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中教学使用的教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478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初中教学使用的教学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用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初中教学使用的教学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课堂教学系统不够完善,组成结构也相对简单,主要采用显示屏、投影仪或音频设备组成,在这种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是一种被动倾听的角色,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师生间缺少互动;其次,师生间学习资料和知识点等的网络共享并不完善;再次,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听课活动,听课人员、授课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间教室内,听课人员容易对学生和授课教师产生一定的干扰,不能有效地活跃单调沉闷的教学氛围。

这种教学系统最大的缺点是,一些学生的参与感较差,无法很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在课堂上老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一部分学生能利用教学设备进行很好的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因为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达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虽然教育改革中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讨论学习,但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觉性较差时,并不会积极的参与其中,上课时和讨论学习时,小组学习注意力容易被分散,而如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将无疑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小组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的初中教学使用的教学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初中教学使用的教学系统,包括学生用的桌体,桌体的上端呈圆柱形设置,桌体上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学生端操作装置,学生端操作装置通过控制台与教师端操作装置连接实现教学之间的实时互动, 桌体的学生端操作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可上下位移的支撑装置。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学生端操作装置包括学生端触控屏和支撑架,桌体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桌面平齐的圆形桌面,圆形桌面上位于每个学生端触控屏前侧的位置设置有便于学生控制的按钮器。

进一步优化: 按钮器上设置有六个按钮,分为“yes”、“no”、“上”、“下”、“学生端触控屏按钮”、“支撑架按钮”。

进一步优化: “yes”、“no”按钮可用于老师收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状况,在教师端操作装置显示,“上”、“下”、“学生端触控屏按钮”、“支撑架按钮”可用于手动操作学生端触控屏和支撑架。

进一步优化:桌面的下方设置有与小桌面数量一致用于放置书本的桌洞,桌洞的下方呈圆形均匀设置有多个辅助支撑的升降桌腿。

进一步优化:圆形桌面位于上腔下方的位置连接座,连接座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增氧机,圆形桌面上设置有多个与空气净化增氧机连通的出风口。

进一步优化:圆形桌面顶部位置中间的位置设置有与空气净化增氧机连通的出气口。

进一步优化: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的上端与连接座移动连接,桌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桌体上下移动的桌体控制器。

进一步优化:教师端操作装置包括教师用计算机、教师端触控屏和多媒体。

进一步优化:教师端操作装置通过控制台与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端操作装置连接,通过学生端操作装置的学生端触控屏和支撑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老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可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强,便于老师的统一控制和调配,能够保证讲课老师随时准确掌握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有效地活跃单调沉闷的教学氛围,提高了上课效率和学习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学生端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学生端触控屏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桌体;2-桌面;3-桌洞;4-升降桌腿;5-固定座;6-连接座;7-出风口;8-桌体控制器;9-空气净化增氧机;10-按钮器;11-学生端触控屏;12-转动板;13-支撑架;14-出气口;15-圆形桌面;16-上腔;17-吸附片;18-红外检测器;19-电容笔;20-纵向升降杆;21-升缩杆;22-支撑杆;23-弹簧;24-转轴;25-L形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初中教学使用的教学系统,包括学生用的桌体1,桌体1的上端呈圆柱形设置,桌体1上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学生端操作装置,学生端操作装置通过控制台与教师端操作装置连接实现教学之间的实时互动, 桌体1的学生端操作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可上下位移的支撑装置。

所述桌体1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桌面2,桌面2均匀的划分为若干个小桌面,使得学生围坐成一圈组成学习小组。

所述桌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桌面2平齐的圆形桌面15,学生端操作装置安装在圆形桌面15的上腔16内。

所述学生端操作装置包括与小桌面数量一致的学生端触控屏11,学生端触控屏11分别通过纵向升降杆20竖直设置在上腔16内。

所述纵向升降杆20的伸出杆上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学生端触控屏11旋转的转轴24。

所述每个学生端触控屏11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用于书写的电容笔19,每个学生端触控屏11面向学生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检测学生端触控屏11与学生距离的红外检测器18,保护视力。

所述上腔16内位于学生端触控屏11后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学生端触控屏11的支撑架13。

所述每个支撑架13与学生端触控屏11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吸附片17,每个支撑架1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升缩杆21,升缩杆21上靠近学生端触控屏11一侧的上端通过弹簧23与支撑架13的一端连接。

所述每个支撑架13的下端通过L形支撑座25固定安装,L形支撑座25的上端与圆形桌面15连接,L形支撑座25的另一端与纵向升降杆20固定连接。

所述每个支撑架13的下端通过支撑杆22固定支撑,当学生端触控屏11上升伸出时,可将支撑架13同时伸出,支撑架13伸出后,在弹簧23的作用下,支撑架13向前倾斜一定的角度,学生端触控屏11通过转轴24向后旋转一定的角度,并与支撑架13接触固定。

所述每个小桌面上相对于纵向升降杆20上方的位置设置有转动板12。

所述圆形桌面15上位于每个学生端触控屏11前侧的位置设置有便于学生控制的按钮器10,按钮器10上设置有六个按钮,分为“yes”、“no”、“上”、“下”、“学生端触控屏按钮”、“支撑架按钮”。

所述“yes”、“no”按钮可用于老师收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状况,在教师端操作装置显示,“上”、“下”、“学生端触控屏按钮”、“支撑架按钮”可用于手动操作学生端触控屏11和支撑架13。

所述桌面2的下方设置有与小桌面数量一致用于放置书本的桌洞3,桌洞3的下方呈圆形均匀设置有多个辅助支撑的升降桌腿4。

所述圆形桌面15位于上腔16下方的位置连接座6,连接座6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增氧机9,圆形桌面15上设置有多个与空气净化增氧机9连通的出风口7。

所述圆形桌面15顶部位置中间的位置设置有与空气净化增氧机9连通的出气口14。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座5,固定座5的上端与连接座6移动连接,桌体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桌体1上下移动的桌体控制器8,当需要调整桌体1的高度时,通过桌体控制器8同时控制升降桌腿4和连接座6同时上下移动。

所述教师端操作装置包括教师用计算机、教师端触控屏和多媒体。

所述教师端操作装置通过控制台与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端操作装置连接,通过学生端操作装置的学生端触控屏11和支撑架13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使用时,教师通过教师端操作装置开启学生端操作装置,并将所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学生端触控屏11进行展示,教师可在教师端触控屏实时看到每个学生端触控屏11的情况,学生可通过电容笔19在学生端触控屏11上进行操作,

学生通过按钮器10调节学生端触控屏11的位置,便于交流,还可以通过调节桌体1的高度,通过空气净化增氧机9改善教师的空气环境,通过红外检测器18提醒学生,保护学生的视力,学生通过桌体1围坐进行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端操作装置了解学习情况,保证教学效果。

实用新型能够使老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可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强,便于老师的统一控制和调配,能够保证讲课老师随时准确掌握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有效地活跃单调沉闷的教学氛围,提高了上课效率和学习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