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堂互动交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9419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培训领域,特别涉及在线课堂互动交流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学习中的交互是指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在网络化情境下所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传统课程学习中的交互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员以及学员之间面对面交流,这种交互活动具有很强的同步实时性。而网络化学习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限制,它不仅包含了“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也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网络通讯与沟通。

但是现有的在线课堂互动交流系统中,主要依靠教师讲解,学员打字的方式,并且只有学员能看到教师,教师无法观察到学员的学习状态,学员之间也无法互相观察到各自的学习状态,交流的互动性较差。并且学员之间的讨论交流比较混乱,导致学习质量和效力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线课堂互动交流系统,能够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在线课堂互动交流系统,包括主控制系统、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端和学生端分别与主控制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其中学生端为多个。主控制系统包括文字单元、语音单元、视频单元和分组单元,文字单元用于采集、分析并显示输入的文字信息,语音单元用于采集、播放语音信息,视频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教师和学生的面部表情,并将采集的面部表情同步显示,分组单元用于组建学习小组。

进一步的,文字单元包括文字采集单元、文字处理单元和文字显示单元,文字采集单元采集教师端和学生端输入的文字信息,文字处理单元用于检索采集的文字信息中出现频率大于设定值的词语,文字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文字信息,并标记显示频率大于设定值的词语。

进一步的,教师端设置有语音开关控制按钮,学生端有申请语音按钮,学生端点击申请语音按钮,教师端选择打开一位学生的语音开关。

进一步的,语音单元包括语音采集模块和语音播放模块,语音采集模块一次采集一位教师或学生的语音,语音播放模块播放采集的语音。

进一步的,视频单元包括摄像单元和显示单元,摄像单元实时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表情,显示单元显示教师和学生的表情。

进一步的,显示单元为单画面显示。

进一步的,显示单元为多画面显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在线课堂互动交流系统,包括主控制系统、教师端和多个学生端,教师端和多个学生端分别与主控制系统通过网络连接。主控制系统包括文字单元、语音单元、视频单元和分组单元,文字单元采集、分析并显示输入的文字信息,语音单元采集、播放语音信息,视频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教师和学生的面部表情,并将采集的面部表情同步显示,分组单元用于组建学习小组。教师端和学生端均可采用语音方式进行沟通,并且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能够互相观察到各自的学习状态,加深了课堂学习的气氛。并且设置有分组单元,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互动交流,使交流讨论具有有序性。能够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线课堂互动交流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在线课堂互动交流系统,包括主控制系统、教师端和多个学生端,教师端和多个学生端分别与主控制系统通过网络连接。主控制系统包括文字单元、语音单元、视频单元和分组单元,文字单元采集、分析并显示输入的文字信息,语音单元采集、播放语音信息,视频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教师和学生的面部表情,并将采集的面部表情同步显示,分组单元用于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端和学生端均包含有键盘、显示器、话筒、摄像头。

文字单元包括文字采集单元、文字处理单元和文字显示单元,文字采集单元采集教师端和学生端输入的文字信息,文字处理单元用于检索采集的文字信息中出现频率大于设定值的词语,文字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文字信息,并标记显示频率大于设定值的词语。

语音单元包括语音采集模块和语音播放模块,教师端和学生端均可采用语音单元进行语音输入,教师端有语音开关控制按钮,学生端有申请语音按钮,学生端点击申请语音按钮,教师端选择打开一位学生的语音开关。语音采集模块一次采集一位教师或学生的语音。通过语音输入的方式,不仅方便教师答疑,也方便学生询问。语音播放模块播放采集的语音。

视频单元包括摄像单元和显示单元,摄像单元实时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表情,显示单元以单画面或多画面的方式显示教师和学生的表情,使教师、学生之间能够随时看到各自的表情,进一步方便互动交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