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平面图像转化为外球面图像的导像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9272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将平面图像转化为外球面图像的导像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VR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将平面图像转化为外球面图像的导像屏,在教学、AR园林景观、展览展示、科技馆等场所,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背景技术:

外球面显示不仅可以使图像获得广视角,而且可以使图像获得突出感,还可以真实地再现外球面影像,比如:教学用的地球仪等。外球面显示最大的用处除了教学之外,还在于应用于AR显示,VR、AR显示技术不仅仅是眼镜式的,而且还包括各种特种显示技术,比如:用于AR园林景观之中,外球面显示可以使某种影像瞬间突出,给人以特殊的震撼。

现有的外球面显示大多采用像素点间距较大的微小LED模块拼接,近距离观看亦如一个一个的小马赛克,不仅画面非常的粗糙,而且画面割裂感非常让人不舒服。众所周知:柱形弧面显示可以借助屏幕的可弯曲性,通过屏幕的弯曲来实现,但球面显示则很难通过常规的简单办法实现,因为现有的显示技术,无论是投影,还是柔性平面显示,都很难实现外球面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平面图像转化为外球面图像的导像屏,可以将平面图像转化为外球面显示的图像。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光纤的导光成像原理。

本实用新型包括光纤传导层1、减反射层2、外球面表面处理剂3,如图1所示。光纤传导层1的受光面粘接或喷镀减反射层2,外球面表面处理剂3喷涂在光纤传导层1的显示面。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传导层1是塑料光纤,其组成一种将平面图像转化为外球面图像的导像屏导光或导像部分,负责将平面图像的像素点位移到外球面的表面,即将光纤截成等长的光纤段,受光面采用密集堆积方式堆积并按受光面光源照射的几何尺寸箍紧、粘接,对受光面切割、打磨、抛光,形成受光面,光纤传导层1外球面的直径范围为:0.1~3m,如图2所示。其排列和成型方法参照专利ZL 2007 1 0176399.9《一种高增益透射屏幕》、ZL 2007 1 0176403.1《导光图像放大屏幕》所述的方法实施,可先行排列成矩形体,然后外球面可以通过成型之后机加工或雕刻,而形成外球面,如图3所示;也可以直接排列成外球面的形状,然后再进行定型、整形,而形成外球面,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减反射层2是一种折射率小于光纤传导层1之中光纤芯材折射率的可喷镀于光纤传导层1之上的高透明液体,减反射层2可直接喷镀于光纤传导层1的平面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外球面表面处理剂3是一种可增加一种将平面图像转化为外球面图像的导像屏的对比度和视角的透明处理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增加了图像的突出感和厚重感,尤其是用于动态AR场景,会有让人产生意想不到的震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光纤传导层1、减反射层2、外球面表面处理剂3。

图2为光纤传导层1的示意图,将平面图像的像素点位移到外球面的表面。

图3为光纤传导层1的外球面通过成型之后机加工或雕刻而成的示意图。

图4为光纤传导层1直接排列成外球面的形状,然后再进行定型、整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4实施。

本实用新型包括光纤传导层1、减反射层2、外球面表面处理剂3;如图1所示。光纤传导层1的受光面粘接或喷镀减反射层2,外球面表面处理剂3喷涂在光纤传导层1的显示面。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传导层1是塑料光纤,其组成一种将平面图像转化为外球面图像的导像屏导光或导像部分,负责将平面图像的像素点位移到外球面的表面,如图2所示。其排列和成型方法参照专利ZL 2007 1 0176399.9《一种高增益透射屏幕》、ZL 2007 1 0176403.1《导光图像放大屏幕》所述的方法实施,可先行排列成矩形体,然后外球面可以通过成型之后机加工或雕刻,而形成外球面,如图3所示;也可以直接排列成外球面的形状,然后再进行定型、整形,而形成外球面,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减反射层2是一种折射率小于光纤传导层1之中光纤芯材折射率的可喷镀于光纤传导层1之上的高透明液体,减反射层2可直接喷镀于光纤传导层1的平面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外球面表面处理剂3是一种可增加一种将平面图像转化为外球面图像的导像屏对比度和视角的透明处理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