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1686发布日期:2022-05-07 14:4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了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2.墨盒是喷墨打印机中的必备消耗品。目前一般会改造墨盒进行再利用,具体是将原装的墨盒进行扩容,改造成容量更大的墨盒。
3.现有的墨盒在改造后一般会包括原装墨盒和扩容壳两部分,为了使扩容壳内的墨水流入原装墨盒,原装墨盒上需要开设出气口和进墨口,扩容壳上会设置有与原装墨盒的出气口连通的通孔,用于平衡原装墨盒与扩容壳之间的压强,使得扩容壳内的墨水顺利流入原装墨盒中,而进墨口用于扩容壳内的墨水流入。
4.但上述设置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避免墨水与气体的额交换出现混乱,原装墨盒的出气孔一般都设置在盒体的上表面,为了与该出气孔相适应,扩容壳的通孔也应当设置在与出气孔相应的位置,但一般原装墨盒的上表面会设置其他结构,使得原装墨盒的改造难度较大,很难实现原装墨盒的出气孔与扩容壳的通孔相连通,从而难以实现扩容壳内的墨水流入原装墨盒。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本技术提供的墨盒本技术提供的墨盒,便于原装墨盒的改造,同时能够实现扩容壳内的墨水顺利流入原装墨盒。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墨盒,该墨盒包括墨盒本体和扩容壳,墨盒本体包括盒体和压强调节组件,压强调节组件设置于盒体内;盒体上开设有进墨口和出墨口,且盒体内设置有第一储墨腔,进墨口、出墨口均与储墨腔连通,压强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一储墨腔的压强;扩容壳包括壳体和供墨通道,壳体围成第二储墨腔,供墨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储墨腔相连通,供墨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储墨腔的进墨口相连通,供墨通道用于引导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经过进墨口流入第一储墨腔内;且第二储墨腔的至少部分腔壁为柔性腔壁,以使第二储墨腔的体积随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含量而改变。
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的至少部分壁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柔性膜。
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具有壳体本体和柔性膜,壳体本体的外表面分为多个不同壁面,且多个壁面中的第一壁面上具有开口,柔性膜覆盖开口。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本体为方形壳体,第一壁面为壳体本体的未与墨盒本体相邻的壁面,且第一壁面的面积大于其它壁面的面积。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本体为相对两侧均开口的围框,柔性膜覆盖壳体本体所围成的两个开口。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柔性膜的边缘可拆卸的连接于壳体本体。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进墨口设置于墨盒本体的底部靠近扩容壳的一端,供墨通道对应设置于扩容壳的底部靠近墨盒本体的一端。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进墨口设置于墨盒本体靠近扩容壳一侧的壁面,供墨通道对应设置于扩容壳的靠近墨盒本体的一侧壁面。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供墨通道外设置有保护贴片。
15.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上述的墨盒,墨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喷墨打印机。
16.本技术提供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该墨盒包括墨盒本体和扩容壳,墨盒本体包括盒体和压强调节组件,压强调节组件设置于盒体内;盒体上开设有进墨口和出墨口,且盒体内设置有第一储墨腔,进墨口、出墨口均与储墨腔连通,压强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一储墨腔的压强;扩容壳包括壳体和供墨通道,壳体围成第二储墨腔,供墨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储墨腔相连通,供墨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储墨腔的进墨口相连通,供墨通道用于引导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经过进墨口流入第一储墨腔内;且第二储墨腔的至少部分腔壁为柔性腔壁,以使第二储墨腔的体积随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含量而改变。本技术提供的墨盒,便于原装墨盒的改造,同时能够实现扩容壳内的墨水顺利流入原装墨盒。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盒的侧视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盒的正视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盒的拆解图;
21.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墨盒的拆解图;
22.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盒的爆炸图;
23.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盒的正面剖面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0-墨盒;110-墨盒本体;111-盒体;1112-进墨口;1114-出墨口;1116-第一储墨腔;1118-进气孔;112-压强调节组件;114-弹性体;116-阀门;120-扩容壳;122—第二储墨腔;124-供墨通道;126-柔性腔壁;128-第一壁面;130-保护贴片;140-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现有的原装墨盒,为了改造成容量更大的墨盒进行回收再利用,一般会在原装墨盒上开设出气孔,扩容壳120上会设置有与原装墨盒的出气口连通的通孔,使得原装墨盒与扩容壳120之间实现压强平衡,便于扩容壳120内的墨水顺利流入原装墨盒,但由于原装墨
盒的盒体111上设置有芯片140等结构,在原装墨盒上开设出气孔的改造难度较大。
28.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2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盒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盒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盒的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墨盒的拆解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盒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墨盒的正面剖面图。
30.鉴于上述问题,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墨盒100。墨盒100包括墨盒本体110和扩容壳120,墨盒本体110包括盒体111和压强调节组件112,压强调节组件112设置于盒体111内;盒体111上开设有进墨口1112和出墨口1114,且盒体111内设置有第一储墨腔1116,进墨口1112、出墨口1114均与储墨腔连通,压强调节组件112用于调节第一储墨腔1116的压强;
3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墨盒本体110一般为原装墨盒,在原装墨盒上增加扩容壳120,实现对原装墨盒的扩容,进而实现二次利用。上述压强调节组件112用于调节盒体111内的压强,进而调节第一储墨腔1116的压强。一般的,原装墨盒的盒体111上都会设置进气孔1118,进气口用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当储墨腔内的墨水需要流出时,通过向进气孔1118内通入气体,使得第一储墨腔1116内的压强增大,第一储墨腔1116内的墨水在压强的作用下流出盒体111。出墨口1114与打印机的供墨针相结合,将第一储墨腔1116内的墨水输送至打印机中。
32.上述扩容壳120包括壳体和供墨通道124,壳体围成第二储墨腔122,供墨通道124的一端与第二储墨腔122相连通,供墨通道124的另一端与第一储墨腔1116的进墨口1112相连通,供墨通道124用于引导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墨水经过进墨口1112流入第一储墨腔1116内;且第二储墨腔122的至少部分腔壁为柔性腔壁126,以使第二储墨腔122的体积随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墨水含量而改变。
33.示例性的,如图5-图6所示,上述压强调节组件112包括用于调整墨盒100内部压强的弹性体114和阀门116,一般的,墨盒100的盒体111内还设置有气囊,调节第一储墨腔1116内的压力的功能主要通过该气囊实现。而上述弹性体114壳体根据墨水流入流出的需求调整该气囊的大小,进而实现压强的调节。上述阀门116可以设置为单向阀,其主要功能是当盒体111内部压力过大时,可以自动打开放气,进而调整内部压强到合适的状态。
34.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储墨腔122由扩容壳120的壳体围设而成,因而上述第二储墨腔122的腔壁即为壳体的壁面。第二储墨腔122的至少部分腔壁设置为柔性腔壁126,当第二储墨腔122内墨水较多时,柔性腔壁126可随墨水鼓胀,使得第二储墨腔122的体积随墨水的增多而增大,而当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墨水较少时,柔性腔壁126收缩,使得第二墨腔的体积随墨水的减少而减小,如此可以保持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压强恒定。而当第一储墨腔1116内的墨水减少时,第一储墨腔1116内的压强会减小,这样,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压强大于第一储墨腔1116内的压强,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墨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会通过供墨通道124进入第一储墨腔1116,实现对墨盒本体110的墨水补充。
35.通过将扩容壳120的第二储墨腔122的至少部分腔壁设置为柔性腔壁126,可以保
持第二储墨腔122的腔体内压强恒定,然后利用第二储墨腔122与第一储墨腔1116的压强差作为动力,实现墨水由第二储墨腔122进入第一储墨腔1116,自动为第一储墨腔1116补充墨水。此种改造方式,无需在墨盒本体110(即原装墨盒)上开设出气孔,不会破坏墨盒本体110的结构,便于原装墨盒的改造,同时能够实现扩容壳120内的墨水顺利流入原装墨盒。
3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的至少部分壁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柔性膜,柔性膜可以随第二储墨腔122内墨水的体积进行伸缩。可能的,例如该弹性膜可以为高分子柔性膜,但应当注意的是,该柔性膜应当选择不会被墨水侵蚀的材质。当然,柔性膜只是的其中一种选择,其他能够实现第二储墨腔122体积变化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技术的发明构思范围内。
37.可能的,如图1-图4所示,壳体具有壳体本体和柔性膜,壳体本体的外表面分为多个不同壁面,且多个壁面中的第一壁面128上具有开口,柔性膜覆盖该开口。即柔性膜可以选择仅设置于壳体本体的某一个壁面,在保证第二储墨腔122的体积可以改变的同时,尽量减少工艺难度。
38.示例性的,如图1-图4所示,壳体本体为方形壳体,第一壁面128为壳体本体的未与墨盒本体110相邻的壁面;且第一壁面128的面积大于其它壁面的面积。容易理解的是,第一壁面128设置于不与墨盒本体110相邻的壁面上,更便于第一壁面128的开口处覆盖的膜随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墨水含量发生伸缩变化。且柔性膜设置于面积较大的壁面上,可以理解的是,柔性膜的覆盖面积越大,对第二储墨腔122的体积的调节范围越大。
39.可选的,上述壳体本体为相对两侧均开口的围框,柔性膜覆盖壳体本体所围成的两个开口。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本体的相对两侧的壁面均不与墨盒本体110相邻,也可以理解为相对两侧的壁面为壳体本体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壁面。在壳体本体的两个壁面上均设置开口,并用柔性膜覆盖开口,一方面可以增大第二储墨腔122的体积的变化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柔性膜设置在相对两侧的壁面上,当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墨水较多时,两侧的柔性膜同时鼓起,这样有利于保持墨盒100整体的平衡。
41.可选的,如图4所示,柔性膜的边缘可拆卸的连接于壳体本体。如此设置,可以方便柔性膜的安装和替换。
42.对于进墨口1112的具体设置位置,示例性的,可以将进墨口1112设置于墨盒本体110的底部靠近扩容壳120的一端,供墨通道124对应设置于扩容壳120的底部靠近墨盒本体110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将供墨通道124设置于扩容壳120的底部,墨水更容易流入供墨通道124,从而更容易将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墨水引入第一储墨腔1116。
43.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进墨口1112设置于墨盒本体110靠近扩容壳120一侧的壁面,供墨通道124对应设置于扩容壳120的靠近墨盒本体110的一侧壁面。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墨水通过压强差的作用由供墨通道124进入第一储墨腔1116内。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此种设置方式,应当尽量将供墨通道124设置在壁面上靠近扩容壳120的底部一端,这样墨水更容易流入供墨通道124,从而更容易将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墨水引入第一储墨腔1116。可以理解的是,若供墨通道124设置在壁面上靠上的位置,当第二储液腔内的墨水含量较少时,例如低于供墨通道124所在高度时,可能需要较大的压强差才能将墨水从第二储墨腔122压入供墨通道124。
4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供墨通道124外设置有保护贴片130。该保护贴片130用于保护供墨通道124。该保护贴片130可以固定于供墨通道124,也可以直接与供墨通道124一体成型,也可以将保护贴片130先固定于墨盒本体110上,供墨通道124伸入保护贴片130与进墨口1112之间,实现对供墨通道124的保护。
45.此外,墨盒本体110的盒体111顶端还设置有芯片140,该芯片140与打印机的触针形成电连接。
46.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上述墨盒100,该墨盒100可拆卸地安装于喷墨打印机。墨盒100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的墨盒1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7.本技术提供一种墨盒100及喷墨打印机。该墨盒100包括墨盒本体110和扩容壳120,墨盒本体110包括盒体111和压强调节组件112,压强调节组件112设置于盒体111内;盒体111上开设有进墨口1112和出墨口1114,且盒体111内设置有第一储墨腔1116,进墨口1112、出墨口1114均与储墨腔连通,压强调节组件112用于调节第一储墨腔1116的压强;扩容壳120包括壳体和供墨通道124,壳体围成第二储墨腔122,供墨通道124的一端与第二储墨腔122相连通,供墨通道124的另一端与第一储墨腔1116的进墨口1112相连通,供墨通道124用于引导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墨水经过进墨口1112流入第一储墨腔1116内;且第二储墨腔122的至少部分腔壁为柔性腔壁126,以使第二储墨腔122的体积随第二储墨腔122内的墨水含量而改变。本技术提供的墨盒100,便于原装墨盒的改造,同时能够实现扩容壳120内的墨水顺利流入原装墨盒。
48.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4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0.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