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24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营销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营销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流动灯光广告发布、橱窗展示、现场产品展示和演示、表演宣传、现场促销和销售的营销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基于汽车的户外流动式的广告和促销宣传媒体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车身外表面、广告车和舞台车。车身外表面作为广告媒体,其特点是将广告画面喷涂或张贴在车身上,构成车身广告,其主要问题是,广告画面相对于车身是静态的,影响广告表现力和受众对广告的注意力;车上无增强广告亮度的发光装置,广告晚间可见性差;难以向车外展示和演示车内的产品。广告车的特征是在车身外表面镶嵌面朝车外的灯箱或电子显示屏,其缺点是车厢的两侧和后侧厢板是固定的,不能将其展开平铺,无法向车外展示车内产品及演示产品使用方法,也不具备表演平台的功能。舞台车的特征是,车厢的右、左厢板和后厢板可展开平铺成水平状态,与车身地板共同组成一个平台,可用于表演、展示和演示产品,进行现场促销宣传。其缺点是,当厢板合拢组成一个车厢后,车厢外表面没有发光和电子显示装置,只能通过画面和文字来发布广告,制约了广告效果,且车厢两侧和后侧都不是透明材料,无法在行驶时向车外展示车厢内物品。现有的多功能营销车(专利号ZL200820098564. 3)主要包括橱窗功能、灯箱或视频广告功能、舞台功能。其主要特征是,车厢的左、右、后厢板各由一个扁平箱构成,扁平箱外板是透明板,内板可拆卸,扁平箱内设置面朝车外的易拆卸电子显示发光装置;扁平箱与地板铰接,可展开成与地板等高的水平状态,与车厢地板共同构成T形平台。该车的扁平箱竖立且箱内安上内板和电子显示发光装置时,该车就成灯箱或视频广告车,拆下内板和电子显示发光装置则转换成橱窗车,停驶时将扁平箱展开平铺并经支架支撑,该车就转换成舞台。其缺点是,在不同功能之间进行转换时,需要反复拆装电子显示发光装置,比较麻烦; 无法在一次出行中既使用广告功能又使用橱窗功能,使用广告功能需要安上内板电子显示发光装置,使用橱窗功能则不能随车携带内板和电子显示发光装置;使用舞台功能时,若不将电子显示发光装置拆下,则该装置位于舞台台面之下,表演时容易受损,若拆下电子显示发光装置,则需先拆内板,再拆出电子显示发光装置,然后装上内板,较为麻烦;扁平箱平铺时,其内板成水平状态构成舞台台面,要承受展品和表演者的活动,但其仅靠其四个边框支撑,无其它支撑件,内板因此容易变形,并容易导致电子显示发光装置变形受损;水平状态扁平箱上方没有挡雨遮阳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车身广告画面静止、晚间可视性差、难以向车外展示车内产品,广告车难以向车外演示产品和宣传表演,舞台车无法在行驶中向车外展示车内产品和发布影视、灯光和灯箱广告的不足,克服现有营销车不能在一次出行中使用既使用橱窗又使用广告功能、需要反复装卸电子显示发光装置、扁平箱内板容易变形、电子显示发光装置容易受损、 没有足够的挡雨遮阳板等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流动橱窗展示、灯箱或视频广告发布、 舞台表演及产品演示、货物配送等营销功能,且功能转换方便、无需反复拆卸电子显示发光装置、能够在一次出行中既可使用广告功能又可使用橱窗功能,并具有足够挡雨遮阳板的营销车。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营销车,车身由车厢和车头构成,车头与车厢各自独立或组成一个整体车身, 车厢包括地板、顶盖、左右厢板、后厢板和前厢板,车厢顶棚的下表面有朝车厢内照射的灯具。其特征是,左、右、后厢板各由一张与顶盖铰接的透明板构成,可向外旋转展开成位于顶盖两侧和后侧的水平状态,也可旋转回竖直状态并通过锁具固定;每张透明板内侧各设置一个面向车外的可收缩发光显示板,每个可收缩发光显示板具有发光或电子显示功能,该发光显示板平行于竖直状态的相应透明板,分别为左、右、后发光显示板。可收缩发光显示板以卷绕或折叠方式收缩,可分别向上卷绕成圆柱状态或向上折叠成重叠状态,并可展开恢复成平板状态位于竖直状态的相应透明板的内侧并与其平行;地板含夹层,夹层内设置左、右延伸板,左、右延伸板可分别向左、右侧伸出成与地板等高的水平状态,并可收缩回夹层内;地板后边沿铰接一个可折叠后延伸板,后延伸板可向地板后展开平铺成与地板等高的水平状态,并可收缩回折叠状态。所述营销车,当透明板和可收缩发光显示板都为竖直状态且各延伸板都收缩时, 车厢左、右、后三侧就成为灯箱或电子显示屏,该车就成为灯箱或视频广告车;当发光显示板向上卷绕成圆柱状态或折叠成重叠状态、透明板为竖直状态、各延伸板为收缩状态时,则车厢就变成橱窗,该车就变成橱窗车;当停驶时将发光显示板向上卷绕成圆柱状态或折叠成重叠状态、各透明板和延伸板分别旋转或展开成水平状态并经支架支撑时,该车就变成舞台或展示台,并可用于现场促销和销售;该车还可用于货物配送。所述营销车,在地板的四角各设置一立柱,分别为左前立柱、右前立柱、左后立柱和右后立柱,各立柱分别与地板和顶盖固接,并支撑顶盖。顶盖由顶板和前、后、左、右四个顶盖边框围合成一个倒凹形结构,顶板下方为水平的顶棚,顶棚下表面高于顶盖边框的下边沿。所述营销车,每张透明板位于两根立柱之间,每张透明板的两个竖直边沿各铰接一个油缸或气弹簧支撑杆的活塞杆端头,所述油缸或气弹簧的底座与相邻立柱铰接。各透明板经油缸驱动或人力拉动可绕其上沿的铰接轴向外旋转90度,展开成水平状态,分别位于顶盖的两侧和后侧,此时油缸或气弹簧支撑杆成伸展状态,支撑透明板。透明板经油缸或人力驱动沿铰接轴反向转动90度,可回到竖直状态。所述营销车,可收缩发光显示板的收缩方式为卷绕或折叠方式。各发光显示板分别由这两种收缩方式的其中一种构成,且所述营销车的各发光显示板的收缩方式可相同或不相同。其每种收缩方式的特征分别如下。第一种为可卷绕的发光显示板。所述可卷绕发光显示板由多根安装或镶嵌了多个发光显示器件的细长方形发光显示条以水平状态(长边呈水平方向,短边呈竖直方向)排列成一个竖直状态的平板,且相邻发光显示条相互铰接或用连接绳连接,或各发光显示条粘接在一张位于各发光显示条内侧的布上而构成;每个细长方形发光显示条的外侧表面安装或镶嵌有若干LED灯或荧光片或其他发光显示器件,其发光显示方向朝向车外。该可卷绕发光显示板与顶棚之间设置一个卷筒,卷筒平行于该可卷绕发光显示板的上沿并与该上边沿铰接或与其背后的布粘接,卷筒的辊轴分别与卷筒两端的立柱或顶盖侧边框固接。通过卷筒转动,可卷绕发光显示板可以卷绕成圆柱状态,并可展开成平板状态。所述卷筒,其辊轴与卷筒通过轴承相结合,卷筒内腔含一个微型电动机,微型电动机与卷筒的一个辊轴固连,微型电动机的主轴上设置有驱动盘,驱动盘与卷筒内壁固连。卷筒的转动由相应的微型电动机驱动。第二种为可向上折叠的发光显示板,由若干安装或镶嵌了多个发光显示器件的长方形发光显示基板构成,各发光显示基板以水平状态(长边为水平方向,短边为竖直方向) 排列成一个竖直状态的平板,且相邻发光显示基板相互铰接;各基板的外侧面安装或镶嵌有若干LED灯或荧光片或其它发光显示器件,其发光方向朝向车外。可折叠发光显示板与顶盖之间有一个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的短边框为竖直状态,其下边框平行于可折叠发光显示板的上边沿,并与可折叠发光显示板铰接,其上边框与顶盖固接;长方形框架内安装有一个卷筒,卷筒的辊轴分别与长方形框架的短边框固接;同一个可折叠发光显示板的各基板,其长度相等,除了最上端的基板,其余各基板的高度(即基板短边的长度)相等,且每个基板的两个短边上各有一个定位轴(最上端的基板不含定位轴),定位轴与相应基板的短边沿垂直,定位轴的一个端头抵住相应基板的短边沿的一端并与之固接。按从上往下的排列位序计,每个发光显示板的第三张、第五张等位序数为奇数的基板(不含第一张)的定位轴位于其短边的上端,第二、四、第六张等位序数为偶数的基板,其定位轴位于其短边的下端。第一张基板的高度略小于第二张基板的高度,其高度差等于第二张基板的定位轴轴心与该基板相邻于该定位轴的长边沿的距离加第一张基板与长方形框架的铰接轴轴心距第一张基板的距离。所述可向上折叠发光显示板,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根竖直状态的凹槽形导轨, 两根导轨的槽口相对,所述凹槽形导轨分别与相邻立柱固接,各基板的定位轴分别位于相应导轨的凹槽之中。所述可折叠发光显示板,其外侧有两根竖直状态的伸缩绳,两根伸缩绳的上端头分别与卷筒的两个端头连接,下端头分别与可折叠发光显示板的下边沿的两个端头相连接;当卷筒转动,就使相应伸缩绳向上卷绕在卷筒上,带动可折叠发光显示板向上折叠成重叠状态,当卷筒反向转动,伸缩绳就展开,从而使重叠状态的发光显示板展开成平板状态。此时发光显示板的下边沿可通过锁具、夹具或卡具固定在地板上。所述营销车,在透明板为竖直状态的前提下,当可收缩发光显示板成收缩状态时, 车厢就变成了一个透明橱窗,整车就变成了流动橱窗车;当可收缩发光显示板成展开状态 (平板状态)时,车厢的左、右、后三个箱板可以用来发布视频或灯箱广告,整车就成为流动视频或灯箱广告车。所述营销车,可收缩发光显示板为可收缩发光板或可收缩电子显示屏,相应的广告形式为视频广告或灯箱广告。视频广告的结构可收缩发光显示板上的LED灯的密度设置成等于或大于每平方米10000颗,此时发光显示板就成为可收缩电子显示屏,该电子显示屏与相应控制装置、车载DVD (或车载电脑)电连接。当可收缩电子显示屏展开成平板状态时,营销车的左、右、后三侧都成为面朝车外的电子显示屏,可以播放视频广告;当可收缩电子显示屏卷绕成圆柱状态或收折成重叠状态,且透明板为竖直状态时,车厢就变成透明橱窗。
灯箱广告的结构可收缩发光显示板上的LED灯的密度设置成小于每平方米 10000颗,此时可收缩发光显示板成为一个可收缩发光板,在每个透明板和相应可收缩发光板之间设置一张灯箱布,车厢的三个侧面就成为灯箱。所述灯箱布与顶棚之间有一个灯箱布卷筒,卷筒的辊轴固定在其两端的立柱侧壁上。各灯箱布的上沿粘贴在灯箱布卷筒外表面上,灯箱布的下边沿设置一个含长夹缝的灯箱布固定杆,灯箱布的下边沿平行于固定杆, 并插入固定杆的夹缝,夹缝通过固定杆上的螺丝将灯箱布夹紧。当所述灯箱布卷筒转动,灯箱布就向上收缩,卷绕在灯箱布卷筒表面成圆柱状态,反向转动则使灯箱布展开成竖直平面状态。当灯箱布成竖直平面状态时,其下沿的固定杆通过螺丝或绳子或锁扣固定在车厢地板上。当灯箱布和可收缩发光板都展开时,就和竖直状态的透明板共同构成广告灯箱。当灯箱布和可收缩发光板都成收缩状态,且透明板成竖直状态时,车厢就变成透明橱窗。
所述营销车,其车厢地板含夹层,夹层空间由一张位于夹层内的纵隔板分隔成左、 右两部分夹层空间,左、右夹层空间内分别有左延伸板和右延伸板,可分别从夹层内向地板的左、右侧伸出,并可缩回夹层内。所述营销车,地板夹层空间由面板和网格形底框围合而成。所述网格形底框由前后左右四个边框、N根(1彡N彡10) U形横梁、4N+4根凹槽和一个纵隔板构成,四个边框的端头分别与相邻立柱固接,由此构成一个长方形外框架;各U形横梁以横向水平状态位于外框架之中,且在所述外框架的前后边框之间等距分布(相邻U形横梁之间的距离为 500 1000毫米,U形横梁的数量N视车厢地板的长度而定,地板越长则横梁的数量就越多),并分别与外框架的左、右边框固接,与外框架共同构成N+1个长方形小框架,所述每个小框架的左、右边框各有前、后两个凹形缺口,其中前凹形缺口与所处小框架的前边框之间的距离等于后凹形缺口与所处小框架的后边框之间的距离,并小于前、后凹形缺口之间的距离。最前端的小框架和最后端的小框架的左、右边框上各有一个圆孔。左边框与右边框的凹形缺口、圆孔的横向位置相错。所述外框架的左、右边框上分别另有N个凹形定位杆出入口,所述定位杆出入口位于左、右边框与U形横梁固接处,其宽度等于U形横梁的夹缝宽度,且定位杆出入口的两个侧边沿分别与相应U形横梁的两个侧壁内壁齐平,定位杆出入口的下边沿高于U形横梁的底板的上表面。每个小框架内各有四根凹槽,其中两根凹槽的左端头位于左边框的凹形缺口内且与左边框的外边沿齐平,并与左边框固接,右端头抵住右边框内壁并与之固接,由此构成左凹槽;另两根凹槽的右端头放在右边框的凹形缺口内且与右边框的外边沿齐平,并与右边框固接,左端头抵住左边框的内壁并与之固接,由此构成右凹槽。所述网格形底框,其前后左右边框、U形横梁和凹槽的下边沿等高,前、后边框的上边沿与U形横梁的上边沿等高,并高于左、右边框的上边沿,左、右边框的上边沿和凹槽的上边沿等高。每根U形横梁的侧壁上各有一个凹形缺口,所述凹形缺口距U形横梁的左、 右端头的距离相等,凹形缺口的高度等于U形横梁上边沿与凹槽上边沿的高度差,所述纵隔板的长度等于前后边框之间的距离,高度和厚度分别等于U形横梁的凹形缺口的高度和宽度。纵隔板纵向放置在前、后边框之间、各凹槽之上,与U形横梁相交,其与U形横梁相交的部分位于U形横梁的凹形缺口之中,纵隔板的上边沿与U形横梁的上边沿齐平,使得纵隔板的上边沿与U形横梁的上边沿及左、右边框的上边沿等高。纵隔板分别与前、后边框、 各凹槽和U形横梁相固接,将夹层空间分隔成左夹层空间和右夹层空间,且左、右夹层空间的面积相等。纵隔板在与各U形横梁相交处,分别有一个倒凹形缺口,所述倒凹形缺口的宽度等于每个U形横梁的夹缝宽度(其高度的说明见下文),倒凹形缺口的侧壁与夹缝内壁齐平。所述夹层面板,其长度等于外框架的长度,宽度略大于外框架的宽度,夹层面板覆盖在底框之上,且与前后边框、纵隔板、U形横梁、四根立柱相固接。U形横梁和纵隔板将夹层分隔成2N+2个小夹层空间,其中左、右侧各N+1个。所述营销车,左、右延伸板分别由一个左主板和一个左翻板、一个右主板和一个右翻板构成,左、右主板是面积和形状相同的长方形,各主板的长度等于夹层底框的前、后边框之间的距离减2至10毫米,宽度略小于夹层面板左边沿与纵隔板的距离,主板上各有N 条横向的长条形夹缝(N为U形横梁的数量),各夹缝与主板的短边平行,并等距分布在主板上,各夹缝的宽度略大于U形横梁的宽度(两者的宽度差为2毫米至10毫米),长度小于纵隔板与U形横梁的左端头的距离,各夹缝的一端分别与主板的一个长边沿齐平,使得各主板的一个长边含N个缺口,该长边被夹缝分隔成N+1段分段边,分段边的各段长度略小于小框架的纵向长度,该各夹缝将主板分隔成N+1块面积相同的横板(如图8、图9所示),主板的另一个长边则为完整长边,各横板通过完整长边沿连成一个整体。左、右翻板的面积和形状与主板相同,左、右翻板分别重叠在左、右主板之上并完全重合,且各主板与相应翻板的相应各分段边沿相互铰接,左、右翻板的完整长边沿上各设置一个纵向衬杆,所述衬杆与翻板等长并与之固接,由此分别构成左、右延伸板。左、右延伸板的各横板分别位于左、右侧的各小夹层空间内,左、右延伸板的夹缝底部抵住U形横梁端头,此时延伸板的夹缝内为横梁,左、右延伸板与纵隔板之间分别有一个空隙。左、右延伸板分别放置在左、右滑动支撑架上。当延伸板处于地板夹层空间内时, 衬杆分别位于夹层面板的左、右侧,竖直状态的左右透明板的下边框位于衬杆的外侧并与衬杆锁接。所述左滑动支撑架由一根左连杆和2N+2根左横杆构成,右滑动支撑架由一根右连杆和2N+2根右横杆构成。左横杆分别位于各左凹槽内,左连杆呈纵向水平状态位于各左横杆的左侧,并分别与左横杆的的左端头相固接(这些左端头穿过左边框的凹形缺口并与左边框的左边沿齐平),由此构成左滑动支撑架。各右横杆分别位于各右凹槽内,右连杆呈纵向水平状态位于各右横杆的右侧,并分别与各右横杆的右端头相固接(这些右端头穿过右边框的凹形缺口并与右边框的右边沿齐平),由此构成右滑动支撑架。每根横杆都分为左右两段,分别是高段和低段,其中高段的上沿高度低于低段。左横杆的左段是高段,右横杆的右段是高段。左、右主板都放置在夹层空间内的横杆上。由于横杆的左右段的高度差,因此左、右主板分别只与左、右横杆相接触。左、右主板通过枢接件分别与其下的各左横杆和各右横杆相枢接。每个小夹层空间内的延伸板与纵隔板之间的空隙内设置一根呈水平纵向状态的垫杆,垫杆与延伸板之间的间距等于主板与翻板的厚度之和。垫杆位于相应横杆之上,且与其下的横杆的高段相固接。所述营销车,连接左、右主板与横杆的每个枢接件由一根枢接杆和两个枢接轴构成,每个枢接杆的两端各有一枢接孔,枢接杆位于枢接槽内,所述枢接槽位于横杆的高段的上表面,为一长方形凹槽。枢接轴穿过枢接孔,并分别固接在左、右主板的底面和滑动支撑架横杆的枢接槽的内侧壁上。当滑动支撑架和延伸板都处于地板夹层内时,左、右滑动支撑架上的枢接杆分别呈左斜向、右斜向,此时各主板与相应横杆之间的距离为零。所述营销车,每个U形横梁内并排设置有两个倒L形定位杆,分别是左定位杆和右定位杆,所述倒L形定位杆的横向水平杆为长杆,竖向杆为短杆。其中左定位杆的竖直杆在右侧并紧邻右边框,右定位杆的竖直杆在左侧并紧邻左边框,左右竖直杆的下端分别放在U形横梁底板之上。左定位杆的左端头、右定位杆的右端头分别位于左、右主板的完整长边沿之下(纵隔板的各倒凹形缺口的高度大于连杆与左边框的高度差,以确保定位杆横向长杆为水平状态),并分别与相应完整长边沿的底面相固接,左、右定位杆的水平横杆可分别穿过左、右定位杆出入口随延伸板向车身左、右侧伸出(定位杆出入口的下边沿高于定位杆的竖直杆的下端头,低于定位杆的水平横杆的下边沿),直至定位短杆分别抵住左、右边框。所述营销车,左、右滑动支撑架可分别带动左、右延伸板从地板夹层内向车厢左、 右侧滑出,其左、右滑动支撑架的滑出或缩回各由两个横向设置的油缸驱动。驱动左滑动支撑架的两个油缸的活塞杆端头分别穿过底框的左边框上的圆孔与左连杆固接,油缸底座与外框架的右边框固接。驱动右滑动支撑架的两个油缸的活塞杆端头分别穿过外框架的右边框上的圆孔与右连杆固接,油缸底座与外框架的左边框固接。当左、右滑动支撑架分别带动左、右延伸板从地板夹层内向车厢左、右侧滑出时, 定位长杆随之穿过定位杆出入口伸出,直至定位短杆抵住外框架的左、右边框(此时左、右延伸板与左、右边框的距离分别等于主板的宽度)延伸板不再向外滑动,油缸继续驱动滑动支撑架向外移动,由此驱动枢接杆从斜向旋转成竖直状态,使得延伸板各主板升至与地板等高。同时,定位长杆也相应升高。此时将左、右翻板分别旋转180度即翻转至左、右主板的内侧,相应垫杆之上,衬杆则翻转至相应横杆之上,垫杆和衬杆使得左右翻板与地板等高。由此,左、右延伸板就分别展开构成一个平面,成水平状态各自位于车厢地板的左、右侧,此时可用锁具将翻板与地板锁接;当各翻板旋转重叠回相应主板之上时,延伸板就成折叠状态,滑动支撑架可带动折叠状态延伸板缩回地板中夹层内,缩回过程中,枢接杆恢复成斜向,主板降低回原高度。所述营销车,其滑动支撑架的横杆由倒凹形(即槽口向下的槽型)材料构成。每个横杆的槽内设置一根伸缩式支腿(即高度可调节的支腿),支腿的上端靠近相应横杆的外端(左横杆的左端、右横杆的右端)并与横杆铰接,支腿的下端靠近横杆的里端并通过弹簧夹具固定在横杆的凹槽内。当滑动支撑架滑出后,支腿可以沿铰接轴向下旋转90度成竖直状态,支腿的一端支在地面上,用于支撑支架和延伸板,并可旋转回横杆的倒凹形槽内由弹簧夹具固定。所述营销车,车厢后侧设置有折叠式后延伸板,所述后延伸板由若干张后翻板构成,每张后翻板的长度(横向尺寸)等于后厢板两侧的立柱之间的距离,其宽度(纵向尺寸)之和等于后厢板的高度。各后翻板重叠在一起成水平状态置于车厢地板后部,其中长边为横向的,短边为纵向的。最下层后翻板的后边沿(长边沿)与地板的后部铰接,铰接轴平行于车厢后边沿且与该后边沿的距离为100毫米至200毫米,其前边沿与次下层后翻板的前边沿铰接,次下层后翻板的后边沿与其上的相邻后翻板的后边沿铰接,各相邻后翻板由此依次铰接。后延伸板可向后展开平铺构成一个平板,位于地板后边沿之后并紧邻地板后边沿,与地板处于同一平面,经后支架支撑后保持水平状态,亦可折叠回重叠状态放置于地板后部之上。所述后支架由一个长方形后支架框和两根支腿构成。所述后支架框由上下左右四根边框固接而成。后支架框呈竖直状态位于后厢板之后,且其下边框与车厢地板的后边沿相铰接,上边框与车厢顶盖的后边框锁接。其高度等于车厢顶盖与车厢地板之间的距离,其宽度等于车厢的宽度,其左、右边框的距离小于后翻板的长度。后支架框可向后旋转90度成水平状态。后支架框的左右边框各有一个槽口朝后的凹槽,当后支架框成水平状态时,其凹槽口朝下。凹槽内各镶嵌一根后支腿,所述后支腿的上端分别与后支架的左右边框铰接,下端分别与左右边框锁接。支腿可旋转90度从凹槽内旋转出,当后支架框成水平状态时,支腿成竖直状态竖立于地面,支撑后支架框保持水平状态。此时将后延伸板展开, 后延伸板就平铺于后支架之上。后延伸板回到折叠状态后,后支架框可旋转回竖直状态,支腿也可旋转回相应的凹槽内。所述营销车,当车头与车身相互独立时,在车厢前厢板上设置有面朝车后方向的发光器件、电子显示屏或灯箱;当车头与车厢构成一个整体车身时,在车头左前立柱和右前立柱之间设置一镗横向的门作为车头后门和车厢的前厢板。车头后门板为双扇的,门扇朝车后方向旋转打开,左前立柱、右前立柱和车头顶盖的后沿作为门框。门板朝后的表面镶嵌有电子显示屏或发光器件或灯箱,其光线朝车后方向照射。所述营销车,车内设置有发电设备、对车外播音的扩音设备和油泵,其中发电设备与顶棚镶嵌的发光器件、可卷绕发光显示板上的LED灯和扩音设备电连接。油泵与各油缸相连接,用于驱动各油缸。所述营销车,当发光显示板、灯箱布和透明板都为竖直状态,且各延伸板都处于折叠收缩状态时,车厢就成为灯箱或视频广告发布媒体;当发光显示板和灯箱布都成收缩状态、透明板成竖直状态、各延伸板成收缩状态时,车厢就成为流动橱窗;当车辆停驶,且发光板和灯箱布成收缩状态、透明板和各延伸板成展开水平状态时,整车就成为展台或舞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一辆车上集成了流动橱窗、流动灯箱或视频广告、实物展台、表演舞台、流动销售平台等多个促销功能,并且在一次出行中既可以使用橱窗功能也可使用灯箱广告或视频广告发布功能,而无需反复拆卸或安装发光显示板,功能转换方便,不易损坏。


图1至图16是第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图1是营销车立体示意图,图中的左透明板、后透明板和后支架都是展开状态,左侧的可卷绕发光板和灯箱布都卷绕成圆柱状态; 图2是图1的后视剖面图;图3是卷筒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分别是地板夹层的网格状底框俯视图和左视图;图6是纵隔板示意图;图7和图8分别是左延伸板呈重叠状态的后视图和俯视图;图9和图10分别是左延伸板呈展开状态的后视图和俯视图;图11和图12分别是带定位杆的左延伸板呈重叠状态的后视图和俯视图;图13是底板夹层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4和图15是延伸板呈重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时分别与滑动支撑架的连接图;图 16和图17分别是延伸板呈折叠收缩状态或展开状态时U形横梁内的定位杆位置示意图, 其中图16是图4的A-A面上画出倒L形定位杆。图18和图19是第二个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图18是可卷绕电子显示屏正视图,图19是图18的侧视剖面图。图20和图21是第三个
11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图19是可折叠电子显示屏正视图,图20是可折叠电子显示屏侧视图。图中各标记的含义是1.透明板,2.透明板边框,3.气弹簧支撑杆,4.铰链,5.顶盖,6.顶盖边框,7.主板,8.翻板,9.连杆,10.铰链,11.横杆,12.车厢地板面板,13.后翻板,14.支腿,15.后支架框,16.后支腿,17.立柱,18.发光显示条,19. LED灯,20.卷筒, 21.灯箱布,22.灯箱布卷筒,23.垫杆,24.衬杆,25.纵隔板,26.外框架左、右边框,27.枢接杆,28.油缸,29.油缸活塞杆,30.顶盖前边框,31.灯具,32.凹形缺口,33.凹槽,34.枢接槽,35.定位杆出入口,36. U形横梁,37. U形横梁侧壁,38.圆孔,39.外框架前边框, 40.固定杆,41.主板和翻板夹缝,42.定位长杆,43.定位短杆,44. U形横梁夹缝,45. U 形横梁底板,46.门,47.照明灯具,48.铰链,49.布,50.微型电动机,51.轴承,52.辊轴, 53.底座,54.驱动盘,55.音响箱,56.电源箱,57.油泵箱,58.发光显示基板,59.长方形框架,60.伸缩绳,61.凹槽形导轨,62.定位轴,63.穿绳孔,64.铰链,65.纵隔板倒凹形缺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广告发布装置是以可卷绕发光板为光源的灯箱。如图1和图 2所示,第一个实施例车头与车厢构成整体车身,顶盖( 上镶嵌灯具(31),车厢左、右厢板和后厢板分别由透明板⑴和透明板边框⑵构成,并通过铰链⑷与顶盖(5)的边框(6) 铰接,各透明板可旋转展开成水平状态并旋转回竖直状态。透明板展开时由气弹簧支撑架 ⑶支撑,保持水平状态。气弹簧支撑架⑶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7)和透明板边框(2)铰接。每张透明板内侧各设置一个可卷绕发光板,可卷绕发光板多根水平状态的发光显示条 (18)构成,其中每张可卷绕发光板的发光显示条(18)从上到下以此排列在一起,相邻的发光显示条(18)相互铰接,各发光显示条(18)上的发光显示器件为LED灯,LED灯(19)镶嵌在各发光显示条的外侧,发光方向朝向车外。可卷绕发光板上的LED灯(19)的密度小于每平方米10000颗,由此构成灯箱光源。卷筒00)的结构如图3所示,卷筒的两个辊轴 (52)与卷筒00)通过轴承(51)相结合,微型电动机(50)设置在卷筒00)内腔中,并与卷筒00)的一个辊轴(5 固连,微型电动机的主轴上设置有驱动盘64),驱动盘(54)与卷筒00)的内壁固连。卷筒00)设置在相应发光显示条(18)的上方、相应的顶盖边框(6) 内侧、相应的两个立柱(17)之间,其两个辊轴(5 通过底座(5 与立柱(17)相固连,或分别与顶盖的前边框(30)、后边框及左右边框(6)相固接。可卷绕发光板的上沿与卷筒的表面相铰接。透明板(1)和可卷绕发光板之间设置一个灯箱布(21),灯箱布和灯箱布卷筒0 相互铰接,灯箱布的下边沿插入固定杆GO)的夹缝之中。灯箱布卷筒与可卷绕发光板的卷筒结构相同,其卷筒02)位于相应的顶盖边框(6)的内侧,其辊轴分别与立柱(17)的相应侧壁固接。可卷绕发光板和灯箱布可分别由相应卷筒内的微型电动机驱动,卷绕在相应卷筒上,也可分别展开恢复成竖直平面状态位于卷筒OO)和灯箱布卷筒 (22)的下方。第一个实施例的左、右延伸板位于地板夹层之内。地板夹层结构如图4、图5、图 6和图12所示,由面板(12)、网格状底框围合而成。面板的宽度略小于车厢的宽度。夹层的网格状底框如图4所示(其U形横梁的数量为两根),由前边框(39)、后边框、左右边框 (26)、两根U形横梁(36)、12根凹槽(3 和一张纵隔板0 构成,各边框的端头分别与相应立柱(17)相固接,并围合成一个长方形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的宽度略小于面板(1 的宽度,前边框(39)、后边框和横梁(36)的上沿等高,并高于左、右边框06)的上沿,左、右边框 (26)的上沿等高。两根横梁(36)的左、右端头分别与底框的左、右边框06)相固接,与长方形外框架共同组合成前、中、后三个小框架,分别为前框架、中框架和后框架,且三个小框架的面积和形状都相等。底框的左、右边框06)上分别有两个凹形定位杆出入口(35),所述定位杆出入口(3 位于与U形横梁固接处,其宽度等于每个U形横梁夹缝G4)的宽度, 且定位杆出入口(3 的两个侧边沿分别与相应U形横梁的两个侧壁(37)内壁齐平。每个小框架的左、右边框上各有两个凹形缺口(3 。前框架和后框架的左、右边框上各有一个圆孔(38)。左边框与右边框的凹形缺口、圆孔的横向位置错开。每个小框架内各有四根凹槽(33),所述凹槽(3 都横向水平设置,凹槽(3 的上边沿与左、右边框06)上边沿等高,其中两根凹槽的左端头位于左边框06)的凹形缺口内并与之固接,右端头抵住右边框 (26)并与之固接,另两根凹槽的右端头位于右边框的凹形缺口(32)内并与之固接,左端头抵住做边框的内侧壁并与之固接。由此,有六根凹槽的左端是敞开端,右端是封闭端(被边框所封闭),称为左凹槽,前、中、后框内各两根;另六根凹槽的右端是敞开端,左端是封闭端,称为右凹槽,前、中、后框内各两根。第一个实施例的面板(12)和底框之间的夹层空间的左右两侧为敞口,夹层空间内(面板与底框之间)设置一张纵隔板(25),纵隔板0 纵向放置在各凹槽(3 之上,将夹层空间分隔成左、右夹层空间,并分别与面板(12)、U形横梁(36)、各凹槽(33)及底框的前边框(39)、后边框相固接;纵隔板0 在与各U形横梁(36)相交处,分别有一个倒凹形缺口(65),倒凹形缺口(65)的侧壁与U形横梁(36)的夹缝04)内壁齐平。横梁(36)分别将左、右夹层分成前、中、后三个相等的部分。由此,纵隔板0 和横梁(36)将夹层等分成面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六个小夹层空间,其中左、右侧各三个。如图7、图8、图9、图10、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个实施例的左、右延伸板分别由一张主板(7)和一张翻板(8)构成。每张主板(7)和翻板(8)都是长方形,且形状和面积都相等,各主板(7)和翻板(8)各有两个夹缝(41),将各主板和各翻板分别分隔成三块横板,各夹缝Gl)的一个端头与主板(7)及翻板(8)的一个长边沿齐平,将该各长边分隔成三个分段边;夹缝Gl)的宽度略大于横梁(36)的厚度;左、右翻板(8)分别重叠在左、右主板(7)之上,且主板(7)和相应翻板(8)的横板的分段边通过铰链(10)相互铰接,左、右翻板(8)的完整长边沿上各设置(固接)一个纵向衬杆(M),衬杆04)与翻板等长,由此分别构成左、右延伸板。左延伸板的夹缝朝右,右延伸板的夹缝朝左。左、右延伸板的横板分别插入左、右侧的三个夹层空间内,直至左、右延伸板上的夹缝Gl)底部抵住横梁(36) 的端头,此时左、右延伸板与纵隔板05)之间分别有一个空隙,延伸板的夹缝Gl)内含横梁(36)。左、右灯箱布的固定杆GO)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衬杆上。左、右延伸板分别放置在左、右滑动支撑架上。第一个实施例的滑动支撑架分别由一根连杆(9)和六根横杆(11)构成(如图13 所示),其中左滑动支撑架由一根左连杆和六根左横杆构成,右滑动支撑架由一根右连杆和六根右横杆构成。左横杆分别位于六个左凹槽内,左连杆呈纵向水平状态位于六根左横杆的左侧,并分别与六根左横杆的左端头相固接,由此构成左滑动支撑架。六根右横杆分别位于六个右凹槽内,并与右侧的呈纵向水平状态的连杆相固接,由此构成右滑动支撑架。每根横杆(11)都分为左右两段,分别是高段和低段,其中高段的上沿高度低于低段。左横杆的左段是高段,右横杆的右段是高段。左、右主板(7)都放置在夹层空间内的横杆(11)上。由于横杆的左右段的高度差,因此左主板只与左横杆相接触,右主板只与右横杆相接触。每个夹层中,延伸板与纵隔板0 之间的空隙内各设置一根呈水平纵向状态的垫杆(23),垫杆 (23)位于其下的横杆(11)的高段之上并与之相固接,垫杆03)与延伸板之间的间距等于主板(7)与翻板(8)的厚度之和。左主板通过枢接杆(XT)分别与其下的六根左横杆相枢接,右主板通过枢接件(XT)与其下的六根右横杆相枢接。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连接左、右主板(7)与横杆(11)的每个枢接件由一根枢接杆咖和两个枢接轴构成,每个枢接杆的两端各有一枢接孔,枢接杆位于枢接槽(34)内,枢接槽(34)位于相应横杆(11)的高段的上表面,为一长方形凹槽。枢接轴穿过枢接孔,并分别固定在左、右主板(7)的底面和横杆枢接槽(34)内的侧壁上。当滑动支撑架和延伸板都处于地板夹层内时,左滑动支撑架上的枢接杆呈左斜向,右滑动支撑架上的枢接杆呈右斜向,此时各主板(7)与相应横杆(11)之间的距离为零。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各主板都设置有两个倒L形定位杆(参见图11、图12、图16和图17),所述倒L形定位杆由定位长杆(42),定位短杆构成,位于U形横梁(36)的夹缝G4)中。定位长杆0 的一个端头与定位短杆固接,另一端头位于相应主板(7) 的完整长边沿之下并与其底面固接。每根定位长杆都成水平状态,其端头对着相应的定位杆出入口(35),定位短杆成竖直设置,端头朝下放置在U形横梁(36)的底板0 上。第一个实施例中,左右滑动支撑架的滑出或缩回各由两个横向设置的油缸08) 驱动,如图2和图13所示。驱动左滑动支撑架的两个油缸的活塞杆09)端头分别穿过底框的左边框06)的圆孔(38)与左连杆(9)铰接,油缸底座与底框的右边框铰接。驱动右滑动支撑架的两个油缸08)的活塞杆09)端头分别穿过底框的右边框上的圆孔(38)与右连杆⑶)铰接,油缸0 底座与底框的左边框06)铰接。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0所示,当左、右滑动支撑架分别带动左、右延伸板从地板夹层内向车厢左、右侧滑出时,倒L形定位杆的定位长杆0 随之穿过定位杆出入口(3 伸出,直至定位短杆抵住底框的左、右边框( ),此时延伸板不再向外滑动,而左、右延伸板与左、右边框06)的距离分别等于E形板的宽度,油缸08)继续驱动滑动支撑架向外移动,由此驱动枢接杆(XT)从斜向旋转成竖直状态,使得延伸板各主板(7)升至与地板面板(1 等高。将左右翻板(8)分别旋转180度即翻转至相应垫杆之上,衬杆04)则翻转至相应横杆(11)的低段之上,垫杆03)和衬杆04)支撑左右翻板(8),使得左、右翻板(8)与地板面板(12)等高。至此,左、右延伸板就分别展开构成一个平面,成水平状态各自位于车厢地板面板(1 的左、右侧;当各翻板(8)旋转重叠回相应主板(7) 之上时,延伸板就成折叠状态,滑动支撑架可带动折叠状态延伸板缩回地板中夹层内。如图1、图13所示,第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支撑架的横杆(11)由倒凹形(即槽口向下的槽型)材料构成。每根横杆(11)的槽内设置一根伸缩式支腿(14)(即高度可调节的支腿),支腿(14)的上端靠近相应横杆(11)的外端(左横杆的左端、右横杆的右端)并与横杆(11)铰接,支腿(14)的下端靠近横杆(11)的里端并与横杆(11)通过弹簧夹具相连接。当滑动支撑架滑出后,支腿(14)可向下旋转90度成竖直状态,支腿(14)的一端支在地面上,用于支撑滑动支撑架和延伸板,并可旋转回横杆(11)的倒凹形槽内由弹簧夹具固定。如图1所示,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车厢后侧设置有折叠式后延伸板,所述后延伸板由若干张后翻板(13)构成,每张后翻板(13)的长度(横向尺寸)等于后厢板两侧的立柱 (17)之间的距离,厚度等于地板面板(1 的厚度。各后翻板(1 重叠在一起成水平状态置于车厢地板(1 后部,其中长边横向设置,短边纵向设置。最下层后翻板的后边沿(长边沿)与地板(1 的后边沿平行,且与地板(1 的后部通过铰链G8)铰接,铰接轴平行于车厢后边沿且与该后边沿的距离为150毫米至200毫米,其前边沿与次下层后翻板的前边沿通过铰链G8)相互铰接。次下层后翻板的后边沿与其上的相邻后翻板的后边沿铰接, 各相邻后翻板由此依次铰接。后延伸板可由重叠状态向后展开平铺构成一个平板,位于地板面板(1 后边沿之后并紧邻地板后边沿,与地板处于同一平面,经后支架支撑后保持水平状态,亦可折叠回重叠状态放置于地板后部之上。后支架由一个长方形后支架框(15)和两根后支腿(16)构成。后支架框(1 由上下左右四根边框固接而成,其高度等于车厢顶盖与车厢地板之间的距离,其宽度等于车厢的宽度,其左右边框的距离小于后翻板(13)的长度。后支架框(1 置于后厢板之后,且其下边框与车厢地板面板(1 的后边沿相铰接, 上边框与车厢顶盖(5)的后边框(6)锁接。后支架框(15)的左右边框各有一个槽口朝后的凹槽,当后支架框成水平状态时,其凹槽口朝下。凹槽内各镶嵌一根后支腿(16),后支腿 (16)的上端分别与后支架框(1 的左右边框铰接,下端分别与其锁接。后支架框(15)可向后旋转90度成水平状态,后支腿(16)可旋转90度从凹槽内旋转出,成竖直状态竖立于地面,就可支撑后支架框(15)保持水平状态。此时将后延伸板展开,后延伸板就位于后支
K ο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车厢左前立柱和右前立柱(17)之间设置一镗横向的门G6)作为车头后门和车厢的前厢板。车头后门板为双扇的,门扇朝车后方向旋转打开,左前立柱、右前立柱和车厢顶盖(5)的前边框(30)作为门框。门板朝后的表面镶嵌有照明灯具(47),其光线朝车后方向照射。如图1所示,第一个实施例中,车厢右侧,透明板之下的右侧围分别设置有音响箱(5 、电源箱(56)和油泵箱(57),分别内置扩音器件、发电机或蓄电池和油泵。第一个实施例中,营销车车厢四角的每根立柱(17)内都设置一根油缸,各油缸的活塞杆端头分别与车厢顶盖( 连接;经四个油缸同步驱动,活塞杆可从立柱中伸出,将车厢顶盖顶高200毫米以上,并可降低成原状。各油缸由一个油泵同步控制。第一个实施例中,车身左、右侧厢板下方各有一个音响箱(55),里面分别放置音箱,其中音箱的喇叭分别朝向车左右侧。在车头内设置一台DVD机。车身左侧或右侧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电源箱(56)和一油泵箱(57),里面分别放置发电机(或蓄电池)、油泵,发电机(或蓄电池)与油泵、LED灯、音箱和位于车头内的DVD机电连接,音箱与DVD机通过音频线连接。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当可卷绕发光板、灯箱布和透明板都竖直状态,且各延伸板都处于折叠收缩状态时,车厢就成为灯箱广告发布媒体;当发光板和灯箱布都卷绕成圆柱状态、透明板成竖直状态、各延伸板成收缩状态时,车厢就成为流动橱窗;当车辆停驶,且发光板和灯箱布卷绕成圆柱状态、透明板和各延伸板成展开水平状态时,整车就成为展台或舞台。
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广告发布装置为可卷绕电子显示屏。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车厢内没有灯箱布,可卷绕发光显示板由一个可卷绕电子显示屏构成,其余部分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因此其整体结构特征见图1至图17。可卷绕电子显示屏如图17和图18所示,由多根水平发光显示条(18)构成,每个可卷绕电子显示屏的发光显示条00)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个平板,排列在一起的各发光显示条的表面相互齐平,在各发光显示条的背面(车内侧面)有一张布(49),各发光显示条(18)粘贴固定在相应的布G9)上,布 (49)的上沿粘贴在卷筒00)表面,发光器件为LED灯(19),LED灯(19)镶嵌在各发光显示条(18)的外侧,发光方向朝向车外,可卷绕电子显示屏上的LED灯的密度大于每平方米 10000颗。卷筒00)的辊轴(5 通过底座(5 固接在立柱(17)上。可卷绕电子显示屏可由卷筒00)内的微型电动机(50)驱动卷绕在相应卷筒00)上,并可展开恢复成竖直平面状态位于相应卷筒00)的下方。当可卷绕电子显示屏展开为竖直平面状态时,车厢就成为视频广告发布媒体。当可卷绕电子显示屏和透明板成竖直平面状态,各延伸板成折叠收缩状态时,车厢就成为视频广告发布媒体;当车辆停驶,且电子显示屏成圆柱状态、透明板成竖直状态、各延伸板成折叠收缩状态时,车厢就成为流动橱窗;当电子显示屏成圆柱状态、透明板和各延伸板都成展开水平状态时,整车就成为展台或舞台。第三个实施例的广告发布装置为含可折叠显示板的电子显示屏,如图20、图21所示。在第三个实施例中,车厢内没有灯箱布,可收缩发光显示板为可折叠电子显示屏,各可折叠电子显示屏上方有一个长方形框架(59),各长方形框架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卷筒(20), 各可折叠电子显示屏的外侧各有两根伸缩绳(60),其两侧边沿各有一个导轨(61),构成可折叠发光显示板的各基板的短边沿上各有一个定位轴(6 。第三个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见图1至图16。可折叠电子显示屏如图20、图21所示,由若干长方形发光显示基板(58)构成,各发光显示基板(58)以水平状态(长边为水平方向,短边为竖直方向)排列成一个竖直状态的平板,且相邻发光显示基板通过铰链(64)相互铰接;各基板 (58)的外侧面安装或镶嵌有若干LED灯(19),其发光方向朝向车外。可折叠发光显示板与顶盖( 之间有一个长方形框架(59),长方形框架(59)的短边框为竖直状态,长方形框架的下边框平行于可折叠发光显示板的上边沿,并与可折叠发光显示板铰接,其上边框与顶盖(5)固接;长方形框架(59)内安装有一个卷筒(20),卷筒的辊轴(5 分别通过底座(53) 与长方形框架(59)的短边框固接;同一个可折叠发光显示板的各基板(58),其长度相等, 除了最上端的基板,其余各基板的高度(即基板短边的长度)相等,且每个基板的两个短边上各有一个定位轴(6 (最上端的基板不含定位轴),定位轴(6 与相应基板(58)的短边沿垂直,定位轴(6 的一个端头抵住相应基板(58)的短边沿的一端并与之固接。按从上往下的排列位序计,每个发光显示板的第三张、第五张等位序数为奇数的基板(不含第一张) 的定位轴(62)位于其短边的上端,第二、四、第六张等位序数为偶数的基板,其定位轴位于相应基板的两个短边的下端。第一张基板的高度略小于第二张基板的高度,其高度差等于第二张基板的定位轴轴心与该基板相邻于该定位轴的长边沿的距离加第一张与长方形框架的铰接轴轴心距第一张基板的距离。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电子显示屏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根竖直状态的凹槽形导轨(61),两根导轨(61)的槽口相对,所述凹槽形导轨(61)分别与相邻立柱(17)固接,各基板的定位轴(6 分别位于相应导轨的凹槽之中。可折叠电子显示屏,其下边沿的
16两端各有一个穿绳孔(63),其两端外侧有两根竖直状态的伸缩绳(60),两根伸缩绳(60)的上端头分别与卷筒00)的两个端头连接,下端头分别穿过穿绳孔(6 与可折叠发光显示板的下边沿的两个端头相连接;当卷筒00)转动,就使相应伸缩绳(60)向上卷绕在卷筒上,带动可折叠发光显示板向上折叠成成重叠状态,当卷筒00)反向转动,伸缩绳(60)就展开,从而使重叠状态的发光显示板展开成平板状态。此时发光显示板的下边沿可通过锁具、夹具或卡具固定在地板上。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后可折叠发光显示板上方的长方形框架的短边框的长度大于左、右可折叠发光显示板上方的长方形框架的短边框,其长度差等于左、右可折叠发光显示板重叠时的总厚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营销车,车身由车厢和车头构成,车头与车厢各自独立,或组成一个整体车身, 车厢地板的四角各有一根立柱,车厢顶棚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朝下(朝车厢内)照射的照明器件,其特征是(1)车厢的左、右厢板和后厢板是透明板,各透明板与车厢顶盖相铰接,可分别向外侧旋转90度成水平状态位于顶盖两侧或后侧,也可旋转回竖直状态并通过锁具固定;(2)车厢的每个透明板内侧各设置有一个可伸缩发光显示板,该可伸缩发光显示板平行于竖直状态的相应透明板,其发光显示方向面向车外;可伸缩发光显示板为下列第一种或第二种发光显示板第一种是可卷绕发光显示板,可卷绕发光显示板与顶盖之间有一个平行于相应发光显示板上边沿的卷筒,卷筒的辊轴与卷筒两端的立柱或顶盖边框固接,该发光显示板与卷筒铰接;第二种是可折叠发光显示板,可折叠发光显示板与顶盖之间有一个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的短边框为竖直状态,其下边框平行于可折叠发光显示板的上边沿,并与之铰接,其上边框与顶盖固接;长方形框架内安装有一个卷筒,卷筒的辊轴分别与长方形框架的短边沿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销车,其特征是,可卷绕发光显示板由多根细长方形发光显示条以水平状态(长边为水平状态,短边为竖直状态)排列成一个平板,且相邻发光显示条相互铰接或各发光显示条粘接在一张位于各发光显示条内侧的布上而构成;可折叠发光显示板由若干长方形发光显示基板构成,各发光显示基板以水平状态排列成一个平板,且相邻发光显示基板相互铰接;可折叠发光显示板的两端外侧有两根竖直状态的伸缩绳,两根伸缩绳的上端头分别与卷筒的两个端头连接,下端头分别与发光显示板的下边沿的两个端头相连接;每个发光显示基板的两端各固接一个垂直于其短边沿的定位轴,可折叠发光显示板的两侧端之外分别设置一根竖直状态的凹槽形导轨,两根导轨的槽口相对,导轨分别与相邻立柱固接,各发光显示基板的定位轴分别位于相应导轨的凹槽之中;可折叠发光显示板可以经卷筒转动而向上收缩成重叠状态,并可展开成平板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销车,其特征是,每张透明板的两个侧边沿各铰接一个油缸或气弹簧支撑杆的活塞杆端头,油缸或气弹簧的底座与相邻立柱铰接;透明板向外旋转成水平状态和旋转回竖直状态由油缸驱动或人力驱动,其水平状态的维持由油缸或气弹簧支撑杆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销车,其特征是,每个透明板与其内侧的可伸缩发光显示板之间有一张卷帘式灯箱布,卷帘式灯箱布由一张灯箱布和一个卷筒构成,灯箱布平行于相应透明板,卷筒位于灯箱布和顶盖之间,并平行于灯箱布上边沿;灯箱布上边沿粘接在卷筒上,卷筒的辊轴固接于卷筒两端的立柱上,灯箱布可向上卷绕至卷筒表面,也可向下展开成平面,并平行于成竖直状态的相应透明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销车,其特征是,车厢地板含夹层,夹层空间由一张位于夹层内的纵隔板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夹层空间,左、右夹层空间内分别有左延伸板和右延伸板,可分别从夹层内向地板的左、右侧伸出,并可缩回夹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营销车,其特征是,地板夹层空间由面板和网格形底框围合而成,底框由四个边框、N根(1彡N彡10) U形横梁、4N+4根凹槽和一个纵隔板构成,四个边框的端头分别与相邻立柱固接,由此围合成一个长方形外框架;各U形横梁以横向水平状态等距分布在外框架之中,并分别与左、右边框固接,与外框架共同构成N+1个小框架,每个小框架的左、右边框各有两个凹形缺口 ;每个小框架内各有四根呈横向水平状态的凹槽, 其中两根凹槽的左端头位于左边框的凹形缺口内且与左边框的外边沿齐平,并与左边框固接,右端头抵住右边框内壁并与之固接,由此构成左凹槽;另两根凹槽的右端头放在右边框的凹形缺口内且与右边框的外边沿齐平,并与右边框固接,左端头抵住左边框的内壁并与之固接,由此构成右凹槽;U形横梁的侧壁各有一个凹形缺口,所述凹形缺口距U形横梁的左、右端头的距离相等;纵隔板纵向设置,并位于凹槽之上,并分别与各U形横梁相交(相交处位于各横梁侧壁的凹形缺口内),将夹层空间分隔为面积相等的左、右夹层空间,纵隔板的上沿与各U形横梁的上沿齐平;U形横梁和纵隔板将夹层分隔成2N+2个小夹层空间, 其中左、右侧的小夹层空间各为N+1个;左、右延伸板各由上下重叠的翻板和主板构成,其中下板为主板,上板为翻板,各主板是长方形,且各主板的形状和面积都相同,每张主板都有N个横向夹缝(N为U形横梁的数量);各夹缝与主板的短边平行,并等距分布在主板上, 各夹缝的一端分别与主板的一个长边沿齐平,使得各主板的一个长边含N个缺口,该长边被夹缝分隔成N+1段分段边,各夹缝将各主板分别分隔成N+1块面积相同的横板,主板的另一个长边则为完整长边,各横板通过完整长边沿而成一个整体;左、右翻板的面积和形状与主板相同,分别重叠在左、右主板之上并完全重合,且各主板与相应翻板的相应各分段边沿相互铰接,左、右翻板的完整长边沿上面各设置有一个纵向衬杆,衬杆与翻板等长并与之固接,由此分别构成左、右延伸板;左、右延伸板的各横板分别位于夹层的左、右侧的各小夹层空间内,其夹缝内为横梁;左、右延伸板可分别从夹层内向左、右侧滑出,并可缩回夹层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营销车,其特征是,左、右延伸板分别由左、右滑动支撑架支撑,左滑动支撑架由2N+2根左横杆和一根纵向左连杆构成,右滑动支撑架由2N+2根右横杆和一根纵向右连杆构成;其中各左、右横杆分别位于相应的各左、右凹槽内,左、右连杆分别位于左、右边框的左、右侧,左、右横杆端头分别与左、右边框的外侧边沿齐平,并与左、右连杆相固接,由此构成左、右滑动支撑架;左、右延伸板分别放置在左、右滑动支撑架之上并分别与左横杆、右横杆枢接,左、右滑动支撑架可带动相应延伸板分别从夹层内伸出,伸出后, 翻板可旋转180度从主板上方转至主板旁边,经支架支撑后与主板一起保持水平状态,并可反向旋转180度回到主板之上,随主板一起缩回夹层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营销车,其特征是,夹层底框的最前端和最后端的小框架的左、右边框各有一个圆孔;左、右滑动支撑架及延伸板的伸缩各由两个油缸驱动;油缸分别位于最前端和最后端的小框架内;驱动左滑动支撑架的油缸,其底座与右边框固接或铰接, 活塞杆穿过左边框上的圆孔与左连杆固接或铰接;驱动右滑动支撑架的油缸,其底座与左边框固接或铰接,活塞杆端头穿过右边框上的圆孔与右连杆固接或枢接;每个U形横梁内并排放置有两根倒L形定位杆,分别是左、右定位杆,倒L形定位杆的横向水平杆为长杆, 竖向杆为短杆;左、右定位杆的竖直杆分别位于横梁右、左端,横向水平杆左、右端头分别与左、右主板的左、右边沿的底面固接;底框的左、右边框与横梁相交处分别有一个定位杆出入口,定位杆出入口的下边沿高于U形横梁的底板的上表面;定位杆可随左、右主板分别向地板左、右侧伸出,直至竖直杆抵住底框的左、右边框,并可随相应主板缩回横梁夹缝内;连接延伸板与滑动支撑架的枢接件由一个枢接杆和两个枢接轴构成,枢接轴分别固定在主板底面和横杆上沿的枢接槽内,当主板与横杆的距离为零时,枢接杆呈外斜向状态(左延伸板下的枢接杆朝左倾斜,右延伸板下的枢接杆朝右倾斜);当油缸驱动滑动支撑架及延伸板向外伸出至定位杆的竖直杆抵住左、右边框后,左、右延伸板不再向外移动,油缸可继续驱动滑动支撑架向外移动,驱动枢接杆从斜向变成竖直状态,使得主板升高至与车厢底板等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销车,其特征是,车厢地板有一个可折叠后延伸板,后延伸板由若干张后翻板构成,各后翻板重叠在一起成水平状态置于车厢地板后部;最下层后翻板的后边沿(长边沿)与地板的后边沿平行,且与地板的后部铰接,铰接轴平行于车厢后边沿,各相邻后翻板依次铰接;后延伸板可向后展开平铺构成一个平板,位于地板后边沿之后,与地板处于同一平面,经后支架框支撑后保持水平状态,亦可折叠回重叠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营销车,其特征是,后支架框由上下左右边框固接组成,呈竖直状态位于后厢板之后,且其下边框与车厢地板的后边沿相铰接,上边框与车厢顶盖的后边框锁接,其左右边框的距离小于后翻板的横向长度;支架框的左右边框各有一个槽口朝后的凹槽,当后支架框成水平状态时,其凹槽口朝下;凹槽内各镶嵌一根后支腿,后支腿的上端分别与后支架的左右边框铰接,下端分别与左右边框锁接;后支架框可向后旋转90 度成水平状态,支腿可旋转90度从凹槽内旋转出,成竖直状态竖立于地面,支撑后支架框保持水平状态。
全文摘要
一种营销车,目的是克服现有营销车功能转换麻烦、显示发光装置需反复拆装、舞台板易变形等不足。其特征是,车厢的左、右、后厢板各由与顶盖铰接的透明版构成,可向外旋转成水平状态并可旋转回竖直状态;透明版内侧各设置一张平行于透明板且面向车外的可收缩发光显示板,可向上卷绕成圆柱状或向上折叠成重叠状并可展开恢复成竖直平板状;地板含夹层,内设折叠式左、右延伸板,可分别向左右侧伸出展开,与地板共同构成平台,并可折叠缩回夹层内;地板后沿铰接一个折叠式后延伸板,可向后展开成与地板等高的水平状,并可缩回折叠于地板后部。本发明具有多种促销功能,包括橱窗、灯箱或视频广告、舞台功能,功能转换方便、无需反复拆卸发光显示装置。
文档编号G09F13/04GK102290013SQ201010203020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8日
发明者丁钢 申请人:丁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