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喷印流水线的间隙防滴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1474发布日期:2022-09-20 22:3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喷印流水线的间隙防滴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喷印流水线的间隙防滴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印刷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喷墨设备进行喷涂上色,形成图案、颜色。由于印刷制品往往需要多种不同的图案,其喷印工序需要设置多个喷墨设备,由输送带对印刷制品进行输送,逐个经过不同的喷墨设备进行不同图案,颜色的喷涂。现有的喷墨设备间,由于流水线的安装距离限制,两个喷墨设备间距较小,喷墨设备的颜料容易溅出,造成流水线上的印刷制品污损,也容易污染设备及地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喷印流水线的间隙防滴墨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用于喷印流水线的间隙防滴墨装置,包括升降组件、推进组件、推进杆、固定机构、抽出机构、防滴墨膜,
6.所述的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推进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推进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推进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推进杆上可活动设置所述固定机构和抽出机构,所述的防滴墨膜的水平设于固定机构、抽出机构间,所述的防滴墨膜的一侧与固定机构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抽出机构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和膜端固定件,所述的第一定位块的中部开设有与推进杆形状适配的第一穿孔,所述的第一定位块通过第一穿孔活动套设于推进杆上,
8.所述的第一定位块的底部与膜端固定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的防滴墨膜的侧面与膜端固定件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的膜端固定件为收膜滚筒,所述的收膜滚筒内开设滚筒腔,所述的滚筒腔的一侧开设有穿膜槽,所述的防滴墨膜包括内筒和绕设在内筒上的薄膜,所述的防滴墨膜的内筒设于滚筒腔内,所述的防滴墨膜的末端薄膜沿穿膜槽伸出滚筒腔后与抽出机构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穿孔的顶部开设有向上贯通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的第一固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
11.优选地,所述的抽出机构包括第二定位块、引导板、下垂件,所述的第二定位块的中部开设有与推进杆形状适配的第二穿孔,所述的第二定位块通过第二穿孔活动套设于推进杆上,
12.所述的第二定位块的底部与引导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引导板的中部开设有
与防滴墨膜形状适配的引导穿槽,所述的下垂件固定设于引导板的底部,防滴墨膜的末端穿过引导穿槽后与下垂件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的下垂件包括下垂链条、第一磁吸板和第二磁吸板,所述的下垂链条的顶端与引导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垂链条的末端与第一磁吸板固定连接,所述的防滴墨膜的设于第一磁吸板、第二磁吸板之间,所述的第二磁吸板与第一磁吸板磁吸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穿孔的顶部开设有向上贯通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的第二固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
15.优选地,所述的升降组件包括底座、升降气缸、多个升降杆、多个活动套杆,所述的活动套杆套设于升降杆的周侧,所述的升降气缸固定设于底座上,所述的升降气缸的输出轴末端与所述推进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杆的竖直设于底座上,所述的活动套杆的顶端与所述推进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
16.优选地,所述的推进组件包括推进架、推进气缸、推进导向板,所述的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推进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推进气缸、推进导向板设于推进架上,所述的推进导向板的中部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的推进气缸的输出端穿过导向孔后与所述推进杆固定连接。
17.优选地,所述的推进组件还包括推力轴承,所述的推力轴承设于导向孔内,所述的推进气缸的输出端穿过推力轴承的内圈。
18.所述的推进组件还包括联轴器,所述的推进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推进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抽出机构对防滴墨膜进行灵活位置调节和拉伸,实现流水线间防滴墨膜的可调节位置设置,对喷印流水线的滴墨进行有效遮挡,提高印刷品的生产质量;
21.2)本实用新型的防滴墨膜如果滴墨过多或破损后,可以通过抽出机构进一步抽出新的薄膜,更换方便,降低使用成本;
22.3)本实用新型利用升降组件和推进组件实现推进杆的有效位置调节,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抽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抽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升降组件,101、底座,102、升降气缸,103、升降杆,104、活动套杆,2、推进组件,201、推进架,202、推进气缸,203、推进导向板,204、推力轴承,205、联轴器,3、推进杆,4、固定机构,401、第一定位块,402、收膜滚筒,403、滚筒腔,404、穿膜槽,405、第一穿孔,5、抽出机构,501、第二定位块,502、引导板,503、下垂件,504、引导穿槽,505、下垂链条,506、第一磁吸板,507、第二磁吸板,508、第二穿孔,6、防滴墨膜,7、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实用新型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29.实施例
30.一种用于喷印流水线的间隙防滴墨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升降组件1、推进组件2、推进杆3、固定机构4、抽出机构5、防滴墨膜6,升降组件1的输出端与所述推进组件2的底端固定连接,推进组件2的输出端与所述推进杆3的端部固定连接,推进杆3上可活动设置所述固定机构4和抽出机构5,防滴墨膜6的水平设于固定机构4、抽出机构5间,防滴墨膜6的一侧与固定机构4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抽出机构5固定连接。
31.具体地,对于各组件、机构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
32.升降组件1包括底座101、升降气缸102、多个升降杆103、多个活动套杆104,活动套杆104套设于升降杆103的周侧,升降气缸102固定设于底座101上,升降气缸102的输出轴末端与所述推进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升降杆103的竖直设于底座101上,活动套杆104的顶端与所述推进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为了便于移动,本实施例中底座101下方还安装有四个移动轮。
33.推进组件2包括推进架201、推进气缸202、推进导向板203、联轴器205,升降组件1的输出端与所述推进架201的底端固定连接,推进气缸202、推进导向板203设于推进架201上,推进导向板203的中部开设有导向孔,推进气缸202的输出端穿过导向孔后与所述推进杆3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带动推进杆3移动,推进组件2还包括推力轴承204,推力轴承204设于导向孔内,推进气缸202的输出端穿过推力轴承204的内圈,推进气缸20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205与推进杆3的端部固定连接。
34.本实施例中,防滴墨膜6包括内筒和绕设在内筒上的薄膜,为了便于对其进行收纳、展开,固定机构4包括第一定位块401和膜端固定件,第一定位块401的中部开设有与推进杆3形状适配的第一穿孔405,第一定位块401通过第一穿孔405活动套设于推进杆3上,第一穿孔405的顶部开设有向上贯通的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7。第一定位块401的底部与膜端固定件的顶端固定连接,防滴墨膜6的侧面与膜端固定件固定连接。
35.进一步地,膜端固定件为收膜滚筒402,收膜滚筒402内开设滚筒腔403,滚筒腔403的一侧开设有穿膜槽404,防滴墨膜6的内筒设于滚筒腔403内,防滴墨膜6的末端薄膜沿穿膜槽404伸出滚筒腔403后与抽出机构5固定连接。
36.对应的,抽出机构5包括第二定位块501、引导板502、下垂件503,第二定位块501的中部开设有与推进杆3形状适配的第二穿孔508,第二定位块501通过第二穿孔508活动套设于推进杆3上,第二穿孔508的顶部开设有向上贯通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7。
37.第二定位块501的底部与引导板502的顶部固定连接,引导板502的中部开设有与防滴墨膜6形状适配的引导穿槽504,下垂件503固定设于引导板502的底部,防滴墨膜6的末端穿过引导穿槽504后与下垂件503固定连接。
38.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块501底部开设有插槽,引导板502顶部设有插接件,引导板502顶部通过插接件、插槽与第二定位块501的底部固定连接。
39.本实施例中,下垂件503包括下垂链条505、第一磁吸板506和第二磁吸板507,下垂链条505的顶端与引导板502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垂链条505的末端与第一磁吸板506固定连接,防滴墨膜6的设于第一磁吸板506、第二磁吸板507之间,第二磁吸板507与第一磁吸板506磁吸连接。
4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升降气缸102、推进气缸202调节推进杆3的高度和位置,在推进杆3上调节第一定位块401、第二定位块501的位置,然后从收膜滚筒402内抽出防滴墨膜6的薄膜的一端侧,抽出后穿过引导穿槽504,利用第一磁吸板506、第二磁吸板507下垂拉紧薄膜,实现水平薄膜的设置,能够对喷印流水线间的间隔进行遮挡,防止滴墨。
41.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举,不表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这些实施方式还能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作各种省略、置换、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