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多个装饰区的砚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128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多个装饰区的砚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化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多个装饰区的砚台。



背景技术:

砚台是中国传统的独有的书写绘画用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使用中,按照砚台的材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陶瓷砚、石砚、金属砚等。样式齐全,种类繁多,是“文房四宝”及成套文房用具中必不可少的主要用具之一。

现有砚台,都是采用雕刻(还包括浮雕、镂空雕)的方法在砚池区(磨墨处)周围进行装饰,虽然装饰内容多样,但色彩单调,区域小,局限了装饰题材的拓展空间和砚台的整体审美价值。而砚池区域除了天然石质自然形成的花纹(石眼、金星、火捺、眉纹等),该区域历来是人工装饰的禁区,因为人工装饰后存在纹路槽或凸起花纹,所以与砚池区不在同一平面的高凸部位会被很快磨损脱落,而且容易影响磨墨发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难以在砚池区域进行人工装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多个装饰区的砚台,使砚池区也能赋予装饰,且不影响发墨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多个装饰区的砚台,包括设置在砚台基体上的砚池区和墨锭区,所述砚池区上嵌设刻填装饰件。

所述刻填装饰件包括花纹沟槽以及设置在花纹沟槽中的填充材,刻填装饰件外表面与砚池区为同一平面。

所述刻填装饰件的厚度为0.01~5mm。

所述刻填装饰件为至少一个。

所述砚池区的周围所在砚台基体上设有装饰部位,该装饰部位为常规雕刻所得或嵌设数个刻填装饰件所得。

所述砚台基体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所述砚台基体和刻填装饰件同为陶材、瓷材或金属材料等。

所述陶材为建水陶。

所述填充材为带色彩的陶材、瓷材或金属材料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砚台可通过填压、粘接、高温烧制、熔融等方式将刻填装饰件嵌设在砚台基体上,由于刻填装饰件所用材料与砚台基体的材质基本相同,刻填装饰件与砚台基体结合后形为一体,使刻填装饰件与砚台基体牢固结合,进而使砚池区也赋予了装饰效果。另外,刻填装饰件与未嵌设的砚池区其他部位处于相同平面,使得研墨发墨性能完全不受影响,又因刻填装饰件的材质与砚池区材质相同,耐磨性一致,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突破了现有技术的局限,增加了砚台可装饰的区域;又由于刻填装饰件是在坯体上先刻出花纹沟槽,然后在刻出的花纹沟槽内填以各种色彩的填充材(填充材的材质与坯体和砚台基体相同),不仅刻填装饰件的花纹多样,而且填充材的色彩也使砚台装饰有了多彩的创作空间,也克服了现有砚台装饰色彩单调、着色后又易脱落的缺陷;在砚池区及其周围均能进行人工装饰,极大地增强了砚台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发挥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砚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刻填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砚台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所示,带多个装饰区的砚台包括设置在砚台基体1上的砚池区2和墨锭区3,所述砚池区2上嵌设刻填装饰件4;所述刻填装饰件4包括花纹沟槽5以及设置在花纹沟槽5中的填充材,刻填装饰件4外表面与砚池区2为同一平面;刻填装饰件4的厚度为0.01~5mm;刻填装饰件4为至少一个;砚池区2的周围所在砚台基体1上设有装饰部位6,该装饰部位6为常规雕刻所得。砚台基体1和刻填装饰件1同为建水陶;填充材为带色彩的建水陶。砚台基体1为单层结构。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仅装饰部位6为嵌设数个刻填装饰件所得。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砚台基体1和刻填装饰件1同为瓷材;填充材为带色彩的瓷材。

实施例4

同实施例1,砚台基体1和刻填装饰件1同为金属材料;填充材为带色彩的金属材料。

实施例5

同实施例4,砚台基体1为多层结构,如图3所示,砚台基体1为多层不同色彩或不同耐磨性质的金属材料。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图示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