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8478发布日期:2022-07-23 07:3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2.凹版印刷在包装印刷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凹版印刷生产中,刮墨刀的使用是凹版印刷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凹版印刷的供墨系统由墨槽、版辊、刮墨刀三部分组成,印刷时,油墨通过版辊直接转移到承印材料上,刮墨刀在高速运转的版辊上做周期性轴向移动,将对于的油墨去除。专用刮墨刀一般都是为特殊的版材或油墨设计的,常用的材质有金属、塑料以及合成树脂等,为了保证刮墨效果,刮墨刀需要将厚度做的很薄,这就要求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而塑料或者合成树脂很难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在凹版印刷中,特别是非水基油墨的凹版印刷中,刮墨刀基本都采用高碳铬钢,也就是轴承钢来进行制备,其刮墨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应用较广。
3.但由于刮墨刀需要随时与印刷版辊进行紧密贴合,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损耗,严重的甚至会在刮墨刀的刀口出现缺口和崩口;对于较大的刮墨刀碎片,发现和处理都较为容易,难处理的是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刮墨刀磨损产生的铁屑,此部分铁屑大部分会被刮墨刀刮到墨槽中,随着油墨的流动混合,均匀分布在油墨中,缺点之一是增加油墨的黏度,降低印刷质量;并且还会直接印刷到纸张上,造成纸张表面不平,稍大的铁屑还会被印版和压辊挤压后嵌在纸张上,造成纸张损坏;最主要的,在先印后烫的工序中,一旦刮墨刀产生的铁屑最终进入到烫金步骤,将划伤烫金版,特别是精细烫金版的版面,影响烫金后的光泽度,并且损伤烫金版,造成较大的损失,并且铁屑刺破电化铝膜后则会大大降低电化铝膜的抗拉力,使其极易沿着破损缺口整体撕裂,影响烫金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装置,针对不同流程节点中存在于不同载体中的从刮墨刀上脱落的金属颗粒以及磨损产生的铁屑设置多级消除装置,最大程度清除可能转移或者已经转移到印刷纸张表面的金属颗粒和铁屑,避免其最终到达烫金工位,造成烫金版面的损坏以及降低烫金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前消除机构,印后图文部分消除机构,以及残余颗粒消除机构;
6.所述印前消除机构设置在墨槽以及油墨回流系统上,包括设置在墨槽底部、位于凹印版辊筒下方、且与之相平行的防凝结转动辊,该转动辊采用密封空心结构,内部设置若干环状磁铁或者单向电磁铁;另外,在墨槽与油墨冷却缸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滤网。
7.所述印后图文部分消除机构设置在印刷单元后端,在压印滚筒斜上方,包括前端设置开合结构的方形密封箱,方形密封箱内设置有导纸辊、高频振动辊,在纸张正对面的方
形密封箱底部设置有缓干剂雾化喷头,在高频振动辊的斜对面设置有磁力辊,磁力辊与纸张之间具有间隔,间隔3-5mm。
8.具体的过程:承印纸张完成油墨转移后,通过导纸辊在其背面引导,使其进入方形密封箱,此时,承印纸张印刷有图案的一面面向缓干剂雾化喷头,雾化喷头将缓干剂按照特定剂量雾化后面向承印纸张喷洒,使其与印刷图案充分接触,然后承印纸张到达高频振动辊,对纸张进行高频振动,同时设置在对边的磁力辊对印刷图案中分布的铁屑进行吸附。
9.所述残余颗粒消除机构是将经印后图文部分消除机构处理后印刷图案上残余的铁屑,以及粘附在凹印印版辊筒空白部分,之后转移到承印纸张正面未印刷图案部分的残余铁屑进行清除,其设置在凹印机上烘干单元后方,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清扫器和负压吸附箱,所述清扫器开口面对承印纸张,外侧设置毛刷辊,毛刷辊与承印纸张相接触,二者呈线接触,接触点的位移方向相反,在毛刷辊的侧下方设置积灰斗,积灰斗下端设置可开关的落灰口,落灰口与设置在下方的负压吸附箱相连通;所述负压吸附箱前端入口处的横截面呈喇叭口,并沿承印纸张的宽度方向延伸,整体超过承印纸张的宽度,负压吸附箱前后衔接,向后延伸并逐步扩大,连接灰槽以及抽风机;所述负压吸附箱前端入口的下侧弯曲处设置磁吸部件,包括与负压吸附箱下侧弯曲处平缓过渡连接的非金属筛网,以及设置在筛网下方的电磁辊,电磁辊正下方设置开口连通灰槽。
10.优选的,所述转动辊的外部套设一个空心多孔轴套,轴套的直径大于转动辊的直径,轴套表面密布小孔,轴套的内侧与转动辊外壁之间留有3-5mm的间隙,能够完全容纳转动辊所吸附的金属颗粒和铁屑,并且外面套设的多孔轴套在不阻挡油墨与转动辊接触的前提下能够防止流动的油墨直接冲击已经吸附在转动辊上的金属颗粒和铁屑使其脱落,轴套的内侧与转动辊外壁之间的3-5mm的间隙也保证了转动辊在具备足够磁吸力的基础上容纳足够多的金属颗粒和铁屑。
11.优选的,所述转动辊的外部套设的空心多孔轴套为可拆卸结构,并且其与转动辊相接触的两端内侧均连接密封胶环,一是能够防止运转过程中金属颗粒和铁屑从两端漏出,二是在对轴套进行拆卸清理时,可以直接沿轴向推动密封胶环至转动辊端部,将金属颗粒和铁屑完整地清除。
12.有益效果:
13.本发明针对刮墨刀所产生铁屑或金属颗粒的不同去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针对性清除手段,实现最大程度的去除,减轻或者消除了刮墨刀所产生的铁屑或金属颗粒对先凹版印刷后烫金工艺中印刷及烫金质量的影响,避免了这些铁屑或金属颗粒对纸张以及精细烫金版的损伤;本发明设置了多级清除装置,分别设置在油墨槽中、烘干之前的承印纸张侧方,以及烘干后烫金前的承印纸张上方,能够有效清除以不同形式残存的铁屑或金属颗粒。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所述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所述设置在墨槽中的转动辊的横截面示意图。
16.图3是所述清扫器和负压吸附箱的截面示意图。
17.图中,刮墨刀1、墨槽2、凹印版辊筒3、转动辊4、油墨冷却缸5、滤网6、轴套7、压印滚筒8、方形密封箱9、导纸辊10、高频振动辊11、雾化喷头12、磁力辊13、烘箱14、毛刷辊15、积
灰斗16、负压吸附箱17、抽风口18、灰槽19、筛网20、电磁辊21。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19.如图1所示, 是在生产某品牌卷烟小盒软包包装产品,其特点是首先进行多色凹印印刷,之后再原印刷图案中间部位的菱形商标名称上进行菱形、金色围边,商标名称中文字体,以及文字下方波浪条纹三个要素的套准烫金,烫金部分的要素多,烫金图案面积小,要求展现的信息丰富,整体比较精细,要求较高,并且烫金图案的背景还存在镭射防伪信息,因此,油墨中或者转印到印刷图案上的铁屑或金属颗粒对于烫金效果的呈现影响较大,且存在损坏精细烫金版的隐患,因此必须尽可能消除刮墨刀带来的铁屑或金属颗粒。
20.采用以下方法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及相应结构:
21.首先,采用磁力吸附和过滤方式对随着刮墨刀1刮下的油墨进入墨槽2中的金属颗粒进行清除;设置有印前消除机构,也就是凹印机墨槽2中设置有能够与油墨进行充分均匀接触的磁性吸附部件,利用该磁性吸附部件对分散在油墨中金属颗粒进行初级吸附清除,并防止粘附在吸附部件上的金属颗粒在流动的油墨中被冲击脱落;所述印前消除机构设置在墨槽2以及油墨回流系统上,包括设置在墨槽2底部、位于凹印版辊筒3下方、且与之相平行的防凝结转动辊4,该转动辊4采用密封空心结构,内部设置若干环状磁铁或者单向电磁铁;另外,在墨槽2与油墨冷却缸5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滤网6,对回流冷却的油墨进行过滤,去除油墨中的杂质。
22.上述转动辊4的外部套设一个空心多孔轴套7,轴套7的直径大于转动辊4的直径,轴套7表面密布小孔,轴套7的内侧与转动辊4外壁之间留有3-5mm的间隙,能够完全容纳转动辊4所吸附的金属颗粒和铁屑,并且外面套设的多孔轴套7在不阻挡油墨与转动辊4接触的前提下能够防止流动的油墨直接冲击已经吸附在转动辊4上的金属颗粒和铁屑使其脱落,轴套7的内侧与转动辊4外壁之间的3-5mm的间隙也保证了转动辊4在具备足够磁吸力的基础上容纳足够多的金属颗粒和铁屑;所述转动辊4的外部套设的空心多孔轴套7为可拆卸结构,并且其与转动辊4相接触的两端内侧均连接密封胶环,一是能够防止运转过程中金属颗粒和铁屑从两端漏出,二是在对轴套7进行拆卸清理时,可以直接沿轴向推动密封胶环至转动辊4端部,将金属颗粒和铁屑完整地清除。
23.其次,采用减缓油墨干燥、配合高频振动和磁力吸附相结合的手段,将刮墨刀1在刮墨时磨损产生且粘附在凹印版辊筒3图文部分,后经压印滚筒8挤压,连同油墨一起转移到承印纸张正面印刷图案上的铁屑进行清除;也就是设置印后图文部分消除机构在印刷单元后端,在压印滚筒8斜上方,包括前端设置开合结构的方形密封箱9,方形密封箱9内设置有导纸辊10、高频振动辊11,在纸张正对面的方形密封箱9底部设置有缓干剂雾化喷头12,在高频振动辊11的斜对面设置有磁力辊13,磁力辊13与纸张之间具有间隔,间隔为3-5mm;承印纸张完成油墨转移后,缓干剂按照特定剂量雾化与印刷图案充分接触,让油墨在进入烘箱14之前保持稳定的黏度,紧接着承印纸张通过可调节频率的高频振动辊11工作,实现铁屑共振,破坏铁屑与油墨的结合,再利用磁力辊13将铁屑吸附,从而可有效降低印刷图案上铁屑的分布,避免对后续烫金造成影响;
24.其中提到的减缓油墨干燥的手段是指利用雾化缓干剂与印刷图案上的油墨进行
充分接触,使其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减缓干燥速度,降低油墨与铁屑的粘接力;所述缓干剂中包括慢干剂、水和稳定剂。
25.还有,设置残余颗粒消除机构,采用减缓油墨干燥、配合高频振动和磁力吸附相结合的手段,将刮墨刀1在刮墨时磨损产生且粘附在凹印版辊筒3图文部分,后经压印滚筒8挤压,连同油墨一起转移到承印纸张正面印刷图案上的铁屑进行清除;具体是指将经印后图文部分消除机构处理后印刷图案上残余的铁屑,以及粘附在凹印版辊筒3空白部分,之后转移到承印纸张正面未印刷图案部分的残余铁屑进行清除,其设置在凹印机上烘干单元后方,包括清扫器和负压吸附箱17,所述清扫器的开口面对承印纸张,清扫器的上部设置毛刷辊15,毛刷辊15与承印纸张相接触,二者呈线接触,接触点的位移方向相反,在毛刷辊15的侧下方设置积灰斗16,积灰斗16下端设置可开关的落灰口,落灰口与设置在下方的负压吸附箱17相连通,所述负压吸附箱17前端入口处的横截面呈喇叭口,并沿纵向延伸,整体超过承印纸张的宽度,负压吸附箱17的后端与前端相接,向后延伸并逐步扩大,并连接抽风口18以及灰槽19,抽风口18上设置过滤网;所述负压吸附箱17前端入口的下侧弯曲处设置磁吸部件,包括与负压吸附箱17重合的非金属筛网20,以及设置在筛网20下方的电磁辊21,电磁辊21正下方设置开口连通灰槽1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