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编辑装置和标签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229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标签编辑装置和标签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标签编辑装置、以及用于产生待粘贴至目标物体的带有印记的标签 的标签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设计了一种带式打印装置(标签产生装置),该带式打印 装置构造成将带子以巻的形式存储在盒子(带盒)内,并且当带子从巻中馈送出来时在带子上打印预定的印记,从而产生标签(例如,参见日本专利JP, A, 2004-155150,第0039段和第0042段以及图7、图8等)。在现有技术中,带式打印装置包括包括剥离纸的基带(双侧粘合剂带)绕其 巻绕的巻、以及待粘结至该基带的打印接受带(膜带)绕其巻绕的巻。基带和打印 接受带分别从这两个巻馈送出来,同时在打印接受带上打印预定的印记。已打印的 打印接受带和基带然后彼此粘结,以形成带有印记的标签带。接着,该带有印记的 标签带在预定长度处被切割装置切割,由此产生标签。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当如上所述在打印接受带上实施打印且在预定切割位置切割带子以产生标签 时,基于产生的便利性、操作者喜好等,就会有各种涉及打印完成之后的馈送行为 的需要。例如,会发生以下情况,较佳地根据操作者喜好来调整打印后的标签长度 (手动切割),或者根据固定标签长度的可接受性来自动切割标签。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揭示了一种打印开始后的馈送行为。也就是说,当打印接 受带从打印开始位置馈送了预定距离D1时,停止馈送且切割(完全切割)该打印 接受带。接着,重新开始并继续从该位置馈送,直到打印接受带馈送了预定距离 D2为止,再次停止馈送并且在厚度方向部分地切割(半切割)该打印接受带。然 而,这种打印完成后的馈送行为的变化的需要并未被特别考虑。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以各种方式切换打印完成后的馈送行为的标签 编辑装置和标签产生装置,由此提高操作者便利性。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是一种标签编辑装置,该标签编辑装置包括带子属性 信息获取装置,该带子属性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用盒子固定器安装的盒子中设置 的打印接受带、或待粘结至该打印接受带的基带的带子属性信息;以及馈送设定装 置,该馈送设定装置用于根据由带子属性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带子属性信息,设定 在由打印装置完成打印之后、从馈送装置馈送打印接受带的馈送行为,其特点在于, 该标签编辑装置实施通过使用标签产生装置产生的带有印记的标签的编辑,该标签 产生装置包括用于馈送打印接受带的所述馈送装置;用于在由馈送装置馈送的打 印接受带上实施打印的所述打印装置;以及在由打印装置打印之后在预定的切割位 置切割打印接受带的切割装置。
当在打印接受带上实施打印且在预定切割位置切割带子以产生标签时,基于产 生的便利性、操作者喜好等,就会有各种涉及打印完成后的馈送行为的需要。例如, 会发生以下情况,较佳地根据操作者喜好来调整打印后的标签长度(手动切割), 或者根据固定标签长度的可接受性来自动切割标签。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标 签编辑装置中,馈送设定装置设定在完成打印之后、从馈送装置馈送打印接受带的 馈送行为。此时,通过带子属性信息获取装置来获取打印接受带(或基带)的带子 属性信息,并且根据带子属性信息来设定馈送行为。结果,本发明可基于带子宽度 (或RFID电路元件的设置间距)等,根据上述需要通过操作者的选择操作(或自 动地)来切换馈送行为。因此,提高操作者便利性。


图1是示出标签制造系统的系统结构图,该系统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标签 产生装置;
图2是示出标签产生装置的整体结构立体图3是示出在标签产生装置内的内部模块的结构立体图(省略了环形天线);
图4是示出内部模块的结构平面图5是示意地示出盒子详细结构的放大平面图6是示出标签产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7是示出用于产生标签或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框图8是示出当在标签制造系统中产生RFID标签时、由PC的控制电路执行的 控制内容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在选择正常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65中在PC上执行的显示 例子的视图;图10是示出在操作者从图9所示的状态输入文本的情况下显示例子的视图; 图II是示出在操作者编辑切割位置的情况下显示例子的视图; 图12是示出在选择避幵标记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65中执行的显示例 子的视图;图13是示出操作者从图12所示的状态输入文本的情况下显示例子的视图; 图14是示出在步骤S65中执行的显示例子的视图,其中,装入标签产生装置的盒子固定器的盒子是不具有RFID电路元件的常规盒子;图15是示出操作者从图14所示的状态输入文本的情况下显示例子的视图; 图16是示出当产生RFID标签或常规标签时、由标签产生装置的控制电路所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图17是详细示出图16所示步骤S200中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详细示出图16所示步骤S400中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详细示出图16所示步骤S300中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在信息己被写入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或从中读取)且标记标签带已被切割之后形成的RFID标签的示例外观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20A是俯视图;而图20B是仰视图;图21A是图20中的剖面XXIA-XXIA逆时针转过90°的剖视图,而图21B是图20中的剖面XXIB-XXIB逆时针转过90°的剖视图;图22是示出在盒子更换时切换显示的修改情况下、在标签制造系统中产生RFID标签时,由PC的控制电路所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图23是示出在根据可打印区域的尺寸减小来减小文本尺寸的情况下显示例子的视图;图24是示出在根据文本字符数来增多行(或列)数以将整个文本设置在可打 印区域内而不改变文本尺寸的情况下显示例子的视图;图25是示出在有两个显示标签的情况下显示例子的视图; 图26是示出在有两个显示标签的情况下显示例子的视图; 图27是示出在未实施带子粘结的修改情况下,盒子的详细结构的平面图;图28是示出在未实施带子粘结的修改情况下,盒子的详细结构的平面图; 图2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标签产生装置中产生RFID标签时,由PC
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30是示出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的盒子固定器的盒子是标记盒子的情况下,
在步骤S545中显示的例子的视图31是示出操作者从图30的状态输入文本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视图; 图32是示出操作者从从图31的状态编辑切割位置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视
图33是示出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的盒子固定器的盒子是常规盒子的情况下,
在步骤S545中显示的例子的视图34是示出操作者从图33的状态输入文本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视图; 图35是示出操作者从图34的状态编辑切割位置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视图; 图36是示出RFID标签的外观的例子的俯视图和仰视图,RFID标签是在信息
已经写入(或从中读取)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且已经切割了带有印记的
标签带之后形成的;图36A是俯视图,而图36B是仰视图37是示出在有两个显示标签的情况下,在显示部件上执行的显示例子的视
图38是示出在有两个显示标签的情况下,在显示部件上执行的显示例子的视
图39是示出在切割位置设在可切割区域之外时通知操作者的修改情况下,产 生RFID标签时由PC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的流程图4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标签制造系统中产生RFID标签时,由PC 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41是示出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的盒子固定器的盒子是标记盒子的情况下, 在步骤S645中执行的显示例子的视图42是示出操作者从图41的状态输入文本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视图43是示出操作者从图42的状态设定后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 视图44是示出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的盒子固定器的盒子是常规盒子的情况下, 在步骤S645中执行的显示例子的视图45是示出操作者从图44的状态输入文本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视图;图46是示出操作者从图45的状态设定后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 视图;图47是示出RFID标签的外观的例子的俯视图和仰视图,RFID标签是在信息 已经写入(或从中读取)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且已经切割了带有印记的 标签带之后形成的;图47A是俯视图,而图47B是仰视图;图48是示出在自动避免后半切割位置与印记交叠的修改情况下,产生RFID 标签时由PC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的流程图;图49是示出在打印内容和设定的后半切割位置交叠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 视图;图50是示出在操作者设定打印优先模式且在步骤S685中根据打印位置来重 设后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以及在操作者设定切割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 的视图;图51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PC中选择正常打印模式时,操作者的文本输入之前的显示的视图;图52是示出了操作者从图51的状态输入文本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视图; 图53是示出了在选择避开标记打印模式的情况下,操作者的文本输入之前的显示的视图;图54是示出了操作者从图53的状态输入文本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视图; 图55是示出了装入盒子固定器的是常规盒子时,操作者的文本输入之前的显 示的视图;图56是示出了操作者从图55的状态输入文本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的视图; 图57是示出了由PC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58是根据带子宽度确定空白距离的修改的视图;图5是示出了仅根据带子宽度确定前后空白距离的最小值,然后沿着增大的 方向纠正和重设的一种修改的视图;图60是示出了设立后半切割线的修改的视图;图61是示出常规标签的外观的例子的俯视图和仰视图,该常规标签包括环绕 切割线,且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标签产生装置的预先切割盒子以第一模式产 生;图62是示出常规标签的外观的例子的俯视图和仰视图,该常规标签使用包括 没有上述环绕切割线的带子的常规盒子以第一模式(根据操作者的意图来产生)产生;
图63是示出常规标签的外观的例子的俯视图和仰视图,该常规标签使用包括 没有上述环绕切割线的带子的常规盒子以第二模式(根据操作者的意图来产生)产 生;
图64是示出在以批量形式产生多个RFID标签的情况下,外观的例子的俯视
图65是示出在以批量形式产生多个具有环绕切割线的常规标签的情况下,外 观的例子的俯视图66是示出在以批量形式产生多个没有环绕切割线的常规标签的情况下,外 观的例子的俯视图67是示出在以批量形式产生多个常规标签的情况下,外观的例子的俯视图68是示出使用标签产生装置产生RFID标签和常规标签时,由PC的控制电 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69是示出基于通过PC实施的编辑操作、由标签产生装置的控制电路执行 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70是是示出在RFID标签中省略后半切割线的修改中,RFID标签的外观的 例子的俯视图71是示出在以批量形式连续产生多个RFID标签的情况下,外观的俯视图; 图72是示出在检査执行过程中由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6的标签产生装置中的 控制电路执行的检查处理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73是示出图72的步骤S31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74是示出图72的步骤S32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75是示出图72的步骤S33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76是示出图72的步骤S34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77是示出命令表的例子的视图78是示出包括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的RFID标记的例子的外观
图79是示出检査RFID标记的RFID电路元件的功能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80是示出了在执行"打印帮助(Print HELP)"时、作为由检查处理执行在 标签产生装置中实际执行的处理例子的打印项目的打印例子的视图81是示出了在执行"打印介质信息(Print medium information)"时、作为由检査处理执行在标签产生装置中实际执行的处理的另一例子的打印项目的打印例 子的视图;以及
图82是示出包括其它公共命令的例子的命令表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
在图1所示的标签制造系统LS中,本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装置1通过有线或无 线的通信线路NW连接至PC118。PC118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之类的显示部件118a 和诸如键盘和鼠标之类的操作部件118b,从而可以在使用标签产生装置1产生标 签(即,带有印记的标签;也就是说,RFID标签T或常规标签L)时编辑打印内 容。
如图2所示,标签产生装置1在装置中使用包括RFID电路元件To (下文中, 合适地称为"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来产生带有印记的RFID 标签T,使用并不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常规基带来产生常规标签L,并且根据 来自PC118的操作,从装置外的RFID电路元件To (下文,合适地称为"用于获 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读取(获取)信息。在以后描述的实施例6中将详 细描述装置外的RFID信息读取部件。
标签产生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2和开/关盖子3 ,该装置主体2具有基本六面体 (基本立方体)形状的外壳200,该开/关盖子3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顶面上以自由 开/关(或拆卸)。
装置主体2的外壳200包括前壁10,该侧壁10位于装置的前部(图2中的左 前侧),且包括用于构造成将在装置主体2内产生的标签T (将在后面描述)输出 的标签输出口 11、以及设置在前壁10的标签输出口 11下方且具有被转动支承的 底边的前盖12。
前盖12包括按压部分13,在从上方按压该按压部分13时向前打开该前盖12。 还有,在前壁IO的一边设有使标签产生装置1通电/断电的电源按钮14。在该电源 按钮14下方,设置了切割器驱动按钮90,该切割器驱动按钮90构造成根据操作 者的手动操作来驱动设置在装置主体2中的切割机构15 (参见图3,这将在后面描 述)。
开/关盖子3由位于图2中的装置主体2右后边的一轴可枢转地支承,且通过 弹簧等的偏置构件而被始终沿打开方向偏置。然后,通过按压设置在装置主体2
12的顶面上邻近开/关盖子3的开/关按钮4,就松开开/关盖子3和装置主体2之间的 锁定,并且通过偏置构件的动作来释放开/关盖子3和装置主体2。此外,覆盖有透 明盖的观察窗5设置在开/关盖子3的侧部中心区域。如图3所示,内部模块20位于标签产生装置1的内部。内部模块20大体包括 构造成容纳盒子7的盒子固定器6、包括打印头(热敏打印头)23的打印机构21、 包括固定刃40和可移动刃41的切割机构15、以及半切割模块35,该半切割模块 35包括半切割器34,并且定位在来自固定刃40和可移动刃41的送带方向的下游。在盒子7的上表面上设有带子识别显示部件8,该带子识别显示部件8构造成 例如显示放置在盒子7内的基带101的带子宽度、带子颜色等。在盒子固定器6 上,辊固定器25由支承轴29可转动地枢转,且设计成可通过切换机构切换至打印 位置(接触位置;参见图4,这将在后面描述)或释放位置(脱开位置)。在该辊 固定器25上可转动地设有压纸辊26和带子压力辊28。当辊固定器25切换至打印 位置时,压纸辊26和带子压力辊28压靠在打印头23和馈送辊27上。打印头23包括大量加热元件,并且安装在设于盒子固定器6上的打印头安装 部分24上。切割机构15包括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固定刃40和可移动刃41。切割器电动机 43 (下文结合图6描述)的驱动力通过切割器螺旋齿轮42、凸起部50和长孔49 传递至可移动刃41的手柄部分46,从而导致可移动刃转动并与固定刃40 —起实 施切割。通过微动开关126来检测切换的状态,该微动开关126构造成根据用于切 割器螺旋齿轮的凸轮42A的动作来切换。半切割器模块35设置成与接受盘38和半切割器34相对,第一引导部分36 和第二引导部分37通过引导固定部分36A安装在侧板44 (参见图4,这将在后面 描述)上。半切割器34通过半切割器电动机129 (参见图6,这将在后面描述)的 转动力围绕预定的转动支承点(未示出)来转动。在接受盘38的边缘上形成接受 表面38B。如图4所示,盒子固定器6容纳盒子7,从而从盒子7的放带部分30且然后 从输出口 ll输出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其宽度方向的定向设为垂直方向。在内部模块20上设有标签输出机构22、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以及 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包括外壳200内侧的可通信区域,并且构造成 从设置在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中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中接收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该RFID电路元件To。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包括在外 壳200外侧的可通信区域,并且构造成从设置在外壳200外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 电路元件To中接收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该RFID电路元件To。然后,用于产生标 签的环形天线LC1和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之间设有金属屏蔽构件85,该 金属屏蔽构件85例如构造成阻挡从这些环形天线LC1和LC2中产生的磁通。
标签输出机构22从标签输出口 11 (参见图2)输出被切割机构15切割的带有 印记的标签带109 (换而言之,RFID标签T;下文中也是一样)。也就是说,标签 输出机构22包括构造成由放带电动机123 (参见图6,这将在后面描述)的驱动力 来转动的驱动辊5K设置成与驱动辊51相对且使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跨过的压 力辊52、以及构造成检测设置在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上的标识记号PM (参见图 5,这将在后面描述)的记号传感器127。此时,构造成将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 引导至标签输出口 11和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的第一导壁55、 56和第二 导壁63、 64设置在标签输出口 11内。第一导壁55、 56和第二导壁63、 64分别形 成整体单元,且设置在由固定刃40和可移动刃41切割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 (RFID标签T)的输出位置,且它们隔开预定的间隔。
此外,馈送辊驱动轴108和墨带收巻辊驱动轴107给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 和墨带105 (这将在后面描述)提供馈送驱动力,并且被协配地转动驱动。
如图5所示,盒子7包括外壳7A、设置在外壳7A内且条状基带101绕其巻 绕的第一巻102 (实际上是螺旋形的,但在图中简单地显示成同心圆形)、具有与 基带101基本相同宽度且透明覆盖膜103绕其巻绕的第二巻104、构造成供给墨带 105 (传热带,然而在打印接受带是热敏带时它不是必需的)的墨带供给侧巻lll、 构造成在打印之后收巻墨带105的墨带收巻辊106、以及可转动地支承在盒子7的 放带部分30附近的馈送辊27。此外,基带101构成标记带。
馈送辊27构造成将基带101和覆盖膜103通过施加压力粘结在一起,且输送 该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而该标签带109因此沿如图5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形成 (即,也用作压力辊)。
第一巻102以巻绕在巻轴构件102a上的方式储存基带101,而基带101具有 多个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沿着纵向以预定间隔(固定间距)依次形 成的结构。在该例子中,基带101具有四层的结构(参见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 且包括由合适的粘合剂材料制成的粘合剂层101a、由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或类似物形成的着色基底膜101b、由合适的粘合剂材料制成的粘合剂层IOIC、以及剥离纸(剥离材料)101d。基带101的四层以从巻绕在内的一侧(图5中的右侧)朝向相反侧(图5中的左侧)的顺序层叠。构造成发送/接收信息且构建成环形巻形状的环形天线152在该例子中以一体 的方式设置在基底膜101b的背侧上(图5中的左侧),构造成存储信息的IC电路 部件151形成为连接至环形天线152,由此构成RFID电路元件To。粘合剂层101a形成在基底膜101b的正面(图5中的右侧)以用于后来将覆盖 膜103粘贴于其上。剥离纸101d也通过粘合剂层101c粘贴至基底膜101b的背面 (图5中的左侧)以用于将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巻绕在其中。注意,当RFID标签T作为最终的标签状产品粘贴至预定的物体或类似物时, 剥去剥离纸101d,由此通过粘合剂层101c将RFID标签T粘贴到该物体或类似物。 用于馈送控制的预定标识记号(在该例子中是黑色标识记号;也可以是通过激光加 工等在基带101上打出的孔、或者使用Thompson模具加工的孔)PM预先设置在 剥离纸101d正面上的预定位置(在该例子中,在馈送方向的前进方向侧上,该位 置在环形天线152的前端更前方),该预定位置对应于剥离纸101d表面上每个用于 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注意,标识记号PM可以设置在覆盖膜103上(在 后面描述的变型中是在热敏带101'或基带101"上),并用与记号传感器127相同的 传感器来检测,从而实现相同的馈送控制、定位控制、切割控制、打印控制等等。第二巻104具有绕巻轴构件104a巻绕的覆盖膜103。馈送出第二巻104的覆 盖膜103通过打印头23压靠在由墨带供给侧辊211和墨带收巻辊106驱动的墨带 105上,而墨带供给侧辊211和墨带收巻辊106设置在覆盖膜103的背侧(即,覆 盖膜103粘贴到基带101的那侧)之内,从而墨带105与覆盖膜103的背侧紧密接 触。墨带收巻辊106和馈送辊27通过馈送电动机119 (参见图3和图6,这将在后 面描述)的驱动力而共同转动/驱动,该馈送电动机119是例如设置在每个盒子7 外侧的脉冲电动机,通过齿轮传动装置(未示出)来传动墨带收巻驱动轴107和馈 送辊驱动轴108。打印头23设置在沿覆盖膜103馈送方向相对于馈送辊27的上游在上述的结构中,从第一巻102馈送出的基带101供给至馈送辊27。另一方 面,馈送出第二巻104的覆盖膜103再被打印头23压靠在由墨带供给侧巻211和 墨带收巻辊106来驱动的墨带105上,墨带供给侧巻211和墨带收巻辊10设置在 覆盖膜103的背侧(即,覆盖膜103粘贴至基带101的那侧)之内,从而墨带105与覆盖膜103的背侧紧密接触。
然后,当盒子7装入盒子固定器6且辊固定器25从释放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 时,覆盖膜103和墨带105夹在打印头23和压纸辊26之间,且基带101和覆盖膜 103夹在馈送辊27和压力辊28之间。然后,通过馈送电动机119的驱动力分别沿 图5中箭头B和箭头C所示的方向同步地转动驱动墨带收巻辊106和馈送辊27。 此外,馈送辊驱动轴108、压力辊28和压纸辊26通过齿轮机构(未示出)来彼此 连接。由于这种布置, 一旦驱动了馈送辊驱动轴108,馈送辊27、压力辊28和压 纸辊26就转动,由此将基带101如上所述馈送出第一巻102且供给至馈送辊27。 另一方面,覆盖膜103馈送出第二辊104,且打印头23的多个加热元件通过打印 头驱动电路120 (参见图6,这将在后面描述)来通电。其结果,实施打印,由此 在覆盖膜103的背侧上形成印记R(参见图16,这将在后面描述),该印记R对应 于在待粘结的基带101上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然后,基带101和 已打印的覆盖膜103通过馈送辊27和压力辊28粘结在一起以形成单带,由此形成 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该标签带109然后通过放带部分30输出盒子7 (图4)。 接着,驱动墨带收巻辊驱动轴107以将墨带105收巻到墨带收巻辊106上,该墨带 105已经用来将印记打印在覆盖膜103上。
盒子7的外壳7A包括被检测部分190 (例如,波纹状识别符),盒子传感器 81设置在对应于盒子固定器6的被检测部分190的位置。该盒子传感器81检测盒 子7的装载状态和与盒子7类型相关的盒子信息(带的属性信息)。盒子传感器81 的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电路110 (参见图6,这将在后面描述),由此使控制电路 110能获取盒子7的装载状态和盒子信息。盒子信息包括诸如盒子7是否具有RFID 电路元件To之类的信息,假如有RFID电路元件To的话,则还包括RFID电路元 件To在基带lOl内的设置间隔(下文中合适地称为"标记间距")、其设置位置、 以及基带IOI (覆盖膜103)的带子宽度。
所用的检测传感器81例如是可实施机械开关那样的机械检测的传感器、实施 光学检测的传感器、或实施磁性检测的传感器。注意,盒子的RFID电路元件可以 设置在盒子7的外壳7A中,RFID标记信息可以使用包括读取部件的检测传感器 经由无线通信来读取。
然后,在如上所述粘合和产生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信息已通过用于产生 标签的环形天线LC1被读写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时,通过切割机 构15自动地或操作切割器驱动键90 (参见图2)来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由此形成RFID标签T。该RFID标签T随后通过标签输出机构22从标签输出口 11 (参见图2和4)输出。
注意,尽管以上详细描述了用于产生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T 的标记盒子(RFID电路元件盒子)的结构,但是标记盒子的相同结构,除了基带 不包括RFID电路元件To之外,也可用于产生不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常规标 签L的常规盒子的结构。下面描述一种情况,其中使用常规盒子来产生常规标签, 对于标记盒子的每个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注意,对于常规盒子来说,基带的 标识记号PM、覆盖膜等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标签产生开始时,参照 在先前的标签产生时刻使用的完全切割位置(或在标签带已经从完全切割位置馈送 了预定边缘距离之后的最终位置),来实施相同的馈送控制、定位控制、切割控制、 打印控制等。在这种情况下,当使用标识记号PM时,所用带子的量可在所实施的 馈送过程中节省到一定程度,因为没有实施参照(馈送带子,直到在标签产生开始 时检测到下一个标识记号PM为止)。
在图6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标签产生装置1的控制系统。注意,图中所示的箭头 表示信号流的例子,但信号流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在图6中,控制单元110设置在标签产生装置1的控制板(未示出)上。
在控制电路110中,设置了构造成控制各装置的CPU1U、通过数据总线112 连接至该CPUlll的输入/输出接口 113、 CGROM114、 ROM115、 116和RAM117。
ROM116存储打印头驱动控制程序,构造成通过读出与来自PC118的操作 输入信号相一致的打印缓冲器数据来驱动打印头23、馈送电动机119和放带电动 机65;切割驱动控制程序,构造成驱动切割器电动机43来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 109;放带程序,构造成驱动放带电动机65从标签输出口 11中强迫地输出已被切 割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 (即,RFID标签T);发送程序,构造成产生和输出发 送电路存取信息,诸如用于产生标签或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的查询 信号或写入信号;接收程序,构造成处理从接收电路输入的相应信号或类似信号; 以及其它各种控制标签产生装置1所需要的程序。CPU111根据存储在ROM116中 的这些程序执行各种操作。
RAM117设有文本存储器U7A、打印缓冲器117B、参数存储区域117E等。 文本存储器117A存储从PC118中输入的文本数据。打印缓冲器117B存储用于打
印字符和符号的多个点图以及作为点图数据的所施加的脉冲数量,即形成每个点的 能量值,且打印头23根据存储在该打印缓冲器117B中的点图数据来实施点打印。参数存储区域117E存储诸如各种操作数据之类的信息以及用户获取信息的RFID
电路元件的(前述)读取(获取)的标记识别信息(标记ID)。
输入/输出接口 113连接至PCU8、构造成驱动打印头23的打印头驱动电路 120、构造成驱动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构造成驱动切割器 电动机43的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2、构造成驱动半切割器电动机129的半切 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8、构造成驱动放带电动机65的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 发送电路306、接收电路307、构造成检测标识记号PM的记号传感器127、构造 成检测盒子7的装载状态的盒子传感器81、以及切割器驱动键90,该发送电路306 构造成产生用于通过环形天线LC1和LC2来存取(读取和写入)用于产生标签或 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的载波,并且根据从控制电路110输入的控制信号 调制载波以输出询问波,该接收电路307构造成解调通过环形天线LC1和LC2从 用于产生标签或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接收的相应波。
发送电路306和接收电路307通过公共天线装置240和切换电路86连接至环 形天线LC1和LC2。切换电路86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10的控制信号实施切换,从 而将公共天线装置240连接至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或用于获取信息的环 形天线LC2。尤其,控制电路110控制切换电路86,从而在产生RFID标签T时 将公共天线装置240连接至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 ,在从外部的用于获取信 息的RFID电路元件To读取信息时将公共天线装置240连接至用于获取信息的环 形天线LC2。
在以控制电路110为中心的控制系统中,当字符数据或类似数据通过PC118 输入时,文本(文本数据)顺序地存储在文本存储器117A中,打印头23由驱动 电路120来驱动,且根据用于打印存储在打印缓冲器117B中的点图形数据的一行 打印点来可选择地加热驱动各加热元件,同时,馈送电动机119同步地通过驱动电 路121实施带子的馈送控制。发送电路306根据来自于控制电路110的控制信号来 控制载波的调制并输出询问波,而接收电路307根据来自于控制电路110的控制信 号来处理解调的信号。
在图7中示出了用于产生标签或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功能结构。 注意,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信号流的例子,但信号流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在图7中,用于产生标签或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电路元件 To包括环形天线152和连接至环形天线152的IC电路部件151,该环形天线152 构造成通过与标签产生装置1的环形天线LC1和LC2的电磁感应以不接触的方式发送/接收信号。IC电路部件151包括整流部件153、电源部件154、时钟提取部件156、存储 器部件157、调制解调器部件158、以及控制部件155,整流部件153构造成对通 过环形天线152接收的询问波进行整流,电源部件154构造成将因此由整流部件 153整流的询问波的能量存储为驱动电源,时钟提取部件156构造成从通过环形天 线152接收的询问波中提取时钟信号并将因此提取的该时钟信号供给至控制部件 155,存储器部件157构造成存储预定信息信号,调制解调器部件158连接至环形 天线152,而控制部件155用于控制RFID电路元件To通过整流部件153、时钟提 取部件156、调制解调器部件158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器部件158解调来自标签产生装置1的环形天线LC1和LC2的通信 信号,该信号已经通过环形天线152接收到,并且调制解调器部件158根据来自控 制部件155的响应信号对通过环形天线152接收到的询问波进行调制、反射且作为 响应波返回。控制部件155执行基本的控制,诸如解译由调制解调器部件158解调的接收信 号,根据存储器部件157中存储的信息信号来产生响应信号,并且从调制解调器部 件158返回响应信号。为了实施以上的控制,图8所示的控制过程由PC118的控制电路130(未示出) 执行。注意,控制电路130在例如操作者输入指示系统启动标签编辑的合适操作时 开始这个流程。首先,在步骤S10中,确定由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传感器81检测并由控制 电路110获取的盒子信息是否己由通信线路NW从标签产生装置1 (的控制电路 110)中接收到。重复这个步骤,直到接收到信息为止, 一旦已经接收到信息,就 确定满足条件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5。在步骤S15中,根据在步骤S10中从标签产生装置1接收到的信号,获取与 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的类型有关的盒子信息。注意,盒子 信息如上所述包括诸如装入的盒子7是否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并且假 如是的话,盒子信息还包括RFID电路元件To在基带101内的设置间隔、其设置 位置、以及基带101 (覆盖膜103)的带子宽度。在下一步骤S20中,确定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用 于产生具有RP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T的标记盒子还是用于产生没有RFID 电路元件To的常规标签的常规盒子。在盒子是标记盒子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根据在步骤S15中获取的盒子信息中的RFID电路元件To的 设置位置信息,设定RFID电路元件To在基带101内的设置区域Sto(参见图9等, 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下一步骤S30中,设定切割位置。这里,切割位置是指前半切割线HC1的 位置(下文中合适地称为"前半切割位置";参见图9等,这将在后面描述)、以及 切割线CL的位置(下文中合适地称为"完全切割位置";参见图9等,这将在后 面描述)。前半切割位置不同于完全切割位置,并且不论打印内容如何,根据盒子 7的类型(盒子是否为标记盒子、带子宽度等),在离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 端(换句话说,在先前的标签产生时切割线CL的完全切割位置,或相应的参考位 置;下文中是一样的)某个位置处被预先确定。因此,根据在步骤S15中获取的 盒子信息来设定相应的前半切割位置。完全切割位置离幵半切割位置可变的距离, 该距离在根据打印内容的最小值(下文中合适地称为"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到最 大值(下文中合适地称为"最大完全切割位置")的范围内,这里在该距离是最小 值的情况下首先设定为最小完全切割位置。该最小完全切割位置根据盒子类型来唯 一确定,并且根据在步骤S15中获取的盒子信息中的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 置信息而设置在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的后端(具体地说,离开端部 预定空白的位置;例如,离开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端约53.5mm;如图9所 示的切割线CL的位置,这将在后面描述)。上述的最大完全切割位置也根据盒子7 来唯一确定,并且定位成离开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端等于在步骤S15中获 取的盒子信息中的标记间距(换句话说,切割线CL和切割线CL之间的距离;一 个RFID标签T的长度)的距离。
上述前半切割线HC1是通过转动半切割器34形成的半切割区域(即,半切割 位置,下文中也是一样的),从而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 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同时仍然保持剥离纸101d (参见图20, 这将在后面描述)。由于这种布置,在离前半切割线HC1的切割线CL侧的部分(即, 带有印记的标签主体,包括印记区域S;当后半切割线HC2也存在时,从前半切 割线HC1到后半切割线HC2的部分)的除了剥离纸101d之外的部分(覆盖膜103、 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从剥离纸101d上剥去。然后,操 作者将剥去的部分粘贴到要粘贴该部分的物体上。
在下一步骤S35中,确定是操作者选择的正常打印模式还是避开标记打印模式,该正常打印模式无论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如何而确定可打印区域So, 该避开标记打印模式根据从操作部分118b输入的信号来确定可打印区域So,以使 该区域不在标签厚度方向与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交叠。在操作者选 择正常打印模式的情况下,该模式在步骤S40中转变到正常打印模式,而在下一 步骤S45中,根据在步骤S15中获取的盒子信息(标记间距、带子宽度等)和在 步骤S30中设定的前半切割位置而不管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Sto(参见图 9等,这将在后面描述)如何,确定可打印区域So,以使该区域落入前半切割位 置和最大完全切割位置之间。另一方面,在操作者选择避开标记打印模式的情况下, 该模式在步骤S50中转变到避开标记打印模式,而在下一步骤S55中,根据盒子 信息(标记间距、带子宽度等)、在步骤S30中设定的前半切割位置、以及在步骤 S25中设定标记设置区域STo (参见图12等,这将在后面描述),确定可打印区域 So,以使该区域落入前半切割位置和最大完全切割位置之间并且不在标签厚度方 向与标记设置区域STo交叠。然后,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65。
在前面的步骤S20中,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常 规盒子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57。
在步骤S57中,设定切割位置。这里,类似于步骤S30,切割位置是指前半切 割位置和完全切割位置。如前所述,前半切割位置设定为根据在步骤S15中获取 的盒子信息离开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端的某个位置。完全切割位置如前所述 根据打印内容在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到最大完^:切割位置的范围内变化,并且这里首 先设定为,前述距离等于预定的最小值(例如,离开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端 约4mm)。在这种情况下,到最大完全切割位置的距离并不具有特定的上限(即, 具有不被限定的长度),但是例如可以根据标签产生装置1的功能限制来建立上限 (例如,离开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端1000mm或更短)。
在下一步骤S60中,根据盒子信息(带子宽度等)和在步骤S57中设定的前 半切割位置(参见图14,这将在后面描述),确定可打印区域So,以使用前半切 割位置作为一端而使该区域落入带子宽度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打印区域 So沿带子纵向的长度是未被限定的。注意,在如上所述根据标签产生装置1的功 能限制等建立到完全切割位置的距离的上限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可打印区域So 沿带子纵向的长度的相应最大值。然后,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65。
在步骤S65中,显示信号输出到显示部件118a,并且显示RFID标签T (或常 规标签L)的图像(参见图9-15,这将在后面描述)。这种显示包括在步骤S25中设定的标记设置区域STo、在步骤S30中设定的前半切割线HC1位置和切割线CL 位置(最小完全切割位置)、以及(在步骤S75中输入文本的情况下,这将在后面 描述)输入文本和重设切割位置(这里,完全切割位置)。这里,在步骤S45、步 骤S55或步骤S60中确定的可打印区域并未显示(注意,但可以显示)。在装入的 盒子7是常规盒子的情况下,标记设置区域不显示(参见图14等,这将在后面描 述)。在步骤S70中,例如根据是否已经从操作部件118b输入标签产生启动指令的 操作信号,来确定操作者的文本编辑是否已经完成。在文本输入还未完成的情况下, 确定不满足条件,流程前进至步骤S75。在步骤S75中,输入操作者通过操作部件118b输入的文本信息。在下一步骤S77中,确定与在步骤S75中输入的文本信息相对应的打印区域S, 以使该区域落入在前面的步骤S45、步骤S55和步骤S60中确定的可打印区域内(参 见图10、图13、图15等,这将在后面描述)。在下一步骤S80中,根据在步骤S77中确定的打印区域S来重设切割位置。 这里,切割位置是指在步骤S30或步骤S57中设定的最大完全切割位置。在步骤 S77中基于步骤S75的文本信息输入来确定的打印区域S的后端位置延伸超过上述 最小完全切割位置的情况下,重设该完全切割位置。也就是说,在使用标记盒子来 产生RFID标签T的情况下,因为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如上所述设定到RFID电路元 件To的设置区域STo的后端,所以直到打印区域S的后端位置由于文本输入而到 达最小完全切割位置时才重设完全切割位置,然后根据该后端位置(此外根据离开 后端位置预定空白的距离)来重设。另一方面,在使用常规盒子来产生常规标签L 的情况下,因为最小完全切割位萱如上所述设定成靠近带子前端(例如,离幵带有 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端约4mm),所以根据文本输入时打印区域S的后端位置来 重设完全切割位置。然后,流程回到前面的步骤S65。在步骤S70中,在完成文本输入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下一 步骤S85。在步骤S85中,包括在以上步骤中设定的前半切割位置和完全切割位置 之类的设定信息、根据由操作者输入的文本信息的打印数据、以及在产生RFID标 签T的情况下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信息(写入数据)的标签 产生信息得以形成。然后,通过通信线路NW将形成的标签产生信息发送到标签 产生装置1的控制电路110。这样,流程结束。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表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步骤或去除步骤,或者可以更改步骤的顺序,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例如,在步骤S65中
标签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之后,操作者可以通过操作部件U8b编辑完全切 割位置或半切割位置(即,通过操作者输入可以改变完全切割位置,或可以插入后 半切割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从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到最大完全切割位置的 范围内改变完全切割位置,可以在从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到最大完全切割位置的范围 内插入后半切割位置(参见图11,这将在后面描述)。此外,当操作者编辑文本时, 即,当重复步骤S65到步骤S80的循环时,可以添加步骤S35到步骤S55以能够 在文本编辑过程中进行模式切换。由于这种布置,操作者能够在比较每个模式的标 签图像时编辑文本。
在图9中示出了在选择正常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65中PC118的显示 部件U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图9示出了由操作者输入文本之前的显示。
在图9中,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图像包括前半切割线HC1、设定到最小距 离的切割线CL (最小完全切割位置)、以及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 该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这里,如前所述,确定可打印区域So,以使该区 域落入前半切割位置和最大完全切割位置之间的区域,而无论RFID电路元件To 的设置区域如何,但该区域未在显示部件118a上显示(但是也可显示)。
尽管只显示了离开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前半切割位置的后端侧(图中的右 侧),而在这里没有显示前端侧(图中的左侧),但是也可以显示离开前半切割位置 的前端侧(对于图IO至图15也是如此,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图10中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9的状态输入文本(这里是字母"ABCD")的 情况下、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
在图10中,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图像包括前半切割线HC1、重设切割线 CL、 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以及设置在打印区域S内的文本数据(打 印图像),该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如图所示,根 据输入文本的内容来确定打印区域S,以使该区域落入确定的可打印区域So内。 然后,当打印区域S的后端位置延伸超过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图9所示的切割线 CL的位置)时,就根据该后端位置来重设完全切割位置,且切割线CL显示在新 的位置。结果,切割线CL根据文本输入移动至后端侧(图中的右侧)。图10所示 的RFID标签T以正常打印模式产生,因此显示成打印图像和设置区域STo是交叠 的。
在图11中示出了在操作者已经编辑了上述切割位置的情况下、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这里,切割线CL从图IO所示的状态改变到最大完 全切割位置,且后半切割线HC2插入在位(在与图10的切割线CL相对应的位置)。在图12中示出了在选择避开标记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65中PC118的 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图12示出了操作者输入文本之前的显示。在图12中,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图像包括前半切割线HC1、设定到最小 距离的切割线CL (最小完全切割位置)、以及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 该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U8a上。也就是说,该显示与先前图9所述的显示相同。 这里,如前所述,确定可打印区域So,以使该区域落入前半切割位置和最大完全 切割位置之间,且不与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交叠。在图13中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12的状态输入文本(这里是字母"ABCD") 的情况下、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在图13中,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图像包括前半切割线HC1、处于重设位 置的切割线CL、 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以及文本数据(打印图像) 的打印区域S,该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如图所 示,根据输入的文本来确定打印区域S,以使该区域落入确定的可打印区域So内。 然后,当打印区域S的后端位置延伸超过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图12所示的切割线 CL的位置)时,根据后端位置重设完全切割位置,且切割线CL显示在新的位置。 结果,切割线CL根据文本输入移动到后端侧(图中的右侧)。图13所示的RFID 标签T以避开标记打印模式产生,因此确定可打印区域So (在左侧和右侧),以使 该区域不与标记设置区域STo交叠。因此,由于确定了打印区域S以使该区域落 入可打印区域So内,显示就执行成打印图像和标记设置区域STo不交叠。尽管在这里所示的例子中,可打印区域So设置标记设置区域STo的左侧和右 侧,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打印区域So可以设置在标记设置区域STo上方 和下方。在图14中示出了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的盒子7是没有RFID电 路元件To的常规盒子的情况下、在步骤S65中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 显示例子。在图14中,待产生的常规标签L的图像包括前半切割线HC1、以及设定成使 距离最小的位置的切割线CL (最小完全切割位置),该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 上。这里,如前所述,确定可打印区域So,以使该区域落入带子宽度内并且该区 域具有未被限定的长度,其中前半切割位置用作一端。在图15中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14的状态输入文本(这里是字母
"ABCDEFGHI")的情况下、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
在图15中,待产生的常规标签L的图像包括前半切割线HC1、处于重设位置 的切割线CL、以及包括文本数据(打印图像)的打印区域S,该图像被显示。如 图所示,根据输入文本的内容来确定打印区域S,以使该区域落入确定的可打印区 域So内。然后,根据打印区域S的后端位置来重设完全切割位置,并且切割线CL 显示在新的位置。结果,切割线CL根据文本输入移动到后端侧(图中的右侧)。
当在标签制造系统LS中产生RFID标签T时,图16所示的控制内容由标签 产生装置1的控制电路110来执行。例如当操作者输入指令系统启动PC118上的 标记标签编辑的合适操作时,控制电路110开始流程,其中该指令信号是从PC118 输入的。下面是在操作者实施PC118上如前述图11所示的编辑的情况下、产生 RFID标签T的例子。
首先,在步骤S103中,根据来自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确定盒子7是 否装入盒子固定器6。重复该步骤直到装入盒子7为止, 一旦装入盒子7,确定满 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根据来自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来获取与装入盒子7相 关的盒子信息,并且通过通信线路NW将该获取的盒子信息发送到PC118。
在下一步骤S107中,确定是否己经通过通信线路NW从PC118接收到标签产 生信息。该标签产生信息如上所述包括诸如前半切割位置、后半切割位置和完全 切割位置之类的设定信息,根据由操作者输入的文本信息的打印数据,以及在要产 生RFID标签T的情况下、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信息(写入 数据)。重复该步骤直到接收到信息为止,一旦接收到信息,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 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llO。
接着,在步骤S110中,在当实施从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到用于产生 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时、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没有响 应的情况下,用于对通信重试数进行计数(存取重试计数)的变量M和N初始化 为0 (参见图18,这将在后面描述)。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115,其中,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来将控制信号输 出到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通过馈送电动机119的驱动力来转动地驱动馈送辊 27和墨带收巻辊106。此外,通过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将控制信号输出到放带 电动机65,并且转动地驱动驱动辊51。由于这种布置,基带101馈送出第一巻102且供给至馈送辊27,覆盖膜103馈送出第二巻104,并且基带101和覆盖膜103 通过馈送辊27和下辊109彼此粘贴在一起以形成单带,由此形成带有印记的标签 带109,然后输送该标签带。接着,在步骤S120中,根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入的记号检测传感器 127的检测信号,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符PM (换句话说,覆盖膜 103是否已经到达打印头23的打印开始位置)。重复该步骤直到检测到标识符PM 为止, 一旦检测到标识符PM,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25。在步骤S125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到打印头驱动电路120, 以给打印头23供电,并且对应于在步骤S107中接收到的标签产生信息,在覆盖 膜103的上述可打印区域S中幵始打印诸如字母、符号、条形码之类的标签印记R。接着,在步骤S130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馈送至先前设定 的前半切割位置(换句话说,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己经到达半切割器模块 35的半切割器34处在前半切割线HC1前面时的位置)。例如,使用已知的方法(例 如,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 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通过检测在步骤S120中已经检测到基带101的标识 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重复该步骤直到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到达前半切割位置为止, 一旦带有印记 的标签带109到达前半切割位置,就确定满足步骤S130中的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 一步骤S135。在步骤S135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到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 121和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以停止对馈送电动机119和放带电动机65的驱动, 由此停止馈送辊27、墨带收巻辊106和驱动辊51的转动。由于这种布置,在馈送 出盒子7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沿放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停止基带101从第一 巻102的馈送、覆盖膜103从第二巻104的馈送、以及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 送,并且半切割器模块35的半切割器34处于在步骤S107中接收到的标签产生信 息中的前半切割位置的前面。此时,控制信号也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到打 印头驱动电路120以停止对打印头23供电,由此停止打印上述标签印记R。接着,在步骤S140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到半切割器电动 机驱动电路128以驱动半切割器电动机129并转动半切割器34、由此切割带有印 记的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并 且实施前半切割,形成前半切割线HC1。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45,类似于步骤S115,馈送辊27、墨带收巻辊106 和驱动辊51被转动地驱动以继续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类似于步骤S125, 给打印头23供电以继续打印标签印记R。在下一步骤S147中,根据在步骤S105中获取的盒子信息,确定装入盒子固 定器6的盒子7是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盒子还是没有RFID电路元件To 的常规盒子。在盒子是标记盒子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 S150。在步骤S150中,确定被输送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了预定距 离(例如,对于已粘结了打印的覆盖膜103的用于产生标签的相应RFID电路元件 To来说,输送距离足够长以到达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此时类似于步骤 S130,也可以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 驱动电路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来确定输送距离。重复该步骤直到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已经输送了预定距离为止,一旦带有印 记的标签带109已经输送了预定距离,就确定满足步骤S150中的条件且流程前进 到下一步骤S200。在下一步骤S200中,实施标记存取处理。也就是说, 一旦带有印记的标签带 109已经输送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位置(到达用于产生标 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处于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的前面时的位置),就 停止输送和打印,并且实施信息发送/接收。接着,继续输送和打印,完成打印, 进一步输送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在后半切割位置停止输送以形成后半切割线 HC2 (参见图20,这将在后面描述)。当如上所述完成步骤S200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55 (此时,在步骤S200中 继续输送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在步骤SI47中,在盒子是没有RFID电路元件 To的常规盒子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00,其中在打印末 端位置完成打印,并且实施用于形成后半切割线HC2的常规标签产生处理(详细 参见图19,这将在后面描述),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55。在步骤S155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到上述完全切割位 置。换句话说,确定在步骤S107中接收到的标签产生信息中表明的带有印记的标 签带109的完全切割位置是否已经达到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前面时的位置 (根据标识记号PM的检测结果,来确认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目前输送位置, 因此计算完全切割位置)。还可使用如上所述的预定的已知方法(例如,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输出的脉
冲数进行计数),通过例如在步骤S120中已经检测基带101的标识符PM之后的输
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完全切割位置
为止。 一旦已经到达该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60。
在步骤S160中,类似于步骤S135,停止馈送辊27、墨带收巻辊106和驱动 辊51的转动,由此停止输送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由于这种布置,就停止基带 101从第一巻102的馈送、覆盖膜103从第二巻104的馈送、以及带有印记的标签 带109的馈送,且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处于完全切割位置前面。
接着,在步骤S165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切割器电动机驱动电路122以驱动切 割器电动机43并转动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由此实施完全切割处理,其中, 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粘合剂层101c 和剥离纸101d都被切割以形成切割线。因此,通过使用切割机构15来切割标签带 109,就形成了包括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标签形RFID标签T, RFID 标记信息已经写入该RFID标签T且在该RFID标签T上已经实施了预定的打印(或 者形成了己经实施预定打印的常规标签L)。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170,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 输出到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以再次驱动放带电动机65,由此转动驱动辊51。 结果,驱动辊51再次开始输送。因此,在步骤S165中形成的标签形的RFID标签 T或常规标签L向标签输出口 11输送,并且从标签输出口 11放到装置外侧,流程
结束c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流程所述的过程。可以添加或去除步骤,或者可以改变 步骤顺序,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图17示出了步骤S200的详细过程。
在图17中,首先,在步骤S210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 送到与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通信的位置。此时的确定也类似于图16的步 骤S130,可以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通过例如检测在步骤S120中己经检测到基带 101的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
重复该步骤,直到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到达通信位置为止, 一旦带有印记的 标签带109已经到达通信位置,就确定满足步骤S210中的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 一步骤S220。
在步骤S220中,类似于步骤S135,停止馈送辊27、墨带收巻辊106和驱动辊51的转动,由此停止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且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l基本处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前面。还有,停止对打印头 23的供电以停止(暂停)标签印记R的打印。接着,在步骤S400中,通过无线通信在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和用于 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之间实施信息发送/接收,以实施信息发送/接收处理, 该信息发送/接收处理将图16的步骤S107中接收到的标签产生信息的标记写入信 息写到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件51 (或者该信息发送/接收 处理读取在IC电路部件151中预先存储的信息;详细参见图18,这将在后面描述)。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240,类似于图16的步骤S145,馈送辊27、墨带收 巻辊106、驱动辊51被转动地驱动以继续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对打印 头23供电以继续打印标签印记R。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250,在该步骤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是 否已经输送到打印末端位置(被包括在步骤S107中接收到的标签产生信息中)。 此时的确定也类似于上述,可以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通过例如检测在步骤S120 中已经检测到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 复该步骤,直到到达打印末端位置为止。 一旦已经到达打印末端位置,就确定满足 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60。在步骤S260中,类似于图16的步骤S135,停止对打印头23的供电,由此停 止打印标签印记R。结果,完成在打印区域S中打印标签印记R。在下一步骤S263中,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到先前所述的 后半切割位置(换句话说,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到达半切割模块35的 半切割器34处于后半切割线HC2的前面时的位置)。此时的确定也类似于以上, 例如可以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通过例如检测在步骤S120中已经检测到标识符PM 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到达后半 切割位置为止。 一旦已经到达该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 S267。在步骤S267中,类似于前述的步骤S220等,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 输出到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和放带电动机驱动电路123以停止馈送电动机119 和放带电动机65的驱动,由此停止馈送辊27、墨带收巻辊106、以及驱动辊51 的转动。由于这种布置,停止基带101从第一巻102的馈送、覆盖膜103从第二巻 104的馈送、以及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并且半切割器模块35的半切割器34处于后半切割位置HC2的前面。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270,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半切割器驱动电 路128以转动半切割器34,由此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 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以实施后半切割,形成后半切割线HC2。
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280,在该步骤中,类似于步骤S240,馈送辊27、墨 带收巻辊106、驱动辊51被转动地驱动,由此继续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 这样,例程结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所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或去除步骤,或者步骤 的顺序可以改变,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图18示出了步骤S400的详细过程。在上述的信息写入和信息读取的例子中, 将描述信息写入作为一个例子。
在图18中,首先在步骤S402中,切换控制电路输出到切换电路86以将公共 天线装置240连接至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405,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 输出到发送电路306,经受预定调制的询问波作为用于获取在用于产生标签的RF1D 电路元件To中存储的ID信息的査询信号(在该例子中是"读取标记ID"命令信 号)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发送到经受写入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 电路元件To。结果,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存储器部件157就被初始化。
接着,在步骤S415中,响应于"读取标记ID"命令信号,通过用于产生标签 的环形天线LC1接收从经受写入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发送的答复 信号(包括标记ID),并且通过接收电路307和输入/输出接口 113来结合该答复 信号。
接着,在步骤S420中,确定是否己经根据接收到的答复信号来正常读取用于 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ID。
在确定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425,在该步骤中M增一。然 后,在步骤S430中,确定M是否等于五。在M小于或等于四的情况下,确定不 满足条件,且流程返回到步骤S405,重复同样的过程。在M等于五的情况下,流 程前进到步骤S435,在该步骤中,错误显示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到 PC118,以显示相应的写入失败(错误)。接着,例程结束。由于这种布置,即使 初始化失败也会实施最多五次重试。
在确定满足步骤S420中的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440,在该步骤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发送电路306,在步骤S415中读取的标记ID被指定,以将所想要 的数据作为待写入存储器部件157的信号(在该例子中是"写入"命令信号)发送 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来将信 息写入到该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并且信息已被写入。
接着,在步骤S445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发送电路306,在步骤S415中读取的 标记ID被指定以发送询问波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已经对该询问 波实施预定的调制,以作为用于读取在标记的存储器部件157中记录的数据的信号 (在该例子中是"读取"命令信号),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来将信息 写入到该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由此引起答复。然后,在步骤S450 中,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发送的答复信号(响应于"读取"命令 信号写入该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 被接收到,并且通过接收电路307被结合。
接着,在步骤S455中,根据接收到的答复信号,来检查在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 电路元件To的存储器部件157内存储的信息,使用已知的错误检测代码(CRC代 码;循环冗余检验,等),确定发送的预定信息是否已经正常存储在存储器部件157 中。
在确定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460,在该步骤中,N增一。 然后,在步骤S465中,确定N是否等于五。在确定N小于或等于4的情况下,确 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返回到步骤S440,重复相同的过程。在N等于五的情况下, 流程前进到步骤S435,在该步骤中,相应的写入失败(错误)类似地显示在PC118 上,例程结束。由于这种布置,即使信息写入失败,也可实施最多五次重试。
在确定满足在步骤S455中的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470,在该步骤 中,控制信号输出到发送电路3006,在步骤S415中读取的标记ID被指定以发送 询问波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HD电路元件To,已经对该询问波实施预定的调制, 以作为用于阻止置换在标记的存储器部件157中记录的数据的信号(在该例子中是 "锁定"命令信号),通过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将信息写入该用于产生标 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并且阻止对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新的 信息写入。结果,完成了将RFID标记信息写入待实施入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 电路元件To。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480,在该步骤中,将在步骤S440中写入用于产生标 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与通过打印头23要在打印区域S打印的标签印记R的相应打印信息组合起来,该信息组合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和通信线路NW被
输出,并存储在PC118中(或存储在未示出的信息服务器或例程服务器中)。该存 储的数据较佳地根据需要存储和保存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这样,例程结 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表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步骤或去除步骤,或者 可以更改步骤的顺序,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图19示出了步骤S300的详细过程。
在图19显示的流程中,首先在步骤S310中,确定覆盖膜103是否己经粘结 到没有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101并且产生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 输送到打印末端位置(被包括在步骤S107中接收到的标签产生信息)。此时的确 定也类似于以上,例如可以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通过例如检测在步骤S120中已 经检测到标识符PM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这一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 步骤,直到到达打印末端位置为止。 一旦已经到达该位置,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 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320。
在步骤S320中,停止对打印头23的供电以停止打印标签印记R。结果,完成 在可打印区域S中打印标签印记R。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330,在该步骤中,类似于步骤S270,实施后半切割 处理,用于在输送到预定的后半切割位置之后由半切割器34来形成后半切割线 HC2。这样,例程结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表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步骤或去除步骤,或者 可以更改步骤的顺序,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在图20和图21中示出了RFID标签T的外观和横截面,该RFID标签T包括 己经实施信息写入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以及已经根据如上所述 的这种控制来切割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这里,如上所述,附图示出了当标记 盒子装入标签产生装置l中的盒子固定器6时产生的RFID标签T,选择了正常打 印模式(参见图8中的步骤S40),并且编辑了图ll所示的打印和切割位置。
在图20和21中,RFID标签T具有五层的结构,其中,覆盖膜103添加至图 5所示的四层结构。这五个层是由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粘合 剂层101c和剥离纸构成的,这些层从覆盖膜103 (图21中的上侧)层压到相对侧 (图21中的下侧)。然后,包括在基底膜101b的背侧上设置的环形天线152的用 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如前所述设置在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内,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存储信息等对应的标签印记R (在该例子 中是字母"ABCD")打印在覆盖膜103背侧上的打印区域S内。
在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上基本上沿着 带子宽度方向通过如前所述的半切割器34来形成半切割线HC (在该例子中是两 条线前半切割线HCl和后半切割线HC2)。在覆盖膜103上,标签印记R打印 在这两条半切割线HCl和HC2之间的区域,前端区域SI和后端区域S2沿着带子 纵向分别形成在该区域的两侧,而半切割线HC1和HC2位于其间。
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在产生标记标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PC118来编辑待 粘结至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101的覆盖膜103的打印内容。此时,使用 PC 118来确定覆盖膜103的可打印区域So。然后,根据确定结果,除了待产生的 RFID标签T的打印图像之外,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也显示在显示部 件118a上。
结果,打印区域和待产生RFID标签T的RFID电路元件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视觉上易于理解。因此,操作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意图将这两个区域之间的位 置关系调整到所想要的形式,由此提高操作者的方便性。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切割机构的切割线CL的 图像显示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切割位置图像的显示让操作者便于在视觉 上理解打印区域和待产生RFID标签T的RFID电路元件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以 及这些区域与切割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进一步提高了操作者的便利性。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PC118的操作部件U8b,可以编辑待产生RFID 标签T的打印头23的打印内容(文本数据)和切割机构15的切割位置(切割线 CL),与使用操作部件118b实施的编辑操作相对应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 由于这种布置,当使用操作部件U8b来编辑打印内容或切割位置时,相应的图像 显示在显示部件118b上。这让操作者便于在视觉上理解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 形式。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该结构让操作者能选择并进入避开标记打印模式或 正常打印模式,避开标记打印模式确定了可打印区域So以使该区域在标签厚度方 向不与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交叠。由于这种布置,操作者可以在要强调 RFID标签T的感官质量的情况下,诸如当优选避开打印表面或靠近凸起和凹口时, 或者当希望防止打印细斑时,选择避开标记打印模式。或者,操作者可以在没有这 种优选或根据相对于整个标签的希望布局而不管是否存在RFID电路元件To来优
33选地实施打印的情况下,选择正常打印模式。这样,本发明能够根据操作者的意图 和需要产生功能优点,由此进一步提高操作者便利性。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来自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来获取盒子信
息,且标签图像根据盒子信息显示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由于这种布置, 如同在以上实施例中那样,可以根据盒子信息的内容,也就是说,RFID电路元件 To状态、带子宽度、RFID电路元件To设置间隔等,来改变打印区域S的长度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盒子信息的内容来改变图像显示范围、打印尺寸、打印布局等。 这样,执行与装入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的类型相对应的图像显示,由此进一步提 高操作者的便利性。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在基带101中以预定的固定间距设置的RFID 电路元件To的设置间隔(固定间距)的值、以及基带101 (覆盖膜103)的宽度, 由PC118来确定可打印区域So,该设置间隔值和基带宽度被包括在获取的盒子信 息中。也就是说,在通过装入盒子7来实施标记标签产生的情况下,其中RFID电 路元件To设置在基带101中的预定的固定间距处,由固定间距来限制RFID标签 T的长度(最大长度)。因此根据基带101 (覆盖膜103)的宽度以及固定间距来确 定可打印区域So,由此通过显示部件118a能显示合适的图像。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可选择地将包括带有RFID电路元件To的基 带101的标记盒子、或只包括没有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101的常规盒子装入 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然后,在没有RFID电路元件To的常规盒子装 入盒子固定器6的情况下,由PC118根据覆盖膜103的宽度来确定可打印区域So。 由于这种布置,可以在一旦装入标记盒子而产生标记标签的情况下免除对标签的长 度(最大长度)的限制。因此,根据覆盖膜103的带子宽度来确定可打印区域So, 由此通过显示部件118a能显示合适的图像。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标签产生装置1包括盒子固定器6和盒子传感器 81,该盒子固定器6能够可选择地装入和卸出标记盒子或常规盒子,而该盒子传感 器81构造成检测装入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的类型。由于这种布置,PC118的显 示部件118a根据由盒子传感器81检测到的盒子类型以及打印图像等,来显示RFID 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
注意,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可以根据本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 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下面考虑到这些修改来作出描述。
(1-1)在更换盒子时切换显示的情况下在该修改中,在更换标签产生装置1中的盒子7同时在PC118上编辑RFID标 签T的打印内容的情况下,PC118的显示部件118a的显示自动切换至与新装入的 盒子7相对应的显示。
当使用本发明的标签产生装置来产生RFID标签T时,图22所示的控制内容 由PC118的控制电路130,(未示出)来执行,该图与上述的图8相对应。注意, 在图22中,图8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因此将省略对它 们的描述。
图22所示流程图和图8所示流程图之间的差别在于,在步骤S65和步骤S70 之间添加了步骤S67。也就是说,在控制电路130'重复步骤S65到步骤S80时,由 此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被更换的情况下,让操作者能在 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显示包括标记设置区域STo和打印图像在内的RFID标 签T (或常规标签)的图像时编辑文本,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传感器81检测到 更换,并且控制电路110通过通信线路NW将检测信号PC118的控制电路130'。 结果,确定满足步骤S67中的条件,且流程返回到前面的步骤SIO。接着,再次重 复从步骤S10开始的过程。除了上述步骤之外的步骤与前述图8中的步骤相同。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所表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或去除步骤,或者可 以改变步骤的顺序,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例如,可以将步骤S67 移至步骤S65到步骤S80循环内的不同位置。或者,例如,除了等待操作者在盒 子更换之后在步骤S35中选择模式之外,系统还可自动选择预设模式并执行显示。 由于这种布置,在盒子更换时可以及时实施屏幕切换。
根据以上的修改,首先当标记盒子7 (或常规盒子7)装入盒子固定器6时, PC118的控制电路130'基于由盒子传感器81获取的盒子信息来确定可打印区域 So,由此将对应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接着,当卸出装入的盒子7时, 操作者同时编辑打印数据(输入文本),且将不同的盒子装入盒子固定器6,获取 新装入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信息,以根据该信息确定可打印区域So,并将显示部 件118a的图像显示切换到与新装入的盒子7相对应的显示。这样,即使当操作者 更换盒子7且将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时,也可以可靠地显示与该更换相对 应的合适图像。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便利性。
尤其,在操作者首先将常规盒子装入盒子固定器6、并且随着在显示部件118a 上显示对应的图像(具有未被限定的长度;例如参见图15)来用标记盒子更换该 常规盒子的情况下,与该更换相对应且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例如,参见图10或图13)的图像可被可靠地显示。结果,可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便 利性。
当这样用标记盒子更换常规盒子时,RFID标签T具有如上所述的限定长度, 有时导致可打印区域So尺寸减小(尤其是在避开标记打印模式中实施图像显示的 情况下)。因此,例如根据可打印区域So的尺寸减小可以减小文本的尺寸,如图 23所示。此外,如图24所示,可以根据文本字符的数量来增多行(列)数而不改 变文本的尺寸,从而整个文本都设置在可打印区域So之内。当在文本编辑的过程 中改变模式(从正常打印模式到避开标记打印模式)时,可以实施这种控制。此外, 在可打印区域So的尺寸相反地增大的情况下(例如,常规盒子更换成标记盒子或 者在标记盒子装入的过程中避开标记打印模式改变到正常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可 以相反地增大文本的尺寸,或者可以相反地减少行(或列)数。
(l-2)在显示多个标记标签图像的情况下
尽管以上的实施例1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待产生 的单个RFID标签T (或常规标签L)的图像显示在PC118的显示部件U8a上,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组合地显示多个RFID标签T的图像。
在图25和26中示出了在有两个显示标签的情况下、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 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如这些图所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组合地显示两个RFID标 签T的图像显示,由此让操作者能一起编辑两个标记标签的打印内容。在这种情 况下,操作者可以被允许将两个标记标签的打印模式设定成相同的模式或不同的模 式。在图25中示出了在标记标签设定成相同打印模式(这里是正常打印模式)的 情况下显示的例子,而在图26中示出了在标记标签设定成不同打印模式(这里是 正常打印模式和避幵标记打印模式)的情况下显示的例子。注意,尽管这里显示的 RFID标签T的数量是两个,但是也可显示更多数量的标签。此外,尽管两个RFID 标签T显示成其间具有微小的距离,但是标签也可显示成彼此靠近,或者第二 RFID 标签T可以显示成边缘在前半切割线HC1的前端侧(图中的左侧)。
(l-3)自给式标记标签装置
尽管以上实施例1包括PC118以作为与标签产生装置1分开的标记标签编辑 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上述PC118的编辑功能可以(以所谓的独立形 式)设置在标签产生装置1中。在这种情况下,标签产生装置1包括构造成执行各 种显示的液晶显示屏等的显示部件(未示出),以及用于操作者的操作者输入的按 键和按钮等的操作部件(未示出),其中,控制电路110执行由PC118的控制电路130实施的控制内容(参见先前描述的图8等)。
根据本发明,诸如以上实施例的PC118之类的与标签产生装置1分开的编辑
装置不再需要,由此让操作者易于搬运整个标签制造系统LS,因此进一步提高操
作者的便利性。
(l-4)在未实施带子粘结的情况下
尽管以上的实施例1已经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在
覆盖膜103上实施打印,该覆盖膜103与包含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101分开, 并且两者彼此粘结以形成所谓的层压型标签,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 本实施例也可以应用到在设置在标记带(或常规带)上的覆盖膜上直接实施打印的 所谓非层压型标签的情况。
在图27 (对应于前述的图5)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盒子7'的结构。注意,使用 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5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因此将合适地省略对它们的描 述。
在图27中,盒子7,包括第一巻102',热敏带IOI,巻绕在第一巻102,上,以及 构造成将热敏带101'馈送到盒子7'的外侧的馈送辊27'。
第一巻102'以巻绕在巻轴构件102a'上的方式储存条状透明热敏带101',而条 状透明热敏带IOI,具有多个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沿着纵向依次形成 的结构。巻轴构件102a'转动地插入并容纳在凸起件95中,该凸起件95设置在盒 子7'的底部上。
巻绕在第一巻102'上的热敏带101,在该例子中具有三层的结构(参见图27 中的局部放大图),且包括在表面上具有热敏记录层且由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或类似物形成的覆盖膜101a'、由合适的粘合剂材料制成的粘合剂层101b'、 以及剥离纸101c'。热敏带IOI,的三层以从巻绕在内的一侧朝向与相反侧对应的 那侧的顺序层叠。
构造成发送/接收信息且构建成环形巻形状的环形天线152在该例子中以一体 的方式设置在覆盖膜101a'的背侧上,IC电路部件151形成为连接至环形天线152, 由此构成RFID电路元件To。剥离纸101c'通过覆盖膜101a,的背侧上的粘合剂层 101b'粘贴到覆盖膜101a'。用于馈送控制的预定的标识符(在该例子中是黑色标识
符;类似于上述,可以是通过由激光加工形成的穿透热敏带ior的孔等)PM对应
于剥离纸101c'的前侧上的每个RFID电路元件To形成在预定位置(在该例子中, 在馈送方向的前侧上环形天线152的前头的更前位置),这与剥离纸101d类似。当盒子7'装入盒子固定器6且辊固定器25移动到远处的接触位置时,热敏带
101'带入打印头23和压纸辊26之间,然后带入馈送辊27'和下辊28'之间。然后, 馈送辊27'、下辊28,和压纸辊26同步地转动,以将热敏带IOI,从第一巻102'馈送 出来。
热敏带101'从开口部分94供给到馈送方向下游侧上的打印头23,同时被引导 至转动地插入巻轴凸起件91中的基本圆柱形巻轴92,该巻轴凸起件91设置在盒 子底部上。电能从打印头驱动电路120 (参见图6)供应到多个加热元件,因此打 印头23在热敏带IOI,的覆盖膜101a'的前侧上打印标签印记R,以形成带有印记的 标签带109',该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接着从输出口 96放到盒子7'之外。
在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放到盒子7,之外之后,通过环形天线LC1存取(经 受信息的写入/读取)IC电路部件151。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可以充分实施 由驱动辊51进行的进一步输送和由切割机构15进行的切割,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 描述°
半切割模块35不同于与图3等所示的层压型相对应的半切割模块。也就是说, 在图3等中所示的结构在打印头23那侧具有承座36,而在压纸辊26那侧具有半 切割器34。这是一种半切割的结构,从与对应于待产生的带子的剥离纸的那侧相 对的那侧实施半切割。无论如何,在热敏带用作本修改的情况下(类似地,在使用 墨带且其类型是未实施层压的情况下,将在后面用图28来描述),剥离纸位于层压 型的相对侧。因此,因为除了剥离纸之外的部分经受了半切割,承座36和半切割 器34的布局就是与以上相反的。也就是说,半切割器34位于打印头23那侧上, 而承座36位于压纸辊26那侧上。
在该例子中,为了使得与盒子7'相关的盒子信息在装置侧被自动检测到,其 中存储了与盒子7'相关的信息的盒子RFID电路元件Tc就形成在盒子7外周缘上 的壁面93上。此外,构造成通过与盒子固定器6的RFID电路元件Tc不接触无线 通信来发送/接收信号的天线AT设置在与盒子固定器6的RFID电路元件Tc相对 的侧壁部分6A上。
在本修改中,实现了与以上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以及下面描述的效果。也就 是说,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有时在RP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和其它 区域之间在带子厚度上有差别,从而在带子正面上形成凸起和凹口。此时,尽管凸 起和凹口在以上的实施例1中没有很大的效果,因为该实施例包括以下设计,其中, 在与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分开的覆盖膜上实施打印,并且两者彼此粘结,但是如同本实施例中在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热敏带上直接实施打印的情况下,由于RFID电路元件To的厚度所引起的带子正面上的凸起和凹口,会在热敏带上 引起容易有诸如细斑之类的打印缺陷的独特问题。这里,可以通过上述避开标记打 印模式实施打印以避开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由此避免上述诸如细斑之 类的打印缺陷,并解决会在覆盖膜和基带未彼此粘结时发生的以上问题。结果,就 可形成没有打印细斑等的感官上令人愉悦的RFID标签T。尽管在以上修改的结构中,通过使用热敏带作为标记带来实施打印,尤其是简 单地通过打印头23发出的热而不是墨带等,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同在以 上实施例l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普通墨带来实施打印。在图28 (对应于以上的图27和以上的图5)中示出了这种修改的盒子7"的结 构。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27和5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合适 地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在图28中,本发明的盒子7"包括第一巻102",基带101"巻绕在该第一巻102"上。第一巻102"以巻绕在巻轴构件102a"上的方式储存条状透明基带101",该基带 101"具有多个RFID电路元件To沿着纵向依次形成的结构。巻绕在第一巻102"上的基带IOI"在此例中具有三层的结构(参见图28中的局 部放大图),且包括由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类似物形成的着色基底 膜101a"、由合适的粘合剂材料制成的粘合剂层101b"、以及剥离纸101c"。基带 101"的三层以从巻绕在内的一侧朝向与相反侧相应的那侧的顺序层叠。构造成发送/接收信息且构建成环形巻形状的环形天线152在该例子中以一体 的方式设置在基底膜101a"的背侧上,IC电路部件151形成为连接至环形天线152, 由此构成RFID电路元件To。剥离纸101c"通过基底膜101a"的背侧上的粘合剂层 101b"粘贴到基底膜101a"。预定的标识符(在该例子中是黑色标识符;类似于上 述,可以是通过由激光加工形成的穿透热敏带IOI'的孔等)PM对应于剥离纸101c" 的前侧上的每个RFID电路元件To形成在预定位置(在该例子中,在馈送方向的 前侧上环形天线152的前头的更前位置),这与上面类似。当盒子7"装入盒子固定器6且辊固定器25移动到远处的接触位置时,基带 101"和墨带105带入打印头23和压纸辊26之间,然后带入馈送辊27,和下辊28' 之间。然后,馈送辊27'、下辊28'和压纸辊26同步地转动,以将基带101"从第一 巻102"馈送出来。同时,此时,电能从打印头驱动电路120 (参见图6)供应到打印头23的多个 加热元件,因此打印头23在基带IOI"的基底膜101a"的前侧上打印与RFID电路 元件To的存储信息相对应的标签印记R,以形成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该带有 印记的标签带109"接着放到盒子7"之外。
在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放到盒子7"之外之后,通过环形天线LC1存取(经 受信息的写入/读取)IC电路部件151。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可以充分实施 由驱动辊51进行的进一步输送和由切割机构15进行的切割,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 描述。此外,半切割模块35与上述图27的修改中的相同。
在本修改中,也可实现与以上图27相同的效果。
(1-5)其它
尽管在上面,在装置主体2的侧面上设置了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从 定位在装置主体2的侧面上的装置主体2 (外壳200)外侧上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 电路元件To来读取信息,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用于获取信息的 环形天线LC2可以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前面或顶面上,并且可以从定位在装置主 体2的前面或顶面上的装置主体2 (外壳200)外侧上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 元件To来读取信息。此外,除了分别设置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和用于获 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之外,设计可以构建成两者设置成公共环形天线。
此外,尽管以上描述了将RFID标记信息发送到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 件To并写入IC电路部件151以形成RFID标签T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 此。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也可应用到通过从用于产生标签的只读RFID电路元件 To中读取RFID标记信息(预定的RFID标记信息预先以不可擦除的方式存储在只 读RFID电路元件To中)、并打印与因此读取的RFID标记信息相对应的印记来产 生RFID标签T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实现与以上相同的效果。
此外,尽管以上已经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由切割 机构15切割已经存取(实施了读取/写入)了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 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以形成RFID标签T,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 是说,在预先分离到与标签相对应的预定尺寸的标签架(所谓的冲切标签)连续设 置在从巻中馈送出来的带子上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还可应用到不使用切割机构15 来切割标签、而是只是在带子己经从标签输出口 11输出之后从带子上剥去标签架 (标签架包括用于产生标签的读取RFID电路元件To,其上己经实施了相应的打 印),以形成RFID标签T。除了前述之外,根据实施例1的手段和修改还可合适地组合起来利用。 注意,可根据本实施例作出没有具体描述的各种修改,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实质和范围。
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1中,没有详细描述对切割位置的编辑(通过操作者 输入来改变切割位置),但是操作者必须注意,在实施了这种操作之后才将切割
RFID标签T,以保持RFID标签T的完整性。这里,根据RFID电路元件To的设 置位置等的切割位置的可设定区域可以被显示,以让操作者能在该区域内编辑切割 位置,由此提高操作者的便利性。现在将在实施例2中详细对其描述。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标签制造系统LS以及PC118以及标签产生装置1的构型与以上实 施例1的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标签制造系统LS来产生RFID标签T时,图29所示控制 内容由PC118的控制电路130A (未示出)来执行。注意,例如当操作者输入合适 的操作以指令系统开始标记标签编辑时,控制电路130A开始这个流程。
在图29中,步骤S510至步骤S20与上述图8的步骤S10至S20相同。在这 些步骤中,确定是否通过通信线路NW从标签产生装置1 (的控制电路110)接收 到由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传感器81检测到的和由控制电路10获取的的盒子信 息,如是这样,则基于所接收的信号来获取与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 的盒子7类型相关的盒子信息。如上所述的盒子信息包括诸如装入的盒子7是否具 有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如是这样,则还包括RFID电路元件To在基带101 内的设置间隔(标记间距)、其设置位置、以及基带101 (覆盖膜103)的带子宽度。 然后,基于获取的盒子信息,来确定装入标签产生装置l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 是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盒子还是没有RRD电路元件To的常规盒子。在 盒子是标记盒子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525。
在步骤S525中,基于在步骤S515中获取的盒子信息中RFID电路元件To的 设置位置信息,来确定作为完全切割位置(切割位置)和半切割位置的可设定区域 的可切割区域Sc,从而可切割区域Sc在标签厚度方向不与该设置位置交叠。尤其, 从RFID电路元件To的后端(尤其,离开后端预定空白的位置)到基于在获取的 盒子信息中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间隔信息设定的最大完全切割位置的区域被 设定成可切割区域Sc (参见图30,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下一步骤S530中,设定切割位置。这里,切割位置是指前半切割位置和完全切割位置。前半切割位置不同于完全切割位置,且根据盒子7的类型(盒子是否 为标记盒子、带子宽度等)而不论打印内容如何,该前半切割位置预定成处在离开
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端的某个位置。因此,基于在步骤S515获取的盒子信
息,来设定相应的前半切割位置。完全切割位置根据打印内容在最小完全切割位置 到最大完全切割位置之间的范围内变化。然而这里,完全切割位置的初始值设定到
最小完全切割位置。最小完全切割位置根据盒子7的类型来唯一确定,并且基于在 步骤S515中获取的盒子信息中的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信息设定在RFID 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的后端(尤其,离开该后端上游预定空白的位置;例如, 离开前半切割位置约53.5mm的后端侧上的位置;图30中切割线CL的位置,这 将在后面描述)。上述的最大切割位置也根据盒子7的类型唯一确定,并且位于离 开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端等于在步骤S515中获取的盒子信息中的标记间距 (换句话说,切割线CL和切割线CL之间的距离; 一个RFID标签T的长度)的 距离而在后端侧上。因此,在步骤S525中确定的可切割区域Sc的前端位置和后 端位置与最小和最大完全切割位置相对应。
在步骤S520中,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l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常规盒子 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535。
在步骤S535中,确定可切割区域Sc。尤其,将可切割区域Sc设定成从预定 的前端位置(在后端侧上离开前半切割位置4mm的位置,例如,该前半切割位置 与后述的最小完全切割位置相同)到后端侧(参见图33,这将在后面描述)的未 被限定的长度。例如,可切割区域Sc沿带子纵向的最大值可以由标签产生装置1 的机械限制来限定(例如,离开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端1000mm或更短)。
在下一步骤S540中,设定切割位置。这里,类似于步骤S530,切割位置是指 前半切割位置和完全切割位置。如前所述,基于在步骤S515中获取的盒子信息, 前半切割位置设定成处在离开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端的某个位置。尽管完全 切割位置根据打印内容在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到最大完全切割位置之间的范围内变 化,然而这里,初始值再次设定到预定的最小完全切割位置(例如,在后端侧上离 开前半切割位置4mm的位置)。完全切割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具体具有上限(即, 它是未被限定的),但是在如上所述为了可切割区域Sc设定上限的情况下因此可受 限制。
在下一步骤S545中,显示信号输出到显示部件118a以显示RFID标签T (或 常规标签L)的图像,该图像包括在步骤S525和步骤S535中设定的可切割区域Sc、在步骤S530和步骤S540中设定的前半切割位置(对应于前半切割线HC1) 和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对应于切割线CL)、输入文本(在后述的步骤S555和步骤 S560中实施对文本输入和切割位置的编辑的情况下)、以及重设切割位置(后半切 割位置和完全切割位置)(参见图30至图35等,这将在后面描述)。在步骤S550中,例如根据标签产生开始指令的操作信号是否已经从操作部件 118b输入,确定操作者是否已经完成了文本编辑和切割位置编辑(改变完全切割 位置和/或插入后半切割位置等)。在编辑未完成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 程前进到步骤S555。在步骤S555中,操作者通过操作部件118b来输入文本信息。在下一步骤S560中,输入由操作者通过操作部件118b输入的编辑信息。这里, 切割位置是指后半切割位置和完全切割位置,操作者使用操作部件118b (例如, 通过用鼠标拖曳物体或用键盘输入数字)来改变(移动)完全切割位置并编辑对于 后半切割位置或完全切割位置的设定(插入,去除等)。在下一步骤S565中,基于在步骤S555中输入的文本信息和在步骤S560中输 入的切割位置编辑信息来重设切割位置。这里,切割位置再次是指后半切割位置和 完全切割位置。也就是说,首先根据基于在步骤S555中输入的文本信息计算出的 打印末端位置,来重设完全切割位置,然后在步骤S560中编辑了完全切割位置的 情况下,基于编辑信息来进一步重设完全切割位置。此外,在步骤S560中,在插 入后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等,设定后半切割位置。此外,在步骤S560中,在操作 者输入将后半切割线HC2 (或切割线CL)的位置改变到可切割区域Sc范围之外 的指令的情况下,不实施重设。然后,流程返回到前面的步骤S545。此外,在步骤S550中,在完成了对文本输入和切割位置的编辑的情况下,确 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570。在步骤S570中,形成标签产生信息, 该标签产生信息包括诸如在以上步骤中设定的前半和后半切割位置和完全切割位 置的设定信息、基于由操作者输入的文本信息的打印数据、以及在要产生RFID标 签T的情况下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的通信数据(写入数据)。然后,将形成的标 签产生信息通过通信线路NW发送到标签产生装置1的控制电路110。这样,流程结束o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所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步骤或去除步骤,或者 可以更改步骤的顺序,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例如,步骤S525和步 骤S530、步骤S35和步骤S540、或步骤S555和步骤S560的顺序可以颠倒。在图30中示出了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标记盒子 的情况下、在步骤S545中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图30示 出了在操作者的文本输入之前的显示。
在图30中,待产生RFID标签T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括 前半切割线HC1、设定到最小完全切割位置的切割线CL、以及可切割区域Sc。这 里,确定该可切割区域Sc在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的后端侧上,以使该区 域在标签厚度方向不与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交叠,如前所述。
尽管这里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没有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但是设 置区域可以以与以上实施例l相同的方式来显示。上述的可打印区域So可以以与 以上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来显示。此外,尽管只有离开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前 半切割位置的后端侧(图中的右侧)被显示,而前端侧(图中的左侧)没有显示, 但是也可以显示离开前半切割位置的前端侧(对于图31至图35也是这样,这将在 后面描述)。
在图31中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30的状态输入文本(这里是字母"ABCDE") 的情况下,在PC 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
在图31中,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 括前半切割线HC1、带有通过文本输入重设的完全切割位置的切割线CL、可切割 区域Sc、以及设置在打印区域S内的文本数据(打印图像)。如上所述,当根据输 入文本的内容来确定的打印区域S的后端位置延伸超过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在图 30中切割线CL的位置)时,就根据后端位置来重设完全切割位置,并且切割线 CL显示在新的位置。结果,切割线CL根据文本输入移动到后端侧(图中的右侧)。 这里,切割线移动到最大完全切割位置(可切割区域Sc的后端)。
在图32中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31的状态编辑切割位置(这里,插入后半切割 位置)的情况下、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
如图32所示,后半切割位置插入可切割区域Sc内,由此在该位置显示用于形 成后半切割线HC2和因此的半切割位置的半切割记号HCM以便理解。结果,形 成了单个RFID标签T,该RFID标签T包括标记标签部分Tt和常规标签部分Tl, 该标记标签部分Tt可用作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且其上打印了标签 邻记(在该例子中是字母"ABCD"),该常规标签部分Tl可用作其上打印了标签 印记(在该例子中是字母"E")的常规标签且定位在后半切割线HC2的后端侧(图 中的右侧)。假如操作者在编辑切割位置时输入操作以将后半切割线HC2 (或切割线CL)的位置改变到可切割区域Sc的范围之外,则该设定自身既不被应用也不被 显示。尽管这里所示的例子插入后半切割线HC2,但是也可插入切割线CL。
在图33中示出了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常规盒子 的情况下、在步骤S545中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图33示 出了在操作者的文本输入之前的显示。
在图33中,待产生的常规标签L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括 前半切割线HC1、设定到最小完全切割位置的切割线CL、以及可切割区域Sc。这 里,可切割区域Sc设定成从前端位置(例如,在后端侧上离开前半切割位置4mm 的位置)向后端侧的未被限定的长度,如上所述。
在图34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33的状态输入文本(这里是字母"ABCDEFGHI") 的情况下、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
在图34中,待产生的常规标签L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括 前半切割线HC1、带有通过文本输入重设的完全切割位置的切割线CL、可切割区 域Sc、以及设置在打印区域S内的文本数据(打印图像)。同时,根据基于输入文 本的打印区域S (未示出)的后端位置来重设完全切割位置,并且切割线CL显示 在新的位置。结果,切割线CL根据文本输入移动到后端侧(图中的右侧)。
在图35中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34的状态编辑切割位置(这里,在两个部位插 入后半切割位置且改变完全切割位置)的情况下、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 行的显示例子。
如图35所示,在可切割区域Sc内的多个部位(在这种情况下是两个部位)插 入后半切割位置,由此在这些部分显示用于形成后半切割线线HC2和因此的半切 割位置的半切割记号HCM以便理解。结果,形成了单个常规标签,该常规标签包 括三个常规标签部分ll、 12和13,即,常规标签部分11可用作其上打印了标签 印记(在该例子中是字母"ABCDEF")的常规标签,常规标签部分12可用作其上 打印了标签印记的(在该例子中是字母"G")的常规标签,而常规标签部分13可 用作其上打印了标签印记的(在该例子中是字母"HI")的常规标签。此外,这里 完全切割位置已经向后端侧(图中的右侧)改变得比图34所示的位置更远,并且 切割线CL的位置已经向后端侧移动。结果,第三常规标签部分13在打印末端之 后形成有更大的空白。
此外,尽管上面没有描述,但是还可在编辑切割位置的过程中去除插入的后半 切割线HC2。此时,假如操作者输入操作以将后半切割位置设置在完全切割位置的后端侧上(即,在标签之外),则该设定既不被应用也不被显示。尽管这里所示
的例子插入后半切割线HC2,但是也可插入切割线CL。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标签制造系统LS来产生RFID标签T时、由标签产生装置 1的控制电路110执行的控制内容与以上实施例1的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图36中示出了 RFID标签T的外观的例子,该RFID标签T包括已经实施 了信息写入(或读取)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以及基于如上所述 的这种控制而已经切割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图36A示出了俯视图,而图36B 示出了仰视图。这里,附图示出了在标记盒子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 时所产生的标签,并且编辑了如同在上述图32中所示的切割位置和印记。
在图36中,RFID标签T包括前端区域S1、标记标签部分Tt、以及常规标签 部分T1,该前端区域S1定位在离开前半切割线HC1的前端侧(图中的左侧)上, 该标记标签部分Tt可用作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记标签且其上打印了 标签印记(在该例子中是字母"ABCD"),并且定位在前半切割线HC1和后半切 割线HC2之间,该常规标签部分T1可用作其上打印了标签印记(在该例子中是字 母"E")的常规标签,并且定位在后半切割线HC2的后端侧(图中的右侧)上。 前端区域Sl、标记标签部分Tt、以及常规标签部分Tl用前半切割线HC1和后半 切割线HC2来隔开,同时仍然保留剥离纸101d。结果,标记标签部分Tt在从剥离 纸101d上剥去时可用作RFID标签,而常规标签部分Tl在从剥离纸101d上剥去 时可用作常规标签。
在以上的实施例2中,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101必须被切割以形成 RFID标签T。此时,例如,切割位置有时较佳地设定在具有一定限制的区域内, 以避开RFID电路元件To或在离开RFID电路元件To稍稍空白的位置实施切割等。 或者,有时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在厚度方向被部分地切割,以使其易于从RFID 标签T的标签主体上剥去以粘贴到物体上。在这种情况下,也类似于上面,半切 割位置有时较佳地设定在具有一定程度限制的区域中。本实施例的PC118确定可 切割区域Sc,可在基带101的至少一个部位设定切割位置(半切割位置或完全切 割位置)。此时,PC118获取盒子7的盒子信息,并根据盒子信息来确定可切割区 域Sc。结果,根据盒子信息的内容来自动确定可切割区域Sc,盒子信息即带子宽 度、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间隔等。也就是说,无需操作者特别注意就可自动 确定可切割区域Sc,由此提高操作者便利性。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切割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后半切割位置)可以在编辑切割位置的过程中设定在可切割区域SC内。由于这种布置,可以在待产生的RFID标签T中形成可用作标记标签的标记标签部分Tt和可用作不包括RFID 电路元件的常规标签的常规标签部分Tl,由此提高标签产生的灵活性。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PC118根据包括在获取的盒子信息中的RFID电路 元件To的设置间隔(标记间距)信息来确定可切割区域Sc,以使该区域落入一个 间距(也就是说,RFID标签T的长度)的值内。由于这种布置,即使在通过更换 标记盒子来使用具有不同的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间距的多个基带(标记带) 类型的情况下,PC118也可对于每个基带类型确定合适的可切割区域Sc。此外, 即使在使用一个盒子类型来使用一个基带类型的情况下,PC118也可以对应于一个 设置间距(用于产生包括单个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T)的长度来确定可 切割区域Sc。结果,进一步提高操作者便利性。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PC118确定可切割区域Sc,以使该区域在厚度方 向不与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交叠。由于这种布置,操作者可以在可切割 区域Sc内设定完全切割位置或后半切割位置以避开RFID电路元件To,而不用特 别注意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待产生的RFID标签T或常规标签L的可切割区域 Sc的图像显示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结果,操作者在视觉上可以注意到位 置关系,由此可在待产生的RFID标签或常规标签L中确定可切割区域Sc。这可 使操作者易于根据在该可切割区域Sc中的个人喜好和意图来设定完全切割位置或 后半切割位置。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PC118确定可切割区域Sc以产生包括一个RFID 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T,并且以对应于包括可切割区域Sc的一个固定间距的 长度在显示部件118a上显示RFID标签T的图像。由于这种布置,可以对应于一 个间距的长度自动显示RFID标签T的图像,由此让操作者能设定完全切割位置或 后半切割位置,而无需特别注意每个标签之间的断开,并且因此提高操作者便利性。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PC118的操作部件118b来设定待产生的 RFID标签T或常规标签L的完全切割位置或后半切割位置,并且根据使用操作部 件118b的该设定操作,完全切割位置或后半切割位置设定在可切割区域Sc内。然 后,以上设定的完全切割位置(切割线CL)或后半切割位置(后半切割线HC2) 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此外,操作者可以在此时在视觉上清楚地识别显 示部件118a上的完全切割位置或后半切割位置。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在操作者试图在编辑切割位置的过程中将完全切割 位置或后半切割位置设定在可切割区域SC之外的情况下,该设定自身既不被应用 也不被显示。这样,本实施例基本防止操作者使用操作部件118b将完全切割位置 或后半切割位置设定在可切割区域SC之外。由于这种布置,可防止操作者将完全 切割位置或后半切割位置错误地设定在必须不被切割的部位。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待产生的RFID标签T或常规标签L的基于打印头 23的打印图像显示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由于这种布置,可以根据操作者 的喜好和意图,将RFID标签T或常规标签L的打印图像、可切割区域Sc、完全 切割位置/后半切割位置的位置关系容易地调整到所想要的形式,由此提高操作者 便利性。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标签产生装置1的控制电路110根据通过PC118 的打印和切割位置编辑结果、以及通过记号传感器127的识别记号PM的检测结果, 来协配地控制辊驱动轴108、切割机构15、以及半切割模块35。控制电路110根 据记号传感器127的检测结果来识别基带110和覆盖膜103的馈送位置,并且因此 可靠地操作辊驱动轴108、切割机构15、以及半切割模块35。注意,除了上述的实施例之外,可以根据本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都不脱离本 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2-l)在显示多个标记标签图像的情况下尽管以上的实施例2已经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待 产生的单个RFID标签T (或常规标签L)的图像显示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 上,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组合地显示多个RFID标签T的图像。在图37中示出了在有两个显示标签的情况下、在PCU8的显示部件118a上 执行的显示例子。如该图所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组合地显示两个RFID标签T 的图像显示,由此让操作者能一起编辑两个标记标签的打印内容和切割位置。在图 37所示的例子中,第一 RFID标签Tl具有设定在可切割区域Sc的前端和后端之 间的完全切割位置,而第二 RFID标签T2具有设定在可切割区域Sc的后端的完全 切割位置和设定在可切割区域Sc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后半切割位置。此外,尽管 两个RFID标签T这里显示成其间具有微小的距离,但是标签也可显示成彼此靠近, 或者第二RFID标签T可以显示成在前半切割线HC1的前端侧(图中的左侧)有 空白。此外,在这样显示两个标签的情况下,可以去除第一标签的完全切割位置(切48割线CL)。在图38中示出了这种情况的显示例子。在图38所示的例子中,实施编 辑以去除第一和第二 RFID标签之间的切割线CL,由此整体地显示具有两个RFID 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T。从这个状态,可将半切割位置插入可切割区域Sc内 的合适部位。尽管以上显示的RFID标签T的数量是两个,但是也可显示更多数量 的标签。根据上述的修改,在要产生包含多个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T的情 况下,可自动显示对应长度(与多个间距相等)的标记标签的图像。结果,操作者 可无需特别注意每个标签之间的断开就设定完全切割位置或半切割位置,由此进一 步提高操作者便利性。此外,可以在单个屏幕上设定多个标签的完全切割位置或半 切割位置。(2-2)在切割位置设定在可切割区域之外时通知操作者的情况下 尽管假如操作者在编辑切割位置时输入操作以将后半切割线HC2 (或切割线 CL)的位置改变到可切割区域Sc的范围之外,则在以上的实施例2中该设定自身 既不被应用也不被显示,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系统可以设计成, 这种设定可以设置在屏幕上,但是该设定导致错误的显示,且不将该设定信息发送 到标签产生装置1。在本修改中产生RFID标签T时,图39所示的控制内容由PC118的控制电路 130A,(未示出)来执行,其对应于上述的图29。在图39中,步骤S510至步骤S560与图29的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在步骤S565A,类似于图29的上述步骤S565,基于在步骤S555中输入的文 本信息和在步骤S560中输入的切割位置编辑信息,来重设切割位置。此外,即使 在步骤S560中操作者输入操作以将后半切割线HC2 (或切割线CL)的位置设定 到可切割区域Sc的范围之外的情况下,也实施重设。然后,流程返回到前面的步 骤S545,重设的后半切割线HC2 (或切割线CL)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接着,当完成了对文本输入和切割位置的编辑时,确定满足步骤S550的条件, 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567。在步骤S567中,确定在步骤S560中由操作者输入 的后半切割线HC2 (或切割线CL)的位置是否在可切割区域Sc的范围内。假如, 该位置在可切割区域Sc的范围内,则流程前进到步骤S570,在该步骤中,形成标 签产生信息并将其发送到标签产生装置1。另一方面,假如在步骤S567中该位置 在可切割区域Sc的范围外,则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568。在步骤S568中,显示信号输出到显示部件118a,并且显示警告(诸如"切割位置无效"或"请重设切割位置"),由此向操作者通知错误。流程然后终止而不发 送标签产生信息。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所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步骤或去除步骤,或者 可以更改步骤的顺序,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本修改类似于以上实施例,可防止操作者错误地将完全切割位置或后半切割位 置设定在必须不被切割的部位。
(2陽3)其它
在上述实施例1中描述的修改(l-l)至(l-5)也可应用到上述的实施例2。 尽管以上实施例2已经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在 RFID标签T产生的过程中插入后半切割位置,且在离开后半切割位置的后端侧上 形成的空白用作常规标签,但是该空白可进一步经受均匀间隔的半切割,以形成多 个相等长度的常规标签部分,由此在空白利用方面可进一步提高便利性。现在将在 实施例3中详细描述这一场景。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标签制造系统LS及其标签产生装置l和PC118的构型与以上实施 例1的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的标签制造系统LS上产生RFID标签T时,图40所示的控制内 容由PC118的控制电路130B (未示出)来执行。注意,例如当操作者输入合适的 操作以指令系统开始标记标签编辑时,控制电路130B开始该流程。
步骤S610到步骤S625与上述图29中的步骤S510到步骤S525相同。在这些 步骤中,确定由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传感器81检测到并由控制电路110获取的 盒子信息是否已经通过通信线路NW从标签产生装置1 (的控制电路110)接受到, 假如是这样,则基于接收到的信号来获取与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 的盒子7类型相关的盒子信息。然后,基于获取的盒子信息,来确定装入标签产生 装置l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盒子还是没有RFID 电路元件To的常规盒子。假如盒子7是标记盒子,则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625, 在该步骤中,基于在获取的盒子信息中的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信息,可 确定等分的可切割区域Se,其中可以均匀间隔在多个部位设定完全切割位置或半 切割位置,以使该区域在标签厚度方向不与该设置位置交叠。
本实施例的等分可切割区域Se类似于以上实施例2的可切割区域Sc,设定成 从RFID电路元件To的后端(尤其,离开后端预定空白的位置)到基于在获取的盒子信息中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间隔信息设定的最大完全切割位置的区域(参 见图41,这将在后面描述),但不同于可切割区域Sc,当与待产生的RFID标签T 的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标签部分相对应的可打印区域So-T2 (参见图41, 这将在后面描述)的尺寸根据操作者的文本输入而增大时,等分可切割区域Se的 尺寸减小。也就是说,当可打印区域So-T2的尺寸由于文本输入而增大,且延伸超 过RFID电路元件To的后端时,等分可切割区域Se变成从可打印区域So-T2的后 端(或者离开该后端预设空白的位置)到最大完全切割位置的区域,由此其尺寸根 据可打印区域So-T2的尺寸增大而减小。
另一方面,当要产生常规标签L时,等分可切割区域Se设定在从RFID电路 元件To的后端(尤其,离开后端预定空白的位置)到根据如上所述的打印内容移 动的完全切割位置的区域,因此,在未输入文本的状态下,RFID电路元件To的 后端位置和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基本匹配,且等分可切割区域Se未被显示(参见图 44,这将在后面描述)。另一方面,当输入文本时,完全切割位置根据可打印区域 So-L的尺寸增大而移动,由此增大可切割区域Se的尺寸(参见图45,这将在后面 描述)。
在下一步骤S630中,设定前半切割位置和完全切割位置。基于在步骤S615 中获取的盒子信息,根据盒子7的类型来唯一地确定前半切割位置。完全切割位置 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该位置根据打印内容在从最小完 全切割位置到最大完全切割位置的范围内变化,而在本实施例中总是设定到最大完 全切割位置。该最大完全切割位置也根据盒子7的类型唯一确定,并且位于离开带 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前端一段距离的后端侧上,该距离简单地等于在步骤S615 中获取的盒子信息中的标记间距(换句话说,切割线CL和切割线CL之间的距离; RFID标签T的长度)。
在下一步骤S633中,确定其中可由打印头23实施打印的可打印区域。这里, 确定两个区域与在步骤S625中确定的等分可切割区域Se相对应的可打印区域 So-Tl,以及除了等分可切割区域Se之外的区域,即,与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 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标签部分相对应的可打印区域So-T2 (参见图41)。可打 印区域So-T2的尺寸根据由操作者输入的文本而增大,可打印区域So-Tl类似于以 上的等分可切割区域Se,其尺寸基于由输入文本引起的可打印区域So-T2的尺寸 增大而减小。因此,可打印区域So-Tl与等分可切割区域Se基本匹配。
在步骤S620中,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常规盒子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635。
在步骤S635中,确定等分可切割区域Se。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等分可切割 区域Se不同于以上实施例2的可切割区域,没有设定成未被限定的长度,而是在 从预定前端位置(例如,在后端侧离开前半切割位置4mm的位置,与最小完全切 割位置相同)到根据打印内容移动的完全切割位置的范围内。因此,当没有输入文 本时,预定前端位置和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基本匹配,等分可切割区域Se未被显示 (参见图44,这将在后面描述)。另一方面,当输入文本时,完全切割位置因此移 动,从而增大等分可切割区域Se的尺寸(参见图45,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下一步骤S640中,设定前半切割位置和完全切割位置。如前所述,基于在 步骤S615中获取的盒子信息,将前半切割位置设定到离开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 的前端的某个位置。尽管完全切割位置根据打印内容在从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到最大 完全切割位置的范围内变化,但是这里,初始值设定到预定的最小完全切割位置(例 如,在后端侧离开前半切割位置4mm的位置)。
在下一步骤S643中,确定可打印区域So-L,由打印头23实施打印的区域并 且对应于在步骤S635中确定的等分可切割区域Se。可打印区域So-L和等分可切 割区域Se被设计成它们基本匹配,并且当等分可切割区域Se的尺寸由于上述文本 输入而增大时,可打印区域So-L的尺寸也增大。
在下一步骤S645中,显示信号输出到显示部件118a以显示RFID标签T (或 常规标签L)的图像,包括在步骤S625和步骤S635中设定的等分可切割区域Se、 在步骤S630和步骤S640中设定的前半切割位置(对应的前半切割线HC1)和完 全切割位置(对应的切割线CL),在后述的步骤S655和步骤S660中输入文本和 后半切割位置设定信息的情况下,则还包括输入的文本、重设的完全切割位置(对 应的切割线CL)、以及设定的后半切割位置(对应的后半切割线HC2)(参见图41 至图46等,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下一步骤S650中,根据例如是否从操作部件118b输入标签产生开始指令的 操作信号,来确定由操作者编辑的文本输入和后半切割位置设定信息是否已经完 成。在未完成输入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655。
在步骤S655中,操作者通过操作部件118b输入文本信息。此时,操作者可以 在步骤S633和步骤S643中确定的可打印区域So-Tl和So-T2的每一个中分别输 入文本(参见图42,这将在后面描述)。注意。这些可打印区域So-Tl和So-T2中 的至少一个的打印内容可以使用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数据(写入数据)相对应的打印数据来自动产生,而不是由操作者输入。
在步骤S657中,基于在步骤S655中在可打印区域So-T2中输入的文本信息, 来再次确定可打印区域So-T2。如上所述,在输入文本的打印区域S (未示出)的 后端位置延伸超过最小完全切割位置(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的后端)的 情况下,再次确定可打印区域So-T2。然后,根据再次确定的可打印区域So-T2, 再次确定可打印区域So-Tl和等分可切割区域Se。结果,当可打印区域So-T2的 尺寸由于文本输入而增大时,可打印区域So-Tl和等分可切割区域Se的尺寸根据 该尺寸增大而减小。
另一方面,在使用常规盒子产生常规标签L的情况下,因为如上所述完全切 割位置的最小值设定成靠近带子前端(例如,离开前半切割位置约4mm),所以根 据文本输入时打印区域S (未示出)的后端位置来重设完全切割位置。结果,当完 全切割位置由于文本输入沿着增大长度的方向而改变时,等分可切割区域Se和可 打印区域So-L的尺寸因此也增大。
在下一步骤S660中,操作者通过操作部件118b来输入后半切割位置的设定信 息。该设定信息涉及在步骤S625或步骤S635中确定的等分可切割区域Se内成均 匀间隔的多个部位中设定的后半切割位置,并且例如指出后半切割位置的均匀设定 间隔、待插入的后半切割位置的数量(通过插入后半切割位置形成的等分可切割区 域Se内的常规标签部分的数量)等。操作者可以使用操作部件U8b来输入设定信 息(通过例如使用键盘来输入数字)。
在下一步骤S665中,基于在步骤S660中输入的后半切割位置的设定信息, 来设定后半切割位置。例如,在步骤S660中输入后半切割位置的均匀设定间隔的 情况下,在等分可切割区域Se内从前端侧(或后端侧)以每个输入间隔来设定后 半切割位置。在步骤S660中输入等分可切割区域Se中插入的后半切割位置的数 量(或者等分可切割区域Se内常规标签部分的数量)的情况下,例如,设定后半 切割位置以在等分可切割区域Se内插入输入数量的后半切割位置(或者将等分可 切割区域Se分成输入数量的常规标签部分)。然后,流程返回到前面的步骤S645。
在步骤S650中完成了文本输入和后半切割位置的设定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 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670。在该步骤S670中,形成标签产生信息,该标签 产生信息包括诸如在以上步骤中设定的前半和后半切割位置和完全切割位置的设 定信息、基于由操作者输入的文本信息的打印数据、以及在待产生RFID标签T的 情况下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信息(写入数据)。然后,将所产生的标签产生信息通过通信线路NW发送到标签产生装置1的控制电路110。这样, 流程结束。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所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或去除步骤,或者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例如,可以改变步骤S625 至步骤S633范围内、或步骤S635至步骤S643范围内的步骤顺序。在图41示出了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标记盒子的 情况下、在步骤S645中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图41是操 作者的文本输入之前的显示。在图41中,待产生RFID标签T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括 前半切割线HC1、设定到最小完全切割位置的切割线CL、以及等分可切割区域Se。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割线CL固定到最大完全切割位置,并且不像前述实 施例中那样根据文本输入而移动。尽管这里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以及可 打印区域So-Tl和So-T2未显示在显示部件U8a上,但是这些中的至少一个可被 显示。在图42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41的状态输入文本(这里是可打印区域So-Tl 中的字母"ABCD"和可打印区域So-T2中的"aaa")的情况下、在PC118的显示 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在图42中,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 括前半切割线HC1 、切割线CL、等分可切割区域Se、以及设置在可打印区域So-Tl 和So-T2内的文本数据(打印图像)。这里,因为可打印区域S (未示出)的后端 位置由于文本输入而延伸超过最小完全切割位置(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位置 的后端),所以可打印区域So-T2的尺寸增大,而可打印区域So-Tl和等分可切割 区域Se的尺寸根据该尺寸增大而减小。在图43中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42的状态设定后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在 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图43示出了操作者输入设定以将等分可切割区域Se内插入的后半切割位置的 数量设为三的情况。因此,如图所示,三个后半切割位置以均匀间隔Lx插入等分 可切割区域Se内,且后半切割线HC2和半切割记号HCM显示在这些位置。结果, 形成了单个RFID标签T,该RFID标签T包括标记标签部分Tt和三个常规标签部 分Tl,该标记标签部分Tt可用作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且其上打印 了标签印记(在该例子中是字母"ABCD"),三个常规标签部分Tl可用作常规标签,并且使用以间隔Lx平均分成三个部分的额外标签部分来形成且其上打印了标 签印记(在该例子中是字母"a")。
尽管以上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aaa"输入作为可 打印区域So-Tl的文本,输入文本字符的数量与待产生的常规标签部分T1的数量 匹配,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文本字符的数量不必与常规标签部分Tl的数量 匹配。也就是说,"a"可以设定为可打印区域So-Tl的文本,例如,可以在待产生 的三个常规标签部分Tl中的一个上打印文本"a",而在其它两个常规标签部分Tl 上没有打印。此外,尽管上述的例子插入后半切割线HC2,但是也可插入切割线 CL。
在图44中示出了在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常规盒子 的情况下、在步骤S645中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图44示 出了在操作者的文本输入之前的显示。
在图44中,待产生的常规标签L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括 前半切割线HC1、以及设定到最小完全切割位置的切割线CL。这里,因为等分可 切割区域Se的预定前端位置基本与如上所述的最小完全切割位置匹配,所以等分 可切割区域Se未被显示。
在图45中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44的状态输入文本(这里是字母"ABCDEFG") 的情况下、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
在图45中,待产生的常规标签L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括 前半切割线HC1、带有通过文本输入重设的完全切割位置的切割线CL、再次确定 的等分可切割区域Se、以及设置在再次确定的可打印区域So-L内的文本数据(打 印图像)。此时,根据基于输入文本的打印区域S (未示出)的后端位置来重设完 全切割位置,并且切割线CL显示在新的位置。结果,切割线CL根据文本输入移 动到后端侧(图中的右侧)。此外,等分可切割区域Se的尺寸如上所述根据完全切 割位置的改变而增大,可打印区域So-L的尺寸根据该尺寸增大而增大。
在图46中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45的状态设定后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在 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
图46示出了操作者输入设定以将等分可切割区域Se内的常规标签部分的数量 设为七(或在等分可切割区域Se内的六个部位插入后半切割位置)的情况。因此, 如图所示,在等分可切割区域Se内以均匀间隔Ly插入六个后半切割位置,并且 在这些部分显示后半切割线HC2和半切割记号HCM。结果,形成了具有七个常规标签部分11至17的单个常规标签L,这些常规标签部分11至17可用作常规标签
且其上分别打印了标签印记(在该例子中是"A"至"G"中的各字母)。
尽管上面没有描述,但是在设定后半切割位置时操作者输入了大于等分可切割 区域Se的长度的间隔或过多数量的常规标签部分的情况下,该设定既不被应用也 不被显示(此外,还可如图39所示,向操作者通知错误)。此外,尽管以上与一示 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ABCDEFG"输入为可打印区域So-L 的文本,且文本字符的输入数量与待产生的常规标签部分lltol7的数量匹配,但 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文本字符的数量不必与常规标签部分的数量匹配。此外, 尽管这里所述的例子插入了后半切割线HC2,但是也可插入切割线CL。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标签制造系统LS产生RFID标签T时,由标签产生装置1 的控制电路IIO执行的控制内容与以上实施例1的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图47中示出了 RFID标签T的外观的例子,该RFID标签T包括已经实施 了信息写入(或读取)的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以及基于如上所述 的这种控制而已经切割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图47A示出了俯视图,而图47B 示出了仰视图。这里,附图示出了在标记盒子装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 时所产生的标签,并且设定了如同在上述图43中所示的印记和后半切割位置。
在图47中,RFID标签T包括前端区域S1、标记标签部分Tt、以及三个常规 标签部分T1,该前端区域S1定位在离开前半切割线HC1的前端侧(图中的左侧) 上,该标记标签部分Tt可用作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记标签且其上打 印了标签印记(在该例子中是字母"ABCD"),并且定位在前半切割线HC1和后 半切割线HC2之间,三个常规标签部分T1可用作其上打印了标签印记(在该例子 中是字母"a")的常规标签,并且定位在标记标签部分Tt的后端(图中的右端) 的后半切割线HC2的后端侧(图中的右侧)上。前端区域S1、标记标签部分Tt、 以及三个常规标签部分Tl用前半切割线HC1和后半切割线HC2来隔开,同时仍 然保留剥离纸101d。结果,标记标签部分Tt在从剥离纸101d上剥去时可用作RFID 标签,而三个常规标签部分Tl在从剥离纸101d上剥去时可用作三个常规标签。
在上述的实施例3中,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101必须被切割以形成 RFID标签T。通常,因为多个RFID电路元件To常常以预定相等间距设置在基带. 101上,在待产生的标记标签部分Tt (该部分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长度较短 的情况下,会发生超过一个间距的额外部分。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将这个额外部 分在多个切割位置(或半切割位置)分开且切割成小标签,并且用作各种用途。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切割位置(或半切割位置)有时较佳地设定在具有某种限制的
区域内,以避开RFID电路元件To或在离开RFID电路元件To稍稍空白的位置实 施切割(半切割)等。
在以上实施例3的PC118中,确定等分可切割区域Se,在该等分可切割区域 Se中,在基带101上以均匀间隔设定了多个切割位置或半切割位置(以上实施例 的后半切割位置)。此时,获取盒子信息,并且根据该盒子信息来确定等分可切割 区域Se。结果,根据盒子信息的内容(带子宽度、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间隔 等)自动确定等分可切割区域Se。也就是说,无需操作者特别注意就可自动确定 用于设定多个切割位置或半切割位置(在以上实施例中是后半切割位置)的等分可 切割区域Se,由此提高操作者便利性。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可使用PC118的操作部件118b以均匀间隔设定待 产生的RFID标签T的多个后半切割位置,在根据该设定操作确定的等分可切割区 域Se中,以均匀间隔设定多个后半切割位置。也就是说,根据盒子信息的内容, 自动确定等分可切割区域Se,自动设定成均匀间隔的多个后半切割位置,并且根 据操作者实施的设定操作来调整该间隔值。由于这种布置,无需操作者特别注意, 就可自动确定等分可切割区域Se并且设定成均匀间隔的多个后半切割位置。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确定的等分可切割区域Se以及操作者使用操 作部件118a设定的后半切割位置的设定结果,来显示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等 分可切割区域Se图像和多个后半切割位置的图像。结果,操作者在视觉上注意到 产生的RFID标签T上的位置关系,以用来确定等分可切割区域Se并在该等分可 切割区域Se内设定多个后半切割位置。然后让操作者能根据个人喜好和意图,来 容易地调整多个后半切割位置的间隔值、待形成的标签部分(或后半切割位置)的 数量等。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PC118根据包括在获取的盒子信息中的RFID电路 元件To的设置间隔(标记间距)信息来确定等分可切割区域Se,以使该区域落入 一个间距(也就是说, 一个RFID标签T的长度)的值内。由于这种布置,即使在 通过更换标记盒子来使用具有不同的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间距的多个基带(标 记带)类型的情况下,PC118也可对于每个基带类型确定合适的等分可切割区域 Se。此外,即使在使用一个盒子类型来使用一个基带类型的情况下,PC118也可以 对应于一个设置间距(用于产生包括单个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T)的长 度来确定等分可切割区域Se。结果,进一步提高操作者便利性。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PCI 18确定等分可切割区域Se以产生包括一个RFID 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T,并且以对应于包括等分可切割区域Se的一个固定间 距的长度显示RFID标签T的图像。由于这种布置,可以对应于一个间距的长度自 动显示RFID标签T的图像,由此让操作者能设定完全切割位置或后半切割位置, 而无需特别注意每个标签之间的断开,并且因此提高操作者便利性。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确定的等分可切割区域Se来确定覆盖膜103 上的可打印区域So-Tl。然后,显示部件U8a根据确定的等分可切割区域Se、操 作者使用操作部件118b设定的后半切割位置的设定结果、以及确定的可打印区域 So-Tl,除了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等分可切割区域Se、以及多个后半切割位置 (后半切割线HC2)之外还显示来自打印头23的打印图像。
结果,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的多个后半切割位置和打印区域之间的位置关 系在视觉上易于理解。这让操作者能根据个人喜好和意图,将后半切割位置和打印 文本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到所想要的形式,由此提高操作者便利性。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当操作者使用PC118的操作部件118b来编辑打印 数据(文本)时,相应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结果,操作者可以在视觉 上检査多个半切割位置和打印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容易地将后半切割位置和打 印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到所想要的形式。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当产生标记标签时,确定与等分可切割区域Se相 对应的覆盖膜103上的可打印区域So-Tl,并且基于操作者在可打印区域So-Tl中 的文本编辑结果,来产生相应的带有印记的RFID标签T。由于这种布置,操作者 以在视觉上易于理解的方式注意到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多个后半切割位置和打 印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操作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意图,将后半切割位置 和打印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到所想要的形式。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头23可以在可打印区域So-Tl中打印与RFID 电路元件To的通信数据(写入数据)的内容相对应的打印数据。因此,可以在额 外部分中形成包括与信息发送/接收内容相对应的打印内容的RFID标签T。这可使 存储在RFID电路元件To中或从RFID电路元件To读取的通信数据的内容在视觉 上变得清楚,由此提高操作者便利性。
注意,除了上述的实施例之外,可以根据本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都不脱离本 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下面将关于这些修改作出描述。
(3-l)在自动避开后半切割位置与印记的交叠的情况下尽管在以上实施例中没有特别描述,但是根据后半切割位置设定,与等分可切
割区域Se相对应的可打印区域So-Tl的打印内容与设定的后半切割位置可能会交
叠。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这样的标签产生是不合需要的,因为这样做将产生带有分 开印记的标签。本修改是设置构造成在这种情况下自动避开后半切割位置与印记的 交叠的功能的情形的示例性场景。
在本修改中产生RFID标签T时,图48所示的控制内容由PC118的控制电路 130B'(未示出)来执行,该图对应于上述的图40。
在图48中,步骤S610至步骤S665与图40的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下一步骤S675中,确定在步骤S655中输入的可打印区域So-Tl部分的打 印内容与在步骤S665中设定的后半切割位置是否交叠。当两者并不交叠时,确定 不满足条件,且流程返回到步骤S645。另一方面,假如两者交叠,则确定满足条 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680。
在步骤S680中,基于由操作部件118b输入的信号,确定操作者已经选择和输 入了打印优先模式(切割/半切割分配模式)还是切割优先模式(打印分配模式), 该打印优先模式根据打印位置来调整后半切割位置,而该切割优先模式根据后半切 割位置来调整打印位置。在选择了打印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模式在步骤S683中转 变到打印优先模式,在下一步骤S685中,根据打印位置来重设后半切割位置(参 见图50A,这将在后面描述)。例如,通过改变切割间隔以避开打印位置或改变切 割部位的数量,来重设后半切割位置。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S645。
另一方面,在步骤S680中,在选择切割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模式在步骤S690 中转变到切割优先模式,在下一步骤S695中,通过根据后半切割位置调整打印分 配,来调整打印位置(参见图50B,这将在后面描述)。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S645。 例如,通过在文本中插入空格以避开后半切割位置、改变文本字体、或改变回线(或 行)的数量,来调整打印位置,由此改变打印形式。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表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步骤或去除步骤,或者 可以更改步骤的顺序,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在图49中示出了在打印内容与设定的后半切割位置交叠的情况下、在PC118 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在该例子中,可打印区域So-Tl部分的打印 内容是"aa",该打印内容与设在等分可切割区域Se内的三条后半切割线HC2中 的两条交叠。
在图50A中示出了在操作者设定打印优先模式且在步骤S685中根据打印位置来重设后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这 里,重新调整后半切割位置,以使等分可切割区域Se根据打印内容"aa"等分成 两个部分。结果,打印内容与后半切割位置不交叠。
另一方面,在图50B中示出了在操作者设定切割优先模式且在步骤S695中根 据后半切割位置来调整打印分配的情况下、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 示例子。这里,调整打印分配,以使文本"aa"根据设在等分可切割区域Se内的 三个部位的后半切割线HC2而分开,结果,打印内容与后半切割位置不交叠。
尽管以上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产生具有RFID电 路元件To的RPID标签T,但是同样的控制也可在产生常规标签L的情况下实施。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后半切割位置中的一个与打印文本部分交叠的情况下,在 切割优先模式中,通过因此分配打印,而后半切割位置形成为不与打印文本部分交 叠。在打印优先模式中,通过因此分配后半切割位置,而后半切割位置形成为不与 打印文本部分交叠。结果,避免产生带有分开印记的标签,由此提高操作者便利性。
此外,在本修改中,该构型让操作者能选择打印优先模式或切割优先模式,该 打印优先模式根据打印位置来调整后半切割位置,而该切割优先模式根据后半切割 位置来调整打印位置。通过能够以这个方式选择两种模式中的一种,本发明可让操 作者根据喜好和意图来使用不同的方法以防止后半切割位置与打印文本部分交叠, 由此提高操作者便利性。
(3-2)额外部分的印记的变型
尽管与等分可切割区域Se相对应的可打印区域So-Tl上的打印内容没有在以 上实施例中特别描述,但是例如可以打印条形码数据。由于这种布置,可以在标签 的额外部分中形成操作条形码的RFID标签T。或者,在使用标记盒子产生RFID 标签T时,可以打印序号数据。由于这种布置,可以在额外部分形成操作序号数 据的RFID标签T。该数据可以用来清楚地限定在连续地产生多个RFID标签T时 标签之间的相互关联、或基带101的余量(包括与RFID电路元件To的剩余数量 和使用数量相关的信息),由此进一步提高操作者便利性。
(3-3)其它
在上述实施例1中描述的修改(l-l)至(l-5)和在上述实施例2中描述的修改 (2-1)至(2-2)也可应用到上述的实施例3。
在实施例1至3中,设定半切割线HC1或切割线CL与打印区域S之间的位 置关系没有特别详细描述。然而,半切割线HC1或切割线CL与打印区域S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非打印部分(空白)的距离,也可适当地设定成从审美或其它观点 来看是有利的。下面将关于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4来作出描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 记来表示与实施例1至3中的相同的部件,将省略或适当简化对它们的描述。
在图51至60中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在标签制造系统LS上产生以上RFID 标签T时、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
图51与实施例1的图9相对应,示出了选择正常打印模式时、操作者的文本 输入之前的显示。如图5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图像显 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括前半切割线HC1、设定到距离最小的最小完全 切割位置的切割线CL、 RP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以及可打印区域So。 此时,在本实施例中,从半切割线HC1 (其是带有印记的标签主体一侧上的末端 位置)到可打印区域So的距离(前空白距离)XF设定成与基于盒子传感器81的 检测结果获取的盒子信息(带子属性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表示盒子是包括RFID 电路元件To的RFID标记盒子的信息)相对应的预定值(该值应最低限度地保持 在该区域中)。
图52与以上实施例1的图IO相对应,示出在操作者从图51的状态输入文本 (这里是字母"ABCD")的情况下、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 如图52所示,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括 前半切割线HC1、重设切割线CL、 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以及文本 数据的打印区域S。此外,从切割线CL (其是带有印记的标签主体另一侧上的末 端位置)到可打印区域So的距离(后空白距离)XR设定成与基于如上所述的盒 子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获取的盒子信息相对应的预定值(该值应最低限度地保持 在该区域中)。
图53与以上实施例1的图12相对应,示出了在选择避开标记打印模式的情况 下、操作者的文本输入之前的显示。类似于图12,在这种情况下,待产生的RFID 标签T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括前半切割线HC1、设定到最小 完全切割位置的切割线CL、以及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以及设置成 不与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区域STo交叠的可打印区域So。此时,类似于图51 , 从半切割线HC1 (其是带有印记的标签主体一侧上的末端位置)到可打印区域So 的距离(前空白距离)XF设定成与基于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获取的盒子信息 相对应的预定值(该值应最低限度地保持在该区域中)。尽管在该例子中,该值与 图51的前空白距离XF相同,但是该值也可不同。图54与以上实施例1的图13相对应,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53的状态输入文 本(这里是字母"ABCD")的情况下、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的例 子。在图54中,类似于图13,待产生的RFID标签T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118a 上,该图像包括前半切割线HC1、处于重设位置的切割线CL、 RFID电路元件To 的设置区域STo、以及文本数据的打印区域S。然后,类似于图IO,从切割线CL (其是带有印记的标签主体另一侧上的末端位置)到可打印区域So的距离(后空 白距离)XR设定成与盒子信息相对应的预定值(该值应最低限度地保持在该区域 中)。尽管在该例子中,该值与图52的后空白距离XF相同,但是该值也可不同。此外,尽管图51至图54中的前空白XF和后空白XR在该例子中是基本相等 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一个也可大于另一个。在图55和图56中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在标签制造系统LS上产生上述常 规标签L时、在PC11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示例子。图55与实施例1的图14相对应,示出了装入盒子固定器6的是常规盒子时、 操作者的文本输入之前的显示。如图55所示,待产生的常规标签L的图像显示在 显示部件118a上,该图像包括包括前半切割线HC1、设定到最小距离的最小完全 切割位置的切割线CL、以及可打印区域So。此时,类似于RFID标签T的情况, 从半切割线HC1 (其是带有印记的标签主体一侧上的末端位置)到可打印区域So 的距离(前空白距离)XF设定成与基于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获取的盒子信息 (带子属性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表示盒子是不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常规盒 子的信息)相对应的预定值(该值应最低限度地保持在该区域中)。在该例子中, 预定值小于如图51至图53所示的RFID盒子情况下的预定值。图56与以上实施例1的图15相对应,示出了在操作者从图55的状态输入文 本(这里是字母"ABCDEFGHI")的情况下、PCU8的显示部件118a上执行的显 示例子。如图56所示,待产生的常规标签L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件U8a上,该图 像包括前半切割线HC1、处于重设位置的切割线CL、以及包括文本数据(打印图 像)的打印区域S。从切割线CL (其是带有印记的标签主体另一侧上的末端位置) 到可打印区域So的距离(后空白距离)XR设定成与盒子信息相对应的预定值(该 值应最低限度地保持在该区域中)。在该例子中,该值小于图10和图13所示RFID 盒子情况的预定值。此外,尽管图55和图56中的前空白XF和后空白XR在该例子中是基本相等 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一个也可大于另一个。图57 (对应于图8)所示的控制内容由PC118的控制电路130 (未示出)来执行。在图57中,首先,与图8作比较,该流程首先在步骤S40和步骤S45之间新 设有步骤S1042,在步骤S50和步骤S55之间设有步骤S1052,且在步骤S57和步 骤S60之间设有步骤S1062。在对应于正常打印模式的步骤S1042中,根据基于在步骤S15中盒子传感器 81的检测信号获取的盒子信息(表示装入了 RFID盒子),来设定如图51所示的前 空白距离XF (设定成最低限度地保持在该区域中的值;例如,约4mm);下文中 也是一样。在后面的步骤S45中,确定可打印区域So以从前半切割位置插设设定 的前空白距离XF。类似地,在对应于避开标记打印模式的步骤S1052中,根据在步骤S15中获 取的盒子信息(表示装入了 RFID盒子),来设定如图53所示的前空白距离XF (例 如,约4mm)。在后面的步骤S55中,确定可打印区域So以从前半切割位置插设 设定的前空白距离XF。另一方面,在对应于装入常规盒子时的步骤S1062中,根据在步骤S15中基 于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获取的盒子信息(表示装入了常规盒子),来设定如图 55所示的前空白距离XF (例如,约lmm)。在后面的步骤S60中,确定可打印区 域So以从前半切割位置插设设定的前空白距离XF。在如图57所示的流程中,与上述图8相比较,在步骤S77和步骤S80之间新 设有步骤S1078。在该步骤S1078中,根据在步骤S15中基于盒子传感器81的检 测信号获取的盒子信息(表示装入了RFID盒子还是常规盒子),来设定如图52、 图54或图56所示的后空白距离XR (例如,对于RFID盒子是约4mm,或对于常 规盒子是约lmm)。然后,在下一步骤S80中,确定切割线CL的位置(完全切割 位置)以从在步骤S77中确定的打印区域S插设设定的后空白距离XR。所有的其它步骤都与图8的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 上过程。可以添加或去除步骤,或者可以改变步骤顺序,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 质和范围。在构造成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4中,前空白距离XF和后空白距离XR是 围绕RFID标签T和常规标签L的带有印记的标签主体的打印区域S的区域的非 打印部分(例如,带子材料的颜色保持原样)的尺寸。结果,根据带子宽度、RFID 电路元件的是否存在以及设置间隔等,来自动保持未实施打印的非打印部分的最小值,而无需操作者特别注意,由此提高了标签的感官质量。结果,提高操作者便利 性。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是否RFID盒子装入盒子固定器6以形成包括 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T,或者根据是否常规盒子装入以产生常规标签L, 来改变前空白距离XF和后空白距离XR的最小值。尤其,在该例子中,RFID标 签T产生过程中的空白距离大于常规标签L产生过程中的空白距离。结果,可以 更加可靠地防止半切割模块35的半切割操作或切割机构15的完全切割操作对 RFID电路元件To造成的损伤。此外,在上面,在步骤S1042、步骤S1052和步骤S1062中,基于在步骤S15 中获取的盒子信息,根据是否盒子是RFID盒子或常规盒子(在是RFID盒子的情 况下,还根据该模式是否是正常打印模式或避开标记打印模式),来唯一地确定前 空白距离XF和后空白距离XR。如上所述,这些唯一确定的值是应最低限度地保 持在这些区域中的值(最小值),并且作为最小值,这些值可通过增加不同的量(还 涉及如图59所示的修改,这将在后面描述)来沿增大方向被纠正(重设)。注意,除了该实施例4之外,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 根据本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下面关于这些修改来作出描述。(4-l)在根据带子宽度确定最小空白距离值的情况下在图58中示出了其中根据带子宽度确定空白距离的修改,该图对应于上述的 图52。图58示出了装入具有比图52所示情况宽度更宽的带子RFID盒子的情况的例 子(在该情况下,通过盒子传感器81来获取在步骤S15中作为带子属性信息的该 信息)。在该例子中,因为带子宽度比图52情况中的带子宽度更宽,所以,应保持 为前空白距离XF和后空白距离XR的最小值稍稍大于图52情况中的。尽管未示 出,但是假如带子宽度的尺寸比图52情况中的带子宽度小,则前空白距离XF和 后空白距离XR的尺寸可稍稍小于图52情况中的。此外,根据带子宽度可改变前 空白距离和后空白距离(空白距离可保持相同一直到预定的带子宽度,并且在超过 该值时增大,或者空白距离可增大一直到预定的带子宽度,并且在超过该值时保持 恒定,等等)。此外,还可首先根据如上所述盒子是RFID盒子还是常规盒子来确定前/后空 白距离的最小值,然后使用诸如带子宽度(或者带子属性信息或其它数据)之类的 不同因素时,沿着增大的方向纠正或重设最小值(同时观察该最小值)。或者,相反地,可以只基于带子宽度来确定前/后空白距离的最小值,然后根据诸如是否盒 子是RFID盒子或常规盒子(或者带子属性信息或其它数据)之类的不同元因,沿 着增大的方向纠正或重设最小值。图59示出了如上所述重设的例子,该图对应于以上的图52。该例子示出了根 据打印形式重设空白距离的修改。图59示出了一种情况,在该例子中,打印区域S中字母的数量大于以上图52 所示情况中的,从而导致字符间隔减小。也就是说,首先,如同在以上实施例中所 述,通过盒子传感器81来获取盒子是RFID盒子(或者带子宽度是预定的带子宽 度,如同在上述实施例(4-l)中那样)的信息,结果,将前空白距离XF和后空白距 离XR各确定为应保持的最小值。然后,根据上述的文本字符形式,将前空白距离 XF和后空白距离XR重设为稍大于最小值的值。在以上的修改中,前空白距离XF和后空白距离XR的最小值随着带子宽度的 增大而增大。由于这种布置,在待产生的标签T和L的带有印记的标签主体中, 可进一步改进打印区域S与非打印部分的视觉平衡,由此提高美观性。(4-2)在设立后半切割线HC2的情况下图60示出了设立后半切割线HC2的修改,该图对应于以上实施例1的图11。 在图60中,在该例子中,后空白距离XR设定在打印区域S与后半切割线HC2 之间(作为应最低限度地保持在该区域中的距离)。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在 图57的步骤S1078中,根据在步骤S15中基于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获取的 盒子信息(装入了RFID盒子还是常规盒子)来设定相应的后空白距离XR。然后, 在下一步骤S80中,确定后半切割线HC2的位置(后半切割位置),以从在步骤 S77中确定的打印区域S插设设定的后空白距离XR。该修改也提供与实施例4相似的优点。此外,如图所示,在RFID电路元件的 设置位置STo和后半切割线HC2的位置彼此靠近的情况下,保持后空白距离XR 的最小值,由此更加有效地和可靠地防止半切割模块35对RFID电路元件To的损 伤。(4-3)其它尽管上面与一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带子宽度以及是否 存在RFID电路元件To用作确定前空白距离XF和后空白距离XR的带子属性信息,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间隔、诸如带子 厚度、颜色和材料之类(在基带侧101或在覆盖膜103侧)的各种物理性质也可包括在内。还在本实施例中,如同以上实施例1的修改(l-3)所述,标签产生装置1可设有 上述PC118的编辑功能(所谓的自给式类型)。此外,本实施例也应用到带子未彼 此粘结的构型,如同以上实施例1的修改(l-4)那样。在这些情况下,也类似于以上, 无需操作者特别注意就可确保标签的感官质量。此外,类似于以上,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可以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 正面或顶面上,可以从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正面或顶面上的装置主体2 (外壳200) 的外侧上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读取信息。此外,除了分开地设置用于 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和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之外,该设计可以构建 成,两者设置成公共环形天线。此外,本实施例还可应用到通过从用于产生标签的 只读RFID电路元件读取RFID标记信息来产生RFID标签T的情况,在该只读RFID 电路元件中,预定的RFID标记信息预先以不可擦除的方式存储,因此对应于所读 取的RFID标记信息打印印记。也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实现了相同的效果。在以上的实施例1至4中,识别记号PM原则上以恒定间距设置在带子上,并 且基于该识别记号PM,可以实施馈送控制、打印控制、切割控制等等,且可将单 个标签的长度设定为标准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印之后,继续馈送一定量以实 现标准的标签长度。然而,取决于标签产生过程中的便利性和操作者的喜好,本发 明并不局限于此,在打印完成之后可以满足与馈送行为相关的各种需要。例如,较 佳地根据操作者喜好来调整打印之后的标签长度(手动切割),或者根据固定标签 长度的可接受性来自动切割标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操作者可根据这些需要 来选择和设定打印之后的馈送行为,现在将描述实施例5。与实施例1至4中的部 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将省略或适当简化对它们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预备了两种打印之后的馈送行为模式在第一模式中,带子在 打印完成之后馈送的规定位置(在该例子中,该位置是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 41或半切割模块35的半切割器34定位成与完全切割位置或半切割位置相对;这 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然后停止馈送,而在第二模式中,在打印完成之后停止馈送。 然后,基于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在使用RFID盒子(RFID电路元件To以 固定间距设置在标记带中;为此,覆盖膜3的打印区域S基本因此被分开)来产 生RFID标签T的情况下,将模式设定为(切换到;这将在后面描述)第一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的该第一模式中产生的RFID标签T是与以上实施例 1中用图20和图21来描述的相同的(并且可以由上述的避开标记模式来产生)。也就是说,RFID标签T具有五层的结构,包括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 基底膜101b、粘合剂层101c和剥离纸101d。
在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上形成前半切 割线HC1和后半切割线HC2,从而在厚度方向部分地切割RFID标签T。
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存储信息等对应的标签印记R (在以 上例子中是字母"ABCD")打印在覆盖膜103的半切割线HC1和HC2之间的打 印区域S内。沿着带子纵向从打印区域S两侧中的每一侧分别形成前端区域S1和 后端区域S2,且半切割线HC1和HC2位于其间。
在与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相对应的预定位置(在该例子中,在 馈送方向的前侧上环形天线152前端之前),识别记号PM设置在剥离纸101d的正 面上。
在标签产生的过程中,如前所述,使用识别记号PM来实施馈送控制、打印控 制、切割控制等(参见图69的流程,这将在后面描述)。结果,对应于RFID电路 元件To的区域变成打印区域S,在标签纵向的打印区域S两侧附近形成半切割线 HC1和HC2,通过切割线CL来形成固定长度(与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间距 相对应)的RFID标签T。
另一方面,在使用常规盒子来产生常规标签L的情况下,首先类似于以上, 假如盒子内的带子包括以预定的固定间距分隔的打印区域(例如,预先切割的带子, 在该带子中,用于挖出作为带有印记的标签粘贴到目标物体上的区域的环绕切割线 以固定间距形成在多个部位),则将模式设定为(切换到;这将在后面描述)第一 模式。在除了以上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意图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在图61A和图61B中示出了常规标签L的外观的例子,该常规标签L包括环 绕切割线,且使用包括预先切割的带子的常规盒子(预先切割盒子)而在第一模式 中产生。图61A和图61B分别对应于上述的图20A和图20B。
在图61A和图61B中,常规标签L类似于RFID标签T,具有五层的结构, 包括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粘合剂层101c和剥离纸101d。
在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上形成前半切割 线HC1和后半切割线HC2,从而在厚度方向部分地切割RFID标签T。
环绕切割线BL形成在覆盖膜103的半切割线HC1和HC2之间的区域。环绕 切割线BL类似于半切割线HC1和HC2,形成在覆盖膜103、粘合剂层101a、基 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上(没有形成在剥离纸101d上)。打印区域S设置在环绕切割线BL内。在该例子中,类似于以上,包括四个字母"ABCD"的标签印记 R打印在打印区域S中。类似于以上,在带子纵向从打印区域S的两侧中的每一侧 分别形成前端区域Sl和后端区域S2,半切割线HC1和HC2位于其间。
在与环绕切割线BL相对应的预定位置(在该例子中,在环绕切割线BL前端 之前),识别记号PM设置在剥离纸101d的正面上。
在标签产生之前的预先切割的带子状态中,环绕切割线BL预先形成。然后, 在标签产生过程中,类似于以上,使用识别记号PM来实施馈送控制、打印控制和 切割控制(参见图69的流程,这将在后面描述)。结果,在环绕切割线BL内的区 域变成打印区域S,在标签纵向环绕切割线BL的两侧附近形成半切割线HC1和 HC2,通过切割线CL来形成固定长度的常规标签L。
在图62A和图62B中示出了常规标签L的外观的例子,该常规标签L使用包 括没有上述环绕切割线的带子的常规盒子以第一模式(根据操作者的意图来产生) 产生。图62A和图62B分别对应于上述图61A和图61B。
在图62A和图62B所示的常规标签L中,没有形成环绕切割线BL和后半切 割线HC2。也就是说,覆盖膜103的半切割线HC1和半切割线CL之间的区域构 成打印区域S。在带子纵向从打印区域S的一侧是前端区域SK没有后端区域S2), 半切割线HC1和HC2位于其间。
识别记号PM没有设置在剥离纸101d上。在标签产生的过程中,使用先前的 标签产生结束时、切割线CL的位置(完全切割位置;或者,从该位置馈送预定空 白的位置)而不是上述的识别记号PM作为参照来如上所述实施馈送控制、切割控 制、打印控制等(参见图69的流程,这将在后面描述)。结果,在标签纵向打印区 域S的一侧附近形成半切割线HC1,通过切割线CL来形成固定长度的常规标签L。
除了上述之外的各点与图61A和图61B所示的常规标签L的相同。
在图63A和图63B中示出了常规标签L的外观的例子,该常规标签L使用包 括没有上述环绕切割线的带子的常规盒子以第二模式(根据操作者的意图来产生) 产生。图63A和图63B分别对应于上述图62A和图62B。
在图63A和图63B所示的常规标签L中,到切割线CL的标签长度不固定, 而是根据打印区域S (在该例子中,具有两个字母"AB"的相对较短的标签印记R 打印在该打印区域S中,从而导致标签长度短于图62的常规标签L的长度)的打 印形式(例如,打印文本中字母的数量、字体等)来变化。类似于以上,在标签产 生过程中,使用先前的标签产生结束时、切割线CL的位置(完全切割位置;或者,从该位置馈送预定空白的位置)而不是上述的识别记号PM作为参照来如上所述实 施馈送控制、切割控制、打印控制等(参见图69的流程,这将在后面描述)。此时,
切割线CL根据如上所述的打印区域S的打印形式形成在标签纵向的另一侧附近, 以形成具有可变长度设定的常规标签L。注意,此时切割线CL的位置可根据操作 者的喜好例如通过使用标签产生装置1上的合适按钮(包括切割器驱动键90或电 源键14等)或在PC118上输入合适的操作来设定。
除了上述之外的各点与图62A和图62B所示的常规标签L的相同。
本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装置1包括构造成与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设定相协配、以 批量形式连续产生多个RFID标签T (或多个常规标签L)的功能(详细参见图69 的流程,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图64中示出了在以批量形式产生以上用图20描述的多个(在该例子中是两 个)RFID标签T的情况下、外观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在产生第一 (图中左侧) RFID标签T之后,将RFID标签T输送(在第一模式中打印完成之后)到用于形 成切割线CL (假如产生正常的单个标签)的位置,但不形成切割线CL (参见图 69的流程,这将在后面描述,注意,形成半切割线以替代切割线CL)。接着,以 与第一标签相同的方式产生第二 (图中右侧)RFID标签T,由此随着在端部形成 切割线CL来形成其中具有两个标签的RFID标签主体。该RFID标签主体的长度 是在正常单个标签产生过程中产生的RFID标签T的长度(基本上等于RFID电路 元件To的设置间距)的大约简单的两倍。
在图65中示出了在以批量形式产生以上用图61描述的多个(在该例子中是两 个)具有环绕切割线BL的常规标签L的情况下、外观的例子。在该情况下,类似 于以上,在产生第一 (图中左侧)常规标签L之后,将常规标签L输送(在第一 模式中打印完成之后)到用于形成切割线CL (假如产生正常的单个标签)的位置, 但不形成切割线CL (参见图69的流程,这将在后面描述,注意,形成半切割线以 替代切割线CL)。接着,以与第一标签相同的方式产生第二 (图中右侧)常规标签 L,由此随着在端部形成切割线CL来形成其中具有两个标签的常规标签主体。该 常规标签主体的长度是在正常单个标签产生过程中产生的常规标签L的长度(基 本上等于环绕切割线BL的设置间距)的大约简单的两倍。
在图66中示出了在以批量形式产生以上用图62描述的多个(在该例子中是两 个)没有环绕切割线BL的常规标签L的情况下、外观的例子。在该情况下,类似 于以上,在产生第一 (图中左侧)常规标签L之后,将常规标签L输送(在第一模式中打印完成之后)到用于形成切割线CL (假如产生正常的单个标签)的位置,
但不形成切割线CL (参见图69的流程,这将在后面描述,注意,形成半切割线以 替代切割线CL)。接着,以与第一标签相同的方式产生第二 (图中右侧)常规标签 L,由此随着在端部形成切割线CL来形成其中具有两个标签的常规标签主体。该 常规标签主体的长度是在正常单个标签产生过程中产生的常规标签L的长度(设 定为预定的固定值的长度)的大约简单的两倍。
在图67中示出了在以批量形式产生以上用图63描述的多个(在该例子中是两 个)常规标签L的情况下、外观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在产生第一 (图中左侧) 常规标签L之后,常规标签L如上所述在打印完成之后不输送(在第一模式中打 印完成之后)到用于形成切割线CL的位置(在第二模式中打印完成之后输送停止; 参见图69的流程,这将在后面描述)。接着,以与第一标签相同的方式产生第二(图 中右侧)常规标签L,但在类似于第一标签L的常规标签L已经输送了预定距离 之后,在标签前端(馈送方向的下游;图中左侧)形成半切割线HC1,由此在第 一标签L和第二标签L之间形成分界线。在本实施例中,在最后产生的标签L(在 该例子中,图中右侧的第二常规标签L)的端部上切割线CL的形成基本上不以第 二模式实施。为此,如上所述其中形成有两个标签的常规标签本体保持连接至从盒 子放出的带子(所谓的链式打印功能)。该常规标签本体的长度不同于以上,短了 一段距离,该距离等于第二常规标签L的前端区域S1 (假设,每个标签L的打印 区域S部分的长度与上述图65和图66中是相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常规标签L的至少后端设置在外壳200离开标签产生装 置1的标签放出口 11的内侧上。例如,第一常规标签L从标签放出口 11放到外侧, 同时仍然处于上述的连接状态。结果,操作者可以通过从剥离纸101d的两个半切 割线HC1和HC2之间剥去五层结构中除了剥离纸101d之外的四层(覆盖膜103、 粘合剂层101a、基底膜101b和粘合剂层101c),将第一常规标签L粘贴到目标物 体。操作者还可使用合适的剪刀等来剪切第一常规标签L。
第二标签L在下一 (第三)标签L产生时从标签放出口 ll放到外侧,由此让 操作者能通过以如上所述的相同方式剥去第二标签L来将第二标签L粘贴到目标 物体上。
在产生了第二标签L之后,通过用标签产生装置1上的合适按钮(包括切割 器驱动键卯、电源键14等实施手动操作)或者通过在PC118上输入合适的操作, 第二标签L可以如同第一模式的相同方式在端部被切割、放出和输送。也可根据操作者的喜好使用上述的手动操作来设定此时切割线CL的位置(这同样适用于只 有单个常规标签L以第二模式产生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装置1上产生RFID标签T和常规标签L时,图68所 示的控制内容由PC118的控制电路130 (未示出)来执行。该图对应于上述的图8。 注意,相同的步骤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将合适地省略或简化对它们的描述。 例如当操作者输入合适的操作以指令系统开始标签编辑时,控制电路130开始该流 程。
首先,在步骤S2005中,构造成表示盒子是否为识别记号PM设置在基带101 (或覆盖膜103)上的有记号盒子的有记号盒子标志FM、构造成表示操作者是否 己经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模式选择标志FD、以及构造成表示盒子是否为包括RFID 电路元件To的标记盒子的标记盒子标志FT各初始化为零。
接着,在步骤S10中,类似于以上,确定由标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传感器81 检测并由控制电路110获取的盒子信息是否已由通信线路NW接收到。假如已经 接收到信息,就确定满足条件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类似于以上,根据在步骤SIO中接收到的信号,获取装入标 签产生装置1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的信息。盒子信息如上所述包括表示盒子是否 为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盒子的信息,并且假如是的话,盒子信息还包括 诸如RFID电路元件To的设置间隔(等于识别记号PM的设置间隔)、以及基带101 (覆盖膜103)的带子宽度之类的信息。在盒子是没有RFID电路元件To的常规 盒子的情况下,信息类似于以上包括基带101 (覆盖膜103)的带子宽度、以及盒 子是否为具有上述识别记号(在该例子中,具有环绕切割线BL)的有记号盒子, 假如是的话,信息还包括环绕切割线的设置间隔(等于识别记号PM的设置间隔)。
在下一步骤S2020中,基于在步骤S15中获取的盒子信息,来确定盒子7是 否为包括带子上的识别记号的盒子(即,标记盒子或包括环绕切割线BL的常规盒 子)。在盒子包括识别记号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025。
在步骤S2025中,构造成表示盒子是否为具有识别记号PM的有记号盒子的有 记号盒子标志FM设为1,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030。
在步骤S2030中,基于在步骤S15中获取的盒子信息,来确定盒子7是否为 具有在基带101中具有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盒子。假如盒子不是标记盒子(即, 假如盒子是预先切割盒子),则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75,这将在 后面描述。在盒子是标记盒子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步骤S2030中的条件,流程前进到步骤S2035。
在步骤S2035中,构造成表示盒子是标记盒子的标记盒子标志FT设为1,且 流程前进到步骤S75,这将在后面描述。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20中,在盒子7不是在带子上包括识别记号的盒子的 情况下(即,盒子是没有环绕切割线BL或识别记号PM的常规标记盒子),确定 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040。
在步骤S2040中,确定操作者是否通过PC118的操作部件118b选择了第一模 式(在盒子是没有环绕切割线BL或识别记号PM的常规标记盒子的情况下,让操 作者能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假如操作者选择了第一模式,则确定满足步骤 S2040中的条件,在步骤S2045中将模式选择标志FD设为1,且流程前进到步骤 S75,这将在后面描述。另一方面,假如操作者选择了第二模式,则确定不满足步 骤S2040中的条件,且流程直接前进到步骤S75。
在步骤S75中,类似于以上,操作者通过操作者部件118b输入文本信息。
接着,在步骤S2077中,确定与在步骤S75中输入的文本信息相对应的打印 区域S。此外,确定前半切割线HC1的位置(前半切割位置)、后半切割线HC2 的位置(后半切割位置)、以及切割线CL的位置(完全切割位置)。尽管省略了详 细描述,但是可以使用在以上实施例1至4中描述的任何方式,来确定打印区域和 这些切割位置。
在步骤S65中,类似于以上实施例中的每一个,显示信号输出到显示部件118a, 以显示待产生的RFID标签T (或常规标签L)的图像。
在步骤S70中,类似于以上,例如根据是否已经从操作部件118b输入标签产 生开始指令的操作信号,来确定操作者的文本编辑是否已经完成。在文本输入还未 完成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流程前进至步骤S75。在步骤S70中,在文本输 入完成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85。
在步骤S85中,类似于以上,形成标签产生信息,该标签产生信息包括在以 上步骤中设定的各种设定信息、根据由操作者输入的文本信息的打印数据、在产生 RFID标签T的情况下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信息(写入数据)等、以及以上三 个标志FM、 FD和FT的值。然后,通过通信线路NW将形成的标签产生信息发 送到标签产生装置l的控制电路110。此外,尽管省略了详细描述,但是在标签产 生装置1能够以批量形式连续产生多个标签的情况下,可以与使用上述过程的NO (这里,NO是等于1或更大的整数)个RFID标签T或多个常规标签L联系起来进行设定。在步骤S85中,用于NO个标签的标签产生信息发送到控制电路IIO(参 见图69的步骤S2107,这将在后面描述)。这样,流程结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流程中表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步骤或去除步骤,或者可 以更改步骤的顺序,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基于通过PC118实施的编辑操作,图69所示的控制内容由本实施例的标签产 生装置1的控制电路110来执行。该图对应于上述的图16。注意,相同的步骤用 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将合适地省略或简化对它们的描述。如上所述,该流程对 应于以批量形式连续产生多个标签。注意,例如当操作者在PC118上输入合适的 操作以指令系统开始标记标签编辑且该指令信号从PC118输入时,控制电路110 开始该流程。
首先,在步骤S2101中,用于在连续批量生产过程中对待产生的标签数量进 行计数的变量n重设为零。
接着,在步骤S103中,类似于以上,基于来自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 来确定盒子7是否装入盒子固定器6。在装入盒子7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且 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类似于以上,通过通信线路NW将基于来自盒子传感器81 的检测信号获取的盒子信息发送到PCU8。
在下一步骤S2107中,确定用于NO (NO:等于1或更大的整数)个标签的 产生信息是否已经通过通信线路NW从PC118接收到。该标签产生信息如上所述 包括诸如前后半切割位置和完全切割位置之类的设定信息、基于操作者输入的文本 信息的打印数据、用于产生标签的RFID电路元件To的通信数据(写入数据)、以 及三个标志FM、 FD和FT。重复该步骤,直到已经接收到该信息为止, 一旦接收 到信息,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llO。
接着在步骤S110中,类似于以上,变量M和N初始化为零。
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115,在该步骤中,类似于以上,馈送辊27和墨带收 巻辊106被转动地驱动,以转动地驱动驱动辊51。由于这种布置,基带101和覆 盖膜103彼此粘贴在一起以形成单带,所得到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被形成和输 送。
接着,在步骤S2117中,确定有记号盒子标志FM是否等于1。如上使用图68 所述,在装入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RFID盒子或预先切割盒子的情况下,因为 FM=I,所以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20。另一方面,在盒子是不同的盒子的情况下,因为FM-0,所以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175, 这将在后面描述。
在步骤S120,类似于以上,基于记号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确定是否已经 检测到标识符PM (覆盖膜103是否已经到达打印开始位置)。假如检测到标识符 PM,就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25。
在步骤S125中,类似于以上,给打印头23供电,以对应于在步骤S2107中 接收到的标签产生信息中的打印数据,在覆盖膜103的可打印区域S中开始打印 诸如字母、符号、条形码之类的标签印记R。
接着,在步骤130中,类似于以上,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 到前半切割位置。假如已经到达前半切割位置,则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 骤S135。
在步骤S135中,类似于以上,在半切割器34定位在前半切割位置前面的状 态下停止对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并且停止(暂停)标签印记R的打印。
接着,在步骤S140中,类似于以上,转动半切割器34以实施前半切割,用 于形成前半切割线HC1。
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45,在该步骤中,类似于以上,再次开始带有印记 的标签带109的输送,且继续标签印记R的打印。
接着,在步骤S2147中,确定标记盒子标志FT是否等于1。如上使用图68 所述,在装入的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RFID盒子的情况下,因为FT^1,所以 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50。另一方面,在盒子是预先切割盒子的情 况下,因为FT:O,所以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148,这将在后面 描述<=
在步骤S150中,类似于以上,确定输送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己经输 送了预定距离。假如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己经输送了预定距离,则满足条件,且 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00,在该步骤中,实施类似与上述的标记存取处理(将省 略详细描述)。
在步骤S200结束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55,在该步骤中,类似于以上,确定 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到完全切割位置。假如打印已经到达完全切割 位置,就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160。
在步骤S160中,类似于以上,在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处于完全切割位 置前面的情况下,停止对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接着,在步骤S2162中,确定标签产生计数变量n是否等于在步骤S2107中 接收到的指令标签产生计数NO。假如于指令计数相同数量的标签产生已经完成, 则因为n:NO,所以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65。假如还未产生所有 的标签,则因为n〈NO (这将在后面描述),所以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 步骤S2164,在该步骤中,n增l。流程然后返回到步骤SllO,在该步骤中重复同 样的过程。注意,步骤S160和步骤S162可以颠倒,从而在步骤S2162中确定不满足条 件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2164和后续步骤,而不通过步骤S160。在步骤S165中,类似于以上,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覆盖膜103、粘合剂 层101a、基底膜101b、粘合剂层101c和剥离纸101d都被切割(分离),并且实施 完全切割处理以形成切割线。由切割机构15实施的分离导致形成从带有印记的标 签带109切割下来的标签状RFID标签T或常规标签L。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170,在该步骤中,类似于以上,继续驱动辊51的输 送,从而将RFID标签T或常规标签L从标签放出口 11放出到装置外侧,且流程 结束。另一方面,在步骤S2117中确定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2175中,在 继续带子输送之后,确定带子是否已经输送了预定距离。例如,该距离预设为固定 值,以在标签前端设立没有标签印记R的小的打印接收区域。类似于以上,可以 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例如,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 119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通过例如检测在步骤S115 中带子开始输送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此时的确定。接着,在步骤S2180中,类似于步骤S125,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 输出到打印头驱动电路120,以给打印头23供电,并且对应于在步骤S2107中接 收到的标签产生信息中的打印数据,在覆盖膜103的上述可打印区域S中开始打 印诸如字母、符号、条形码之类的标签印记R。接着,在与步骤S130相对应的步骤S2185中,类似于以上,确定带有印记的 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到前半切割位置。假如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已经输送到, 则流程前进到与步骤S135相对应的步骤S2190,在该步骤中,类似于以上,在半 切割器34定位在前半切割位置前面的状态下,停止对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 送,并且停止(暂停)标签印记R的打印。然后,在与步骤S140相对应的步骤S2195中,类似于以上,转动半切割器34以实施前半切割,用于形成前半切割线HC1。接着,在与步骤S145相对应的步骤S2200中,类似于以上,再次开始对带有 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并且继续标签印记R的打印,确定带有印记的标签带 109是否已经输送到上述打印末端位置(包含在步骤S2107中接收到的标签产生信 息中)。类似于以上,可以使用预定的已知方法,通过例如检测在步骤S115中带子 开始输送之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此时的确定。确定不满足条件且重复该步骤,直到 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到达打印末端位置为止。 一旦已经到达打印末端为止,就确 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210。在步骤S2210中,类似于上述图17的步骤S260,停止对打印头23的供电, 由此停止打印标签印记R。结果,完成在打印区域S中打印标签印记R。接着,在步骤S2215中,确定模式选择标志FD是否等于1。如上使用图68 所述,在除了以上RFID盒子或预先切割盒子的盒子装入盒子固定器6的情况下, 操作者可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在操作者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因为 FD=1,所以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220。在操作者选择了第二模式 的情况下,因为FD:O,所以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225。在步骤S2220中,确定在步骤S2210中打印结束之后、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 是否已经输送了预定距离。为了将标签长度设定为与操作者的第一模式(将标签长 度设为固定长度的模式)选择的预定的固定长度,该距离预设为与在步骤S115中 开始带子输送之后的固定长度相对应的距离。类似于以上,可以使用预定的已知方 法(例如,通过对由构造成驱动作为脉冲电动机的馈送电动机119的馈送电动机驱 动电路121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通过例如检测在步骤S115中带子开始输送之 后的输送距离来作出此时的确定。假如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已经输送了上述预定距离,则在步骤S2220中确 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60,实施相同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操作者在步骤S2215中选择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 件,在步骤S2225中,类似于步骤S160,停止馈送辊27、墨带收巻辊106和驱动 辊51的转动,从而停止对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的输送。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2230,在该步骤中,类似于步骤S2162,确定标签产 生计数的变量n是否等于在步骤S2107中接收到的指令标签产生计数NO。假如与 指令计数相等的标签数量的标签产生已经完成,则因为n:NO,所以确定满足条 件,且流程结束。假如还未产生所有的标签,则因为iKNO,所以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164, n增l。流程然后返回到步骤S110,并且重复相同 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2147中,在装入盒子固定器6的盒子7是预先切割的盒 子且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2148中,类似于步骤S2205,确定带有印记的 标签带109是否已经输送到打印末端位置(包括在步骤S2107中接收到的标签产 生信息)。当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到达打印末端位置时,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 到下一步骤S2149。在步骤S2149中,类似于步骤S2210,停止对打印头23的供电,由此停止打 印标签印记R。结果,完成在打印区域S中打印标签印记R。接着,流程前进到步 骤S155,重复相同的过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流程中所示的过程。可以添加或去除步骤,或者步骤 的顺序可以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实施例5中,PC118基于由盒子传感器81获取的盒子信息, 来设定在标签产生装置1中的打印完成之后带子的输送行为。结果,当具有不同 RFID电路元件To和环绕切割线BL状况、设置间隔、带子宽度等的各种盒子安装 到盒子固定器6时,与该盒子类型相对应,根据操作者的选择操作(或自动地)切 换标签产生过程中的输送行为。由于这种布置,基于标签产生过程中的便利性和操 作者喜好,标签长度可以形成为灵活地对应于与打印完成之后的输送行为相关的各 种需求,诸如接受固定长度时自动切割的喜好、或希望调整打印之后的标签长度(手 动实施切割)。结果,可进一步提高操作者便利性。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在其中打印区域S基本以恒定间距分隔的盒子(标 记盒子或预先切割盒子)被安装时,将模式设定为第一模式(图68的步骤S2025)。 结果,带子输送到与该恒定间距相对应的特定位置(在该例子中,该位置是切割线 L与切割机构15的可移动刃41相对的位置),然后停止输送(参见图29的步骤 S160),接着实施切割(步骤S165),从而迅速并有效地形成RFID标签T或带有 环绕切割线BL的常规标签L,标签的长度对应于恒定间距。此时,在步骤S165 中通过切割机构15来自动实施切割,从而免除操作者通过使用诸如剪刀之类的工 具或者通过手动操作切割机构15来实施切割的需要,由此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负 担。此外,在RFID标签T产生过程中,步骤S160中的输送停止位置(完全切割 位置)设定到在标签厚度方向不与RFID电路元件To交叠的位置,由此还实现可 靠地防止操作者通过以上手动操作错误切割或损伤RFID电路元件To的效果等。在使用预先切割盒子的常规标签L产生过程中,设计类似地可靠地防止操作者错 误地切割环绕切割线BL。尤其,在其中打印区域S以恒定间距分隔的不同盒子被安装的情况下,如同 在上述的第一模式中,输送不必在规定位置(因为优点很小)停止,因为没有分隔。可以使用PC118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参见图68的步骤S2040),第一模式 构造成在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已经输送到特定位置之后停止输送,或者第二模式 构造成在打印之后立即停止输送而没有任何进一步馈送,由此提高操作者的操作灵 活性并提高便利性。在选择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如同以上使用图67先前所述,例 如,还可以连接状态从标签放出口 ll放出多个常规标签L的前端侧。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当装入标记盒子或预先切割盒子时,在标签产生装 置1中,可以通过传感器127来检测识别记号PM (参见步骤S120等),可以根据 检测结果来识别带子的馈送位置,并且可以协配地实施相应的馈送控制、打印控制 和切割控制,由此实现可靠的操作。还可使用具有与RFID电路元件To (或环绕 切割线BL)的设置位置和识别记号PM的位置相关的不同关系的多个盒子。在这 种情况下,传感器127也可可靠地识别识别记号PM,从而可精确地识别馈送位置, 并且协配地可靠执行各种控制处理。注意,除了实施例5之外,还可根据本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都不脱离本发明 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下面将关于这些修改来作出描述。(5-l)在RFID标签T中省略后半切割线HC2的情况下使用图20、图64等,己经基于一示例性场景来描述本实施例,在该场景中, 包括RFID电路元件的RFID标签T除了前半切割线HC1之外还形成后半切割线 HC2。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根据打印区域S的打印形式来省略 后半切割线HC2 (在有许多打印字母的情况下,等等)。在图70 (对应于上述的图20A)中示出了本修改的RFID标签T的外观的例子。在图71中示出了在以批量形式连续产生多个这种RFID标签T的情况下的外 观,该图对应于上述的图65。此外,在该例子中,如图所示,半切割线HC3设置 在两个RFID标签T和T之间(在正常的单个RFID标签产生过程中形成切割线 CL的部位)。(5-l)其它在本实施例中,如同以上实施例1的修改(l-3)所述,标签产生装置1可设有如上所述的PC118的编辑功能(所谓的自给式类型)。此外,本实施例可应用到带子 未彼此粘结的构型,如同在以上实施例1的修改(l-4)中那样。在这些情况下,在打 印之后与操作者需求相关的各种馈送行为可被灵活支持,由此实现提高操作者便利 性的效果。此外,类似于以上,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可以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 正面或顶面上,并且可以从定位在装置主体2的正面或顶面上的装置主体2的外侧 (外壳200)上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中读取信息。此外,除了分 开设置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和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之外,该设 计还可构建成,两者设置成公共环形天线。此外,本实施例还可应用到通过从用于 产生标签的只读RFID电路元件To中读取RFID标记信息、且打印与因此读取的 RFID标记信息相对应的印记来形成RFID标签T的情况,预定的RFID标记信息 预先以不可擦除的方式存储在该只读RFID电路元件To中。在这种情况下,实现 了如上的相同效果。在以上实施例1至5中,基于设置在标签产生装置1中的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 天线LC2来读取信息并没有特别详细地描述。通过使用装置外侧的信息获取部件 (读取器部件),例如,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从用标签产生装置1产生的RFID标签T 或其它RFID标记(下文中简称为"RFID标记";这些RFID标记包括用于获取信 息的上述RFID电路元件To)中获取存储在IC电路部件中的信息。此时,用于标 签产生装置1中的诸如打印头23、馈送辊27、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切割 机构15和半切割模块35之类的每个操作装置的命令信号可以存储在RFID标记中。 然后,读取RFID标记以获取命令信号,由此能基于该命令信号作出相应操作装置 的操作。下面将关于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6来作出描述。本发明应用基于读取RFID标记以检査(产品购买之后的维护检查、产品装运 之前的检查等等)标签产生装置1的命令执行功能。此外,作为本发明的特征,在 给予各个操作装置操作指令时存储在RFID标记(检查RFID标记)中的命令信号 的内容基本上(至少部分地)被保准化到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从PC118输入的 命令信号和来自标签产生装置1的操作装置(在该例子中是电源键14、切割器驱 动键90等)的命令信号。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装置1中,可以从RFID 标记、从PCU8和从操作装置执行以上的检查处理。图72所示的检查处理的控制过程由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装置1中的控 制电路110来执行,此时执行了检査。在图72中,首先在步骤S3010中,初始化键压计数值和后述的其它各种数据。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3020,在该步骤中,输入标签产生装置1的操作装置 (如上所述,在该例子中是电源键14和切割器驱动键90)的操作信号,并且实施 键扫描处理,该键扫描处理构造成检测操作了哪个操作装置。然后,在步骤S3030中,使用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实施从外部装置 的RFID标记(其中预先存储了检查命令信号;详细将在后面描述)的用于获取信 息的RFID电路元件To的信息获取处理(标记读取处理)。尤其,首先切换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出到切换电路86,以连接 公共天线装置240和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然后,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输 出接口 113输出到发送电路306,并且经受预定模制的询问波作为用于获取存储在 设于RFID标记中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中的命令信号的查询信号 被发送到待通过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读取的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 元件To。接着,响应于查询信号,从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发送的答 复信号(包括命令信号)由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来接收,并且由接收电 路307和输入/输出接口 U3来结合和获取。接着,在步骤S3040中,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输入(接收)来自PC118的 操作信号。然后,在步骤S3100中,执行基于与步骤S3020的键扫描处理的扫描结果相 对应的键压的命令确定处理(详细参见图73,这将在后面描述)。接着,在步骤S3200中,执行基于与步骤S3040的接口数据接收处理结果相 对应的接口接收数据的命令确定处理(详细参见图74,这将在后面描述)。接着,在步骤S3300中,执行基于与步骤S3030的标记读取处理结果相对应 的RFID标记的命令确定处理(详细参见图75,这将在后面描述)。然后,在步骤S3400中,基于步骤S3100、步骤S3200和步骤S3300的处理结 果,来执行与由这些步骤中的一个步骤所确定的命令信号的内容相对应的处理(详 细参见图76)。接着,在步骤S3050中,确定标签产生装置1的装置电源是否关了 (OFF), 假如关了,则满足条件,且流程结束。假如装置电源开着(ON),则不满足条件, 流程返回到步骤S3020,重复相同的过程。在图73中示出了图72的步骤S3100的详细过程。在图73中,首先在步骤S3110中,确定在其它处理中(在步骤S3200中基于接口接收数据的命令确定处理中、或在步骤S3300中基于RFID标记的命令确定处 理中)是否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假如在其它处理中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则确定 满足条件,且流程结束。假如在其它处理中还没有确定请求命令,则确定不满足条 件,且流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3120。在步骤S3120中,基于步骤S3020的扫描处理结果,确定标签产生装置1的 电源键14是否被按压。假如电源键14被按压,则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 骤S3130。在步骤S3130中,确定标签产生装置1的切割器驱动键90是否重新被按压。 假如切割器驱动键90没有重新被按压,则确定不满足条件,流程返回到步骤S3120, 重复相同的过程。假如切割器驱动键90重新被按压,则确定满足条件,流程前进 到步骤S3140,在该步骤中,键压计数器(例如,设置在控制电路110中)的计数 值增一,流程返回到步骤S3120,重复相同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3120中,在标签产生装置1的电源键14还没有被按压的 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流程前进到步骤S3150。在步骤S3150中,确定键压计 计数值是否为零。在计数值为零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件,且例程结束。在计数值 不为零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160。在步骤S3160中,基于在步骤S3150中确定的键压计数值(等于给至少一个 操作装置提供指令的第三命令信号)来实施命令表搜索,并且在步骤S3170中, 确定相应的请求命令。此时,计数值和请求命令类型例如预先以预定的关联形式(例 如,表格;参见图77,这将在后面描述)存储在控制电路110内。在步骤S3170 中,基于步骤S3160的搜索结果,来确定与在步骤S3150中确定的键压计数值相 对应的内容的命令。 一旦确定了请求命令,流程就结束。在图74中示出了图72的步骤S3200的详细过程。在图74中,首先在步骤S3210中,确定在其它处理中(在步骤S3100中基于 键压的命令确定处理中、或在步骤S3300中基于RFID标记的命令确定处理中)是 否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假如在其它处理中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则确定满足条件, 且流程结束。假如在其它处理中没有确定请求命令,则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 进到下一步骤S3220。在步骤S3220中,基于步骤S3040的数据接收结果,确定是否已经从PC118 在输入/输出接口 113中输入(接收)用于执行检查处理的操作信号(命令信号)。 假如还没有实施用于执行检査处理的操作,则确定不满足条件,且例程结束。假如已经实施了用于执行检查处理的操作,则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230。 在步骤S3230中,基于在步骤S3220中输入的命令信号,来进行命令表搜索, 并且在步骤S3240中,确定对应的请求命令。也就是说,类似于以上,来自PC118 的命令信号和请求命令类型例如预先以预定的关联形式(例如,类似于上述的表格; 参见图77,这将在后面描述)存储在控制电路110内。在步骤S3240中,基于步 骤S3230的搜索结果,来确定与在步骤S3220中识别的命令信号相对应的内容的 命令。 一旦确定了请求命令,流程就结束。在图75中示出了图72的步骤S3300的详细过程。在图75中,首先在步骤S3310中,确定在其它处理中(在步骤S3100中基于 键压的命令确定处理中、或在步骤S3200中基于接口接收数据的命令确定处理中) 是否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假如在其它处理中已经确定了请求命令,则确定满足条 件,且流程结束。假如在其它处理中没有确定请求命令,则确定不满足条件,且流 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3320。在步骤S3320中,基于步骤S3030的RFID标记读取结果,确定是否已经从待 读取的RFID标记中读取信息(读取数据)。假如还没有读取信息,则确定不满足 条件,且例程结束。假如己经读取了信息,则确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 S3330。在步骤S3330中,从在步骤S3320中读取的信息内提取并获取命令信号(用 于执行检査处理)。接着,流程前进到步骤S3340,在该步骤中,基于在步骤S3330中获取的命 令信号,来进行命令表搜索,并且在步骤S3350中,确定对应的请求命令。也就 是说,类似于以上,来自RFID标记的命令信号和请求命令类型例如预先以预定的 关联形式(例如,类似于上述的表格;参见图77,这将在后面描述)存储在控制 电路110内。在步骤S3350中,基于步骤S3340的搜索结果,来确定与在步骤S3330 中获取的命令信号相对应的内容的命令。 一旦确定了请求命令,流程就结束。 在图76中示出了图72的步骤S3400的详细过程。在图76中,首先在步骤S3410中,确定是否已经在步骤S3100基于键按压的 命令确定处理、步骤S3200基于接口接收数据的命令确定处理、或步骤S3300基 于RFID标记的命令确定处理中确定了请求命令。假如还没有确定请求命令,则确 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结束。在一个处理中确定了请求命令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条 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420。在步骤S3420中,与请求命令相对应的控制信号(或驱动信号)输出到确定 请求命令的目标操作装置(或驱动装置),且例程结束。
在图77中示出了上述命令表的例子。
在图77中,"切割(Cut)"功能、"打印帮助(PrintHELP)"功能、以及"打印 介质信息(Print medium information)"功能等在该例子中设为用于检査处理执行所 请求的命令处理的内容,"Cut"功能构造成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 (或自动馈 送预定距离然后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 "Print HELP"功能构造成打印标签 产生装置l的功能描述信息,而"Print medium information"功能构造成打印基带 101和覆盖膜103的带子属性信息。对于图中的每个功能,在相应的每栏中赋予通 过接口 113从PC118输入的命令信号"(接口接收命令)"、从RFID标记(在该例 子中是检査RFID标记Tm)读取的命令信号("带有RFID标记的命令")、以及键 压计数器的计数值("键压计数值")(即,诸功能标准化为基本相同的命令信号以 给相同的操作提供指令)。
例如,"Cut"功能赋予通过接口 113从PC118输入的命令信号"0xlBTEST03"、 从RFID标记读取的命令信号"0xlBTEST03"、以及键压计数器的计数值"3"。结 果,在通过接口 113从PC118输入命令信号"0xlBTEST03"的情况下、或在从检 测RFID标记Tm的RFID电路元件To读取命令信号"0xlB TEST03"的情况下、或 在键压计数器的计数值为"3"的情况下,就将最终的请求命令(共同地)设为"Cut" (参见步骤S3170、步骤S3240、以及步骤S3350)。
类似地,在通过接口 113从PC118输入命令信号"0xlBHELP01"的情况下、或 在从检测RFID标记Tm的RFID电路元件To读取命令信号"OxlB HELP01"的情况 下、或在键压计数器的计数值为"9"的情况下,就将请求命令(共同地)设为"Print HELP"(参见步骤S3170、步骤S3240、以及步骤S3350)。
类似地,在通过接口 113从PC118输入命令信号"0xlBHELP02"的情况下、或 在从检测RFID标记Tm的RFID电路元件To读取命令信号"OxlB HELP02"的情况 下、或在键压计数器的计数值为"10"的情况下,就将请求命令(共同地)设为"Print medium information"(参见步骤S3170、步骤S3240、以及步骤S3350)。
在图78中示出了包括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的RPID标记的例子 外观图。
在图78中,检测RFID标记Tm包括上述用于获取信息的RFID电路元件To。 该RFID电路元件To类似于以上包括IC电路部件151和天线152。例如,检测RFID标记Tm可以通过将RFID电路元件To经由合适的保护元件设置在卡状板中来构 成,但也可以形成为根据上述实施例6的标签产生装置1的RFID标签T。
在图79 (对应于上述的图7)中示出了检查RFID标记Tm的RFID电路元件 To的功能结构。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7相同的部件,将合适地 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79所示,检查RFID标记Tm的RFID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件151 类似于以上包括整流部件153、电源部件154、控制部件155、时钟提取部件156、 调制解调器部件158、以及存储器部件157。存储器部件157预先存储并保持先前 所述的用于检查处理的命令信号。
在图80中示出了根据检査处理执行而在标签产生装置1中实施执行的处理的 例子。此外,图80示出了在执行图77所示的"PrintHELP"命令时、打印项目的 打印例子(例如,常规标签L或RFID标签T)。如图80所示,在该例子中打印了 关于按键操作的操作者引导信息(功能描述信息)。该功能描述信息预先设定和存 储在控制电路110中,并且打印了该存储的打印数据。由于预先存储了图形打印数 据,就简单地执行了 "PrintHELP"。
在图81A和图81B中示出了根据检查处理执行在标签产生装置1中执行的实 际处理的其它例子。此夕卜,图81A和图81B示出了在执行图77所示的"Print medium infromation"命令时、打印项目的打印例子(例如,常规标签L或RFID标签T)。 在图81A所示的例子中,打印了诸如带子类型(对于不包括RFID电路元件To的 常规标签的粘合类型(层压类型))、带子宽度(36mm)、对应的打印速度(20mm/s) 和打印区域长度(30mm)之类的带子属性信息(在该例子中,打印了该信息的常 规标签L形成在带子上)。在图81B所示的例子中,类似地打印了诸如带子类型(包 括RFID电路元件To的RFID标签带)、带子宽度(24mm)、对应的打印速度 (20mm/s)和打印区域长度(20mm)之类的带子属性信息(在该例子中,打印了 该信息的RFID标签T形成在带子上)。注意,还可打印RFID电路元件To的基带 101的设置间距。
此外,在执行以上"Print medicum information"的过程中,本发明并不局限于 如上所述与带子属性信息相对应的印记,而可以打印与由盒子传感器81检测到的 盒子类型相对应的印记。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实施例6中,在检查标签产生装置l (包括诸如维护和装运 前检查之类的各种检查和测试)时,在相应的装置(在以上例子中是打印头23、切割机构15等)上实施用于各种检查处理的操作(在以上例子中是打印帮助、打 印介质信息、切割处理等)。此时,用于实施这种操作的命令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从
PC118经由有线通信(或基于标签产生装置1的键14、 19等的操作)来输入、或 者通过使用检测RFID标记Tm的无线通信来输入。
也就是说,用于指令操作装置实施操作的命令信号可以不仅以有线形式从 PC118中(或基于标签产生装置1的键14、 90等的操作)来输入,而且以基于检 测RFID标记Tm的无线形式来输入。在无线形式的情况下,与从使用PC118 (或 键14、 90等)的复杂操作中产生命令信号的情况相比,读取RFID标记Tm的简 单操作已经足够了。也就是说,操作者并不需要使用PC118的键、按钮和开关来 实施复杂的操作以产生命令信号,由此减轻了操作劳动。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当以多种命令输入形式来分别输入命令信号时(在 该例子中是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113的PC118的操作、读取RFID标记Tm、以及键 14和90的操作),这些命令信号(至少部分地)被给予相同的公共命令信号以给 相同的操作装置提供相同的操作指令(参见图77的"接口接收命令(I/F RECEPTION COMMAND)"和"RFID标记中的命令(COMMAND IN REFID TAG)")。由于这种 布置,与使用单独命令相比,处理用于控制电路110中的控制的命令信号的类型数 量可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图77所示的关联表形成为替换"I/F RECEPTION COMMAND"、 "COMAND IN RFID TAG"禾n "键压计数值(KEYPRESS COUNT VALUE)"之中的那些指令,它们在信号形式方面不同但给带有单个公共相应命令 的相同操作装置提供了相同的操作指令(例如,"0xlBTEST03"和计数值"3"— "Cut"命令)。也就是说,即使命令信号的形式和格式不同,但是通过用关联表替 换命令,命令可以设立成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公共命令。
注意,除了实施例6之外,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作出各种修改,但不脱离本发明 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下面将关于这些修改作出描述。
(6-l)其它公共命令的例子
尽管在上述的示例性场景中,使用图77的关联表,"Cut"、 "Print HELP"和 "Print medium information"用作标准化为检査处理执行的请求命令的例子,但是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图82所示,诸如"写入RFID(Write RFID)"和"读取 RFID(ReadRFID)"之类的与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I相关的命令、以及诸如 "接收打印数据(Receive print data)"、"开始打印(Start printing)"和"设定打印参数 (Set print parameters)"之类的与打印头23相关的命令可以替换和标准化为如上所述。如图所示,启动和禁用通过用于获取信息的环形天线LC2从RFID标记Tm读 取信息("启动(Enable)""禁用(Disable)")也可准备为命令。在以上实施例的各个 中,在标签产生装置1的上述检查(产品购买之后的维护检査,产品装运之前的检 查)过程中可以合适地使用这些各种命令,这些各种命令还可应用到在用图16等 描述的标签产生过程中实施的各项操作控制过程。 (6-l)其它本实施例还可应用到带子未彼此粘结的构型中,如同在以上实施例1的修改 (1_4)中那样。在这些情况下,类似于以上,可实现减轻操作者的操作劳力负担的效果。此外,类似于以上,除了分别设置用于产生标签的环形天线LC1和用于获取 信息的环形天线LC2之外,设计可以构建成两者设置成公共环形天线。此外,本 实施例还可应用到通过从用于产生标签的只读RFID电路元件To中读取RFID标 记信息(预定的RFID标记信息预先以不可擦除的方式存储在只读RFID电路元件 To中)、并打印与因此读取的RFID标记信息相对应的印记来产生RFID标签T的 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实现与以上相同的效果。此外,除了先前所述的之外,根据相应实施例的手段和示例性修改还可合适地 组合起来利用。注意,可根据本发明作出没有具体描述的各种修改,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 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标签编辑装置(118),包括带子属性信息获取装置(S15),所述带子属性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用盒子固定器(6)安装的盒子(7;7’;7”)中设置的打印接受带(103;101’;101”)、或待粘结至所述打印接受带(103)的基带(101)的带子属性信息;以及馈送设定装置(S2020、S2025、S2030、S2035、S2040、S2045),所述馈送设定装置用于根据由所述带子属性信息获取装置(S15)获取的所述带子属性信息,设定在由打印装置(23)完成打印之后、从馈送装置(108)馈送所述打印接受带(103;101’;101”)的馈送行为,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编辑装置实施通过使用标签产生装置(1)产生的带有印记的标签(T、L)的编辑,所述标签产生装置(1)包括用于馈送所述打印接受带(103;101’;101”)的所述馈送装置(108);用于在由所述馈送装置(108)馈送的所述打印接受带(103;101’;101”)上实施打印的所述打印装置(23);以及在由所述打印装置(23)打印之后在预定的切割位置(CL)切割所述打印接受带(103;101’;101”)的切割装置(15)。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标签编辑装置(118),其特征在于,所述馈送设定装 置(S2020、 S2025、 S2030、 S2035、 S2040、 S2045)所设定所述馈送行为包括第 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馈送装置(108)在所述打印完成之 后将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馈送到特定位置,然后停止馈送,在所述 第二模式中,所述馈送装置(108)在所述打印完成之后停止馈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编辑装置(118),其特征在于,所述馈送设定装 置(S2020、 S2025、 S2030、 S2035、 S2040、 S2045)将所述馈送行为设置成所述 第一模式,从而当在所述打印完成之后、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的所 述切割位置(CL)到达与所述标签产生装置(1)的所述切割装置(15)相对的位 置时,所述标签产生装置(1)的所述馈送装置(108)停止馈送。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标签编辑装置(118),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 打印接受带(103; IOI';IOI")的所述盒子(7;7';7")安装到所述盒子固定器(6)、 其中所述打印接受带具有能够以一定间距设定打印区域(S)的分隔件的情况下, 所述馈送设定装置(S2020、 S2025、 S2030、 S2035、 S2040、 S2045)将所述馈送行为设定成所述第一模式,在包括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IOI,; 101")的所述盒子 (7; 7'; 7")安装到所述盒子固定器(6)、其中所述打印接受带不具有能够设定所述打 印区域(S)的分隔件的情况下,所述输送设定装置将所述馈送行为设定成所述第 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签编辑装置(1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择操作 装置(118b),所述选择操作装置用于在安装了包括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的所述盒子(7;7';7")、其中所述打印接受带不具有所述分隔件的情况下,选 择所述馈送设定装置(S2020、 S2025、 S2030、 S2035、 S2040、 S2045)将所述馈 送行为设定成所述第一模式还是所述第二模式。
6. 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编辑装置(118),其特征在于 所述馈送设定装置(S2020、 S2025、 S2030、 S2035、 S2040、 S2045)基于由所述带子属性信息获取装置(S15)获取的所述带子属性信息,根据装入所述盒子 固定器(6)的盒子是否为RFID电路元件盒子(7;7';7")来设定由所述标签产生 装置(1)的所述馈送装置(108)馈送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的馈送 行为;以及设置在所述RFID电路元件盒子(7;7';7")中的所述基带(101)或所述打印 接受带(IOI'、 101")包括其中设置了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带(101;101,; 101"),所述RFID电路元件包括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件(151)和发送并接收信 息的标记天线(152)。
7. 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编辑装置(118),其特征在于 所述馈送设定装置(S2020、 S2025、 S2030、 S2035、 S2040、 S2045)基于由所述带子属性信息获取装置(S15)获取的所述带子属性信息,根据装入所述盒子 固定器(6)的盒子是否为预切割盒子(7;7';7")来设定由所述标签产生装置(1) 的所述馈送装置(108)馈送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的馈送行为;以及 设置在所述预切割盒子(7;7';7")中的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包 括预切割带,其中,在沿着带子纵向的多个位置形成环绕切割线(BL),用于切割 将作为带有印记的标签(T、 L)粘贴到目标物体的区域。
8. 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编辑装置(118),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显示装置(118a),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根据由所述馈送设定装置(S2020、 S2025、 S2030、 S2035、 S2040、 S2045)设定的包括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的所述 馈送行为的设定结果,来显示待产生的所述带有印记的标签(T、 L)的图像。
9. 一种标签产生装置(l),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编辑装置的编辑结果来产生待粘贴到目标物体的所述带有印记的标签(T、 L),所述标签产生装 置包括-所述盒子固定器(6),所述盒子固定器能够装入和卸出所述盒子(7;7';7"), 所述盒子包括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或待粘结至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的所述基带(101);所述馈送装置(108),所述馈送装置用于馈送从所述盒子(7;7';7")中供给 的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所述打印装置(23),所述打印装置用于在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 上实施打印;所述切割装置(15),所述切割装置用于在所述预定的切割位置(CL)切割所 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所述盒子检测装置(81 ),所述盒子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装入所述盒子固定器(6) 的所述盒子(7;7';7")的类型;以及协配的控制装置,所述协配的控制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盒子检测装置(81)检 测到的所述盒子的类型,根据通过使用所述馈送设定装置(S2020、 S2025、 S2030、 S2035、 S2040、 S2045)的所述带有印记的标签(T、 L)的所述编辑结果来协配地 控制至少所述馈送装置(108)和所述打印装置(23)。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可拆卸地从所述盒子固定器(6)中卸出的所述盒子包括RFID电路元件盒子(7;7,;7,,);以及设置在所述RFID电路元件盒子(7;7';7")中的所述基带(101)或所述打印 接受带(IOI'; 101")包括其中设置了RFID电路元件(To)的标记带(101; 101,; 101"),所述RFID电路元件包括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件(151)和发送并接收信 息的标记天线(152);所述标签产生装置还包括通信装置(LC1),所述通信装置用于通过无线通信将信息发送到所述标记带 (101; IOI'; 101")的所述RFID电路元件(To)并从所述RFID电路元件(To)接 收信息。
11. 如权利要求9或IO所述的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配的控制装置根据包括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的、通过所述馈送设定装置(S2020、 S2025、 S2030、 S2035、 S2040、 S2045)的所述馈送行为的设定结果来协配地控制至少所述馈送装置(108)和所述打印装置(23),其中,在所述第一模 式中,所述馈送装置(108)在所述打印完成之后将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 馈送到特定位置,然后停止馈送,而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馈送装置(108)在 所述打印完成之后停止馈送。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配的控制装置根据通过所述馈送设定装置(S2020、 S2025、 S2030、S2035、 S2040、 S2045)的所述馈送行为的设定结果来协配地控制至少所述馈送装 置(108)、所述打印装置(23)、以及所述切割装置(15),由此,当在所述第一模 式中在所述打印完成之后、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的所述切割位置(CL) 到达与所述切割装置(15)相对的位置时,所述馈送装置(108)停止馈送。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子固定器(6)能够装入和卸出所述盒子(7;7';7"),其中,所述打印接受带(103; 101,; 101")或所述基带(101)以预定间隔设有待检测的记号(PM), 所述标签产生装置(1)还包括记号检测装置(127),所述记号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的记号(PM);以及所述协配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带有印记的标签(T、 L)的编辑结果和所述记号检测装置(127)的检测结果,协配地控制至少所述馈送装置(108)、所述打印装置(23)、以及所述切割装置(15)。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配的控制装置使用由所述记号检测装置(127)检测的所述待检测的记号(PM)作为标准位置来计算所述切割装置(15)的所述打印接受带(103;101'; 101")的所述切割位置(CL),并且根据所述计算结果和通过使用所述馈送设定装 置(S2020、 S2025、 S2030、 S2035、 S2040、 S2045)的所述带有印记的标签(T、 L)的所述编辑结果来协配地控制至少所述馈送装置(108)、所述打印装置(23)、 以及所述切割装置(15)。
15. 如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产生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显示待产生的所述带有印记的标签(T、 L)的图像的显示装置和所述馈送设 定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标签编辑装置和标签产生装置,其中,PC(118)获取用盒子固定器(6)安装的盒子(7)中设置的覆盖膜(103)、或待粘结至该覆盖膜的基带(101)的带子属性信息,并且根据获取的带子属性信息,设定在由打印头(23)完成打印之后、由馈送辊(27)馈送该覆盖膜(103)的馈送行为。
文档编号G09F3/02GK101293432SQ200810095820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7日
发明者大须贺典之, 山口晃志郎, 森山悟, 池户辰裕, 铃木干俊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