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铅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53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动铅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笔杆的表面具有硬质部和软质部的活动铅笔。
另外,补充活动铅笔的笔芯时,取下橡皮,从后端向设在中空笔杆的中空部分的储芯管插入补充的笔芯的实施例已广为应用。
进而,人们考虑在笔杆上设置以透明的材料构成的部分的活动铅笔。
而且,在这种有橡皮的活动铅笔中,使用上述橡皮时或补充活动铅笔的笔芯时,用一只手握住为笔杆的笔尖相反侧的端部的笔杆后端部或其近旁的部位的笔杆后端部近旁部位是最自然的使用形态。
但是,这样握住上述笔杆后端部或笔杆后端部近旁部位时,一旦指尖滑动就会产生例如擦掉了不必擦去的部位,及没有插入笔芯使笔芯洒落等不佳情况。
进而,若整个笔杆仅以透明材料构成,由于笔杆的外周及内周的位置不易辨别,因此就会出现产生搞不清楚向哪里插入笔芯好,没有插入笔芯使笔芯洒落的情况的问题。
即有关本发明的活动铅笔,其特征为,作为该活动铅笔的杆的笔杆由二色成形形成,设有使透明的硬质材料显露于表面的硬质部和使比上述硬质材料硬度及透明度低的软质材料显露于表面的软质部的活动铅笔,上述软质部至少设置于上述笔杆的笔尖的相反侧的端部的笔杆后端部或笔杆后端部近旁。
如果是这样的活动铅笔,因为在笔杆后端部或笔杆后端部近旁设有软质部,所以例如使用设置于活动铅笔后端的橡皮时或补充笔芯时等,就能在把握上述笔杆后端部时手不产生滑动。另外,显露于上述软质部表面的软质材料比显露于上述硬质部表面的硬质材料的透明度低,从活动铅笔的后端侧看,由于笔杆的外周部为软质材料显露出或软质材料能透视,所以呈着色或白浊状的圆环状,变得很容易辨别。因此,补充笔芯时可以容易地找到插入笔芯处。而且,“透明的硬质材料”是指包括无色透明的硬质材料及着色透明的硬质材料两种概念。
为易于制造,上述软质部可设定成连续的形状。这样做是因为注入软质材料时注入口有一个就行了。
要想不看笔杆就能找到笔杆后端部或笔杆后端部近旁,可以至少将上述硬质部设定在作为接触持笔的书写人的拇指和食指的指间的部位的指间接触部位。因为将指间接触部位设定在硬质部并将软质部设定在笔杆后端部或笔杆后端部近旁,所以通过靠着笔杆将手指从指间接触部位向笔杆后端部移动,即使不看笔杆依靠触觉的变化就可以知道手指已到达笔杆后端部或笔杆后端部近旁。进而,如果利用这样的构成,因为硬质材料显露于指间接触部位的表面,所以拇指和食指的指间部易于滑动,且主要依靠指尖移动笔杆时该笔杆容易移动,采取这样的使用形式就能够取得提高使用感觉的效果。
另外,作为上述软质部及上述硬质部的具体形状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将上述软质部和上述硬质部的边界至少设定在从上述笔杆后端部的近旁及上述持笔者的指尖把持的部位的把持部位的近旁起,朝向上述指间接触部位上述硬质部的比例增加的、略呈流线形状的部分上的活动铅笔。如果这样做,例如从设在上述笔杆后端部附近的注入口注入上述软质材料形成而上述软质部时,上述笔杆后端部被软质材料充满后溢出的软质材料就能自然地向相反侧流动,另外,在相反方向流入上述软质材料时也可取得同样的效果。从而,能够顺利进行软质材料的注入,圆满地实施软质材料注入的工序,所以可以实现制造的简易化。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案的笔的侧视图。
图2是同实施方案的笔的平面图。
图3是同实施方案的笔的仰视图。
图4是同实施方案的笔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同实施方案的笔杆的纵剖面图。
图6是同实施方案的笔杆的笔杆后端部的横剖面图。
图7是同实施方案的笔杆的指间接触部位的横剖面图。
图8是同实施方案的取出橡皮输送机构的状态的活动铅笔的后视图。
标号说明P1…活动铅笔1…笔杆1a…硬质部1b…软质部1e…笔杆后端部1k…笔杆后端近旁部1x…指间接触部位1y…把持部位有关本实施方案的笔是图1~图8所示的按揿式的活动铅笔P1。以下,以笔尖侧的一端为前端,其相反侧的一端为后端,以及朝向笔尖的方向为前方,其相反的方向为后方来进行叙述。
如图1~图4所示该活动铅笔P1包括笔杆1,被插入上述笔杆1内的笔芯输送机构2,同样被插入上述笔杆1内的橡皮输送机构3,设在笔杆前端的前端部件4,和设在笔杆后端部的笔夹5。
更具体的是,上述笔杆1是剖面形状呈圆形的中空杆,包括具有被持笔者的指尖把持的部位的把持部位1y的笔杆前部11,和构成剩余部分的笔杆后部12。而且,作为整体,呈接触持笔者的拇指和食指的指间的部位的指间接触部位1x稍稍凹下,向着前端逐渐变细的形状。并且,上述笔杆前部11和上述笔杆后部12相互通过螺纹旋入连接。而且,在本实施方案中,上述笔杆1虽然被分为笔杆前部11和笔杆后部12,但作为单一的部件形成一体也可以。
上述笔芯输送机构2如图4所示,按从前端到后端的顺序,包括夹头21,锁紧箍22,接管23,弹簧24,及储芯管25,作为现有的活动铅笔的笔芯输送机构与众所周知的构成一样。
上述橡皮输送机构3如图4所示,按从前端到后端的顺序,包括旋转套管31,螺旋32,及橡皮33,作为转动式橡皮输送机构与众所周知的构成一样。上述旋转套管31上设有接触上述储芯管25的端面25a的接触面31a,并位于上述笔芯输送机构2的后方。而且,上述旋转套管31的略后半部和上述橡皮33的后端部从作为笔杆1的后端的笔杆后端1t向外部露出。
上述前端部件4如图1~图4所示,设在上述笔杆1的前端部,是相对于该笔杆的中心轴线对称的大致呈伞型的部件,笔芯通过设置于其中心的贯通孔41。而且,表面与作为上述笔杆1的前端部的笔杆前端部1s的表面大致连续组装。
上述笔夹5如图1、图2所示,从上述笔杆1的后端部向前端侧与上述笔杆1平行延伸,和上述笔杆1设为一体,在该活动铅笔P1不使用时,与上述笔杆1之间夹住衣服等。而且,在该笔夹5的前端朝向笔杆1设有突起51。进而,在与笔夹5上设置的突起51大致对向的部位,对着笔夹5设有突出的辅助笔夹突起52,与设在上述笔夹5前端的突起51一起更有效地夹住衣服等。
但是,上述笔杆1是由,使透明的硬质材料-在本实施方案中是阿库力拜多树脂(三菱丽阳株式会社产品)显露于表面的硬质部1a,和使比上述硬质材料硬度及透明度低的软质材料-在本实施方案中是弹性体显露于表面的软质部1b形成。这些材料都是由,首先利用注射成型形成由上述硬质材料构成的硬质层101,然后利用同样的注射成型形成由上述软质材料构成的软质层102的二色成形形成的。即纵剖面图如图5所示,相对于硬质部1a仅由上述硬质层101形成,软质部1b则是由内侧的上述硬质层101和外侧的上述软质层102两层形成的。这些硬质部1a和软质部1b的表面大致构成共面。而且,作为整体具有作为笔通常使用应具有的充分的刚性。
更具体的是,如显示上述笔夹5为向上状态的正视1、平面2、和仰视3所示,作为该笔杆1的前端部的笔杆前端部1s、作为该笔杆1的后端部的笔杆后端部1e、及笔夹5设为硬质部1a。持笔者的指尖把持的部位的把持部位1y及笔杆后端部1e的近旁的笔杆后端近旁部1k设定为软质部1b。上述把持部位1y在圆周方向看是全圆周,笔杆后端近旁部1k如横剖面6所示,除了笔夹5的部分外大致为全圆周,均有上述软质层102显露出来。在把持部位1y的表面设有多个呈圆形的凹部1y1,起到了更增加夹紧性的作用。上述把持部位1y和上述笔杆前端部1s之间,在上述笔杆前端部1s近旁向与笔杆1正交的方向延伸形状的硬质部1a,设置在与上述笔夹同侧和与上述笔夹相反侧各3处,其他均设定为软质部1b。进而,从上述指间接触相反部位1z起,到与笔杆平行延长的线上的部分,除去上述辅助笔夹突起52的前端侧一半522及位于从上述指间接触相反部位1z起,向前端方向离开规定距离的、平面视为大致卵形的部分外,设定为上述软质部1b。这些软质部1b均呈连续的形状。另一方面,上述辅助笔夹突起52的前端侧一半522及位于从上述指间接触相反部位1z起,在向前端方向离开规定距离的、平面视为略卵形的部分,设定为硬质部1a。而且,剩余的包含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的部分设定为上述硬质部1a。设定为包含该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的部分的上述硬质部1a,相对上述笔夹5呈对称形状,将和上述软质部1b的边界,设定在始于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1k及上述把持部位1y的近旁,向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方向上述硬质部1a的比例逐渐增加的大致呈流线形状的部分上。进而,更具体的是,包含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的硬质部1a的形状,是从上述指间接触相反部位1z起在笔杆1方向的延长线上展开,为椭圆形乃至细长卵形的形状。而且,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的该笔杆1的横剖面图如图7所示,在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的近旁,从该笔杆1的圆周方向看,除去上述指间接触相反部位1z全都设定为硬质部1a,向着笔杆1的两端,硬质部1a逐渐变窄。而且,在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的该笔杆1的横剖面上,硬质部1a所占的角度为317.5度,但是,该角度在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上,在持笔者的拇指和食指的指间不接触软质部1b的范围内可以任意设定。
这样构成的活动铅笔P1,作为有转动式橡皮输送机构的活动铅笔,与众所周知的活动铅笔一样,按揿后端则上述储芯管25被按入,作为现有的活动铅笔笔芯输送机构,利用与众所周知的笔一样的机构,笔芯被送出。另外,作为转动式橡皮输送机构与众所周知的笔一样,若使将上述转动套筒31向规定方向转动则上述橡皮33被送出到后方。
使用从笔杆后端1t向外方突出的上述橡皮33时,将活动铅笔P1反向,把持上述笔杆后端近旁1k,并将上述橡皮33抵在欲擦涂部分上,对书写对象的纸等进行擦涂。此时,因为在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1k设有上述软质部1b,所以指尖不滑动,能够防止出现连不必擦掉的部位都被消掉的失误。
另外,图8是表示上述橡皮输送机构3被取出的状态的活动铅笔P1的后视图(从上述笔杆后端1t侧看的图)。补充该活动铅笔P1的笔芯时,将上述橡皮输送机构3整个取下来,从围绕上述笔杆后端1t的内壁的空间S插入笔芯。此时,用一只手把持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1k,由于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1k上设有前述的上述软质部1b,所以指尖不易滑动。另外,在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1k上设有前述的上述软质部1b,所以上述笔杆后端1t的外周形成着色或白浊的圆环状,上述笔杆后端1t的位置很容易搞清楚。这一点,使笔芯插不进而被洒落的情况不易产生。
而且,该活动铅笔P1在通常使用时,为不使上述笔夹5碰到手碍事,将该笔夹5向上把持,这样做,拇指和食指的指间部就接触到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由于将上述硬质部1a设定在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上,加上上述软质部1b设定在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1k上,所以使手指从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向与笔尖相反的方向靠着笔杆1挪动,即使不看笔杆1而依靠触觉的变化就能探明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1k。因此,使用橡皮33时或需要补充笔芯等时,很快就能对笔杆1进行换位把持。另外,拇指和食指的指间部易滑动,主要依靠指尖挪动笔杆1时,该笔杆1移动容易,可以取得提高采取这样的使用形态时的使用感觉。
进而,由于上述软质部1b形成连续的形状,所以注入软质材料时可以用一个注入口即可完成,可以使制造简化。
进而,在本实施方案中,将上述软质部1b和上述硬质部1a的边界,设定在至少从上述笔杆后端部1e的近旁及由上述持笔者的指尖把持的部位的把持部位1y的近旁起,上述硬质部1a的比例向上述指间接触部位1x逐渐增加的、大致呈流线形状的部分上。利用这样的构成,例如从设定在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1k附近的注入口注入上述软质材料,以形成上述软质部1b时,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1k被软质材料充满后溢出的软质材料能自然地流到相反侧,另外,使上述软质部材料流入到反方向时也可取得同样的效果。从而,能够顺利进行软质材料的注入,圆满地实施软质材料注入的工序,可以实现制造的简易化。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案。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案中,虽然上述笔杆后端部设定为上述硬质部,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设定为上述软质部,但是,当然上述笔杆后端部及其近旁也可以连续地设定为软质部。
另外,上述软质部设定在上述笔杆后端部或其近旁,设定在其他任意部位也可以。例如,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虽然设定在上述把持部位及上述指间接触相反部位,但是,其他的例如将上述软质部设定在上述指间接触部位,并向持笔者的拇指和食指的指间付与夹紧性也可以,将上述笔杆后端部以外的所有的部位设定为硬质部也可以。
进而,上述软质部和上述硬质部的边界可以任意设定,上述软质部没有必要设定成连续形状。例如,也可以仅在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和上述把持部位上设置软质部,而将上述笔杆后端近旁部和上述把持部位的中间全都设定为硬质部。
另外,因为作为硬质材料是透明的,如果能具有可以维持笔杆的形状的刚性,材料并不限定于阿库力拜多树脂(三菱丽阳株式会社产品),可以任意选择ABS树脂等。还有,软质材料不限定于弹性体,如果比硬质材料硬度低,可以任意选定。
进而,上述笔夹也可以省去。这时,如上述实施方案那样构成上述笔杆的话,可以选择将设定在上述软质部的上述指间接触相反部作为第2指间接触部,向持笔者的拇指和食指的指间付与夹紧性的使用形态。
另外,前端部件也可以与笔杆一体形成。进而,橡皮也可以使用替代上述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带有橡皮输送机构,通过安装部件安在储芯管的后端,在非使用时用盖子盖上的众所周知的结构。
本发明如以上所详述,是将使软质材料显露于表面的软质部,至少设定在上述笔杆的与笔尖相反侧的端部的笔杆后端部,所以能在使用活动铅笔的后端备有的橡皮时或补充笔芯时等,使把持上述笔杆后端部时指尖不易滑动,不易产生将不必擦涂的部位也擦掉和洒落笔芯的失误。进而,从后端侧看,上述笔杆的外周呈着色或白浊的圆环状,所以笔杆的位置很容易搞清楚。这一点也可以防止使笔芯洒落的情况产生。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作为活动铅笔的杆的笔杆由二色成形形成,设有使透明的硬质材料显露于表面的硬质部和使比上述硬质材料硬度及透明度低的软质材料显露于表面的软质部,同时,上述软质部至少设置于作为与上述笔杆的笔尖相反侧的端部的笔杆后端部或笔杆后端部近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上述软质部设定为连续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上述硬质部至少设定在作为持笔的持笔者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接触部位的指间接触部位。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活动铅笔,其特征在于,上述软质部和上述硬质部的边界至少设定在从上述笔杆后端部的近旁及作为上述持笔者的指尖把持的部位的把持部位的近旁起,上述硬质部的比例朝向上述指间接触部位增加的、大致呈流线形状的部分上。
全文摘要
在设定有二色成形形成的,使透明的硬质材料显露于表面的硬质部1a和使比上述硬质材料硬度及透明度低的软质材料显露于表面的软质部1b的活动铅笔P1的杆的笔杆1上,将上述软质部1b设定在与上述笔杆1的相反侧的端部的笔杆后端部1e上。
文档编号B43K23/00GK1449932SQ03119399
公开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9日
发明者增山正明 申请人:国誉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