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6217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具,具体是一种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
背景技术
圆珠笔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文具,目前不少圆珠笔都是采用按压出芯的结构,使用 者只需往下按压位于笔杆末端的按压头,笔芯的笔尖便可露出笔杆头部,书写完毕后,只要 再次按动该按压头就可将笔尖收起来藏于笔杆内部。这种按压式的圆珠笔一般包括笔芯、 笔杆、位于笔杆后端部的按压机构和套在笔芯前端的弹簧。除这种常见的顶部按压结构外, 市场上还有一些圆珠笔通过按压位于笔杆侧部按压块来弹出笔芯,如常见的多色圆珠笔, 多个按压块排列在笔杆四周,每个按压块控制一种颜色的笔芯弹出或缩回,即向下按动按 压块,即可弹出相应颜色的笔芯,往上推动按压块,缩回相应笔芯。现有的这类按压式圆珠 笔的不足之处是结构较为普通,仅仅实现了基本的书写功能,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笔具的多 样化需求,因此,有待提出一种结构新颖的圆珠笔,使圆珠笔在实现书写功能的同时还附带 一些益智娱乐功能,使圆珠笔具有一定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笔芯缩回和弹出结 构较为独特新颖的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的圆珠笔。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 珠笔,包括笔杆、笔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在笔杆内部上方用于带动笔芯组件作 向上或向下活动的滑动件,以及一使该滑动件具有向下移动趋势的弹簧;所述滑动件的一 侧具有一带有卡扣的弹性臂,所述笔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在外力作用下可使该弹性臂发生 弹性形变的按钮,而笔杆的内侧壁上上下分布有至少两个可供弹性臂上的卡扣卡入限位的 卡槽,另外该滑动件还跟一位于笔杆外部的推拔件相连接,所述笔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供 该推拔件上下滑动的条孔。进一步地,所述的笔芯组件包括笔芯和固定在该笔芯外面的笔芯套管,该笔芯套 管的上端与所述的滑动件通过一连接件相连接。这样,组装完成后,笔芯、笔芯套管和滑动 件三者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件为一带外螺纹的柱形 体。通过该柱形体,滑动件便与笔芯套管连接在一起。这样,滑动件的上下滑动就可以带动 笔芯套管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笔芯的上下移动。所述的推拔件可以有多种选择,作为优选,所述的推拔件为一笔夹,该笔夹的内侧 设有一凸块,该凸块穿过笔杆上的条孔与滑动件固定在一起。使用者只要沿着所述的条孔 向上推动笔夹,就可带动与笔夹连接的滑动件向上滑动,进而带动笔芯向上移动。进一步地,为保证弹簧不在笔杆内部晃动,使弹簧的弹力更均勻地作用在滑动件 上,所述的笔杆顶端设置有一底座,所述底座的前后部之间形成有一台阶,该底座的前部穿过所述弹簧后进一步伸入到所述的滑动件内,所述的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该台阶和所述的滑 动件上端相抵。为使圆珠笔的结构更为完整,所述的底座上套有一笔帽。作为优选,所述的设在笔杆内侧壁上的卡槽为两个,一个是在笔芯缩回时与弹性 臂上的卡扣相卡合的第一卡槽,另一个是在笔芯弹出时与弹性臂上的卡扣相卡合的第二卡 槽,所述的第一卡槽位于第二卡槽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只需 要按压笔杆侧壁的按钮即可将笔芯头部弹出至笔杆外,欲缩回笔芯时,往上推动推拔件即 可,这种弹出和缩回结构较为新颖,该圆珠笔可附带作为一种益智类的玩具使用,能满足消 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图1为实用新型本实施例的笔芯缩回在笔杆内部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用新型本实施例的笔芯弹出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芯弹出笔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1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4所示,装配该圆珠笔时,首先将笔芯2装入笔芯套管11内并把两者 固定连接组成笔芯组件,在笔芯套管11的下端再装上套管头18,笔芯套管11的上端与滑 动件3通过带外螺纹的柱形体12相连接。这样,套管头18、笔芯组件和滑动件3便固定连 接在一起,可以同时进行上下移动,这三者装配完毕后,将它们放入到笔杆1内。然后,将弹 簧4套在位于笔杆1顶部的底座14前部,并把底座14前部伸入到滑动件3内部。最后把 按钮7安装在笔杆1侧壁,位于笔夹13内侧的凸块17通过位于笔杆1上的条孔10安装到 滑动件3上,再在底座14上套上笔帽16完成安装。滑动件3作为该圆珠笔的关键部件,其具体结构及与相连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滑动件3位于笔杆1内部的上方,滑动件3 —侧壁成型有端部带有卡扣5的弹性臂6,滑动 件3的另一侧壁上通过凸块17与笔夹13固定连接,滑动件3的下端通过带外螺纹的柱形 体12与笔芯套管11连接,滑动件3的上端与弹簧4相抵,且底座14前部穿过弹簧4伸入 到该滑动件3的内部。而底座14的前后部之间设计成一台阶15,使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该 台阶15和滑动件3的上端相抵。在笔杆1的内侧壁上上下分布有两个可供弹性臂6上的 卡扣5卡入限位的第一卡槽8和第二卡槽9,其中第一卡槽8位于第二卡槽9的上方。在笔 杆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在外力作用下可使该弹性臂6发生弹性形变的按钮7。如图1和图5所示,笔芯2缩回在笔杆1内部。此时,弹性臂6上的卡扣5卡合在 第一卡槽8内,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卡槽8的阻力下,弹簧4仅使滑动件3保持有 向下滑动的趋势。使用圆珠笔时,按下笔杆1侧壁上的按钮7,按钮7对弹性臂6产生一个垂直于弹性臂6的作用力,使弹性臂6向笔杆1内部弯曲,进而使弹性臂6前端的卡扣5从 第一卡槽8内脱离。卡扣5脱离后,压缩的弹簧4对滑动件3产生一个向下的弹力。如前 所述,由于套管头18、笔芯组件和滑动件3这三者已固定连接成一起,所以当压缩的弹簧4 向下作用于滑动件3时,笔芯2也同时向下移动,图2即为该过程中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6所示,笔芯2弹出后,此时,弹性臂6上的卡扣5卡合在第二卡槽9 内,弹簧4则正好处于原始状态或者还处于略微被压缩的状态。为保证底座14前部能继续 伸入在滑动件3内,使滑动件3不在笔杆1内部晃动,需将底座14前部的长度设计成略长 于图3中所示弹簧4弹出后的长度。当需要将笔芯2缩回到笔杆1内部时,即从图3所示的状态转为图1所示的状态 时,沿着条孔10向上推动笔夹13即可。因为笔夹13与滑动件3是固定连接的,在笔夹13 向上移动同时也带动了滑动件3进行同向移动,进而使滑动件3的弹性臂6上的卡扣5从 第二卡槽9内脱离。最后,笔夹13向上推动一定位置时,卡扣5卡入到第一卡槽8内,即回 到图1所示的状态。除了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的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可以有多种变 形,所有采用等同技术手段替换实现的技术方案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包括笔杆(1)、笔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设在笔杆(1)内部上方用于带动笔芯组件作向上或向下活动的滑动件(3),以及一使该 滑动件C3)具有向下移动趋势的弹簧;所述滑动件(3)的一侧具有一带有卡扣(5)的 弹性臂(6),所述笔杆(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在外力作用下可使该弹性臂(6)发生弹性形变 的按钮(7),而笔杆(1)的内侧壁上上下分布有至少两个可供弹性臂(6)上的卡扣( 卡入 限位的卡槽,另外该滑动件C3)还跟一位于笔杆(1)外部的推拔件相连接,所述笔杆(1)的 侧壁上设置有可供该推拔件上下滑动的条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笔芯组 件包括笔芯(2)和固定在该笔芯(2)外面的笔芯套管(11),该笔芯套管(11)的上端与所述 的滑动件( 通过一连接件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 为一带外螺纹的柱形体(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 拔件为一笔夹(13),该笔夹(13)的内侧设有一凸块(17),该凸块(17)穿过笔杆(1)上的 条孔(10)与所述滑动件(3)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笔杆(1) 顶端设置有一底座(14),所述底座(14)的前后部之间形成有一台阶(15),该底座(14)的 前部穿过所述弹簧(4)后进一步伸入到所述的滑动件(3)内,所述的弹簧的两端分别 与该台阶(1 和所述的滑动件C3)顶端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 (14)上套有一笔帽(16)。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在 笔杆(1)内侧壁上的卡槽为两个,一个是在笔芯(2)缩回时与弹性臂(6)上的卡扣(5)相 卡合的第一卡槽(8),另一个是在笔芯( 弹出时与弹性臂(6)上的卡扣( 相卡合的第二 卡槽(9),所述的第一卡槽(8)位于第二卡槽(9)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包括笔杆、笔芯组件和设在笔杆内部上方用于带动笔芯组件作向上或向下活动的滑动件,滑动件上设置有使该滑动件具有向下移动趋势的弹簧;滑动件的一侧具有一带有卡扣的弹性臂,笔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使该弹性臂发生弹性形变的按钮,在笔杆的内侧壁上上下分布有至少两个可供弹性臂上的卡扣卡入限位的卡槽,另外该滑动件还跟位于笔杆外部的推拔件相连接,在笔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供该推拔件上下滑动的条孔。使用时,按压按钮即可将笔芯头弹出,欲缩回笔芯时,往上推动推拔件即可,这种圆珠笔的弹出和缩回结构较为新颖,可附带作为一种益智类的玩具使用,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文档编号B43K24/08GK201881694SQ201020566828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
发明者鲁明洋 申请人:鲁明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