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丝网印刷机刮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74072发布日期:2022-06-29 06:5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旋转丝网印刷机刮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旋转丝网印刷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丝网印刷机刮刀装置。


背景技术:

2.旋转丝网印刷机作为向布、纸等广泛的材质构成的被印刷品进行高速印刷的装置,包括丝网印版和刮刀,利用刮刀从圆筒状的丝网印版的版面上形成的通孔压出油墨,并将压出的油墨转印到被印刷品上。通常在形成圆筒状的丝网印版的两端安装有作为支承构件的端环的方式,被称为旋转丝网,刮刀则安装在旋转丝网内。
3.旋转丝网印刷机对刮刀装置的要求是比较复杂的:(1)可以调整印刷压力并且在纸张厚度变化而调整丝网滚筒和压印滚筒合压位置时不改变刮刀印刷压力;(2)可以调整刮刀角度并且在调整角度时不改变刮刀压印点和印刷压力;(3)可以离合压并且先于丝网滚筒离压晚于丝网滚筒合压避免对丝网印版产生损坏;(4)可以根据印刷实地图形和精细线条的不同情况前后调整刮刀压印点;(5)正常印刷时在纸张尾部到达刮刀前轻微抬起刮刀并在纸张前端到达刮刀前落下刮刀,避免对丝网印版的损坏并保证印刷质量;(6)可以方便的在圆筒状的丝网印版中安装和取出刮刀。以上要求对旋转丝网印刷机刮刀装置的设计提出了很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丝网印刷机刮刀装置,以满足旋转丝网印刷机对刮刀装置的复杂要求。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设计一种旋转丝网印刷机刮刀装置,包括对向设置的丝网滚筒和压印滚筒,丝网滚筒安装于丝网机架,压印滚筒安装于主机机架,丝网滚筒内设置有刮刀组件,其中,
7.刮刀连接有平移机构、旋转机构、升降机构,平移机构包括第一机架和平移驱动单元,平移驱动单元用于带动第一机架水平移动;
8.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机架、第三机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位于丝网滚筒与压印滚筒的压印线的水平面上下一定范围内,例如上下50mm范围内,优选位于所述丝网滚筒与所述压印滚筒的压印线的水平面上,第二转轴的中心线与刮刀的工作尖棱线重合,第二转轴可绕第一转轴旋转,第二机架可带动刮刀组件绕第一转轴为中心旋转,第三机架可带动刮刀组件绕第二转轴旋转,第三机架设置有上下直线驱动机构并通过直线导轨连接有第四机架,第四机架上固定有刮刀组件,所述上下直线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刮刀组件上下运动。
9.本发明在旋转丝网印刷机的丝网印版两侧丝网机架外侧分别设置四层机架:
10.第一机架采用直线移动机构例如直线导轨可滑动的安装在丝网机架上并通过直线驱动机构例如丝杆丝母机构或伺服电机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丝网机架上,可以通过直线驱动机构相对丝网机架前后移动,第一机架设计为调整刮刀压印点的前后位置。
11.第二机架可旋转的安装在第一机架上,该旋转中心轴线定义为第一转轴z1,z1位于丝网滚筒和压印滚筒压印线的水平平面附近,第二机架的一端通过直线驱动机构例如气缸及限位机构或者伺服电机直线驱动机构和丝网印版装置机架固定连接,直线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二机架绕z1轴线旋转并在一定位置固定,第二机架绕z1轴线的旋转被设计为刮刀离合压和抬刀以及印刷压力的调整机构。
12.第三机架可旋转的安装在第二机架上,该旋转中心轴线定义为第二转轴z2,轴线z2和刮刀工作的尖棱线重合,并且其绕轴线z1旋转的轨迹经过丝网滚筒和压印滚筒的压印线,第三机架和第二机架通过直线驱动机构例如丝杆丝母机构或伺服电机直线驱动机构固定连接,直线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三机架绕z2轴线旋转,第三机架绕z2轴线的旋转被设计为刮刀的角度调整机构。
13.第三机架设置有垂直部位,第四机架采用直线移动机构例如直线导轨可滑动的安装在第三机架上的垂直部位并通过直线驱动机构例如气缸及限位机构或伺服电机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第三机架上,第四机架上设置有刮刀支架的安装部位,刮刀的刮刀架安装在两侧的第四机架上,刮刀安装后刮刀工作的尖棱线和z2轴线重合,这样在调整刮刀角度时不会改变刮刀工作的尖棱线的位置,即不会改变刮刀的压印点和印刷压力;印刷机一侧(一般为操作侧)的第四机架在刮刀安装部位的上方可拆卸的安装有刮刀装卸机构,刮刀装卸机构设置有可移动的长滑杆,长滑杆可滑动深入卷筒状的丝网印版内部,也可拉出在丝网印版外部。按装刮刀是如下进行的:首先通过直线驱动机构将第四机架升至第三机架的上方,然后将刮刀装卸机构安装固定在一侧的第四机架上,并把长滑杆拉出到丝网印版的外部,这时将刮刀支架(连同刮刀一起)的两端松弛连接在长滑杆上,这个位置长滑杆连同刮刀支架和刮刀处在可以躲开丝网滚筒装置的支承套等部件顺利进入丝网印版内部空间的位置,推动长滑杆,将刮刀支架连同刮刀送人丝网印版内部,这时,松开刮刀支架和长滑杆的松弛连接,刮刀支架落在支架四的刮刀安装位置,将刮刀支架在两侧的第四机架上定位并紧固连接,抽出长滑杆,拆下刮刀装卸机构,驱动直线驱动机构将第四机架落至第三机架的下方,即完成刮刀的安装。拆卸刮刀的步骤和安装步骤相反。
14.在丝网机架上安装有抬刀机构,抬刀机构设置有连杆,连杆中间可旋转的安装支轴,支轴固定在丝网机架上,连杆的一端通过直线驱动机构例如气缸及限位机构或伺服电机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丝网机架上,连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撞击轴承,撞击轴承可推动第二机架绕z1轴线旋转定位,通过驱动直线驱动机构带动连杆上的撞击轴承推动第二机架实现抬刀动作。在合压位置时,第二机架和撞击轴承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并且应保证在刮刀压力调整至最大时该处仍有间隙,即抬刀机构不能影响合压时对刮刀压力的调整;同时刮刀抬起时处在刮刀工作尖棱和丝网印版刚刚接触或有轻微压力状态,这个状态确保合压印刷时刮刀通过纸张尾部边缘和通过压印滚筒缺口时不对丝网印版产生损害,同时保证抬刀时丝网印版内部的油墨不会大量从刮刀后部跑向刮刀前部,在刮刀落下时刮刀和丝网印版之间能快速聚集油墨以达到稳定印刷状态。另外,也能保证在更换纸张厚度时,抬刀后刮刀和丝网印版之间位置距离不发生变化。
15.进一步的,丝网机架上位于丝网滚筒中轴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顶推机构和第三转轴,顶推机构驱动丝网滚筒水平地绕所述第三转轴抬起或下落,顶推机构包括支轴、安装在支轴上的气缸、安装在丝网机架上的丝网滚筒离合轴,气缸通过气缸连杆和丝网滚筒离合
轴连接。
16.进一步的,还包括合压位置调整单元,合压位置调整单元包括第一顶座、第一框架、第一顶销、第一楔块、第一丝母楔块、第一丝杆,第一顶座固定安装在主机机架上,第一楔块活动安装在第一框架内,第一楔块和第一丝母楔块的倾斜面滑动接触,第一顶销安装在第一楔块上,第一丝杆和第一丝母楔块通过螺纹相连接,第一顶座对第一顶销限位。
17.进一步的,平移驱动单元包括丝母、丝杆,丝母连接第一机架,旋转丝杆可通过丝母带动第一机架水平移动。
18.进一步的,第二机架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一机架可转动连接,第三机架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二机架可转动连接。
19.进一步的,第二机架连接有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包括第二框架、第二顶销、第二楔块、第二丝母楔块、第二丝杆,第二框架固定安装在丝网机架上,第二顶销固定安装在第二楔块上,第二楔块活动安装在第二框架内,第二楔块和第二丝母楔块的倾斜面滑动接触,第二丝杆和第二丝母楔块通过螺纹相连接,第二顶销对第二机架限位。
20.进一步的,在不抬刀时撞击轴承和第二机架之间的最小间隙以不影响第二机架调整刮刀压力为限,在连杆的侧边设置有限位螺钉对所述连杆进行限位。
21.进一步的,第二机架接触第二顶销的部位设置为和压印滚筒在压印点前后的表面曲面一致,第二机架接触撞击轴承的部位设置为和丝网滚筒在压印点前后的内表面曲面一致。
22.进一步的,还包括刮刀装卸机构,刮刀装卸机构包括滑座、长滑杆,长滑杆的下部用于携带刮刀组件,滑座能够安装在第四机架上。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24.1.本发明能够通过第一机架的水平移动调整刮刀压印点的前后位置,通过第二机架绕第一转轴z1旋转调整印刷压力以及离合压和抬刀,通过第三机架绕第二转轴z2旋转调整刮刀的角度,通过第四机架完成刮刀的安装并配合第一、二、三机架完成丝网印刷机印刷过程中刮刀的调节。
25.2.本发明在丝网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设置合压位置调整单元,采用楔块调整合压位置,适应不同厚度的纸张。并通过印刷机电控系统设置离合压的动作时间,使刮刀的合压动作晚于丝网滚筒的合压动作,刮刀的离压动作早于丝网滚筒的离压动作。
26.3.本发明通过长滑杆将刮刀组件送入丝网印版内部,将刮刀在两侧的第四机架上定位并紧固连接,然后抽出长滑杆,完成刮刀的安装,操作方便。
27.4.本发明在第二机架的端部设置抬刀机构,当压印滚筒的缺口和印刷纸张的纸尾到来时将刮刀抬起,防止刮刀对丝网印版产生损害。刮刀在抬起时处在和丝网印版刚刚接触或有轻微压力状态,这个状态确保合压印刷时刮刀通过纸张尾部边缘和通过压印滚筒缺口时不对丝网印版产生损害,同时保证抬刀时丝网印版内部的油墨不会大量从刮刀后部跑向刮刀前部,在刮刀落下时刮刀和丝网印版之间能快速聚集油墨以达到稳定印刷状态。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中刮刀装置的侧视图。
29.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30.图3为本发明中丝网滚筒离合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中合压印刷时刮刀的位置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中装卸刮刀的位置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中合压印刷时刮刀的状态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中离压不印刷时刮刀的状态示意图。
35.图中,100主机机架,101a主机机架,101b主机机架,200传纸滚筒,300压印滚筒,301压印滚筒咬纸牙,400丝网滚筒单元,401a丝网机架,401b丝网机架,402丝网滚筒,402a丝网印版,402b端环,402c端环,403a支承套,403b支承套,500刮刀装置,501第一机架,502第二机架,503第三机架,504第四机架,505刮刀组件,505a刮刀架,505b刮刀支板,505c刮刀压板,505d刮刀,506直线导轨,507丝母,508丝杆,509调节手轮组件一,510轴承,511销轴,512压盖,513隔套,514隔套,515连接块,516气缸接杆,517气缸,518a支轴,518b支轴,519丝杆,520丝母楔块,521楔块,522顶销,523框架,524调节手轮组件二,525丝杆,526丝母,527支轴,528万向轴,529调节手轮组件三,530直线导轨,531支板,532气缸,533气缸接杆,534支轴,535限位块,536刮刀装卸机构,536a手柄,536b滑座,536c长滑杆,536d手柄,536e手柄连接座,537螺钉,538刮刀固定螺钉,539支轴,540撞击轴承,541连杆,542销轴,543销轴,544气缸连杆,545气缸,546支轴,547限位螺钉,548销轴,600丝网离合压机构,601支轴,602支座,603丝网滚筒离合轴,604气缸,605气缸连杆,606支轴,607丝杆,608丝母楔块,609楔块,610顶销,611框架,612调节手轮组件四,613顶座,701单张纸纸张,z1刮刀装置支轴,z2刮刀角度调节轴,z2h刮刀角度调节轴的合压位置,z2l刮刀角度调节轴的离压位置,z2t刮刀角度调节轴的抬刀位置,z3丝网滚筒装置支轴,z4丝网滚筒离合轴,z4h丝网滚筒离合轴的合压位置,z4l丝网滚筒离合轴的离压位置,p丝网滚筒与压印滚筒压印线水平面,dlh刮刀的离合压及抬刀位置轨迹线,slh丝网滚筒离合压的位置轨迹线,sh丝网滚筒合压位置,sl丝网滚筒离压位置,q压印滚筒的滚面缺口,h装卸刮刀时刮刀抬起的距离,c刮刀的调整角度,hdh刮刀的合压距离,hdl刮刀的离压距离,hsl丝网的离压距离,dps丝网印版外表面和纸张的距离,dp纸张厚度,ds丝网厚度,l印刷工作周长,lpw抬刀结束距离纸尾的距离,lqt抬刀结束距离滚筒表面缺口边缘的距离,lpt落刀结束距离纸张印刷起始线的距离,t抬刀轴承与第二机架间隙,x1丝网滚筒的离压角度,x2刮刀的离压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36.旋转丝网印刷机的丝网印版为薄织物或薄板材形成的圆筒状体,其上蚀刻有对应于图案的小孔,依靠刮刀装置将设置在丝网印版内部的油墨从丝网印版上对应于图案的小孔中挤压到承印物如纸张上来完成印刷工作。
37.根据纸张厚度、纸张大小、油墨、丝网印版厚度、印刷图案内容等的不同需要对刮刀的角度、压力大小、压印点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还需要配合丝网滚筒的离合压进行刮刀的离合压设置。(1)丝网滚筒离合压时丝网印版移动较大距离,刮刀不能对丝网印刷产生损害,因此刮刀的合压动作应晚于丝网滚筒的合压动作,刮刀的离压动作应早于丝网滚筒的离压动作;(2)单张纸旋转丝网印刷机作为承印滚筒的压印滚筒的圆周表面不是连续的,需要有缺口部安装咬纸牙部件,在印刷过程中,当旋转丝网滚筒和压印滚筒的缺口部位相对时,刮刀对丝网印版的压力没有了支承,如果不采取措施,刮刀将对丝网印版产生损害,需
要在压印滚筒的缺口到来前将刮刀抬起,在缺口通过后纸张到来前落下刮刀;(3)由于需要在刮刀和丝网印版之间形成一定的油墨堆积以确保印刷质量,因此,抬刀不同于离压,抬刀应将刮刀轻微抬起至刮刀工作的尖棱部位和丝网印版的内壁轻微接触或有轻微压力,避免损害印版的同时防止刮刀和丝网印版之间的油墨全部从刮刀下移动到刮刀前边以便在刮刀落下时能快速聚集油墨能够确保质量的印刷作业;(4)和压印滚筒缺口部位相同的,当承印纸张较厚时,纸张的尾部和压印滚筒之间的台阶也会造成刮刀对丝网印版的损害,同样需要在纸张尾部移动至刮刀前对刮刀抬起;(5)丝网滚筒是长圆筒形状的,将较长的刮刀装入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一定的机构。
38.可以看出,旋转丝网印刷机的刮刀装置是复杂和精密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9.实施例1:一种旋转丝网印刷机刮刀装置,参见图1和图2,旋转丝网滚筒单元400通过滚筒离合单元600安装于主机机架100上,丝网滚筒402设置在压印滚筒300的上方位置,两者旋转对滚进行印刷。旋转丝网滚筒单元400上丝网滚筒402的一侧,和丝网机架401a、401b固定安装有支轴601,主机机架101a、101b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支座602,支轴601的两端和两侧的支座602可旋转的固定,旋转丝网滚筒单元400可以绕支轴601旋转运动,支轴601的中心线定义为轴z3。旋转丝网滚筒单元400上丝网滚筒402的另一侧,和丝网机架401a、401b固定安装有丝网滚筒离合轴603,主机机架101a、101b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支轴606,支轴606上分别安装有气缸604,气缸604通过气缸连杆605和丝网滚筒离合轴603连接固定,丝网滚筒离合轴603的中心线定义为轴z4,通过旋转丝网印刷机的离压信号,气缸604推动轴603连同旋转丝网滚筒单元400绕轴z3向上旋转,丝网滚筒402向上离开压印滚筒300,完成丝网滚筒的离压,丝网滚筒处在离压位置sl,此位置同时也是对丝网滚筒402进行安装和维护的位置;通过旋转丝网印刷机的合压信号,气缸604推动轴603连同旋转丝网滚筒单元400绕轴线z3向下旋转,丝网滚筒402向下靠近压印滚筒300,完成丝网滚筒的合压,丝网滚筒402处在合压位置sh,不同于离压位置,丝网滚筒402的合压位置是有精确要求的,它取决于合压印刷时需要的丝网印版402a外表面和纸张表面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通过调整丝网滚筒402的合压位置sh可以调整控制,设计为0~0.5mm并且可以调整,另外在纸张厚度变化时也通过调整丝网滚筒402的合压位置sh保证设定好的滚筒印刷距离,为此设置有调整定位环节,在主机机架101a、101b上分别设置有顶座613,在丝网机架401a、401b上分别设置有顶销610,顶销610安装在楔块609上,楔块609和丝母楔块608共同安装于框架611内,框架611固定安装在丝网机架401a、401b上,楔块609和丝母楔块608的斜面相接,丝母楔块608和丝杆607螺纹连接,丝杆607的一端固定连接调节手轮组件四612,旋转调节手轮,进而旋转丝杆607,带动丝母楔块608前后移动,可推动楔块609带动顶销610上下移动,通过顶座613的限位,即可确定滚筒合压时的相互距离。当纸张701的厚度dp或(和)丝网印版402a的厚度ds发生显著变化时,即可通过调节手轮组件四612改变合压距离dps。
40.图3为丝网滚筒402的离合压示意图,丝网滚筒402绕轴z3向上旋转x1角度,丝网滚筒中心沿弧形slh运动,丝网滚筒402由合压状态sh运动至离压状态sl,轴z4也由合压状态z4h运动至离压状态z4l,丝网滚筒402的离压距离为hsl。
41.如图1、图2所示,在丝网机架401a、401b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四层机架501、502、
503、504,第一机架501通过直线导轨506连接到丝网机架401a、401b上,第一机架501上固定有丝母507,丝母507和丝杆508螺纹连接,丝杆508的轴端固定连接调节手轮组件一509,旋转调节手轮,进而旋转丝杆508,通过丝母507可带动第一机架前后移动;第二机架502和第一机架501可旋转的连接,相互间通过轴承510、销轴511、压盖512、隔套513、隔套514等可旋转连接在一起,该旋转中心定义为z1,第二机架同时通过连接块515、销轴548和气缸517及气缸接杆516连接,气缸517通过支轴518a、518b分别和丝网机架401a、401b固定连接,气缸517可推动第二机架502以轴线z1为中心绕第一机架501旋转;第三机架503和第二机架502可旋转的连接,相互间通过轴承510、销轴511、压盖512、隔套513、隔套514等可旋转连接在一起,该旋转中心定义为z2,第三机架503同时和第二机架502通过支轴527、丝母526、丝杆525连接在一起,支轴527和第二机架502固定,丝母526和第三机架503固定,丝杆525和支轴527限制连接并和丝母526螺纹连接,丝杆525的一端和万向轴528及调节手轮组件三529固定连接,旋转调节手轮,通过万向轴528进而旋转丝杆525,通过丝母526带动第三机架503以轴线z2为中心绕第二机架502旋转;两侧的第三机架503上垂直安装有直线导轨530、支板531,直线导轨530的滑座上固定安装支架四504,气缸532固定在支板531上,气缸532通过气缸接杆533和固定在支架四504上的支轴534固定连接,气缸532向下推动第四机架504并在限位块535处限位固定,两侧的第四机架504上固定安装刮刀组件505,安装后的刮刀505d的工作尖棱和轴线z2重合。
42.通过以上的设置,如图1、图2、图4所示,刮刀装置是这样工作的:
43.首先,对轴线z1、z2是这样设计的:轴线z1位于丝网滚筒402与压印滚筒300的压印线的水平面上,z2可以绕z1做旋转运动,其旋转轨迹dlh被设计为经过丝网滚筒402与压印滚筒300的压印线,将z2的初始位置设定为在合压印刷状态下刮刀505d的工作尖棱和丝网印版402a的内壁刚刚接触的位置。
44.通过旋转丝网印刷机的离压信号,气缸517推动第二机架502向上运动,第二机架502带动第三机架503、第四机架504进而带动刮刀组件505以轴线z1为中心相对机架501向上旋转角度x2至离压位置,离压位置不需要精确设定,为气缸的行程末端即可,这时,轴线z2处在离压位置z2l,刮刀505d的离压距离为hdl;通过旋转丝网印刷机的合压信号,气缸517推动第二机架502向下运动,第二机架502带动第三机架503、第四机架504进而带动刮刀组件505以轴线z1为中心相对机架501向下旋转角度x3至合压位置,轴线z2处在合压位置z2h,刮刀505d的合压距离为hdh,依据刮刀505d这个合压距离,其工作的尖棱部位应该穿过丝网印版402a和纸张701位于纸张下方,实际是这个尺寸先是消除丝网印版402a和纸张701之间的间隙,然后为刮刀505d产生的变形,刮刀505d的变形即是产生对油墨挤压的压力来源,合压距离hdh仅表示刮刀505d在合压时相对初始位置向下移动的距离,不同于离压位置,刮刀组件505的合压位置是有精确要求的,根据刮刀505d的硬度、工作角度、油墨的不同、纸张的不同等,刮刀505d需要不同的工作压力,它通过合压时对第二机架502的限位精确控制,在两侧丝网机架401a、401b分别固定设置有框架523,框架523内设置楔块521和丝母楔块520,楔块521上安装顶销522,楔块521和丝母楔块520的斜面相接,丝母楔块520和丝杆519螺纹连接,丝杆519的一端固定连接调节手轮组件二524,旋转调节手轮,进而旋转丝杆519,带动丝母楔块520前后移动,可推动楔块521带动顶销522上下移动,顶销522限制第二机架向下的位置,调节手轮组件二524可精确调整设置刮刀505d的合压位置。以上的离压
及合压动作,机器两侧的机构应保持同步,这由旋转丝网印刷机的电控程序实现,而且,刮刀的离合压与丝网滚筒的离合压是有顺序要求的,合压时应晚于丝网滚筒的合压时间,离压时应早于丝网滚筒的离压时间,否则将出现刮刀对丝网印版的损害,这也由旋转丝网印刷机的电控程序实现。
45.如上述分析得出,印刷过程中刮刀在经过纸张尾部和压印滚筒缺口时需要抬起避免对丝网印版进行损害同时又能保证在刮刀落下时能快速聚集油墨进行稳定质量的印刷,为此设置了抬刀机构,在丝网印版装置的机架402a、402b上固定安装有支轴539,支轴539上可旋转的安装连杆541,连杆541的一端设置销轴542和撞击轴承540,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543连接气缸连杆544及气缸545,气缸545通过支轴546固定在机架402a、402b上,气缸545可拉动连杆541带动撞击轴承540运动撞击第二机架502,进而推动第二机架502绕z1轴线旋转,来实现刮刀的抬刀动作,抬刀只有在合压印刷状态才需要,因此在离压状态下撞击轴承540和第二机架502的距离较远,气缸545的动作行程不会造成撞击轴承540和第二机架502的接触,在合压状态下,不抬刀时撞击轴承540和第二机架502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间隙t,该间隙应确保在刮刀505d的压力调节至最大时轴承540和第二机架502不接触,也就是说抬刀机构不影响刮刀的压力调节,该间隙t可通过调整气缸545的行程末端位置达到要求,在合压印刷时,当接到旋转丝网印刷机抬刀指令后,气缸545动作,拉动连杆541带动撞击轴承540运动,进而推动第二机架绕z1轴线旋转进行抬刀,抬刀位置是需要精确控制的,为此在机架402a、402b上设置了限位螺钉547,对连杆541的抬刀位置进行限定,调整限位螺钉547,可对限位位置进行调整,当接到旋转丝网印刷机落刀指令后,气缸545动作,推动连杆541带动撞击轴承540反向运动,进而由气缸517推动第二机架502绕z1轴线旋转进行落刀,刮刀505d落下后撞击轴承540和第二机架502之间保持间隙t,以备下一次抬刀动作,气缸545的抬刀压力应大于并克服气缸517的合压压力。
46.旋转调节手轮组件一509,进而旋转丝杆508,通过丝母507可带动第一机架501前后移动,即可调整刮刀505a的压印点的前后位置,刮刀的前后位置的调整不会影响刮刀的合压距离和抬刀位置,但是由于压印滚筒300和丝网滚筒的表面均为曲面的,刮刀前后移动使得刮刀压印点位置下降和抬刀位置的丝网印版内壁上移,为保持合压时刮刀压力不变和抬刀时与丝网印版内壁间隙不变,应相应增加刮刀合压距离和提高抬刀位置,这可以通过改变顶销522接触的第二机架502相应部位的形状和撞击轴承540接触的第二机架502相应部位的形状来改进,将顶销522接触的第二机架502相应部位的形状改变为和压印滚筒300在压印点前后的表面曲面一致、将撞击轴承540接触的第二机架502相应部位的形状改变为和丝网印版402在压印点前后的内表面曲面一致,那么刮刀的前后位置的调整将相应增加刮刀的合压距离和提高抬刀位置,使得刮刀压力不变,抬刀效果一致。
47.在印刷前和印刷后,分别需要将刮刀组件505从长圆筒状的丝网滚筒402中装入或取出,依靠手臂是不能完成的,为此设置了刮刀装卸机构,如图1和图5所示,刮刀装卸机构536安装在一侧的第四机架504的刮刀安装部位的上方,其中的滑座536b、长滑杆536c、手柄536d、手柄连接座536e等部件连接为一个组件可以从第四机架504上拆除和安装,安装时通过手柄536a固定。安装刮刀是这样操作的:在丝网滚筒402和刮刀505的离压位置,手工指令气缸532动作,通过气缸接杆533、支轴534带动第四机架504运动到最上方,将滑座536b、长滑杆536c、手柄536d、手柄连接座536e等组件用螺钉536a固定在第四机架504上,将长滑杆
536c抽出至最外边,将刮刀组件505用螺钉537挂吊在长滑杆536c的下方,这个位置,长滑杆536c和刮刀组件505在空间上处于支承套403a、403b以及端环402b、402c的最小内径圆截面范围内,不会干涉长滑杆536c和刮刀组件505进入丝网滚筒402内部,推动手柄536d,将长滑杆536c连同刮刀组件505推送进入丝网滚筒402内部,手工将刮刀组件在两侧定位后用刮刀固定螺钉538紧固在两侧第四机架504上,拆除螺钉537,将长滑杆536c从机器中抽出,松开手柄536a,将滑座536b、长滑杆536c、手柄536d、手柄连接座536e等组件从第四机架504上取出,手工指令气缸532动作,将第四机架504连同刮刀组件505落至限位块535处,完成刮刀的安装,刮刀的取出与上述步骤相反。
48.图6为合压印刷过程中刮刀的运行状态示意图,其中,l为一个印刷工作周长,即丝网滚筒402旋转一周,q为压印滚筒300的滚面缺口,纸张701厚度为dp,丝网印版402a厚度为ds,印刷过程中纸张表面和丝网印版的外表面距离为dps,以刮刀505d的工作尖棱刚接触丝网滚筒内壁为基准,这个位置即刮刀505d的抬刀位置,刮刀的离压距离为hdl,刮刀的合压距离为hdh,合压距离的实质为刮刀505d向下移动的距离,其先将丝网印版402a的薄壁压至纸张表面,进而产生弹性变形,对丝网印版402a和纸张701施加压力,该压力即印刷压力。刮刀505d应在纸张701尾部前一定距离lpw和压印滚筒缺口q前一定距离lqt 完成抬刀动作以避免对丝网印版402a产生损害,同时应在印刷版头之前一定距离lpt落至合压位置,以尽快稳定印刷质量。可以看到,刮刀505d在纸张尾部前和滚筒缺口前均需要抬刀,抬刀的指令可以施加两次,但是实施效果为只在纸尾前执行了一次抬刀指令,另外由于纸张长度的变化,纸尾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对纸张长度信息手动输入旋转丝网印刷机的人机界面中,这些均由旋转丝网印刷机的电控程序实现。
49.图7为离压不印刷时的刮刀状态示意图,其中,hsl为丝网的离压距离,hdl为刮刀的离压距离,h为装卸刮刀时刮刀抬起的距离。
50.对刮刀装置的位置、压力、角度的调整及离合压的控制,实质是解决刮刀和丝网印版间的关系,通过以上的设计,该发明旋转丝网刮刀装置有着明显的优点:
51.刮刀装置的第一、二、三、四机架501、502、503、504均直接或间接固定在旋转丝网滚筒装置的丝网机架401a、401b上,丝网滚筒的离合压以及因纸张厚度变化而改变丝网滚筒的合压距离均不会影响到刮刀505d和丝网滚筒402之间的位置关系;
52.轴线z1位于丝网滚筒402和压印滚筒300的压印线水平面上,刮刀505d的工作尖棱和轴线z2重合,轴线z2绕轴线z1旋转轨迹dlh经过丝网滚筒402和压印滚筒300的压印线,这样调整刮刀505d的印刷压力时刮刀505d尖棱上下位置的变化对其前后位置的变化影响最小,基本不改变其前后压印点;
53.刮刀505d角度的调整不影响印刷压力和压印点;
54.抬刀的位置只和丝网印版402a的厚度有关系,滚筒的合压位置、刮刀的合压位置、刮刀的角度等的调整均不影响抬刀位置;
55.通过改进后刮刀的前后位置的调整不会影响刮刀505d的合压压力和抬刀后和丝网印版402a内壁的距离。
56.丝网滚筒402合压位置的调整、刮刀505d合压位置暨压力的调整、刮刀505d的角度的调整、刮刀505d的压印点前后位置的调整、抬刀位置的调整,每一个环节的调整均不会造成到其他调整环节的变化,这使得旋转丝网印刷机的刮刀装置的复杂调整变得简单易控。
57.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