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用心肺复苏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3790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护理教学用心肺复苏模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理教学用心肺复苏模型。



背景技术:

人体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用于护理教学的心肺复苏模型,采取多种途径帮助学习者掌握心肺复苏的技巧,以防在紧急情况下因不熟练而导致意外的发生,但实际上,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实际上就是心脏搏动时将心室内的血液排出到动脉血管中,为人体大脑和其他器官供血供氧,而大脑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故其的供血量应该得到满足,颈动脉则是为其输送血液的重要通道,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颈动脉的搏动是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作为一个专业的救援人员,必须要对此进行判断,而现有的用于护理教学的心肺复苏模型,通常在模型内加入震动装置以模拟颈动脉搏动,但在实际情况中,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之初,颈动脉搏动较为微弱,因而判断起来,并不容易,现有的模型并不能准确反映这一问题,因而实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时,较容易判断失误,故需要一种较为逼真的能够模拟颈动脉搏动的护理教学用的心肺复苏模型以帮助学习者熟练掌握判断颈动脉搏动情况的技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护理教学用心肺复苏模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理教学用心肺复苏模型,包括:

人体模型,所述人体模型开设有脑部血液腔、心脏血液腔及胸腔,所述脑部血液腔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心脏血液腔内盛装有液体;

第一泵体,所述第一泵体置于所述心脏血液腔内;

薄壁管,所述薄壁管包括颈动脉薄壁管,所述颈动脉薄壁管一端与所述第一泵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脑部血液腔的所述第一接口相连;

起搏装置,所述起搏装置设置于所述人体模型的胸腔内,用以模拟心脏搏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起搏装置、所述第一泵体电连接;

在所述起搏装置搏动时,所述控制器发出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一泵体,控制所述第一泵体将所述心脏血液腔内的液体输送至所述颈动脉薄壁管内,以使所述液体经所述颈动脉薄壁管流入所述脑部血液腔中。

优选地,所述脑部血液腔内设置有第二泵体,所述心脏血液腔还设置有二接口,所述薄壁管还包括静脉薄壁管,所述静脉薄壁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泵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以通过所述第二泵体将所述脑部血液腔中的液体经由所述静脉薄壁管回流到所述心脏血液腔内。

优选地,所述人体模型的气道内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所述人体模型外部设置有外置显示屏,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外置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对人体模型气道内吹气时,所述外置显示屏可显示所述流量传感器感应到的气体流量。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电、起搏装置电连接有一用以设定起搏时间的定时器。

优选地,所述人体模型的胸腔内设置有一可压缩构件,用于在心肺复苏期间模拟所述胸部的压缩。

优选地,所述颈动脉薄壁管的管壁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人体模型外部设置有外置指示灯,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外置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颈动脉薄壁管的管壁受到流经管内的液体产生的压力时,所述外置指示灯亮闪红灯。

优选地,所述人体模型的胸腔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所述外置指示灯电连接的高度传感器,当可压缩构件使胸腔凹陷4~5cm时,所述外置指示灯亮闪黄灯。

优选地,所述薄壁管为塑胶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理教学用心肺复苏模型,在人体模型内设置有模拟人体脑部及心脏的脑部血液腔及心脏血液腔,以及设置有模拟颈动脉的颈动脉薄壁管,在心脏血液腔盛装有模拟血液的液体,当设置于人体模型的胸腔内的模拟心脏搏动的起搏装置起搏时,能够将心脏血液腔内的液体通过颈动脉薄壁管输送到脑部血液腔内,以此来模拟人体心脏中的血液经颈动脉流入大脑中,为大脑供血供氧。在液体流经颈动脉薄壁管时对管壁造成压力使得动脉薄壁管搏动,以模拟颈动脉血管壁因颈动脉内血液的压力而产生搏动,从而让学习者能够据此练习判断颈动脉搏动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图。

附图标记:

脑部血液腔1;

第一接口11;

心脏血液腔2;

第二接口21;

第一泵体3;

液体4;

颈动脉薄壁管5;

第二泵体6;

静脉薄壁管7;

外置指示灯8;

压力传感器9;

流量传感器10;

控制器11;

起搏装置12;

外置显示屏13;

高度传感器14;

定时器15。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理教学用心肺复苏模型,包括:人体模型,第一泵体3,薄壁管,起搏装置12及控制器11。

具体的,人体模型模拟人体内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分布,尤其是与心肺复苏有关的部分,如大脑、口、鼻、气道、胸腔等;其中,在人体模型的脑部开设有脑部血液腔1,脑部血液腔1用以模拟大脑,其内设置有第一接口11;人体模型的胸部开设有心脏血液腔2,心脏血液腔2用以模拟心脏,其内盛装有液体4;

第一泵体3设置于心脏血液腔2内,并浸入液体4内;

薄壁管包括颈动脉薄壁管5,颈动脉薄壁管5的一端与第一泵体3相连,另一端与脑部血液腔1的第一接口11相连。在人体内,大脑所需的氧气来源于血液,而血液又是由心脏经动脉传输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而颈动脉是一个连接大脑的与心脏的血液通道,因而实际上,大脑所需的氧气是由连接大脑及心脏的颈动脉传输的,所以,这里的颈动脉薄壁管5实际上就是模拟人体的颈动脉,那么心脏血液腔2中的液体4是经颈动脉薄壁管5流向脑部血液腔1。

起搏装置12设置于所述人体模型的胸腔内,用以模拟心脏搏动,这里的起搏装置12可以为一个震动频率接近心脏跳动频率的振动器。

控制器11与起搏装置12及第一泵体3电连接;起搏装置12搏动时,控制器11将会发出信号并传输至第一泵体3以控制第一泵体3将心脏血液腔2内的液体4输送至颈动脉薄壁管5内,以使得液体4经颈动脉薄壁管5流入脑部血液腔1中。

在实际情况中,心脏骤停时,心脏将会停止将血液输送到动脉血管中,因而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但动脉内存在一定量的血液,而这些血液中含有一定的氧气,因而在心跳骤停之后人体各个器官人仍然能够获得部分氧气,但这个时间是短暂的。如果在心脏骤停不及时地抢救复苏,那么4~6min后会造成人体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而脑部所需的氧气是由心脏经颈动脉输送的,而心脏本身类似一个泵,能够将血液泵出到颈动脉血管中,因此颈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速快,血压高,对颈动脉血管壁的作用力也就大,因而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可以根据劲动脉血管的搏动情况来判断心脏是否搏动。

与上述实际情况相对应的,脑部血液腔1对应人体的脑部,心脏血液腔2对应人体的心室,颈动脉薄壁管5对应的人体的颈动脉,起搏装置12对应人体的心脏,那么在起搏装置12搏动时,与之电连接的控制器11发出信号并输送至第一泵体3,第一泵体3将心脏血液腔2内的液体4输送至颈动脉薄壁管5,使得液体4经颈动脉薄壁管5流向脑部血液腔1。液体4是经第一泵体3输送,因而其在颈动脉薄壁管5内的流速快,血压高,液体4作用于颈动脉薄壁管5的管壁的作用力也较大,因此,能够使得颈动脉薄壁管5的管壁产生搏动。但实际上,在心搏骤停,经过心肺复苏使得心脏重新搏动之初,心脏收缩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颈动脉时,血液的血压及流速相较于心脏正常搏动时并不大,因而颈动脉内的血液对其血管壁的作用力也相对较小,这就使得颈动脉的搏动仍然较为微弱,那么对于进行抢救的人员,对于颈动脉的搏动的判断就显得较为不易,因而需要多加练习。而在起搏装置12搏动时,颈动脉薄壁管5的管壁受其内液体3的作用力也不大,因此颈动脉薄壁管5的搏动也较微弱,这恰好与心脏骤停时经抢救后心搏恢复的情况相一致,这就十分方便学习者能够通过本装置学习判断颈动脉的搏动情况,以练习对微弱搏动的感觉,减少在实际抢救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并且因本装置模拟心脏、颈动脉及大脑之间的血液流向,因而显得更为逼真。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脑部血液腔1内设置有第二泵体6,心脏血液腔2还设置有二接口21,薄壁管还包括静脉薄壁管7,静脉薄壁管7一端与第二泵体6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接口21相连,以通过第二泵体6将脑部血液腔1中的液体4经由静脉薄壁管7回流到心脏血液腔2内。

在人体血液循环中,人体各个器官需要的氧气均由心脏收缩后,将血液输送至各个动脉血管,但最终,需经静脉血管回流到心脏中,那么,对应的,颈动脉中血液流向大脑后,大脑中的物质与氧气作用后,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过与大脑相连的静脉血管回流至心脏,如此实现脑部的血液的循环。与此相类似的,在脑部血液腔1内设置有第二泵体6,与第二本体6电连接的设置有一个开关,在颈动脉薄壁管5将液体4输送到心脏血液腔2的时候,打开第二泵体6的开关,则可将心脏血液腔2内的液体4抽出至与第二泵体6相连接的静脉薄壁管7中,使得液体回流至心脏血液腔2,这样就类似人体脑部的血液循环过程,使得液体4可循环使用,那么学习者学习心肺复苏的时长因液体4的循环使用而大大延长,而这个过程又与人体的脑部血液的流动情况十分类似,因而显得十分逼真。

进一步地,人体模型的气道内设置有流量传感器10,在人体模型外部设置有外置显示屏13,流量传感器10、外置显示屏13与控制器11电连接,当对人体模型气道内吹气时,所述外置显示屏13可显示所述流量传感器10感应到的气体流量。在实际进行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或10ml/kg)最为适合,通气频率应为10~12次/分钟,每次吹气时长持续2秒钟,吹气时见到患者胸部出现起伏即可。这也就是说,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量是很重要的,如果吹气时如无胸部起伏或感觉阻力增加,那么很有可能是气道未开放或气道内存在异物阻塞,这样就无法保证吹气量,因而,抢救结果必定会受影响。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练习时,除了要学会判断气道是否开放及是否有异物阻塞气道,还需对每次吹气的吹气量进行把握,那么在人体模型的气道内设置有流量传感器10,与流量传感器10电连接的设置有一外置显示屏13,就能够帮助学习者好好掌握每次吹气的吹气量,以便在实际进行抢救时减小抢救失败的可能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与控制器11电连接的还设置有一用以设定起搏时间的定时器15。心脏骤停后有效抢救时间较短,仅仅为4~6min,若在此时间内未完成抢救则会造成人体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而学习者在学习心肺复苏时,同样需要对时间进行把握,因而可设置一个用以控制起搏装置12起搏的定时器,定时器15的定时时长不超过6分钟,这也就是说,在6分钟内为有效抢救时间,超过6分钟,起搏装置12才产生搏动,学习者需在起搏装置12搏动时,判断颈动脉薄壁管5的搏动情况,以练习对微弱搏动的感觉。定时器15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习者在进行抢救时争分夺秒的意识以及学会对时间的控制,另一方面可检测在设定时间内学习者向气道内吹气的次数及气流量,以检验其操作的规范性;因为实际抢救时,时间的把握以及向气道内吹气的次数和气流量对于抢救结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进一步地,人体胸腔具有一定的韧性,因而人体模型的胸腔内也需设置一可压缩构件,用于在心肺复苏期间模拟胸部的压缩。可压缩构件制成材料有多种,例如由弹性泡沫材料制成或者由弹簧制成等均可。

进一步地,颈动脉薄壁管5的管壁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人体模型外部设置有外置指示灯8,压力传感器9、外置指示灯8与控制器11电连接,当颈动脉薄壁管5的管壁受到流经管内的液体4产生的压力时,外置指示灯8亮闪红灯,这里的压力值,小于正常情况下的血压值。在起搏装置12搏动时,第一泵体3会将心脏血液腔2内的液体4输送至颈动脉薄壁管5,因而进入到颈动脉薄壁管5内的液体的压力及流速较大,对于颈动脉薄壁管5的管壁的受到压力也较大,而在管壁内上设置压力传感器9,人体模型外部设置有外置指示灯8,压力传感器9、控制器11与外置指示灯8电连接,那么当颈动脉薄壁管5的管壁受到流经管内的液体产生的压力时,外置指示灯8亮闪红灯就可以很好的辅助学习者判断颈动脉薄壁管5的搏动,因为即使颈动脉薄壁管5的管壁的受到压力较大,对于人体在用手触摸颈动脉薄壁管5以感觉其是否搏动也并非易事,那么当学习者无法判断颈动脉是否搏动时,可以通过外置指示灯8来辅助判断,若外置指示灯8亮闪红色,而自己又未判断出,则说明自己在判断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加以解决,若对于较微弱的搏动能够感觉到,那么如此在实际进行抢救时,可大大降低出错的概率。

胸腔内设置有高度传感器14,高度传感器14与控制器11、外置指示灯8电连接,当按可压缩构件使胸腔凹陷深度至4~5cm时,外置指示灯8亮闪黄灯。在实际进行抢救时,对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这个数值约为胸廓厚度的1/3,这个时候按压效果是最为理想的。在练习心肺复苏时,似乎并不好把握按压深度达到4~5cm,因而可借助高度传感器14及与之相连接的外置指示灯8,当按压深度达到4~5cm,外置指示灯8将会亮闪黄色,此时学习者可仔细把握4~5cm深度这一范围,经过多次练习,必定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按压深度。

薄壁管为塑胶材料制成,塑胶材料质地柔软,当液体在其内部流动时,能够产生搏动,使得本装置更为逼真。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理教学用心肺复苏模型,除了设置有模拟颈动脉的颈动脉薄壁管,帮助学习判断颈动脉的搏动情况,还设置有模拟静脉的静脉薄壁管,能够模拟人体血液循环,使得本装置更加逼真,并且因为心脏血液腔内的液体能够循环使用,还能够增加使用时间;在起搏装置上设置有一定时器,通过定时器能够设定有效抢救时间,使学习者在抢救过程中掌握好抢救时间,把握好吹气次数及气流量,因而能够使学习者快速掌握心肺复苏的技巧,如遇到紧急情况,能够从容的应对,降低出错的概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