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使用水笔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988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循环使用水笔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写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循环使用水笔芯。
背景技术
以圆珠型笔尖和墨水笔芯为主要特征的水笔,因其轻巧、便捷和书写流畅的特点,深受使用者的青睐。但水笔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大量使用,也凸显了其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矛盾。据估算,我国一中等城市每年就有接近2000万的水笔和笔芯被弃置,作为生活垃圾被掩埋,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对于这一现状,有专家建议回收水笔及笔芯“残骸”进行二次利用。申请人:在经过多次实验后,认为对现有笔芯进行可循环性改装是一种更为快捷和方便的再利用方式。申请人采用多过多种方式进行笔芯改装,如拆掉笔尖洗净管内的尾油,然后安上笔尖,从笔管尾端注入油墨,笔芯即可使用。在不注入尾油的情况下会导致管内的油墨倒流,但充注尾油比较麻烦,个人也不易操作。此外,申请人还考虑用物体塞住笔管尾端,对端口进行封闭,但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油墨也很难顺利排出,造成书写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循环使用水笔芯。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循环使用水笔芯,笔头连接于笔管的前端,所述笔管尾端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上部的入气端和下部与笔管尾端紧密配合的进气座,两者配合使用时其间夹设有透气垫。所述入气端上设有入气孔,其下部设有支脚;进气座上设有数个进气孔,各进气孔间设有区间结构。所述入气端的支脚与进气座的区间结构通过透气垫相抵接。所述透气垫为毛毡垫。 所述进气座与笔管尾端紧密卡接配合。所述进气座与笔管尾端为螺纹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为克服现有技术改进中大气压对油墨排出的影响,在笔管尾端设置合理结构的空气过滤器,既可保证油墨的顺利排出,也能有效地避免油墨的倒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又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进气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7]图中1为笔头;2为笔管;3为空气过滤器;4为入气端;5为进气座;6为透气垫;7为入气孔;8为支脚;9为进气孔;10为区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使用水笔芯,笔头I连接于笔管2的前端,笔管2尾端设有空气过滤器3。为保证油墨的顺利排出,同时避免油墨倒流,本实用新型借鉴了医用吊瓶的空气过滤器结构,包括上部的入气端4和下部的进气座5,其中进气座5与笔管2尾端紧密配合,既可采用紧密卡接配合,如图1所示,也可以采用螺纹配合,以及其它适当的配合方式。当入气端4与进气座5配合使用时,其间夹设有透气垫6,如图2所示。透气垫6可以选择毛毡垫,也可以选用其它的透气材料。如图2所示,入气端4上设有入气孔7,其下部设有支脚8,而进气座5上设有数个进气孔9,各进气孔间设有区间结构10,如图3所示。当入气端4与进气座5配合使用时,入气端4的支脚8与进气座9的区间结构10通过透气垫6相抵接。根据以上的结构设置,当入气端4、透气垫6、进气座5配合后与笔管2组装成一体时,空气可以从入气端4的入气孔7透过透气垫6,再经由进气座5的进气孔7进入笔管2中,以确保大气促进油墨的正常排出。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改进中大气压对油墨排出的影响,在笔管2尾端设置合理结构的空气过滤器3,既可保证油墨的顺利排出,也能有效地避免油墨的倒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又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使用水笔芯,笔头连接于笔管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笔管尾端设有空气过滤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使用水笔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上部的入气端和下部与笔管尾端紧密配合的进气座,两者配合使用时其间夹设有透气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使用水笔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气端上设有入气孔,其下部设有支脚;进气座上设有数个进气孔,各进气孔间设有区间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循环使用水笔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气端的支脚与进气座的区间结构通过透气垫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使用水笔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垫为毛毡垫。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使用水笔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与笔管尾端紧密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使用水笔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与笔管尾端为螺纹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使用水笔芯,笔头连接于笔管的前端,笔管尾端设有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包括上部的入气端和下部与笔管尾端紧密配合的进气座,两者配合使用时其间夹设有透气垫。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改进中大气压对油墨排出的影响,在笔管尾端设置合理结构的空气过滤器,既可保证油墨的顺利排出,也能有效地避免油墨的倒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又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文档编号B43K7/03GK202896003SQ20122015796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3日
发明者李良存 申请人:李良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