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键盘乐器演奏音位的方法及标志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805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键盘乐器演奏音位的方法及标志键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乐上一种记谱方法及乐器键盘。
虽然从十七世纪末开始,在音乐实践中,人们就已经使用了循环重复的12个均等半音(如西洋键盘乐器的键盘上每组中的5个黑键音和7个白键音),然而直到现在,在五线记谱法(包括乐理)里,大家使用的音名和音位,还仅限于循环重复的CDEFGAB这7个音(如键盘乐器上循环重复的白键音),而没有循环重复的另外5个音(如键盘上循环重复的5个黑键音)。音乐上所用的“黑键音”,都必须用升高或降低“白键音”的方法才能实现。于是,就有了谱中的升号和降号、重升号和重降号、以及7种升号调和7种降号调,有了乐理中的等音、等音程、等和弦、等音调,有了视唱中的首调和固定调,——这诸多的繁琐与负担。
不仅如此,就连五线谱中循环重复的7个“白键音”的音位、与实际键盘乐器上循环重复的7个白键在对应关系上也是缺乏规律性的。以C音为例,在高音谱表里分别为下加一线、第三间、上加二线、上加六间……,在低音谱表里分别为……下加六间、下加二线、第二间、上加一线……,在中音谱表里则又是另一种情况(中音谱表因不用于键盘乐器在此就不介绍了),其它音名的位置按所属谱表依序类推就更多了。可想而知,用这种不规则的记录音位方法来表现键盘乐器要演奏的组位和键位,在使用中肯定是很困难的!其三,由于传统键盘乐器上没有组位和键位的标志,无疑给初学者识别键位造成了很大不便。长长的一排键子,要让初学者迅速找到某个组的某个键,确不是太容易的,他们往往不能及时地作出准确反应,或是音名找对了音组却错了,甚至有人要挨着数,才能找到。可见,传统键盘乐器的键盘没有组位、键位的标志,应该说是一种明显的缺陷。
综上所述,传统五线谱和传统键盘乐器,在音位、键位及组位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问题,尤其在结合使用上,给人增加了很多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实践证明,要让人们将五线谱各种谱表的每调每音都能迅速地对应到琴键上,从初学到熟练,没有几年的工夫,是难能做到的。
为解决以上问题,二百多年来,在漫漫的改革道路上,在世界范围内,代代的音乐家都做过艰苦探索,也设计过许多改革方案,但均未成功。多数人都主张将传统键盘乐器每个音组(完整)中的5个黑键和7个白键改成6黑和6白,然后与他们新设计的记谱法配套使用。这不仅会造成物资上的巨大浪费,重要的还会因为演技的改变而引起多数教师和演奏者的不满——因为他们保留的曲目都得从头练起。这是不现实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位明确、组界分明、黑白键音都有各自的名称、符号和位置的记录音位的方法,以及依据这种方法设计的有组位、键位标志的键盘。完全解决了现有记谱法及键盘乐器在音位、键位以及组位上存在的问题和实践中的困难。本发明不仅适用于钢琴、风琴、电子琴、电子合成器等键盘乐器的黑白键组合结构及记谱应用,也适宜其它西洋器乐及交响乐的记谱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依据音乐上普遍采用的循环重复的十二个均等半音和基于传统键盘乐器的黑白键组合结构,在可视的载体上,用两条平行线构成基本谱表,谱表的每条线作为键盘上两个相邻音组的界线,谱表的每个间(上、下都可以加间)作为键盘上一个音组的记写区域。
以 作为键盘音组的组号,只要在上述基本谱表的两线中间用其中的任何一个组号作出标记,就可确定该间所属的键盘音组,其它间(上、下加间)所属的键盘音组也即确定。
在上述谱表的每个间里(包括上、下加间)用 12个从低到高的序列符号,作为键盘乐器每个音组中12个键CHDIEFJGKALB(不论黑白键挨着排)的对应符号(键盘两头不够12个键的音组有哪几键对应哪几个符号),从而,使键盘乐器上的每个键在所属间里都有各自的符号(谱中称符头)和位置。
用上述方法,在标有组号的谱表上,就可用其部分或全部符号,来记录键盘上要奏的组位和键位、记录音乐中的旋律音高或和声音高。(当然,记谱仅有音高是不够的,其它内容因不属请求范围,恕不赘述)。
将上述记录音位的的内容(也可是部分内容)实施到键盘的相关部件上在相当于传统键盘乐器的键盘上,从中缝(中央C左缝)起,以12个键(黑白都算)为一组向左、右分组1、2、3、……(组数依乐器键盘的大小而定,两头不够12个键的为不完整组),向左的音组为低音组,向右的音组为高音组。
在键盘的压键板垂面上,有两条平行线构成的基本谱表和垂直于谱表的分组界线,每个组区有该组的组号标记,从键盘中缝向左的音组标记分别为 ……,中缝向右的音组标记分别为 ……(为便于识别音组,压键板垂面上也可用不同颜色的条形色块来区分不同音组的区域)。
为便于和记录方法对应,每个(也可是部分)琴键上面,都用该键的符号和上下两条平行线作出标记,以表示该键符号在谱表线间里的位置。(琴键的符号也可直接实施到压键板垂面上的两条平行线间,如果这样,压键板垂面上每组的组号就应该标记在每组左端的组界处)。
上述标记,也可制成胶粘标条或标签,贴在现成的传统键盘乐器上,使其也成为一种带有组位、键位标志的键盘乐器。
本发明的突出特点和显著进步是依据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循环重复的十二个均等半音(十二平均律)和基于传统键盘乐器的黑白键组合结构,先设计一种以线分组、以间记符,黑白键音都有各自的符号和位置,每组键都有各自的间位或标记的记录音位方法,然后将其实现到键盘上,使每种谱表的组位、音位与键盘乐器的组位、键位,从形式结构上达到了对应一致、完全吻合的效果。从而解决了“黑键音”诞生几百年来一直无名无位、寄人篱下的“黑户”“户籍”和由此造成的一系列繁琐,解决了键盘上没有组位键位标志、记谱的音位与键盘的键位对应缺乏规律性给人们带来的诸多困难。将人们需要几年才能把五线谱各种谱表的每调每音熟练对应到键盘上的时间、“奇迹”般地缩短到只需几天,其提高的效率不是几倍、几十倍,而是百倍、几百倍!本发明不但攻克了几百年来人们未能攻克的难关,清除了音乐推广普及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为人们进入音乐王国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而且,还为音乐艺术的提高与发展,为现代十二音系列音乐的创作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极大的方便。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标记组号的间所属的键盘音组。
图2是标上高、低音组号 后谱表各间(包括上、下加间)所属的键盘音组。
图3是在两条平行线的间里用12个从低到高的序列符号作为键盘上普通一组12个键的对应符号的音列。
图4是每个键的对应符号在间里的具体位置及其位置特征。
图5是在谱表的任意间里记写的单音、音程及和弦。
图6是将两条平行线构成的基本谱表及每组的组号、琴键的对应符号实现到键盘上的一种形式。
图7是实施例1。
图8是实施例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标记组号的间所属的键盘音组。图下面的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是键盘从中缝↑向左右的音组序数。
图2是标上高、低音组号后谱表各间(包括上下加间)所属的键盘音组情况。标记低音谱号的间为低音1组,它的上加一间为高音1组( ),下加一间为低音2组( ),再加间类推。标记高音谱号的间为高音1组,它的下加一间为低音1组( ),上加一间为高音2组( ),再加间类推。
图3是在两条平行线的间里用12个从低到高的序列符号作为键盘上普通一组12个键的对应符号的音列。为便于记写、记忆、识别,5个黑键HIJKL基本都用类似黑键形状的“条形”符号(符头),依次为“ ”,7个白键CDEFGAB基本都用椭圆形符号(符头),依次为“ ”。
图4是每个键的对应符号在间里的具体位置及其特征。虽然图3中的音列已经显示出了每个键的对应符号在间里的具体位置,但每个符号的位置特征,还需进一步说明,人们才好掌握运用。先介绍白键,它们的位置特征是“C贴下线、E贴中线(假设)、D在下半中间,B贴上线、G贴中线(假设)、A在上半中间,还有一个是F,不上不下正中间”。如果用和弦形式来表示则更为简明“CEGB‘立地顶天’,DFA‘上下都留空间’”。这样,每个白键音的符号和位置即一目了然。5个黑键音的符号位置特征是“H邻下线、L邻上线、J音在中间,K在上、I在下,注意两音分‘撇’‘捺’”。将它们组成和弦同样一目了然。
上面讲的符号位置,除了应注意“CB要贴线、DA莫近半”外,其余的符号位置并不要求非常严格,只要注意它们每个符号所处的大致部位(上、中、下)即可。因为在设计符号的形状和位置时,就已考虑了便于区分的几个方面,如“黑白(键)应有别,位(位置)近而形(形状)远,单双(按白键序数)不一色,多少(和弦或单音)都好辨”。所以,在不扩大版面的前提下,与五线谱相比,虽然每组又增加了5个音位,但每个音符的记写区域却放宽了,记写更方便了,记忆和识谱更容易了。
图5是在谱表的任意间里记写的单音、音程及和弦。每个键的符号和位置在间里确定之后,用这种记写方法便可在谱表的任意间里进行符号的“编织组合”,来记录键盘上要奏的组位和键位、记录音乐上的旋律音高与和声音高。
图6、是将两条平行线构成的基本谱表及每组的组号、琴键的对应符号实现到键盘上的一种形式。图中的①为垂直的压键板、②为两条平行线构成的基本谱表,③为分组界线,④为键盘中缝(即中央C左缝)。压键板的两线谱中每个组都有该组的组号标记,从键盘中缝向左的音组标记分别为……,中缝向右的音组标记分别为 ……(为便于识别音组,压键板垂面上也可用不同颜色的条形色块来区分不同音组的区域)。为便于和记录方法对应,琴键上的每个符号都加标了上下两条平行线,以表示该键符号在谱表线间里的位置。上述这些标记,也可制成胶粘标条或标签,贴在现成的传统键盘乐器上,使其也成为一种带有组位、键位标志的键盘乐器。
图7是实施例1。这是由高、低音组号标记构成的钢琴大谱表。高、低音组号后面的 和4/4是调号和拍号,和本例中的符干、符尾、三连音,因不属于本案的要求范围,就不作介绍了。根据前面所述的记音方法和分组方法,谱表上标高音组号 的间为高音1组,在其上面又增加的三个间是高音2、3、4组。这四个间里的音符,从左向右(也是从低到高)是E1K1B1、E2K2B2、E3K3B3、E4K4B4。根据谱表上的组位、音位和键盘上的组位、键位的对应关系,在键盘上的位置应是中缝右第1、2、3、4组中每组的EKB三个键。本例下边一行谱表标低音组号 的间为低音1组,在其下面又增加的两个间是低音2、3组。低音1组里没有音符,低音2、3组里的音符,从左向右(这里是从高到低)应为E2、B3、K3、E3,在键盘上的位置应是中缝左第2组中的E键和第3组中的BKE三个键。
图8是实施例2。这是由高、低音2组的组号标记构成的钢琴大谱表。(为便于叙述,需要说明一下本例是4/4拍子的谱例,即每小节奏4拍)。本例上边一行谱表标高音组号 的间为高音2组,在其上面又增加的两个间应是高音3、4组。第一拍的音在上加二间,应该是E4,在键盘上为中缝右第4组的E键。第二拍是一个三连音跨组和弦,和弦由4个音组成,从下至上是IJAI,下三个音在第一间,应为I2J2A2,在键盘上为中缝右第2组的IJA三个键,上一个音在第2间,应为I3,在键盘上为中缝右第3组的I键。第三拍又是一个跨组和弦,4个和弦音从下至上是EGBE,下三个音在第一间,应为E2G2B2,在键盘上为中缝右第2组的EGB三个键,上一个音在第2间,应为E,在键盘上为中缝右第3组的E键。第四拍是个休止符。本例下边一行谱表标低音组号 的间为低音2组,在其下面又增加的一个间是低音3组。第一拍的音为E2,在键盘上是中缝左第2组中的E键。第二拍是一个三连音重复八度音程B3B2,在键盘上是中缝左第3组和第2组中的两个B键。第三拍是一个重复八度音程的E3E2,在键盘上是中缝左第3组和第2组中的两个E键。第四拍是休止符。
权利要求
一种记录键盘乐器演奏音位的方法及有组位、键位标志的键盘,依据音乐上普遍采用的循环重复的十二个均等半音(十二平均律)和基于传统键盘乐器的黑白键组合结构设计而成,其特征包括(1)在可视的载体上,用两条平行线构成基本谱表,谱表的每条线作为键盘上两个相邻音组的界线,谱表的每个间(上、下都可以加间)作为键盘上一个音组的记写区域;(2)以 作为键盘音组的组号,在(1)所述基本谱表的两线中间用其中的任何一个组号作为音组标记;(3)在(1)所述谱表的每个间里(包括上、下加间)用 12个从低到高的序列符号,作为键盘乐器每个音组中12个键CHDIEFJGKALB(不论黑白键挨着排)的对应符号(键盘两头不够12个键的音组有哪几键对应哪几个符号);(4)用上述(1)(2)(3)的方法,在标有组号的谱表上,用琴键的部分或全部对应符号,来记录键盘上要奏的组位和键位,记录音乐中的旋律音高或和声音高;将上述(1)(2)(3)中的内容(也可是部分内容)实施到键盘的相关部件上(5)将传统键盘乐器的键盘从中缝(中央C左缝)起,以12个键(黑白都算)为一组向左、右分组1、2、3、……(组数依乐器键盘的大小而定,两头不够12个键的为不完整组),向左的音组为低音组,向右的音组为高音组;(6)在键盘乐器的压键板垂面上,有两条平行线构成的基本谱表和垂直于谱表的分组界线,每个组区有该组的组号标记,从中缝向左的音组标记分别为 ……,中缝向右的音组标记分别为 ……(压键板垂面上可用不同颜色的条形色块来区分不同音组的区域);(7)每个(也可是部分)琴键上面,都用该键的对应符号和上下两条平行线作出标记,(琴键的符号也可直接实施到压键板垂面的两条平行线间,如果这样,压键板垂面上每组的组号应标记在每组左端的组界处,组界线省略);(8)上述(6)(7)标记,也可制成胶粘标条或标签,贴在现成的传统键盘乐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记录键盘演奏音位的方法及有组位键位标志的键盘。为解决传统五线谱无键盘上的黑键音位、五线谱的音位与键盘上的键位对应缺乏规律性、键盘乐器无组位键位标记,并由此给人们造成的烦难,设计出每组键都有间位、黑白键都有符号位置的记录方法和相对应的标志键盘。使每种谱表的组位、音位与键盘的组位、键位,达到了直观对应、完全吻合的效果,彻底解决了两者在结合使用上的烦难,非常简便。其记音方法也适宜其它西洋器乐。
文档编号G09B15/00GK1378185SQ0111250
公开日2002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31日
发明者孔鹏宇 申请人:孔鹏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