4的伸缩端与自动编码组件3固定相连,自动编码组件3包括壳体7、电机放置箱一8、驱动电机一9、驱动齿轮10、从动齿轮二11、编码盘12、传动组件13、固定杆一14和固定杆二15,壳体7与液压机4的伸缩端固定相连,壳体7为中空腔体结构设置,电机放置箱一8与壳体7固定相连,驱动电机一9固定设于电机放置箱一8内,驱动电机一9的输出端可旋转贯穿电机放置箱一8和壳体7与驱动齿轮10固定相连,固定杆一14和固定杆二15的端部分别与壳体7的内侧壁固定相连,驱动齿轮10和传动组件13可旋转套接设于固定杆一14外侧,编码盘12可旋转套接设于固定杆二15外侧,从动齿轮二11分别与编码盘12和驱动齿轮10啮合,编码盘12沿固定杆二15等间距设有若干组,传动组件13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组编码盘12相啮合,壳体7靠近编码盘12处设有贯通的打码窗30。
21.升降组件1包括外壳16、升降杆17、丝杠18、丝杠副19、电机放置箱二20和驱动电机二21,电机放置箱二20与底座6固定相连,驱动电机二21固定设于电机放置箱二20内,外壳16固定设于电机放置箱二20顶部,驱动电机二21的输出端可旋转贯穿电机放置箱二20和外壳16与丝杠18固定相连,丝杠铰接设于外壳16内,丝杠副19可滑动套接设于丝杠18外侧,丝杠副19上设有与丝杠18相匹配的内螺纹,升降杆17一端可滑动贯穿外壳16与丝杠副19固定相连,升降杆17另一端与样品固定夹2固定相连。
22.编码盘12包括转盘22、从动齿轮三23、从动齿轮四24、编码块25和弹簧26,转盘22可旋转套接设于固定杆二15外侧,从动齿轮三23和从动齿轮四24分别与转盘22固定相连,从动齿轮二11与从动齿轮三23相啮合,弹簧26两端分别与编码块25和转盘22固定相连。
23.传动组件13包括锥形齿轮27、齿盘28和旋转块29,旋转块29可旋转套接设于固定杆一14外侧,旋转块29两端分别与齿盘28和锥形齿轮27固定相连,齿盘28与从动齿轮四24相啮合,锥形齿轮27与从动齿轮三23相啮合。
24.驱动电机一9和驱动电机二21为伺服电机。编码块25沿转盘22等角度设有若干组。
25.具体使用时,样品固定夹2对样品进行固定,驱动电机二21带动丝杠18旋转,通过丝杠副19的传动作用,将驱动电机二21的旋转作用力转化为升降杆17的升降作用力,带动样品运动至与打码窗30相对应高度处,液压机4伸缩带动自动编码组件3运动,将编码盘12上的编码信息通过打码窗30印刷在样品上,编码块25与样品接触时,弹簧26受力收缩,避免样品损坏,驱动电机一9带动驱动齿轮10运动,从动齿轮二11带动从动齿轮三23旋转,从而带动转盘22旋转,从动齿轮四24通过齿盘28带动旋转块29旋转,从而带动锥形齿轮27旋转,锥形齿轮27旋转间歇带动从动齿轮四24旋转,从而驱动相邻的编码盘12旋转,使对应编码块25运动至打码窗30内,传动组件13带动不同组的编码盘12运动,从而实现编码信息的变换。
2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