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性笔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313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中性笔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中性笔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指一种纸质笔杆的中性笔,属于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中性笔主要由笔芯、笔杆、笔套、挂钩、弹簧等零部件及其他附件组成,零件较多且结构复杂。目前笔杆是由塑料或金属制成,这样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利于环保。
本发明基于上述之特点开发了一种新型中性笔及其制作方法,它的笔杆是用纸代替塑料、金属材料,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具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优点,具有市场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中性笔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指一种纸质笔杆的中性笔,属于书写工具。它是由纸质笔杆、笔芯和笔套组成。
本发明所指的笔杆本发明所指的新型中性笔,尤其指一种纸质笔杆的中性笔,笔杆是由喷涂有胶合剂的纸通过机器或人工卷制而成。纸质笔杆的尺寸视实际需求而改变。纸质笔杆的端面或截面呈螺旋形。本发明所指的纸原料是指报纸、印刷纸、再生纸或书写纸,这种原料来源广泛,造价低廉,具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优点。位于纸质笔杆表面,有一层印有颜色、图案、商标、字体的纸或塑料薄膜,亦可漆上涂料或光油,增强中性笔的美观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笔芯有两种第一种,笔芯由笔头(亦称笔尖)、塑料管(亦称油管)组成。笔头由书写端、非书写端、塑料件和笔珠组成。塑料件位于笔头的非书写端的外部,主要起连接与稳固作用。塑料管内注有油墨和尾塞油,它比传统中性笔的塑料管长,能贮存更多油墨,书写时间更长。
第二种,笔芯由笔头(亦称笔尖)和塑料件组成。笔头由书写端、非书写端、塑料件和笔珠组成。纸质笔杆内有一个同塑料管一样尺寸的空腔,它用来代替塑料管。塑料件位于非书写端的外部,主要起连接与稳固的作用。纸质笔杆空腔内注有油墨和尾塞油,与传统中性笔的塑料管相比,能贮存更多油墨,书写时间更长。
笔头的材料为黄铜、不锈钢、铅黄铜、镍白铜、镍磷合金铜、电镀铜。
笔珠,亦称球珠、滚珠或钢珠,材料为不锈钢、碳化钨、陶瓷。
本发明所指的笔套由塑胶或者金属制成。笔套的作用书写的时候可以放在笔的后端,不书写的时候套在笔头处,以保持它的清洁性和保护它不受损坏。
本发明所指的油墨可以是闪光油墨、荧光油墨、水粉油墨或珠光油墨,可制成闪光笔、荧光笔、水粉笔、珠光笔,所以该发明的设计也适用于闪光笔、荧光笔、水粉笔、珠光笔,统称中性笔。
本发明所指的制作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将涂有胶合剂的空塑料管(油管)放在纸的一端或中部,均匀地将其卷在喷涂有胶合剂的纸中,通过机器卷制成为筒状纸质笔杆,再将其烘(晾)干,然后进行两端粗切、精切(统一长度),粗磨、精磨(统一直径大小),上好装饰层,上了装饰层的笔杆再双切头、磨尖,组装笔头在笔杆磨尖的一端,其中将中性笔的非书写端插进塑料管内,在塑料管(油管)内注入油墨和尾塞油、离芯(避免油墨在书写时因空气阻隔而断断续续),将笔杆精削尖后上笔套,从而制成中性笔。
方法二,将涂有胶合剂的管(与油管相似的管状物)放在纸的一端或中部,均匀地将其卷在喷涂有胶合剂的纸中,通过机器卷制成为筒状笔杆,再将其烘(晾)干,进行两端粗切、精切(统一长度),粗磨、精磨(统一直径大小),上好装饰层,上了装饰层的笔杆再双切头、磨尖,将塑料管抽出,在笔杆中心留出空腔,再组装笔头在笔杆磨尖的一端,其中将笔头的非书写端插进笔杆空腔内,在笔杆空腔内注入油墨和尾塞油、离芯(避免油墨在书写时因空气阻隔而断断续续),将笔杆精削尖最后上笔套,从而制成中性笔。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1.纸质笔杆由涂有胶合剂的报纸、印刷纸、再生纸或书写纸,也可多种纸张连接或单种纸张裁切通过机器或人工卷制而成,既环保又节约成本,纸质笔杆的尺寸视实际需求而改变。
2.装饰层位于纸质笔杆外表面,装饰层是印有颜色、图案、商标或字体的纸、塑料薄膜、涂料等,还可随需变化,增强笔的美观度。
3.塑料管比传统中性笔的塑料管长,注入的油墨更多,书写时间更长。
4.中性笔的塑料管内注入的油墨可换成闪光油墨、荧光油墨、水粉油墨、珠光油墨,可制成闪光笔、荧光笔、水粉笔、珠光笔,所以该发明的设计也适用于闪光笔、荧光笔、水粉笔、珠光笔。
5.纸质笔杆卷制后,可以将塑料管留在笔杆中心,将油墨注入塑料管内;也可以将塑料管抽出,留下一个跟塑料管尺寸相同的空腔,将油墨注入空腔。
6、纸质笔杆经卷制具有耐水性能,与圆的木杆铅笔类似,使用时对人体健康无损害。
附1.表示方法一制成新型中性笔的示意图;图2.表示方法二制成新型中性笔的示意图;
图3.表示新型中性笔笔头的放大示意图;图4.表示新型中性笔的塑料管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
中,各标记分别表示1.纸质笔杆;2.笔头(亦称笔尖);3.笔套;4.书写端;5.笔珠;6.塑料件;7.非书写端;8.塑料管(亦称油管);9.空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所述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中性笔及其制作方法,它是由纸质笔杆1、笔芯、笔套3组成。笔芯由笔头2(亦称笔尖)和塑料管8(亦称油管)组成。笔头2由书写端4、非书写端7、塑料件6和笔珠5组成。塑料件6位于笔头2非书写端7的外部,主要起连接与稳固作用。塑料管8内注有油墨和尾塞油,它比传统中性笔的塑料管长,能贮存更多油墨,书写时间更长。
将涂有胶合剂的空塑料管8(油管)放在纸的一端或中部,均匀地将其卷在喷涂有胶合剂的纸中,通过机器卷制成为筒状笔杆,再将其烘(晾)干,然后进行两端粗切、精切(统一长度),粗磨、精磨(统一直径大小),上好装饰层,上了装饰层的笔杆再双切头、磨尖,组装笔头2在笔杆磨尖的一端,其中将中性笔的非书写端7插进塑料管8内,在塑料管(油管)8内注入油墨和尾塞油、离芯(避免油墨在书写时因空气阻隔而断断续续),将笔杆精削尖后上笔套3,从而制成中性笔。
实施例二所述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中性笔及其制作方法,它是由纸质笔杆1、笔芯和笔套3组成。笔芯即笔头2,笔头2由书写端4、非书写端7、塑料件6和笔珠5组成。塑料件6位于笔头2的非书写端7的外部,主要起连接与稳固作用。纸质笔杆1内有一个同塑料管8一样的空腔9,它用来代替塑料管8。塑料件6位于非书写端7的外部,主要起连接与稳固的作用。笔杆空腔9内注有油墨和尾塞油,与传统中性笔的塑料管相比,能贮存更多油墨,书写时间更长。
将涂有胶合剂的管(与油管相似的管状物)放在纸的一端或中部,均匀地将其卷在喷涂有胶合剂的纸中,通过机器卷制成为筒状笔杆,再将其烘(晾)干,进行两端粗切、精切(统一长度),粗磨、精磨(统一直径大小),上好装饰层,上了装饰层的纸质笔杆再双切头、磨尖,将塑料管抽出,在笔杆中心留出空腔9,再组装笔头2在笔杆磨尖的一端,其中将笔头2的非书写端7插进笔杆空腔9内,在笔杆空腔9内注入油墨和尾塞油、离芯(避免油墨在书写时因空气阻隔而断断续续),将笔杆精削尖最后上笔套3,从而制成中性笔。
本发明所指的油墨,可以是闪光油墨、荧光油墨、水粉油墨或珠光油墨等,可制成闪光笔、荧光笔、水粉笔、珠光笔(统称为中性笔)。所以该发明的设计也适用于闪光笔、荧光笔、水粉笔、珠光笔。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因此换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中性笔,包括纸质笔杆、笔芯和笔套;笔芯由笔头(亦称笔尖)和塑料管(亦称油管)组成。笔头由书写端、非书写端、塑料件和笔珠组成。塑料管内注有油墨和尾塞油;笔芯也可以就是由笔头(亦称笔尖)和塑料件组成。笔头由书写端、非书写端、塑料件和笔珠组成。笔杆内有一个同塑料管一样尺寸的空腔,它用来代替塑料管,该空腔内注有油墨和尾塞油。
2.一种新型中性笔制作方法将涂有胶合剂的空塑料管(油管)放在纸的一端或中部,均匀地将其卷在喷涂有胶合剂的纸中,通过机器卷制成为筒状笔杆,再将其烘(晾)干,然后进行两端粗切、精切(统一长度),粗磨、精磨(统一直径大小),最后再磨光上白漆,笔杆再双切头、磨尖,组装笔头在笔杆磨尖的一端,其中将笔头的非书写端插进塑料管内,在塑料管(油管)内注入油墨和尾塞油、离芯(避免油墨在书写时因空气阻隔而断断续续),将笔杆精削尖后上笔套,从而制成中性笔;也可以当上了白漆的笔杆再双切头、磨尖后,将塑料管抽出,在笔杆中心留出空腔,再组装笔头在笔杆磨尖的一端,其中将笔头的非书写端插进笔杆空腔内,在笔杆空腔内注入油墨和尾塞油、离芯(避免油墨在书写时因空气阻隔而断断续续),将笔杆精削尖最后上笔套,从而制成中性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质笔杆,其特征在于笔杆由涂有胶合剂的报纸、印刷纸、再生纸或书写纸,通过机器卷制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剂可以由聚氧化乙烯树脂、酚醛树脂、调料剂、固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也可以是聚醋酸乙烯乳液或水溶性胶粘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可以是闪光油墨、荧光油墨、水粉油墨或珠光油墨等,可制成闪光笔、荧光笔、水粉笔、珠光笔(统称为中性笔)。所以该发明的设计也适用于闪光笔、荧光笔、水粉笔、珠光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中性笔及其制作方法。一种新型中性,包括纸质笔杆(1)、笔芯和笔套(3);笔芯由笔头(2)(亦称笔尖)和塑料管(8)(亦称油管)组成。笔芯也可以就是笔头(2),笔杆内有一个同塑料管一样尺寸的空腔,它用来代替塑料管。新型中性笔的制作方法将涂有胶合剂的空塑料管(油管)放在纸的一端或中部,通过机器卷制成为筒状笔杆,再将其烘干、裁切、磨尖、上白漆,组装笔头,在塑料管(油管)内注入油墨和尾塞油、离芯,最后上笔套,从而制成中性笔;也可以当上了白漆的笔杆再双切头、磨尖后,将塑料管抽出,在笔杆中心留出空腔,再组装笔头,在笔杆空腔内注入油墨和尾塞油、离芯,最后上笔套,从而制成中性笔。
文档编号B43K7/02GK101058274SQ20061003500
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7日
发明者朱杨林 申请人:朱杨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