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64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标志,尤其涉及一种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假冒产品层出不穷。商家为了防止假冒,纷纷采用防伪标志,特别是采用防伪标签,用它来贴在产品上,以图制止假冒。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产品可以假冒,防伪标志一样可以假冒,致使商家防不胜防。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技术的防伪标志,虽然也有高技术含量,但对其产品的鉴定,普遍需要昂贵的仪器,由专门的鉴定部门进行鉴定,普通消费者无法自己鉴别真伪;另外,制作防伪产品的特定工艺和特定基材都已市场化,致使制假者能轻易地获得,用廉价的设备进行仿制。其结果是,防伪标志成了商品上的装饰品,不但起不到防伪作用,反面成了误导消费者购买假货的指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由消费者自己鉴别真伪的防伪标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伪标签,为薄层层状结构件,包括上层保护层、下层粘贴层以及夹在上下两层之间的两层图案层,两层图案层的上层图案层的一部分可随上层保护层的剥离而剥离,另一部分留下来和下层图案层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所述的上层保护层为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
所述的下层粘贴层为不干胶层。
所述的上层保护层与上层图案层之间对应于上层保护层剥离后要留下来的图案局部设有一层透明隔离层。
所述的两层图案层之间对应于上层保护层剥离后随上层保护层一起剥离的图案局部设有一层透明隔离层。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伪标签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能让消费者自己鉴别真伪的特性,使制假者无法仿制、复制,可真正做到杜绝假货的生存空间。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伪标签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伪标签,为薄层层状结构件,包括上层保护层1、上层图案层2、下层图案层3和下层粘贴层4。上层保护层1为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下层粘贴层4为不干胶层。上层图案层2和下层图案层3夹在上层保护层1和下层粘贴层4之间,均由不同色彩的油墨经多次套色印刷形成。可以是黑白图案,也可以是彩色图案。其中,上层图案层2的一部分可随上层保护层1的剥离而剥离,另一部分留下来和下层图案层4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像。可以是黑白图像,也可以是彩色图像。在上层保护层1与上层图案层2之间对应于上层保护层剥离后要留下来的图案局部设有一层透明隔离层(未图示)。在两层图案层之间对应于上层保护层剥离后随上层保护层一起剥离的图案局部设有一层透明隔离层(未图示)。
本实用新型防伪标签可贴在商品的任何位置上,在使用时,先将不干胶层上的一层底纸撕去,露出不干胶,将不干胶面向商品贴牢即可。其鉴别方法是,在上层保护层(PET膜层)未剥离前,透过PET膜能看到的一幅完整的图像;在上层保护层(PET膜层)剥离后,PET膜将带走一部分墨层图案,鉴定者看到的是一幅全新的图像,它完全不同于未剥离前看到的图像,而是由未剥离前看到的图像中的某一部分和下层图案组合形成的另一个完整的图像。当消费者剥离PET膜后,此防伪标签的防伪效果得到了体现,其防伪功能也结束,贴过该防伪标签的包装将不能被第二次使用,因为剥离后粘附在PET膜上的图案是不能重新复合使用的。这样就防止了造假者利用商品包装进行造假的可能。
权利要求1.一种防伪标签,为薄层层状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保护层、下层粘贴层以及夹在上下两层之间的两层图案层,两层图案层的上层图案层的一部分可随上层保护层的剥离而剥离,另一部分留下来和下层图案层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保护层为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粘贴层为不干胶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保护层与上层图案层之间对应于上层保护层剥离后要留下来的图案局部设有一层透明隔离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层图案层之间对应于上层保护层剥离后随上层保护层一起剥离的图案局部设有一层透明隔离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它包括上层保护层、下层粘贴层以及夹在上下两层之间的两层图案层,两层图案层的上层图案层的一部分可随上层保护层的剥离而剥离,另一部分留下来和下层图案层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像。本实用新型防伪标签具有能让消费者自己鉴别真伪的特性,使制假者无法仿制、复制,可真正做到杜绝假货的生存空间。
文档编号G09F3/02GK2884395SQ20062003952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7日
发明者张勇玲 申请人:张勇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