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用纸及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78716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书写用纸及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写用纸,特别涉及可以使用白板用马克笔等进行书写或擦除的 书写用纸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白板(White Board)取代现有的黑板等而被广泛地使用。白板可以使用 专用的马克笔和黑板擦而容易地进行书写或擦除。另外,在擦除时不会产生使用黑板时那 样的粉笔灰,变得容易使用。另一方面,由于白板是假想为多人使用的物体,因此,即使较大且能够移动,通常 也是固定于固定的位置之后进行使用。与此相对,若能够使可携带的物体、例如书写用纸等具有如白板那样可以使用专 用的马克笔等容易地进行书写或擦除的功能的话,则非常方便。该情况下,从易用性的观点 来看,最好是通常的纸那样柔软的物体,而不是如白板那样的坚固的板状物体。作为与能够如白板那样可以书写或擦除的书写用纸有关的现有技术,可以举出例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白色笔记本(Whitenote)、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书写用软板、专利文 献3所记载的能够容易擦除、修改文字或图形的书写用纸、以及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可擦除 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及该物品。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7-8;3406号专利文献2 日本公开公报、实开平4-113992号专利文献3 日本公开公报、特公昭50-25047号专利文献4 日本公开公报、特表2005-537951号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白色笔记本,是利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氯乙 烯(polyvinyl chloride)等对白纸的表面进行合成树脂加工而得到的。因此,存在该合成 树脂部分容易剥落,且笔记本被折弯的话则该部分的书写性极端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合 成树脂部分为单层结构,因此,存在与书写性相比而可擦性差这样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书写用软板,是在衬纸(Lining Paper)的表面上成膜 聚氯乙烯树脂层,在其上面成膜紫外线硬化型的涂料,并照射UV(紫外线)而使其硬化,从 而形成能够利用规定的书写工具进行书写和擦除的表面。该书写用软板也存在聚氯乙烯树脂层从衬纸上剥落的情况,且存在若笔记本被折 弯的话则该部分的书写性降低这样的问题。另外,存在难以同时提高书写性和可擦性两方 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能够容易地擦除、修改文字或图案的书写用纸,是 通过喷涂法或涂敷法在纸上覆盖氯磺化聚乙烯的溶液或分散液的书写用纸,与仅将纸和塑 料薄膜进行层压的书写用纸的构成不同,几乎不会发生剥落,且能够经受住反复的写入、修正。但是,在这样的书写用纸的构成中,存在与书写性相比而可擦性差这样的问题。另 外,由于是通过喷涂法或涂覆法而覆盖氯磺化聚乙烯的溶液或分散液的书写用纸,因此,无 法使用现有的装置机械性地制造书写用纸,且将上述溶液等涂敷在两面上、或使书写用纸 具有后加工能力是困难的。进而,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可进行擦除的物品,也不会在基材或涂层上产生龟裂 或断裂,并且涂层也不会从基材上剥落。但是,对于涂层为一层的物品存在可擦性差这样的问题。另外,即使在两层的情况 下,也存在用于提高可擦性的努力也不足,且即使使用该现有技术也难以同时提高书写性 和可擦性两方面的问题。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书写用纸及其制造方法, 其中,该书写用纸,通过将纸的单面或两面利用由紫外线硬化型涂料构成的两种以上的上 涂剂进行涂敷而形成两层以上的层,同时,与在纸上进行涂敷而形成的第一涂层的厚度相 比,形成于第一涂层上面的涂层厚度要厚,这样就可以利用白板用马克笔发挥优越的书写 性和可擦性、且不易产生损伤。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现有印刷设备,在纸的单面或两面上 容易地印刷涂层,然后使其硬化,同时,也能够容易地形成印刷有文字或图案、颜色等层的 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书写用纸,设有在纸的单面或两面上涂敷第一上涂 剂形成的第一涂层、和在该第一涂层上涂敷第二上涂剂形成的第二涂层;第一上涂剂和第 二上涂剂为紫外线硬化型;第二涂层比第一涂层厚。书写用纸这样的构成,能够提供不仅书写性出色而且可擦性也出色的书写用纸。 另外,能够提供不易剥落或破裂、且难以产生划痕等损伤的书写用纸。另外,本发明的书写用纸,以第二上涂剂的粘度低于第一上涂剂的粘度为佳。这样的构成,所形成的第二涂层的厚度能够容易地厚于第一涂层。另外,本发明的书写用纸,以将第一上涂剂以lg/m2 ;3g/m2的比例涂敷于纸上,形 成第一涂层;将第二上涂剂以3g/m2 8g/m2的比例涂敷于第一涂层上,形成第二涂层为佳。以这样的涂敷量形成涂层的话,能够提供可擦性特别出色的书写用纸。另外,本发明的书写用纸,以第一上涂剂和第二上涂剂,由至少含有重量百分比为 70 90%的丙烯酸单体、重量百分比为0 20%的低聚体、以及重量百分比为1 10%的 光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构成为佳。上涂剂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通过紫外线迅速地使涂层硬化,从而能够提高所制 造的书写用纸的可擦性。另外,本发明的书写用纸,以在第二上涂剂中还含有硅化合物为佳。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书写用纸的可擦性。另外,本发明的书写用纸,以在第一涂层与纸之间设有含有印刷油墨的印刷油墨 层为佳。这样,能够提供例如方格仿日本局纸、填色画册、日历这样的、具有印刷文字或图 案等,且难以产生损伤并具有出色书写性和可擦性的书写用纸。
这样,本发明的书写用纸能够作为构成笔记本、携带用白板、仿日本局纸、填色画 册、或记录用日历的纸而使用。另外,本发明的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是,将纸的单面或两面的全部或一部分,用两 种以上的紫外线硬化型上涂剂层叠地进行涂敷,在纸的单面或两面上形成两层以上的涂层 的方法。这样制造书写用纸,能够具有书写性和可擦性出色,且不会容易地剥落并难以产 生损伤的优点。另外,本发明的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是,在上涂剂被纸吸收后,在上涂剂形成的两 层以上的涂层上产生穿孔之前,使两层以上的涂层硬化的方法。这样制造书写用纸,能够提供在书写时油墨不会进入穿孔且可擦性出色的书写用 纸。另外,本发明的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是,至少在形成最外层涂层的上涂剂中,至少 含有重量百分比为70 90%的丙烯酸单体、重量百分比为0 20%的低聚体、重量百分比 为1 10%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重量百分比为2 5%的硅化合物。通过将这样的上涂剂使用于第二涂层等上,能够迅速地使其干燥并硬化,从而能 够提供无穿孔的可擦性出色的书写用纸。另外,本发明的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是,使用印刷机并通过四色彩印、单色印刷、 或专色印刷,在纸上印刷文字或图案、颜色等,并在包含该印刷的文字或图案、颜色等的层 上涂敷上涂剂的方法。通过将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形成为这样的方法,能够提供设有印刷油墨层的书写 用纸,例如能够进行书写、擦除的方格仿日本局纸或日历、填色画册等的、书写性和可擦性 出色并且不易产生损伤的书写用纸。采用本发明的话,能够提供一种在使用白板用马克笔时,其书写性和可擦性出色, 且不易产生损伤的书写用纸及其制造方法。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可使用现有印刷设备在纸的单面或两面上容易地印刷涂层, 同时,能够通过紫外线照射使其硬化,进而还可以容易地形成印刷有文字或图案、颜色等的 层的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的构成的剖面图。图2是使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制造的便携式白板的示意图。图3是通过胶印机制造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的工序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的构成的剖面图。图5是使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制造的日历和仿日本局纸的示意 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的构成的剖面图。图8是使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制造的笔记本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10是使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制造的填色画册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的书写能力实验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书写用纸及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的适宜实施方式进行 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书写用纸)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进行说明。图1是表 示本实施方式书写用纸的构成的剖面图,图2是使用本实施方式书写用纸制造的便携式白 板(White Board)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1,由基材2、由第一上涂剂构成的第一涂层3、 以及由第二上涂剂构成的第二涂层4三层构成。(基材)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基材2可以使用一般的印刷用纸。这点在以下的实施方 式中也是相同的。因此,能够使用现有的紫外线硬化型胶印机等,容易地在基材2上涂敷紫外线硬 化型的清漆。(上涂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涂剂可以使用清漆(Varnish)。清漆是一般为了保护木材 等材料的表面而使用的透明上涂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紫外线硬化型的清漆为特佳。因为若使用油性清漆的话, 则清漆会被纸吸收而导致清漆层的涂层膜变弱,对于所制造的书写用纸1而言,就无法得 到足够的书写性和可擦性。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上涂剂和第二上涂剂使用的都是紫外线硬化型的清 漆,这样,通过一次的紫外线照射就能够同时硬化这些层,从而获得出色的层间粘着性。因此,书写用纸1,其涂层不易剥落或破裂,并且也很少产生划痕。(A)第一上涂剂第一上涂剂是被涂敷在纸基材上的上涂剂。第一上涂剂只要是紫外线硬化型便 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例如周知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油墨、或紫外线硬化型的罩印清漆 (Overprint Varnish)等。第一上涂剂发挥的作用是纸的细微凹处的填料。另外,由于第一上涂剂是第二上 涂剂的基底,并与第二上涂剂一同构成双层结构的涂层,这样的构造发挥了提高书写用纸1 的可擦性的作用。(B)第二上涂剂第二上涂剂是涂敷于第一涂层3上形成第二涂层4的上涂剂。第二上涂剂为紫外线硬化型,只要是相对于第一涂层的粘着性好且干燥快的 上涂剂,便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紫外线硬化型的透明涂层清漆(Clear coat Varnish)等。
使用这样的紫外线硬化型的透明清漆的话,能够通过紫外线胶印机等在涂敷后立 即使其干燥并硬化。之所以这样迅速地使其干燥并硬化,是为了防止在由第一涂层3和第二涂层4构 成的涂层上产生穿孔。也就是说,若上涂剂被基材2吸收的话,则会在涂层上产生穿孔。若 在涂层上产生穿孔的话,白板用马克笔的油墨就会进入穿孔中,使得可擦性变得不佳。因此,通过在上涂剂被基材2吸收之前使上涂剂干燥并硬化,能够防止穿孔的产 生,从而能够提高所制造的书写用纸1的可擦性。另外,从这样的观点来看,特别是第二涂层,以干燥快的成分比例为佳,具体地说, 以由至少含有重量百分比为70 90%的丙烯酸单体、重量百分比为0 20%的低聚体、以 及重量百分比为1 10%的光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构成为佳。作为丙烯酸单体,可以使用以下所示的单官能性单体、双官能性单体、三官能性单 体以及多官能性单体。另外,也可以将这些进行组合而使用。作为单官能性单体,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aur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硬脂醇酯(stear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 (tetrahydrofurfuryl (meth) acrylate)、己内酉旨改性甲基丙;1;希酸四氧糖酉旨(caprolactone modified tetrahydrofurfur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环己酉旨(cyclohex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三环[5· 2· 1. 02,6]癸-8-基酯(dicyclopentan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soborn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节酯 (benz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苯酉旨(phen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苯 氧基二乙二醇酯(phenoxy diethyleneglyco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苯氧基四 甘醇酉旨(phenoxy tetraethyleneglyco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壬基苯氧基乙 酉旨(nonyl phenoxy ethyl (metti)acrylate)、甲基丙烯酸壬基苯氧基四甘醇酉旨(nonyl phenoxy tetraethyleneglyco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二乙二 醇酉旨 (methoxy diethyleneglycol (meth)acrylate) > 甲基丙炼酸乙氧基二乙二醇酉旨(ethoxy diethyleneglyco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炼酸丁氧基乙酉旨(butoxy eth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三甘酉享酉旨(butoxy triethyleneglycol (meth) acrylate)、甲 基丙烯酸 2-乙基己基聚乙二醇酯(2-ethyl hexyl polyethyleneglycol (meth) acrylate)、 甲基丙烯酸壬基苯基聚丙二醇酉旨(nonyl phenyl polyethyleneglycol (meth) acrylate) > 甲基丙炼酸甲氧基二丙二醇酉旨(methoxy dipropyleneglyco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炼 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 acrylate)、N-乙烯基吡咯烧酮(N-vinylpyrrolidone)、 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Q-hydroxyeth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_2_羟丙酯 (2-hydroxyprop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甘油酉旨(glycerol (meth) acrylate)、 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olyethyleneglycol (meth) acrylate)、聚丙二醇甲基丙 烯酸酯(polypropyleneglycol (meth) acrylate)、环氧氯丙烷改性甲基丙烯酸丁酯 (epichlorohydrin modified butyl (meth) acrylate)、环氧氯丙烷改性苯氧基甲基丙烯酸 酯(印ichlorohydrin modified phenoxy (metti)acrylate)、环氧乙烧改性邻苯二甲酸甲基 丙炼酸酉旨(ethylene-oxide modified phthalic acid (meth) acrylate)、环氧乙烧改性丁 二酸甲基丙火希酸酉旨(ethylene—oxide modified succinic acid (meth) acrylate)、己内酉旨 改性甲基丙燥酸-2- 乙酉旨(caprolactone modified 2-hydroxyethyl (meth) acrylate) >N,N- 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N,N-dimethylamino ethyl (meth) acrylate)、N,N_ 二乙氨 基甲基丙烯酸乙酯(N,N_diethylamino ethyl (meth)acrylate)、环氧乙烷改性甲基丙烯酸 憐酸酉旨(ethylene-oxide modified phosphoric acid (meth) acrylate)等。作为双官能性单体,可以举出例如1,3_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 3-buty leneglycol di (meth) acrylate)、1,4_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 二甲基 丙烯酸酯(neopentylglycol di (meth) acrylate)、二甲基丙烯酸(1,6_ 己二醇)酯(1, 6-hexanediol di (meth)acrylate)、二甲基丙炼酸乙二醇酉旨(ethyleneglycol di (meth) acrylate)、聚乙二酉享二甲基丙烯酸酉旨(polyethyleneglycol di (meth)acrylate)、丙二 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ropyleneglycol di (meth) acrylate)、环氧乙烷改性新戊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酉旨(ethylene-oxide modified neopentylglycol di (meth)acrylate)、聚烯 烃改性新戊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polyolefin modified neopentylglycol di (meth) acrylate)、双酚A 二甲基丙烯酸酯(bisphenol A di (meth) acrylate)、环氧乙烷改性双 酷 A 二甲基丙炼酸酉旨(ethylene-oxide modified bisphenol A di (meth) acrylate)、 环氧氯丙烷改性双酚A 二甲基丙烯酸酯(印ichlorohydrin modified bisphenol Adi (metti) acrylate)、环氧乙烷改性双酚 S 二 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oxide modified bisphenol S di (meth) acrylate)、羟基特戊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hydroxy pivalic acid ester neopentylglycol diacrylate)、己内酯改性羟基特戊酸酯新戊二醇二丙 炼 酸 酉旨(caprolactone modified hydroxy pivalic acid ester neopentylglycol diacrylate)、新戊二醇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neopentylglycol modified trimethylolpropane di (meth) acrylate)、硬脂酸改性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stearic acid modified pentaerythritol di (meth) acrylate)、丙烯酸双环戊烯基酉旨 (dicyclopentenyl acrylate)、环氧乙烷改性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基酯(ethylene-oxide modified dicyclopentenyl(meth)acrylate)> 二 酉先化异氰脲酸酉旨(diacryl isocyanurate)等。作为三官能性单体,可以举出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trimethylolpropane tri (meth)acrylate)、季戊四酉享三甲基丙烯酸酉旨(pentaerythritol tri (meth) acrylate)、环氧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oxide modified trimethylolpropane tri (meth) acrylate) ,MMMH ψ ¥ S M ^υ H 甲基丙烯酸酉旨(polyolefin modifiedtrimethyIolpropane tri(meth)acrylate)、 环氧氯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印ichlorohydrin modified trimethylolpropane tri (meth) acrylate)、环氧氯丙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epichlorohydrinmodified glycerol tri (meth) acrylate) > H (丙火希酉先氧乙基)异氛 脲酸酯(tris (aeryIoyIoxyethy 1) isocyanurate)、三(甲基丙烯酸乙酯)异氰脲酸酯 (tris (methacrylateethyl) isocyanurate)等0作为多官能性单体,可以举出例如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 酉旨(ditrimethylolpropane tetra(meth)acrylate)、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炼酸酉旨 (pentaerythritol tetra (meth) acrylate)、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炼酸酉旨(pentaerythritol tetra (meth) acrylate)、双酉享 1 . 酉旨(dipentaerythritol monohydroxy penta (meth) acrylate)、烧基改性双季戊四醇五丙炼酸酉旨(alkyl modifieddipentaerythirtol pentaacrylate)、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燥酸酉旨(dipenterythirtol hexa (meth) acrylate)、己内酯改性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caprolactone modifieddipenterythirtol hexa(meth)acrylate)等。作为低聚体,可以举出例如双酚A(bisphen0l Α)型、酚醛清漆(novolac)型、 多元醇(polyatomic alcohol)型、多元酸型、聚丁二烯(polybutadiene)型的环氧丙烯 酸酯(印oxyacrylate)、聚酯(polyester)型、聚醚(polyether)型的聚氨酯丙烯酸酯 (urethaneacrylate)等。另外,也可以使用不饱和聚酯等的非丙烯酸类低聚体。进而,还可 以将这些进行组合而使用。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例如联苯酰(benzil)、二苯甲酮(benzophenone)、 米蚩酮(michler' s ketone)、2_ 氯噻吨酮 Q-chlorothioxanthone)、2,4-二 乙基噻 吨酮 0,4-diethylthioxantone)等的夺氢型、安息香乙醚(benzoin ethyl ether)、二 乙氧基苯乙酮(diethoxyacetophenone)、苯偶酰甲基缩酮(benzil methyl ketal)、羟 基环己基苯基甲酮(hydroxy cyclohexyl phenyl ketone)、2_羟基_2_甲基苯基甲酮 (2-hydroxy-2-methylphenylktone)等的裂解型等。另外,也可以将这些的两种以上组合而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使用。进而,也可以在光聚合引发剂中混合光敏剂而使用。作为这样的光敏剂, 可以举出例如二 丁基胺(n-dibutylamine)、三乙胺(triethylamine)、三乙烯四胺 (triethylenetetramine)、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等。另外,也可以将这些的两种以 上组合而作为光敏剂使用。另外,在第二上涂剂中,也以作为辅助剂而添加硅化合物为佳。通过添加硅化合 物,能够提高所制造的书写用纸1的耐水性、耐油性、耐溶剂性,同时能够提高光滑性。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书写用纸1的可擦性。作为硅化合物的添加量,相对于第二上涂剂,其重量百分比为1 3%为佳。作为这样的硅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硅系添加剂(纯硅油(straightsilicone oil)、改性硅油(modified silicone oil)等)。另外,也可以将这些组合而使用。具体地说,在第二上涂剂中,以含有重量百分比为70 90%的丙烯酸单体、重量 百分比为0 20%的丙烯酸低聚体、重量百分比为1 10%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重量百 分比为2 5%的作为添加剂的阻聚剂和纯硅油为佳。另外,在书写用纸中,在形成三层以上的涂层的情况下,涂敷于第二涂层的上面的 上涂剂,也可以使用与第二上涂剂相同的成分的上涂剂。同样地也可以在第一上涂剂中添 加硅化合物。进而,也可以仅将最外层的涂层由第二上涂剂形成,而对于除此以外的涂层由 第一上涂剂形成。(C)上涂剂的涂敷量和涂层的厚度第一上涂剂的涂敷量,以为第二上涂剂的涂敷量的1/10 9/10(重量比例)为佳。这样,通过将由第二上涂剂构成的第二涂层4,在一定范围内厚于由第一上涂剂构 成的第一涂层3,以提高书写用纸1的可擦性。也就是说,通过将第二涂层的形成厚于第一涂层,能够抑制白板用马克笔中所含 的溶剂和颜料向基材2渗透。仅利用第一涂层无法完全地覆盖基材2的表面纤维的凹凸,通过在第一涂层上进而形成膜厚度厚的第二涂层,能够覆盖基材表面的凹凸,从而防止白 板用马克笔的溶剂的渗透。具体地说,第一上涂剂的涂敷量以lg/m2 3g/m2为佳。该情况下,第二上涂剂的 涂敷量以3g/m2 10g/m2为佳,以5g/m2 8g/m2为更佳。另外,在第二上涂剂的涂敷量小 于3g/m2的情况下,白板用马克笔的油墨就会容易地渗透至纸基材中,这样书写用纸1的可 擦性则会变得不佳。另外,由于上涂剂的粘度越低越能够比较容易地涂厚,因此,第一上涂剂的粘度以 使用低于第二上涂剂粘度的上涂剂为佳。进而,涂敷第一上涂剂而形成的第一涂层3的厚度,以是涂敷第二上涂剂而形成 的第二涂层4的厚度的1/10 9/10为佳,以1/5 2/5为更佳。具体地说,第一涂层3的厚度以0. 5μπι 1. 5μπι为佳,以0. 7 μ m 1. 3 μ m为更佳。另外,不仅可以将这样的紫外线硬化型清漆的涂敷区域形成于书写用纸1的整 体,还可以局部地形成,从而能够仅在该部分上进行书写或擦除。图2表示的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1的例子的便携式白板10。(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接着,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通过胶印 机20制造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的工序示意图。(1)第一上涂剂的涂敷工序通过图3所示的带涂敷组件的胶印机20中的最后印刷组件21,在作为被印刷基材 2的纸上,涂敷第一上涂剂,形成第一涂层3。(2)第二上涂剂的涂敷工序接下来,通过同图中的印刷机中的涂敷组件22,在第一涂层3上涂敷第二上涂剂, 形成第二涂层4。(3)紫外线照射工序最后,通过同图中的印刷机中的紫外线干燥装置23,对第一涂层3和第二涂层4照 射紫外线而使其硬化,从而使由这些涂层和基材2构成的三层紧密连接。此时,在涂敷于纸上的第一上涂剂、或者第一上涂剂和第二上涂剂被纸吸收,在第 二涂层上产生穿孔之前使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硬化。另外,在涂层为三层以上的情况下,也 同样在上涂剂被纸吸收后在涂层上产生穿孔之前使这些涂层硬化。这样,通过在上涂剂中使用紫外线硬化型的清漆,并利用紫外线照射使其硬化,能 够制造第一涂层3和第二涂层4等难以从基材2剥落、或者产生破裂或划痕等的书写用纸 1。另外,通过利用紫外线照射,在涂层上产生穿孔之前迅速地使上涂剂干燥并硬化,就能够 提高书写用纸1的可擦性。另外,作为此时所使用的印刷机,可以使用紫外线胶印机、柔性版印刷机 (Flexographic Press)、凹片反£口刷机(Gravure Press)等。如以上所说明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及其制造方法的话,能够容易且 廉价地提供书写性和可擦性出色、且难以产生剥落或破裂、划痕等的高品质的书写用纸。也就是说,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话,由于使用两种紫外线硬化型的清漆进行层压的两层涂层,因此,形成的区域不会从纸基材层上剥落。另外,能够调整这些清漆的成分和涂 敷量、厚度,从而形成适于书写和擦除的书写用纸。另外,利用紫外线硬化形成的涂层,能够通过使用带涂敷组件的胶印机,在向基材 2涂敷上涂剂的同时,通过一次的制造工序,即、使基材2通过印刷机一次即可。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能够廉价地进行制造,另外也可以缩短制造时间。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作为基材2由于能够使用一般的印刷用纸,因此, 能够由涂敷了上涂剂的一张薄片(Sieet)制造出各种尺寸的书写用纸。另外,装订形态,也 可以灵活地制造单页、骑马订(Saddle Stitching)、破脊胶装(Brust Binding)、无线胶订 (Perfect Binding)、0 圈装订(0-ring Binding)、折页(Folding)等的各种形态。进而,也 可以局部地形成UV清漆区域(书写、擦除区域)。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不需要如现有的白板那样,移动并设置于进行会议 或发布会(Presentation)的会场等,而能够作为可携带的白板进行使用。进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话,能够提供考虑了环境对应的书写用纸。也就是说,作 为紫外线硬化型的清漆等,能够使用例如对食品安全的食品包装对应的UV清漆和NL规则 (印刷油墨工业协会制定的“关于印刷油墨的自主规则”)对应的油墨等,在使用后可以作 为可燃垃圾而废弃。另外,被废弃的纸基材还可以作为一般用纸进行再生。[第二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图4和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进行说明。图4是 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构成的剖面图,图5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制造的日历 和方格仿日本局纸(Imitation JapaneseVellum)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30,由基材2、印刷油墨层5、由第一上涂剂构 成的第一涂层3、以及由第二上涂剂构成的第二涂层4的四层构成。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30,在基材2上具有印刷有文字或图案、颜色等 的印刷油墨层5,并在该印刷油墨层5上形成有第一涂层3和第二涂层4。关于其他方面与 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关于各层的成份或涂敷量、厚度等也可以是相同的。(印刷油墨层)印刷油墨层5是在基材2上印刷文字或图案、颜色等而形成的层。在该印刷油墨 层5上形成有第一涂层3。作为印刷油墨层5的涂敷量,从确保书写用纸1的出色的书写性和可擦性的观点 来看,以0. 4g/m2 2. Og/m2为佳,以0. 8g/m2 1. 4g/m2为更佳。另外,作为印刷油墨层5的厚度,根据四色彩印(黑、蓝、红、黄的四色叠印)、单色 印刷以及专色印刷等的印刷方法,其适宜的值不同,但是,从确保书写用纸1的出色的书写 性和可擦性的观点来看,以0. 5μπι 1.5μπι为佳,以0. 7μπι 1.3μπι为更佳。也就是说,在印刷油墨层5小于0. 5 μ m的情况下,印刷油墨的向基材2的转移变 差(成为印刷用语中的所谓的“糊版(Filling in)”状态)。相反地,因为在厚于1. 5 μ m 的情况下,变得容易发生制造工序上的不良情况(UV硬化不佳。印刷术语中的所谓的“蹭脏 (Set-off),,或“粘脏(Offset) ”状态)。该印刷油墨层5,可以使用紫外线胶印机等的印刷机并通过四色彩印、单色印刷或 专色印刷而形成。
图5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30的例子而表示日历40和方格仿日本局纸50。[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接下来,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6是通过胶 印机20制造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工序的示意图。(1)文字或图案、颜色等的印刷工序使用图6所示的带涂敷组件的胶印机20中的印刷组件26、印刷组件27、及印刷组 件观,在作为基材2的纸上印刷文字或图案、颜色等,形成印刷油墨层5。另外,在将四色的油墨层进行层压的情况下,通过印刷组件沈、印刷组件27、印刷 组件观以及最后印刷组件21,形成印刷油墨层5。此时,通过使形成有印刷油墨层5的基 材2再次通过印刷机20,进行以下的工序。(2)第一上涂剂的涂敷工序接着,利用同图中的印刷机20中的最后印刷组件21在印刷油墨层5上涂敷第一 上涂剂,形成第一涂层3。(3)第二上涂剂的涂敷工序接着,利用同图中的印刷机20中的涂敷组件22在第一涂层3上涂敷第二上涂剂, 形成第二涂层4。(4)紫外线照射工序最后,利用同图中印刷机20中的紫外线干燥装置23,对第一涂层3和第二涂层4 照射紫外线而使其硬化,从而使由这些涂层和基材2以及印刷油墨层5构成的四层紧密黏着。这样,通过在上涂剂中使用紫外线硬化型的清漆并利用紫外线照射使其硬化,能 够制造第一涂层3和第二涂层4难以从基材2和印刷油墨层5上剥落、或者产生破裂或划 痕等的书写用纸30。如以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的话,能够提供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书写 用纸效果的基础上,进而印刷有文字或图案等的书写用纸。因此,能够适宜地使用于例如日历或方格仿日本局纸、制图纸、日程表等。[第三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进行说明。图7是 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构成的剖面图,图8是使用本实施方式书写用纸制造的笔记本 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60,由基材2、由涂敷于基材2两面上的第一 上涂剂构成的第一涂层3、以及由涂敷于各第一涂层3上的第二上涂剂构成的第二涂层4的 五层构成。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60,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1的基材2中未 进行涂敷的面上,使用胶印机等涂敷第一上涂剂,形成第一涂层3,进而涂敷第二上涂剂,形 成第二涂层4。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60通过使基材2两次通过印刷机进行印刷而 制造。关于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关于各层的成份或涂敷量、厚度等也可以 是相同的。这样,通过在基材2的两面上构成第一涂层3和第二涂层4,能够提供例如图8所示那样的能够在纸两面上进行书写或擦除的笔记本70。[第四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图9和图10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进行说明。图9是表 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构成的剖面图,图10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制造的填色 画册(Coloring Book)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80,由基材2、形成于基材2的两面上的印刷 油墨层5、由涂敷于各印刷油墨层5上的第一上涂剂构成的第一涂层3、以及由涂敷于各第 一涂层3上的第二上涂剂构成的第二涂层4的七层构成。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80,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30的基材2中 未进行涂敷的面上,使用胶印机等形成印刷油墨层5,接着涂敷第一上涂剂,形成第一涂层 3,进而涂敷第二上涂剂,形成第二涂层4。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纸80是使基材2通过 两次印刷机的印刷而制造的。关于其他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关于各层的成份 或涂敷量、厚度等也可以是相同的。这样,通过在基材2的两面上构成印刷油墨层5、第一涂层3以及第二涂层4,能够 提供例如图10所示那样的可以在两面上进行书写或擦除的填色画册90等。实施例(实施例1)作为基材2,使用一般的印刷用纸(铜版纸、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制),同时,作为第 一上涂剂,使用UV硬化型的OP (Overprint、罩印)清漆(UV L纸箱OP清漆、株式会社T&K TOKA制、ANCHOR Α)。另外,作为第二上涂剂,使用含有重量百分比为70 90%的丙烯酸单 体、重量百分比为0 20%的丙烯酸低聚体、重量百分比为1 10%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 重量百分比为2 5%的作为添加剂的阻聚剂、滑爽剂的清漆(以下,称为“涂层清漆A”。)。然后,利用带涂敷组件的紫外线胶印机(New DAIYA 304、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制),在上述基材2上依次涂敷第一上涂剂和第二上涂剂,从而制造书写用纸1。(实施例2)基材2和第一上涂剂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物质,另外,作为第二上涂剂,使用含 有重量百分比为70 90%的丙烯酸单体、重量百分比为0 20%的丙烯酸低聚体、重量百 分比为1 10%的光聚合引发剂、重量百分比为2 5%的作为添加剂的阻聚剂和硅系添 加剂(纯硅油)的清漆(以下,称为“涂层清漆B”)。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书写用 纸1。(实施例3)基材2和第一上涂剂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物质,另外,作为第二上涂剂,使用含 有重量百分比为70 90%的丙烯酸单体、重量百分比为0 20%的丙烯酸低聚体、重量百 分比为10 20%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作为添加剂的阻聚剂的清漆(以下,称为“涂层清 漆C”。)。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书写用纸1。(实施例4)基材2和第一上涂剂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物质,另外,作为第二上涂剂,使用含 有重量百分比为70 90%的丙烯酸单体、重量百分比为0 20%的丙烯酸低聚体、重量百 分比为1 10%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作为添加剂的阻聚剂的低粘度的清漆(以下,称为“涂层清漆D”)。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书写用纸1。(比较例1)基材2和第一上涂剂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物质,然后,不使用第二上涂剂,并利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印刷机,制造涂层为一层的书写用纸。(实施例5)基材2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物质,另外,作为第一上涂剂使用UV硬化型的媒介 (UV L纸箱媒介、株式会社T&K TOKA制、ANCHOR B),进而,作为第二上涂剂使用与实施例1 相同的涂层清漆A。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书写用纸1。(实施例6)基材2和第一上涂剂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物质,另外,作为第二上涂剂使用与实 施例2相同的涂层清漆B。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书写用纸1。(实施例7)基材2和第一上涂剂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物质,另外,作为第二上涂剂使用与实 施例3相同的涂层清漆C。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书写用纸1。(实施例8)基材2和第一上涂剂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物质,另外,作为第二上涂剂使用与实 施例4相同的涂层清漆D。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书写用纸1。(比较例2)基材2和第一上涂剂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物质,然后,不使用第二上涂剂,并利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印刷机制造涂层为一层的书写用纸。(比较例3)基材2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物质,另外,不使用第一上涂剂,然后,作为第二上涂 剂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涂层清漆A,并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印刷机制造涂层为一层的书 写用纸。(比较例4)基材2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物质,另外,不使用第一上涂剂,然后,作为第二上涂 剂使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涂层清漆B,并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印刷机制造涂层为一层的书 写用纸。(比较例5)基材2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物质。另外,不使用第一上涂剂。然后,作为第二上 涂剂而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涂层清漆C,并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印刷机而制造涂层为一 层的书写用纸。(比较例6)基材2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物质,另外,不使用第一上涂剂,然后,作为第二上涂 剂使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涂层清漆D,并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印刷机制造涂层为一层的书 写用纸。(书写能力试验)进行关于在实施例1 8及比较例1 6中制造的书写用纸的书写性和可擦性的 试验,作为书写工具使用白板用马克笔(红色三菱铅笔白板用马克笔、三菱铅笔株式会社制;蓝色三菱铅笔白板用马克笔、三菱铅笔株式会社制;黑色国誉(KOKUYO)白板用马克 笔,国誉株式会社制),另外,作为擦除工具使用(白板用的激落黑板擦、OhtoCo.,Ltd制)。 将其结果表示于图11中。如同图所示,通过未使用第二上涂剂、未形成第二涂层的比较例1和比较例2制造 出的书写用纸,虽然其书写性出色,但是可擦性不佳。另外,通过未使用第一上涂剂、未形成第一涂层的比较例3 6制造的书写用纸, 同样地虽然书写性出色,但是可擦性不佳。与此相对,对于实施例1 8,在作为第二上涂剂使用涂层清漆A的情况(实施例 5)和使用涂层清漆C的情况(实施例3和7)下,仅在使用黑色的白板用马克笔时存在擦除 不佳的情况,但是其他的书写性和可擦性出色。特别是,对于涂层清漆B,在使用蓝色的白板用马克笔书写时、产生凹陷,但是对于 可擦性,所有颜色的白板用马克笔均是出色的。另外,对于涂层清漆D,其书写性在使用所有颜色的白板用马克笔时均是出色的, 进而,可擦性仅在使用蓝色的白板用马克笔时擦除次数为两次,得到了出色的结果。由以上的结果可以确认,通过使用紫外线硬化型的上涂剂在基材上形成第一涂层 和第二涂层,能够制造书写性和可擦性出色的书写用纸。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形态及实施例,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如,在上述各实施形态及实施例中,将紫外线硬化型涂料在纸的每一单面上各 涂敷两层,但是,可以适宜地变更为涂敷三层以上等。该情况下,通过相比在纸上进行涂敷 形成的第一涂层,将由其上面的一层或二层以上的涂层构成的层较厚地形成,能够对书写 用纸赋予出色的可擦性。另外,第一涂层与最外层的涂层之间的涂层,能够通过涂敷第一上 涂剂或第二上涂剂而形成。进而,在将涂层形成为三层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印刷油墨层设置于纸上以外 的位置(涂层之间)。该情况下,以作为第一上涂剂使用实施例5中所使用的上涂剂、形成 印刷油墨层的两侧的涂层为佳。因为实施例5的上涂剂,在上涂、底涂的双方中与印刷油墨 层的粘着性都是出色的。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能够适宜地利用于制造携带用白板、记录用日历、方格仿日本局纸、笔记 本、或者儿童或幼儿用的填色画册的情况等中。
权利要求
1.一种书写用纸,其特征在于,设有在纸的单面或两面上涂敷第一上涂剂形成的第一涂层,和在该第一涂层上涂敷第二上 涂剂形成的第二涂层;所述第一上涂剂和所述第二上涂剂为紫外线硬化型; 所述第二涂层比所述第一涂层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用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涂剂的粘度低于所述第一 上涂剂的粘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书写用纸,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上涂剂以lg/m2 3g/m2的比例涂敷于所述纸上,形成所述第一涂层; 将所述第二上涂剂以3g/m2 8g/m2的比例涂敷于所述第一涂层上,形成所述第二涂层。
4.如权利要求1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书写用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涂剂和所述第二上涂剂,由至少含有重量百分比为70 90%的丙烯酸单 体、重量百分比为0 20%的低聚体、以及重量百分比为1 10%的光聚合引发剂的混合 物构成。
5.如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书写用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上涂剂中含 有硅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1 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书写用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涂层与所述 纸之间设有含有印刷油墨的印刷油墨层。
7.如权利要求1 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书写用纸,其特征在于,作为构成笔记本、携带 用白板、仿日本局纸、填色画册、或记录用日历的纸而使用。
8.一种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纸的单面或两面的全部或一部分,用两种以上的紫外线硬化型上涂剂层叠地进行涂 敷,在所述纸的单面或两面上形成两层以上的涂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涂剂被所述纸吸 收后,在所述上涂剂形成的所述两层以上的涂层上产生穿孔之前,使所述两层以上的涂层硬化。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形成最外层涂层的所述上涂剂,至少含有重量百分比为70 90%的丙烯酸单体、 重量百分比为0 20%的低聚体、重量百分比为1 10%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重量百分 比为2 5%的硅化合物。
11.如权利要求8 10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书写用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印刷 机并通过四色彩印、单色印刷、或专色印刷,在所述纸上印刷文字或图案、颜色等,并在包含 该印刷的文字或图案、颜色等的层上涂敷所述上涂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书写用纸及其制造方法,在使用白板用马克笔时的书写性和可擦性出色,且不会容易地产生划伤;该书写用纸设有在纸的单面或两面上涂敷第一上涂剂形成的第一涂层、和在该第一涂层上涂敷第二上涂剂形成的第二涂层;第一上涂剂和第二上涂剂为紫外线硬化型,并将书写用纸构成为第二涂层厚于第一涂层。
文档编号B42D15/00GK102089146SQ200980126680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8日
发明者山崎纯 申请人:欧文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