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179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教学实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低压配电网络中,由于接线方式及保护(接地或接零)形式的不同,其供电系统分为了 IT、TT、TN(TN-C、TN-S、TN-C-S)系统。正确理解和推广使用以上几种低压保护接线方式及供电系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或接零保护,确保人身及配电系统的安全,保障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与安全问题,在以往多年间,国内外都曾进行过长期的探讨、试验,国际电工委员会1977年通过的建筑电气装置标准总结了世界各国的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做法,才正式统一划分为TN、TT、IT三种接地系统.而且根据不同的做法,在TN系统中又有TN — S、TN — C、TN — C 一 S三种型式。在1982年的IEC364 — 4 一 41标准中,进一步明确了一些具体做法和保护措施的具体要求。对故障情况下的电击保护间接接触保护总的要求,不论其系统的接地型式如何,必须共性考虑的两条措施1.用自动切断供电的保护;2.总等电位联结。而且更明确的提出其保护措施;第一要与系统的接地型式相配合;第二要与保护装置的特性相适应。目前,有关系统的接地型式及其故障排查的技术培训主要以理论方式进行,很多一线员工不能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无法正确掌握相关技能来处理现场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也有利用真实配网来进行学习的,但存在以下问题(I)学习内容单一,只能见到出现了的故障,不能见到各种故障,学习的机会可遇不可求;(2)不能重现故障,没理解、没学会的无法再重新学习且学习成本高,无法按计划进行,随机性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可以实现五种制式的转换,以实现对员工配网制式及故障排查的技能培训,快速提高员工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员工即可通过制式设置进行正向学习,又可再现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同的模拟故障,来随时进行逆向体验式培训。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包括变压器,第一、第二模拟三相设备,第一、第二模拟单相设备,所述第一、第二模拟三相设备,以及第一、第二模拟单相设备分别与变压器二次侧电连接,还包括一级制式转换单元、二级制式转换单元、第一保护转换单元、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第三保护转换单元、第四保护转换单元,所述变压器的中性点通过一级制式转换单元的工作接地端接地,一级制式转换单元的N线接点分别与第一模拟单相设备、第一、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且通过二级制式转换单元分别与第二模拟单相设备、第三、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一级制式转换单元的PE线接点分别与第一、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且通过二级制式转换单元分别与第三、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的保护接地端接地,第一模拟三相设备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与第一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第一模拟单相设备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与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第二模拟三相设备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与第三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第二模拟单相设备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与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所述一级制式转换单元包括三个按键开关SBl、SB2、SB3以及三个交流接触器KMl、KM2、KM3,其中,交流接触器KMl通过按键开关SBl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2通过按键开关SB2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3通过按键开关SB3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l的常开接点Kl设在中性点与工作接地线E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接点K2设在中性点与N线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接点K3设在中性点与PE线接点之间。所述二级制式转换单元包括两个按键开关SB4、SB5以及两个交流接触器KM4、KM5,其中,交流接触器KM4通过按键开关SB4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5通过按键开关SB5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4的常开接点K4设在N线的输入接点和输出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接点K5设在N线输出接点与PE线接点之间。所述第一保护转换单元、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第三保护转换单元、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相同,该电路结构包括三个按键开关SB6、SB7、SB8以及三个交流接触器KM6、KM7、KM8,其中,交流接触器KM6通过按键开关SB6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7通过按键开关SB7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8通过按键开关SB8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6的常开接点K6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与N线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7的常开接点K7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与PE线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8的常开接点K8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端之间。所述一级制式转换单元包括四个插孔,分别为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其中,第一插孔电连接中性点,第二插孔电连接N线接点,第三插孔电连接PE线接点,第四插孔电连接工作接地端,插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所述二级制式转换单元包括三个插孔,分别为第五插孔、第六插孔、第七插孔,其中,第五插孔电连接N线输入接点,第六插孔电连接N线输出接点,第七插孔电连接PE线输出接点,插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一保护转换单元、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第三保护转换单元、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相同,该电路结构包括四个插孔,分别为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第i^一插孔,其中,第八插孔电连接N线接点,第九插孔电连接PE线接点,第十插孔电连接保护接地端,第十一插孔电连接外壳保护接地线,插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为通过一级制式转换单元可以实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接地系统,其中,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可作为IT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转换。中性点接地系统中还可以实现系统的中性线接地,且系统的中性线和保护线PE合为一根PEN线,可作为TN-C系统中性点接地转换,以及系统的中性线接地,且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分开,可作为TN-S系统中性点接地转换。通过二级制式转换单元可以把TN-C系统中合为一根的PEN线引出单独的PE线和N线,形成三相五线,可进行TN-C系统转TN-S系统PE线接入转换。保护转换单元可进行对设备外壳接零保护、接PEN线保护、接PE线保护、接地保护的不同转换。总之,一级制式转换单元可实现变压器二次侧各种接线方式,可进行中性点接地转换操作、TN-S系统PE线接N线转换操作,二级制式转换单元可进行TN-C系统转TN-S系统PE线接入转换操作,保护转换单元可进行对设备外壳接零保护,通过该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的一级制式转换单元、二级制式转换单元、保护转换单元和各种模拟设备可实现各种制式的转换,即可实现IT、TT、TN-C, TN-S, TN-C-S三类共计五种制式的转换。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图2为一级制式转换单元采用接触器控制转换方式的原理图;图3为二级制式转换单元采用接触器控制转换方式的原理图;图4为保护转换单元采用接触器控制转换方式的原理图;图5为一级制式转换单元采用接线柱或小型断路器转换方式的原理图;图6为二级制式转换单元采用接线柱或小型断路器转换方式的原理图;图7为保护转换单元采用接线柱或小型断路器转换方式的原理图;图8为IT系统模式的原理图;图9为TN-C系统模式的原理图;图10为TN-S系统模式的原理图;图11为TN-C-S系统模式的原理图;图12为TT系统模式的原理图。附图中,I为变压器,2为第一模拟三相设备,3为第一模拟单相设备,4为第二模拟三相设备,5为第二模拟单相设备,6为一级制式转换单兀,61为第一插孔,62为第二插孔,63为第三插孔,64为第四插孔,7为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1为第五插孔,72为第六插孔,73为第七插孔,8为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1为第八插孔,82为第九插孔,83为第十插孔,84为第十一插孔,9为第二保护转换单元,10为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1为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2为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所示,一种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包括变压器1,第一、第二模拟三相设备2、4,第一、第二模拟单相设备3、5,所述第一、第二模拟三相设备2、4,以及第一、第二模拟单相设备3、5分别与变压器二次侧电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模拟三相设备2、4,以及第一、第二模拟单相设备3、5与变压器二次侧之间均设有电阻12,该装置还包括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所述变压器I的中性点通过一级制式转换单元的工作接地端接地,一级制式转换单元I通过工作接地线E接地,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N线接点分别与第一模拟单相设备3、第一、第二保护转换单元8、9电连接,且通过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分别与第二模拟单相设备5、第三、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0、11电连接,第一模拟单相设备3与第二模拟单相设备5均电连接变压器二次侧火线和N线,构成回路。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PE线接点分别与第一、第二保护转换单元8、9电连接,且通过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分别与第三、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0、11电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保护转换单元8、9、10、11的保护接地端接地,本实施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保护转换单元8、9、10、11分别通过保护接地线PE1、PE2、PE3、PE4接地,第一模拟三相设备2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PE31与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电连接,第一模拟单相设备3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PEll与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电连接,第二模拟三相设备4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PE32与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电连接,第二模拟单相设备5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PE12与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电连接。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可实现变压器二次侧各种接线方式,可进行中性点接地转换操作、TN-S系统PE线接N线转换操作,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可进行TN-C系统转TN-S系统PE线接入转换操作,保护转换单元可进行对设备外壳接零保护,通过该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的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保护转换单元和各种模拟设备可实现各种制式的转换,即可实现IT、TT、TN-C, TN-S, TN-C-S三类共计五种制式的转换。图8至图12为IT、TT、TN-C, TN-S, TN-C-S五种制式的原理图。其具体实现原理是依据各种制式的工作原理采用开关量的转换方式进行,根据采用开关量的转换方式不同实施例也不同。实施例一参见图2所示,所述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包括三个按键开关SBl、SB2、SB3以及三个交流接触器KMl、KM2、KM3,其中,交流接触器KMl通过按键开关SBl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2通过按键开关SB2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3通过按键开关SB3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l的常开接点Kl设在中性点与工作接地线E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接点K2设在中性点与N线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接点K3设在中性点与PE线接点之间。不按任何开关时,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可以实现中性点与工作接地线E分离,中性点与PE线分离,中性点与N线分离,转换为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可作为IT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转换。按下按键开关SB1,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可以实现中性点与工作接地线E连接,同时中性点与P E线分离,中性点与N线分离,转换为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可作为T T、TN系统中性点接地转换。按下按键开关SB1、SB2,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可以实现中性点与工作接地线E连接,中性点和N线连接,同时中性点与PE线分离,转换为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可作为TT、TN-C中性点与N线共同接地转换。按下按键开关SB1、SB2、SB3,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可以实现中性点与工作接地线E连接,中性点与N线连接,中性点与PE线连接,转换为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可作为TN-S系统中性点、零线N和PE线共同接地转换。参见图3所示,所述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包括两个按键开关SB4、SB5以及两个交流接触器KM4、KM5,其中,交流接触器KM4通过按键开关SB4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5通过按键开关SB5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4的常开接点K4设在N线的输入接点和输出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接点K5设在N线输出接点与PE线接点之间。按下按键开关SB4、SB5,即可把TN-C系统中合为一根的PEN线引出单独的PE线和N线,形成三相五线,可实现TN-C转TN-S系统,形成TN-C-S系统,二级转换单元的前边为TN-C系统,后边为TN-S系统。参见图4所示,所述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包括三个按键开关SB6、SB7、SB8以及三个交流接触器KM6、KM7、KM8,其中,交流接触器KM6通过按键开关SB6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7通过按键开关SB7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8通过按键开关SB8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6的常开接点K6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31与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N线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7的常开接点K7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31与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PE线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8的常开接点K8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31与保护接地线PEl之间。所述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包括三个按键开关SB6、SB7、SB8以及三个交流接触器KM6、KM7、KM8,其中,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交流接触器KM6通过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按键开关SB6连接输入电源,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交流接触器KM7通过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按键开关SB7连接输入电源,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交流接触器KM8通过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按键开关SB8连接输入电源,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交流接触器KM6的常开接点K6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ll与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N线接点之间,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交流接触器KM7的常开接点K7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ll与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PE线接点之间,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交流接触器KM8的常开接点K8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ll与保护接地线PE2之间。所述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包括三个按键开关SB6、SB7、SB8以及三个交流接触器KM6、KM7、KM8,其中,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交流接触器KM6通过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按键开关SB6连接输入电源,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交流接触器KM7通过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按键开关SB7连接输入电源,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交流接触器KM8通过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按键开关SB8连接输入电源,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交流接触器KM6的常开接点K6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32与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的N线输出接点之间,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交流接触器KM7的常开接点K7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32与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的PE线输出接点之间,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交流接触器KM8的常开接点K8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32与保护接地线PE3之间。所述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包括三个按键开关SB6、SB7、SB8以及三个交流接触器KM6、KM7、KM8,其中,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交流接触器KM6通过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按键开关SB6连接输入电源,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交流接触器KM7通过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按键开关SB7连接输入电源,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交流接触器KM8通过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按键开关SB8连接输入电源,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交流接触器KM6的常开接点K6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12与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的N线输出接点之间,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交流接触器KM7的常开接点K7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12与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的PE线输出接点之间,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交流接触器KM8的常开接点K8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PE12与保护接地线PE4之间。按下各保护转换单元的按键开关SB6,模拟设备的外壳保护接地线可通过保护转换单元与PE线连接,与N线、保护接地线分离;即可实现TN-S接保护线转换。按下各保护转换单元的按键开关SB7,模拟设备的外壳保护接地线可通过保护转换单元与N线连接,与PE线、保护接地线PEl分离;即可实现TT、TN-C接零保护转换。按下各保护转换单元的按键开关SB8,模拟设备的外壳保护接地线可通过保护转换单元与保护接地线PEl连接,与N线、PE线分离;即可实现TT系统接地保护转换。各保护转换单元均电连接变压器二次侧火线和N线,构成回路,给各交流接触器提供220V电压,按下按键开关,与该按键开关连接的交流接触器线圈通电,该交流接触器的常开接点合上,连接在该常开接点两端的线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1.当需要IT系统时,按下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的按键开关SB8即可;2.当需要TN-C系统时,按下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按键开关SBl和按键开关SB2,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的按键开关SB7,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按键开关SB7即可;3.当需要TN-S系统时,按下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按键开关SBl、按键开关SB2和按键开关SB3,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的按键开关SB6,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按键开关SB6即可;4.当需要TN-C-S系统时,连接上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按键开关SBl和按键开关SB2,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的按键开关SB4和按键开关SB5,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的按键开关SB7,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按键开关SB7,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按键开关SB6,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按键开关SB6即可;5.当需要TT系统时,按下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按键开关SBl和按键开关SB2,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的按键开关SB8,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按键开关SB8即可。实施例二参见图5所示,所述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包括四个插孔,分别为第一插孔61、第二插孔62、第三插孔63、第四插孔64,其中,第一插孔61电连接中性点,第二插孔62电连接N线接点,第三插孔63电连接PE线接点,第四插孔64电连接工作接地端,插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不连接任何插孔时,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可以实现中性点与工作接地线E分离,中性点与PE线分离,中性点与N线分离,转换为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可作为IT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转换。连接第一插孔61与第四插孔64时,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可以实现中性点与工作接地线E连接,同时中性点与PE线分离,中性点与N线分离,转换为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可作为TT、TN系统中性点接地转换。连接第一插孔61与第二插孔62,第一插孔61与第四插孔64时,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可以实现中性点与工作接地线E连接,中性点与N线连接,同时中性点与PE线分离,转换为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可作为TT、TN-C中性点与N线共同接地转换。连接第一插孔61与第二插孔62,第一插孔61与第三插孔63,第一插孔61与第四插孔64时,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可以实现中性点与工作接地线E连接,中性点与N线连接,中性点与PE线连接,转换为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可作为TN-S系统中性点、N线和PE线共同接地转换。本实施可以用连接线连接也可以用小型断路器连接。参见图6所示,所述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包括三个插孔,分别为第五插孔71、第六插孔72、第七插孔73,其中,第五插孔71电连接N线输入接点,第六插孔72电连接N线输出接点,第七插孔73电连接PE线输出接点,插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连接第六插孔与72第五插孔71,第六插孔72与第七插孔73时即可把TN-C系统中合为一根的PEN线引出单独的PE线和N线,形成三相五线,可实现TN-C转TN-S系统,形成TN-C-S系统,二级转换单元的前边为TN-C系统,后边为TN-S系统。本实施可以用连接线连接也可以用小型断路器连接。[0056]参见图7所示,所述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包括四个插孔,分别为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第十一插孔,其中,第八插孔电连接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N线接点,第九插孔电连接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PE线接点,第十插孔电连接保护接地线PEl,第H^一插孔电连接外壳保护接地线PE31,插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包括四个插孔,分别为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第十一插孔,其中,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第八插孔电连接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N线接点,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第九插孔电连接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PE线接点,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第十插孔电连接保护接地线PE2,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第十一插孔电连接外壳保护接地线PElI,插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包括四个插孔,分别为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第十一插孔,其中,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第八插孔电连接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的N线输出接点,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第九插孔电连接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的PE线输出接点,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第十插孔电连接保护接地线PE3,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第十一插孔电连接外壳保护接地线PE32,插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所述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包括四个插孔,分别为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第十一插孔,其中,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第八插孔电连接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的N线输出接点,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第九插孔电连接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的PE线输出接点,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第十插孔电连接保护接地线PE4,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第十一插孔电连接外壳保护接地线PE12,插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保护转换单元可进行对设备外壳接零保护、接PEN线保护、接PE线保护、接地保护的不同转换,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对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或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实施不同的连接操作,分别对第一模拟三相设备2、第一模拟单相设备3、第二模拟三相设备4、第二模拟单相设备5的外壳接零保护、接PEN线保护、接PE线保护、接地保护。
连接第十一插孔84与第九插孔82,模拟设备的外壳保护接地线可通过保护转换单元与PE线连接,与N线、保护接地线分离;即可实现TN-S接保护线转换。连接第十一插孔84与第八插孔81,模拟设备的外壳保护接地线可通过保护转换单元与N线连接,与PE线、保护接地线分离;即可实现TT、TN-C接零保护转换。连接第十一插孔84与第十插孔83,模拟设备的外壳保护接地线可通过保护转换单元与保护接地线连接,与N线、PE线分离;即可实现TT系统接地保护转换。本实施可以用连接线连接也可以用小型断路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1.当需要IT系统时,连接上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的第十一插孔与第十插孔即可;2.当需要TN-C系统时,连接上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第一插孔61与第二插孔62,第一插孔61与第四插孔64,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的第i^一插孔与第八插孔,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第十一插孔与第八插孔即可;3.当需要TN-S系统时,连接上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第一插孔61与第二插孔62,第一插孔61与第三插孔63,第一插孔61与第四插孔64,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的第i^一插孔与第九插孔,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第十一插孔与第九插孔即可;4.当需要TN-C-S系统时,连接上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第一插孔61与第二插孔62,第一插孔61与第四插孔64,二级制式转换单元7的第六插孔72与第五插孔71,第六插孔72与第七插孔73,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的第十一插孔与第八插孔,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第十一插孔与第八插孔,第三保护转换单元10的第十一插孔与第九插孔,第四保护转换单元11的第十一插孔与第九插孔即可;5.当需要TT系统时,连接上一级制式转换单元6的第一插孔61与第二插孔62,第一插孔61与第四插孔64,第一保护转换单元8的第十一插孔与第十插孔,第二保护转换单元9的第十一插孔与第十插孔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包括变压器,第一、第二模拟三相设备,第一、第二模拟单相设备,所述第一、第二模拟三相设备,以及第一、第二模拟单相设备分别与变压器二次侧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级制式转换单元、二级制式转换单元、第一保护转换单元、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第三保护转换单元、第四保护转换单元,所述变压器的中性点通过一级制式转换单元的工作接地端接地,一级制式转换单元的N线接点分别与第一模拟单相设备、第一、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且通过二级制式转换单元分别与第二模拟单相设备、第三、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一级制式转换单元的PE线接点分别与第一、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且通过二级制式转换单元分别与第三、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的保护接地端接地,第一模拟三相设备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与第一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第一模拟单相设备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与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第二模拟三相设备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与第三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第二模拟单相设备通过外壳保护接地线与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制式转换单元包括三个按键开关SBl、SB2、SB3以及三个交流接触器KM1、KM2、KM3,其中,交流接触器KMl通过按键开关SBl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2通过按键开关SB2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3通过按键开关SB3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l的常开接点Kl设在中性点与工作接地线E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接点K2设在中性点与N线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接点K3设在中性点与PE线接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制式转换单元包括两个按键开关SB4、SB5以及两个交流接触器KM4、KM5,其中,交流接触器KM4通过按键开关SB4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5通过按键开关SB5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4的常开接点K4设在N线的输入接点和输出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接点K5设在N线输出接点与PE线接点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转换单元、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第三保护转换单元、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相同,该电路结构包括三个按键开关SB6、SB7、SB8以及三个交流接触器KM6、KM7、KM8,其中,交流接触器KM6通过按键开关SB6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7通过按键开关SB7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8通过按键开关SB8连接输入电源,交流接触器KM6的常开接点K6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与N线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7的常开接点K7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与PE线接点之间,交流接触器KM8的常开接点K8设在外壳保护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制式转换单元包括四个插孔,分别为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其中,第一插孔电连接中性点,第二插孔电连接N线接点,第三插孔电连接PE线接点,第四插孔电连接工作接地端,插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制式转换单元包括三个插孔,分别为第五插孔、第六插孔、第七插孔,其中,第五插孔电连接N线输入接点,第六插孔电连接N线输出接点,第七插孔电连接PE线输出接点,插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转换单元、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第三保护转换单元、第四保护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相同,该电路结构包括四个插孔,分别为第八插孔、第九插孔、第十插孔、第十一插孔,其中,第八插孔电连接N线接点,第九插孔电连接PE线接点,第十插孔电连接保护接地端,第十一插孔电连接外壳保护接地线,插 孔之间的连通通过连接线或小型断路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包括变压器,第一、第二模拟三相设备,第一、第二模拟单相设备,一级制式转换单元,二级制式转换单元,第一保护转换单元,第二保护转换单元,第三保护转换单元,第四保护转换单元。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模拟配网制式转换的装置,可以实现五种制式的转换,以实现对员工配网制式及故障排查的技能培训,快速提高员工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员工即可通过制式设置进行正向学习,又可再现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同的模拟故障,来随时进行逆向体验式培训。
文档编号G09B23/18GK202904967SQ20122050743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青志明, 敬勇, 彭立波, 周燕, 梁尚奇, 周飞, 崔坤龙, 杨旭, 陈繁华, 陈渝 申请人: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