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花织物的稳定性预加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4403发布日期:2022-01-15 10:2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花织物的稳定性预加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印花织物的稳定性预加热组件。


背景技术:

2.印花面料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设备能够在面料表面加工形成设计所需的花型和图案,提高了面料的美观程度。目前常用的加工方式为,通过热压的方式将印花纸上的面料转印至面料表面,具有较快的印花加工效率。在印花过程中往往直接将面料坯布与印花纸进行贴合接触,在热压辊的作用下对面料进行转印,但是由于坯布与印花纸的专业需要一定温度,坯布与热压辊之间接触距离较短,可能无法加热至所需温度,导致印花图案无法完全转印至面料上,影响加工印花质量,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冬天,将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印花织物的稳定性预加热组件,能够在印花前先对织物进行预加热,提升过程面料的温度,从而提高面料印花过程的转印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印花织物的稳定性预加热组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安装输入辊、导辊和预热箱,所述预热箱包括上预热壳和下预热壳,所述下预热壳上安装有高低可调节的升降座,所述上预热壳的下侧设置上电热片,升降座的上侧设置下电热片,所述上电热片和下电热片上下相对,并在上电热片和下电热片之间形成供织物通过的间隙。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电热片和下电热片均呈中间向上隆起的弧形;所述上电热片的两侧设置导向辊。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预热壳的上部开设调节槽,所述升降座滑动连接于调节槽内。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预热壳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若干螺栓,所述螺栓向上深入调节槽内,并抵压支撑于升降座的底部。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入辊和导辊之间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之间形成供织物穿过的间隙。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辊和预热箱之间安装有支撑辊,所述支撑辊的上部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计米传感器,所述计米传感器为旋转编码器。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热箱远离输入辊的一侧设置下压辊和上压辊,所述上压辊可抵压于下压辊的外周面,织物从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穿过。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辊位于下压辊的上方,上压辊的两端转动连接又滑座,所述机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座可沿滑槽上下滑动调节。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辊为电热辊;所述下压辊通过电机驱动旋转。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通过采用加热箱能够对织物进行预加热,其中的电热片能够发热,从而使得织物能够在印花前预先升温,提升织物的初始温度,利于后续与印花纸之间保持较高的温度;并通过上下压辊对该预热组件输出的织物进行导向,提高输出织物走向的稳定性,并通过其中的一个电热辊进行持续加热,维持织物预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印花织物的稳定性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印花织物的稳定性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热箱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机架;2、输入辊;3、限位杆;4、导辊;5、支撑辊;6、支撑杆;7、计米传感器;8、预热箱;9、下压辊;10、上压辊;11、电机;12、滑槽;13、滑座;81、上预热壳;82、下预热壳;83、上电热片;84、导向辊;85、升降座;86、下电热片;87、螺栓;88、调节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印花织物的稳定性预加热组件,安装在转印设备之前,该组件以机架1作为支撑;在机架1上依次安装输入辊2、导辊4和预热箱8,织物从输入辊2上输入,绕过导辊4,再经过预热箱8进行预热,使得织物从环境的低温甚至,预热稳定,在后续经过印花过程前保持一定的温度,利于后续印花油墨的活性和转印完整性。
22.其中预热箱8包括上预热壳81和下预热壳82,上预热壳81和下预热壳82之间形成织物穿过的通道;在下预热壳82上安装有升降座85,升降座85的高度可调节,从而调整织物通道的开口大小,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织物。
23.在上预热壳81的下侧安装上电热片83,升降座85的上侧安装下电热片86,上电热片83和下电热片86上下相对,在上电热片83和下电热片86之间形成供织物通过的间隙,从而两个电热片的加热能够在两者之间的间隙中形成较高温的环境,织物从中通过时能够提升织物的温度;根据织物的种类和环境的温度,可适当调节电热片的加热温度,以适应织物后续的印花要求;
24.该上电热片83和下电热片86为弧形,中间位置向上隆起,在两者之间形成弧形的间隙,并在上电热片83的两侧安装导向辊84,导向辊84的下周面的高度在上电热片83和下电热片86之间,通过导向辊84进行导向,使得织物能够从两电热片之间经过,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间隙,避免织物与电热片直接接触而产生烫坏等情况;而下电热片86呈弧形隆起,在对一侧为绒毛织物的面料进行预热时,绒毛面朝下,通过调节升降台的高度,能够调节至下加热片的最上端与绒毛面轻微接触,而下加热片两侧抵触保持分离;在绒毛面料通过时,能够对绒毛面进行短时接触,维持更小的间隙,利于面料的预热,也不会对面料产生烫坏的情
况。
25.在下预热壳82的上部开设调节槽88,升降座85的下部能够容纳安装在调节槽88内,并能够在调节槽88内上下升降滑动,从而实现升降座85的调节;并在下预热壳82的底部螺纹连接有2-4个螺栓87,螺栓87向上深入调节槽88内,并抵压支撑于升降座85的底部,通过在下预热壳82的底部螺纹拧动螺栓87,即可调节螺栓87拧入调节槽88的高度,从而对螺栓87上端支撑的升降座85进行调节,进而调整两个电热片之间的距离,保持预热过程的稳定。
26.为了保持预热组件输出的织物的稳定性,可在预热箱8远离输入辊2的一侧,即输出端,安装下压辊9和上压辊10,上压辊10可抵压于下压辊9的外周面,织物从上压辊10和下压辊9之间穿过,对织物的输出位置进行限制;下压辊9位于下侧,可通过减速电机11驱动旋转;上压辊10位于下压辊9的上方,并可上下活动调节,从而可适应不同厚度的织物;可在机架1两侧上开设上下走向的滑槽12,在滑槽12内滑动连接有滑座13,在滑座13上安装轴承等组件,对上压辊10进行支撑,从而使得上压辊10可进行上下调节,并可通过自身的重力对织物进行抵压,保持对面料的压力;进一步地,上压辊10可为电热辊,通过电热辊的发热也能够对织物进行加热,一般可对织物的温度进行维持以及进一步加热补充。
27.在机架1上的输入辊2和导辊4之间位置安装导向件,具体为两个相互平行的限位杆3,在两个限位杆3之间形成间隙,供织物穿过,对织物的高度位置进行限制保持织物输送过程的稳定性。
28.在导辊4和预热箱8之间可安装支撑辊5,织物从支撑辊5的上部绕过,在支撑辊5的上方安装支撑杆6,支撑杆6上安装计米传感器7;计米器可为旋转编码器,通过旋转编码器上的导轮与支撑辊5上绕过的织物相抵,实现传动间隙;计米传感器7与支撑辊5的上侧绕过,对面料通过的织物进行检测,从而对织物通过的长度进行检测,便于对织物的预热长度进行统计。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