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75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屏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屏显示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财务机构、股票经济公司、工程公司等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显示屏通常连接于同一计算机,并可适时地显示不同的图形、曲线或其它信息,因而可同时向用户显示大量的数据或信息。[0003]现有技术的多屏显示装置,无论是两屏显示,还是两屏以上的显示装置,其一般是将多个显示屏整合于一个底座上,且其每两相邻的显示屏之间呈既定角度,即其相邻的两显示屏之间呈固定配合关系或仅能在一个小角度范围内调节视角。这就导致整个多屏显示装置无论在使用状态还是不使用状态均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存放和搬运。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其能够将多个显示屏不使用时折叠成重合的状态,从中大大减小显示屏的占用空间,方便存放和搬运。[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包括至少两显示屏;显示模块还包括至少一折叠机构,相邻的两显示屏之间采用折叠机构相转动连接,形成折叠重合状态或展开状态。[0006]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在相邻的两显示屏中,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一端分别与其中一显示屏的一侧壁的顶端和底端相固接,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显示屏的一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形成转动连接。[0007]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至少一配合于相邻的两显示屏之间的软性走线套和用于将至少两电源线和数据线分别整合成一电源线和一数据线的整合电路系统,整合电路系统安装于其中一显示屏,其余显示屏的电源线和数据线通过对应的软性走线套连接至整合电路系统。[0008]还包括一升降控制模块,该升降控制模块包括具有上开口并可容纳所述显示模块的外壳、升降机构、升降控制电路系统;升降机构安装于外壳内,并与所述显示模块相连接, 用于驱动所述显示模块升起或隐藏于外壳内;升降控制电路系统与升降机构相连接,用于控制升降机构进行相应动作。[0009]在相邻的两显示屏中,其中一显示屏的的一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一端分别局部容纳于对应第一定位槽,并形成90度固定连接,另一显示屏的一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槽,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一端分别通过转动局部进入或离开对应的第二定位槽。[0010]所述显示屏包括三个,依次为左显示屏、中间显示屏和右显示屏,中间显示屏固定于一底座的顶端;所述折叠机构为两组,且其中一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长度分别大于另一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长度;中间显示屏的顶端设有一顶板,左显示屏的右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一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一端相固接,该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另一端分别与顶板和底座的左侧相转动连接;右显示屏的左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另一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一端相固接,该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另一端分别与顶板和底座的右侧相转动连接。[0011]所述升降控制模块还包括一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具有一盖板,该盖板转动配合于所述外壳的上开口处,用于关闭或开启所述外壳的上开口。[0012]所述升降控制电路系统还与所述翻转机构相连接,用于控制翻转机构翻转其盖板。[0013]所述外壳的侧壁或底面设有供电源线及数据线穿过的开孔。[00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可将其升降控制模块嵌置于桌体内或安装于桌面下方,如此,当需要使用显示屏时,可通过该升降控制模块将显示模块升至桌面上,当不需要使用显示屏时,可通过该升降控制模块将显示模块收至外壳内,达到防尘和整洁桌面等目的。[0015]与现有技术的多屏显示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0016]I、由于将相邻的两显示屏之间采用折叠机构进行连接,使得多个显示屏可以在不使用时折叠成重合状态,需要使用时再展开,因而其在不使用状态下,可以大大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存放和搬运;[0017]2、由于本实用新型还采用软性走线套配合于相邻的两显示屏之间,用于走线,并在其中一显示屏中安装用于将至少两电源线和数据线分别整合成一电源线和一数据线的整合电路系统,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多条数据线和电源线整合成一条电源线和一条数据线,使整个装置看起来更加简洁;[0018]3、由于其还包括一升降控制模块,用于升起或收起显示模块,且可将其升降控制模块嵌置于桌体内或安装于桌面下方,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可以对显示模块进行隐藏,达到防尘和整洁桌面等目的。[0019]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0020]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块在展开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0021]图2是图I中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块对应的主视图;[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块在折叠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0023]图4是图3中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块对应的主视图;[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块升起并呈折叠状态对应的立体构造示意图;[0025]图6是图5中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0026]图7是图5中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0027]图8是图5中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显不|旲块收起后对应的立体构造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请参见图I-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包括用于支撑显示屏的底座4、三个显示屏和两组折叠机构,各相邻的两显示屏之间采用折叠机构相转动连接,形成折叠重合状态或展开状态。[0030]作为一种优选,上述各折叠机构分别包括上连接片(图中未体现)和下连接片5、6。 上述三个显示屏依次为左显示屏I、中间显示屏2和右显示屏3,中间显示屏2固定于底座 4的顶端。其中一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5的长度分别大于另一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6的长度;中间显示屏2的顶端设有一块顶板21,左显示屏I的右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其中一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5的各一端相固接,该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5的各另一端分别与顶板21和底座4的左侧相转动连接;右显示屏3的左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另一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6的各一端相固接,该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6的各另一端分别与顶板21和底座4的右侧相转动连接。[0031]具体,本实用新型还分别在左显示屏I左侧壁的顶端和底端,以及右显示屏2右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了一个呈L字形的第一定位槽11、31,在中间显示屏2的左侧壁的顶端和底端,以及中间显示屏2的右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了一个呈L字形的第二定位槽21。其中一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5的各一端分别局部容纳于左显示屏I 右侧壁对应的第一定位槽11中,并彼此形成90度固定连接;该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5的各一端的其余部分则分别通过转动进入或离开中间显示屏左侧壁对应的第二定位槽21。同理,另一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6的各一端分别局部容纳于右显示屏左侧壁对应的第一定位槽31中,并彼此形成90度固定连接;该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6的各一端其余部分则分别通过转动进入或离开中间显示屏右侧壁对应的第二定位槽22。如此,如图I、图2所示,在展开状态下,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5、6各一端的其余部分分别进入中间显示屏对应的第二定位槽21、22内而被定位,使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5、6分别与各显示屏呈90度状态,如此,三个显示屏展开后处于同一竖直面。如图3、 图4所示,显示屏进行折叠时,先将右显示屏3顺时针转动180度(在转动过程中,右显示屏对应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6分别顺时针转动而离开中间显示屏对应的第二定位槽22), 使其于中间显示屏2的正面与中间显示屏2前后重合,再将左显示屏I逆时针转动180度 (同理,在转动过程中,左显示屏对应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5分别逆时针转动而离开中间显示屏对应的第二定位槽21),使其于右显示屏3的背面与右显示屏3前后重合。[0032]作为一种优选,上述显示模块还包括用于走线的两个软性走线套7和用于将多条电源线和数据线分别整合成一条电源线和一条数据线的整合电路系统8,整合电路系统8 安装于中间显示屏2,其中一个软性走线套位于左显示屏I的右侧底端与中间显示屏2的左侧底端之间,另一个软性走线套位于右显示屏3的左侧底端与中间显示屏2的右侧底端之间,左显示屏I和右显示屏3的电源线和数据线分别通过对应的软性走线套7连接至中间显示屏的整合电路系统8。在显示屏展开状态下,两个软性走线套7分别位于显示屏的背面,在显示屏折叠状态下,其中一个软性走线套位于显示屏的左侧,另一个软性走线套位于显示屏的右侧。[0033]作为一种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升降控制模块,如图5-图8所示,该升降控制模块包括具有上开口并可容纳上述显示模块的外壳9、升降机构(图中未体现)、升降控制电路系统(图中未体现);升降机构为现有技术产品,其可采用电机为驱动源,配合导轨等部件进行升降动作,其安装于外壳9内,并与显示模块的底座4相连接,用于驱动显示模块升起或隐藏于外壳9内;升降控制电路系统与升降机构相连接,用于控制升降机构进行相应动作,包括控制升降机构进行升降动作、用于感应升降机构的升降位置,该升降控制系统可采用按键手动控制,也可以采用串口或USB接口等进行远程通讯控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将该升降控制模块嵌置于桌体内或安装于桌面下方,如此,当需要使用显示屏时,可通过该升降控制模块将显示模块升至桌面上,当不需要使用显示屏时,则可先将各显示屏折叠后通过该升降控制模块的升降机构将显示模块收至外壳9内,达到防尘和整洁桌面等目的。[0034]作为一种优选,如图9所示,上述升降控制模块还包括一个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具有一个盖板92和用于控制盖板92翻转的部件,如铰链、气缸等,该盖板92转动配合于外壳9的上开口处,用于关闭或开启外壳9的上开口。将上述升降控制电路系统与该翻转机构相连接,即可实现自动控制翻转机构翻转其盖板92,盖板92的翻转方向如图9中带双向箭头的曲线所示。当将显示模块折叠并收入外壳9内后,可将盖板92翻转至盖住外壳9 的上开口,使桌面表面没有缺口,呈平整状态;当需要使用显示模块时,则将打开翻转盖板 92,使升降机构将显示模块升起至桌面上。[0035]作为一种优选,上述外壳9的后侧壁底部还设有供电源线及数据线穿过的开孔 91,用于实现计算机主机与显示模块的电源线及数据线的连接。[003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一方面可以对多个显示屏进行折叠操作,使显示模块在不使用状态下占用空间较小,方便存放和搬运,另一方面增加升降控制模块后,可以在显示模块不使用状态下,将显示模块隐藏起来,达到防尘和整洁桌面等目的。[003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其显示屏的个数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显示屏的个数为两个或三个以上时,采用上述折叠机构同样可以实现多个显示屏的折叠和展开动作。[0038]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包括至少两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显示模块还包括至少ー折叠机构,相邻的两显示屏之间采用折叠机构相转动连接,形成折叠重合状态或展开状态; 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至少ー配合于相邻的两显示屏之间的软性走线套和用于将至少两电源线和数据线分别整合成一电源线和一数据线的整合电路系统,整合电路系统安装于其中一显示屏,其余显示屏的电源线和数据线通过对应的软性走线套连接至整合电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在相邻的两显示屏中,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一端分别与其中ー显示屏的ー侧壁的顶端和底端相固接,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显示屏的一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形成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控制模块,该升降控制模块包括具有上开ロ并可容纳所述显示模块的外壳、升降机构、升降控制电路系统;升降机构安装于外壳内,并与所述显示模块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显示模块升起或隐藏于外壳内;升降控制电路系统与升降机构相连接,用于控制升降机构进行相应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显示屏中,其中一显示屏的的一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一端分别局部容纳于对应第一定位槽,并形成90度固定连接,另ー显示屏的ー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槽,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一端分别通过转动局部进入或离开对应的第二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三个,依次为左显示屏、中间显示屏和右显示屏,中间显示屏固定于ー底座的顶端;所述折叠机构为两组,且其中一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长度分别大于另ー组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长度;中间显示屏的顶端设有ー顶板,左显示屏的右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ー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一端相固接,该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另一端分别与顶板和底座的左侧相转动连接;右显示屏的左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另一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一端相固接,该折叠机构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的各另一端分别与顶板和底座的右侧相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模块还包括一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具有ー盖板,该盖板转动配合于所述外壳的上开ロ处,用于关闭或开启所述外壳的上开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电路系统还与所述翻转机构相连接,用于控制翻转机构翻转其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或底面设有供电源线及数据线穿过的开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多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包括至少两显示屏;显示模块还包括至少一折叠机构,相邻的两显示屏之间采用折叠机构相转动连接,形成折叠重合状态或展开状态。本实用新型采用折叠机构对相邻的两显示屏进行连接后,可以将多个显示屏在不使用时折叠成重合状态,从中大大减小显示屏的占用空间,方便存放和搬运。
文档编号G09F9/00GK202816270SQ20122034717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林国源, 洪施文, 郭文琼, 吴神培, 张雪峰 申请人: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