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遗拾信息及时传递的方法

文档序号:253080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遗拾信息及时传递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方法属于信息传递领域,具体涉及遗失者、第三方服务平台、拾物者之间遗拾信息及时传递的方法。遗失者在物品未遗失时,在物品上贴上或挂上由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的遗拾贴或遗拾挂件,同时在第三方服务平台上备案自己的联系方式,一旦贴有或挂有遗拾贴或遗拾挂件的物品遗失并有人拾到,拾物者便可根据遗拾贴或遗拾挂件上的信息,及时联系第三方服务平台,同时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获得遗失者的联系方式,将拾到的物品及时归还给遗失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外出和随身携带的物品也日益频繁和增多,相应地增加了物品遗失的概率。为了避免物品的遗失,有的人将自己的联系方式贴在物品上,但是这种办法,一方面不美观;另一方面也易造成个人真实信息的外泄,给不法分子或不安好心的人有可趁之机,所以采用的人很少。绝大部分人采取的是对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多加注意,多加小心,尽最大可能避免物品遗失。但是,物品遗失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一旦物品遗失,若是重要的物品,遗失者主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张贴寻物告示、短信、返回寻找等方式试图找回遗失的物品,但是实际效果往往不理想;若不是十分重要的物品,遗失者往往会自认倒霉,不再寻找;不管如何,都会给遗失者带来损失或不便。而拾物者在拾到别人遗失的物品时,虽有意归还,但却往往不能及时或根本无法联系到失主,只能将拾到的物品交给警察、环卫工人、公司、企业、旅馆、店面,或者弃之不理,而有时即使将拾到的物品交给警察、环卫工人、公司、企业、旅馆、店面,他们也往往无法联系到失主,拾到者的爱心往往不能实现。因此,由于遗失信息和拾物信息传递不通畅,造成遗失者和拾物者找回丢失的物品和归还检到的物品的可能性很小。从小的方面说,是遗失者个人的损失,是拾物者爱心不能实现;从大的方面说,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拾金不昧的优良传统,不利于倡导和建设我国精神文明
发明内容

本方法完全克服上述弊端,能及时帮助拾物者将拾到的物品及时归还给遗失者,实现遗失者和拾物者之间的直接沟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拾金不昧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倡导和建设我国精神文明。本方法概言之就是第三方服务平台向潜在遗失者提供遗拾贴或遗拾挂件并备案潜在遗失者的联系方式,潜在遗失者在获得由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的遗拾贴或遗拾挂件后,将其贴在或挂在物品上,一旦贴有或挂有遗拾贴或遗拾挂件的物品遗失并有人拾到,拾到者便可根据遗拾贴或遗拾挂件上的信息及时联系第三方服务平台并获得遗失者的联系方式,从而实现遗失者和拾物者之间的直接沟通,并将拾到的物品及时归还给遗失者的方法。
本方法具体如下首先由第三方服务平台(第三方服务平台存在形式可以为公司、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或物品所属人。第三方服务平台主要负责制作遗拾贴或遗拾挂件;提供第三方遗拾联系方式;备案潜在遗失者的联系方式;提供24小时全天候电话服务或上门服务。)设计制作遗拾贴或遗拾挂件。具体步骤如下一、设计。在电脑coredraw、photoshop等电脑软件或图纸上设计遗拾贴或遗拾挂件图案,遗拾贴设计图案可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卡通图案等;规格长4-100mm之间,宽4_100mm之间;遗拾挂件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各种动物形状、卡通图案、文字形状等;规格高度在4-50mm之间,宽度在4-50mm之间。所设计的图案内必须包含如下三方面信息1、“文字信息”。告知该物品是什么,比如是身份证、钥匙、银行卡、会员卡、信用卡、学生卡、公交卡、地铁卡、工作证、驾驶证、健身卡、钱包、箱包、电脑、手机、飞机票、火车票、书包、球、文具·盒、水杯、书本、钢笔、手表、MP5、MP4或U盘等。2、“提供第三方服务平台遗拾联系方式”。第三方服务平台遗拾联系方式可以是400电话、800电话、手机电话、固定电话。3、“编号”。编号由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混合、图案组成;编号可以为2位、3位、4位、5位、6位、7位、8位、9位、10位、11位、12位、13位、14位、15位、16位不等。同一编号可以有多个遗拾贴,但是原则上,提供给不同的潜在遗失者的编号应当是不同的。二、选材。遗拾贴或遗拾挂件的材质可以采用具有粘性的不干胶、薄膜、铁片、铝片、有机玻璃、陶瓷、玉质、纸张、布料、皮料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材料做成。三、生产。通过打印机、激光定位刻字机、数控机、覆膜机、烧制窑等设备或设施中的一种或几种生产出遗拾贴或遗拾挂件。四、设定密码。生产好后的遗拾贴或遗拾挂件,第三方服务平台还需根据不同的编号设定不同的密码,使编号和密码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并在第三方服务平台备案。其次、潜在遗失者在获得由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的遗拾贴或遗拾挂件后,首先须及时联系第三方服务平台并告知编号和密码,第三方服务平台在核对编号和密码对应无误后,将备案潜在遗失者的联系方式;随后,潜在遗失者便可将遗拾贴或遗拾挂件贴在或挂在自己的物品上。至此,遗拾贴或遗拾挂件编号、密码以及潜在遗失者的联系方式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并备案在第三方服务平台。再次、一旦潜在遗失者不慎将贴有或挂有遗拾贴或遗拾挂件的物品遗失,拾物者便可根据遗拾贴或遗拾挂件上的信息致电第三方服务平台并告知第三方服务平台遗拾贴或遗拾挂件上的编号,第三方服务平台根据编号立即查到一一对应的遗失者备案的联系方式并告知拾物者遗失者的联系方式,由拾物者和遗失者直接对物品进行核对确认,并最终归还拾到的物品。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由第三方服务平台A公司制作遗拾贴,具体步骤如下1、在电脑coredraw-X5软件上设计遗拾贴。遗拾贴设计为长方形,规格10mm*20mm,在长方形框内排版上“请把身份证还给我吧!我着急呀!请拨4006029200,ID : 123456” ;2、遗拾贴设计好后,选用A4纸(210mm*297mm)规格的不干胶膜做材料,通过电脑和HP激光打印机在不干胶膜上打印出设计好的遗拾贴;打印好后,再通过覆膜机覆上一层透明不干胶冷裱膜,以确保打印上的信息不会变浅或擦掉;3、将电脑CoredraW-X5软件上设计好的遗拾贴文件另存为dlt格式,输入到cutok激光定位刻字机,再将打印好的遗拾贴按cutok激光定位刻字机要求放入、定位、固定在刻字机上,启动电脑和刻字机,刻字机就会按设计要求刻出该遗拾贴,再在遗拾贴背面贴上一一对应的密码666666。至此,A公司就制作出一个遗拾贴,产品为Ml, Ml编号和对应密码在A公司存档备案。
A先生在获得遗拾贴Ml后,揭下该遗拾贴,贴在身份证上,同时拨打4006029200至A公司客服人员,A公司客服人员在核对A先生获得的遗拾贴Ml上的ID编号和密码对应无误后,将A先生的电话号码1385512****备案在A公司。至此,A先生获得的ID编号123456、对应密码666666、电话号码1385512*#*形
成唯一对应关系,并备案在A公司。一旦A先生身份证遗失,并由B先生拾到,B先生便可通过贴在身份证上的遗拾贴信息,立即拨打4006029200至A公司客服人员,同时告知A公司客服人员遗拾贴上的ID编号123456 ;A公司客服人员在获得ID编号后,立即查出与ID编号唯一对应的已备案的A先生电话号码1385512****,并告知B先生;B先生在获得A先生的联系方式后,直接与A先生沟通并核对确认拾到的身份证是否为A先生已丢失的身份证,如是,可由B先生直接归还给A先生,也可由A先生或B先生委托A公司归还给A先生。
权利要求
1.一种遗拾信息的及时传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方服务平台向潜在遗失者提供遗拾贴或遗拾挂件并备案潜在遗失者的联系方式,潜在遗失者在获得由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的遗拾贴或遗拾挂件后,将其贴在或挂在物品上,一旦贴有或挂有遗拾贴或遗拾挂件的物品遗失并有人拾到,拾到者便可根据遗拾贴或遗拾挂件上的信息及时联系第三方服务平台并获得遗失者的联系方式,从而实现遗失者和拾物者之间直接的沟通,实现物品及时归还给遗失者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遗拾信息及时传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方服务平台存在形式为公司、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或物品所属人。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遗拾信息及时传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潜在遗失者需在物品上贴上或挂上由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的遗拾贴或遗拾挂件,遗拾贴或遗失挂件上含有三方面的文字信息 a、文字信息指出该物品是什么; b、第三方服务平台遗拾服务热线400电话、800电话、手机号或固定电话; C、编号由阿拉伯数字、字母、图案等一种或几种组成;位数在2-16位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遗拾信息及时传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潜在遗失者将其联系方式在第三方服务平台备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遗拾信息及时传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遗拾贴或遗拾挂件由不干胶膜、薄膜、铁质、铝质、有机玻璃、陶瓷、玉质、纸张、布料、皮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遗拾信息及时传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遗拾贴设计可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等;规格长4-100mm之间,宽4_100mm之间;遗拾挂件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各种动物形状、卡通图案、文字形状等;规格高度在4-50_之间,宽度在4_50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遗拾信息及时传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遗拾贴或遗拾挂件编号、密码以及潜在遗失者的联系方式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并备案在第三方服务平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遗拾信息及时传递的方法,属信息沟通领域。具体涉及第三方服务平台向潜在遗失者提供遗拾贴或遗拾挂件并备案潜在遗失者的联系方式,潜在遗失者在获得由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的遗拾贴或遗拾挂件后,将其贴在或挂在物品上,一旦贴有或挂有遗拾贴或遗拾挂件的物品遗失并有人拾到,拾到者便可根据遗拾贴或遗拾挂件上的信息及时联系第三方服务平台并获得遗失者的联系方式,从而实现遗失者和拾物者之间直接的沟通,并将拾到的物品及时归还给遗失者的方法。
文档编号G09F3/02GK102708756SQ20121019050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
发明者王友兵 申请人:王友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