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管笔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9097发布日期:2018-08-31 19:56阅读:14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办公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管笔芯。



背景技术:

笔芯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办公中,一般笔芯包括笔芯管和笔芯头,笔芯管和笔芯头通过螺纹连接,笔芯管中装有书写用的液体,笔芯头部装有钢珠,在书写时,笔芯管中的液体通过笔芯头前端的钢珠缓缓流出,以达到的书写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笔芯头中,用于钢珠的承座通常设置有三个或四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承座太少,导致钢珠与笔芯头之间的缝隙过大,因而油墨流出量大,在书写时容易出现积墨的情况;而且随着使用的次数增加,积墨会越来越多,影响书写的美观程度,同时浪费油墨,减少笔芯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针管笔芯,能够有效减小钢珠与笔芯头之间的缝隙,降低油墨的流出量,从而解决了积墨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管笔芯,包括笔芯管和设置于所述笔芯管前端的笔芯头,所述笔芯头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动的笔芯头内孔,

所述笔芯头内孔的前端内侧向内倾斜形成锥形端,其锥角0<α<10°,

所述笔芯头内孔的靠近前端的一横截面上通过锥形顶针由外向内冲压形成有向内凸起的六个承座,六个所述承座环形均布于该横截面上,每个所述承座的凸起高度c为0.15~0.20微米,

所述笔芯头内孔设置有钢珠,所述钢珠设置于所述承座与所述锥形端之间,所述承座的朝向所述锥形端的侧面、所述锥形端的内侧面均与所述钢珠的表面间隙配合,所述钢珠的中心至所述锥形端的距离为a,所述钢珠的中心至所述承座的朝向所述锥形端的侧面的顶端的距离为b,所述钢珠的半径为r,其中,a≤1/2r,b≥2/3r。

其中,所述笔芯管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笔芯管和第二笔芯管,所述第一笔芯管和所述第二笔芯管之间通过中间连接环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笔芯管的内部设有用于液体流动的第一笔芯管内孔,所述第一笔芯管内孔的内径与所述笔芯头的外径相适应,所述笔芯头插入所述第一笔芯管内孔中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笔芯管内孔与所述笔芯头内孔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笔芯管的内部设有用于储存液体的第二笔芯管内孔,所述第二笔芯管内孔与所述第一笔芯管内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笔芯管与所述中间连接环之间通过紧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笔芯管与所述中间连接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中间连接环的内部开设有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小直径孔和大直径孔,所述第一笔芯管插入所述小直径孔紧配合;

所述大直径孔中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笔芯管的前端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笔芯管插入所述大直径孔中通过螺纹配合。

其中,所述第二笔芯管的前端一体成型有辅助笔芯管,所述辅助笔芯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笔芯管的外径,所述第二笔芯管与所述辅助笔芯管的连接处形成台阶;

所述辅助笔芯管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笔芯管的内径相适应,且所述辅助笔芯管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笔芯管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辅助笔芯管插入所述第一笔芯管的内部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笔芯管的端部与所述台阶相抵。

其中,所述辅助笔芯管的前端伸出所述中间连接环设置,所述辅助笔芯管和所述第一笔芯管为透明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针管笔芯,包括笔芯管和设置于笔芯管前端的笔芯头,笔芯头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动的笔芯头内孔,笔芯头内孔的前端内侧向内倾斜形成锥形端,其锥角0<α<10°,笔芯头内孔的靠近前端的一横截面上通过锥形顶针由外向内冲压形成有向内凸起的六个承座,六个承座环形均布于该横截面上,每个承座的凸起高度c为0.15~0.20微米,笔芯头内孔设置有钢珠,钢珠设置于承座与锥形端之间,承座的朝向锥形端的侧面、锥形端的内侧面均与钢珠的表面间隙配合,钢珠的中心至锥形端的距离为a,钢珠的中心至承座的朝向锥形端的侧面的顶端的距离为b,钢珠的半径为r,其中,a≤1/2r,b≥2/3r;其通过将钢珠设置于锥形端和承座之间,从而利用锥形端的锥度和承座的止挡作用,将钢珠固定,因而在书写时钢珠不易脱出;另外,六个承座环形均匀分布,极大地增大了承座与钢珠之间的配合面积,有效减小笔芯头内部与钢珠之间未贴合部分的面积,从而减小了钢珠与笔芯头之间的缝隙,最终减小了经承座之间流过的油墨的流出量,解决了积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针管笔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针管笔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笔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笔芯头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笔芯头;2-钢珠;3-第一笔芯管;4-第二笔芯管;5-中间连接环;

11-笔芯头内孔;12-锥形槽;13-承座;

41-辅助笔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4所示,一种针管笔芯,包括笔芯管和设置于笔芯管前端的笔芯头1,笔芯头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动的笔芯头内孔11,笔芯头内孔11的前端内侧向内倾斜形成锥形端,其锥角0<α<1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α=8°。

笔芯头内孔11的靠近前端的一横截面上通过锥形顶针由外向内冲压形成有向内凸起的六个承座13,六个承座13环形均布于该横截面上,每个承座13的凸起高度c为0.15~0.20微米,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c=0.18微米。

笔芯头内孔11设置有钢珠2,钢珠2设置于承座13与锥形端之间,承座13的朝向锥形端的侧面、锥形端的内侧面均与钢珠2的表面间隙配合,钢珠2的中心至锥形端的距离为a,钢珠2的中心至承座13的朝向锥形端的侧面的顶端的距离为b,钢珠2的半径为r,其中,a≤1/2r,b≥2/3r。

该针管笔芯通过将钢珠2设置于锥形端和承座13之间,从而利用锥形端的锥度和承座13的止挡作用,将钢珠2固定,因而在书写时钢珠2不易脱出;并利用a≤1/2r,b≥2/3r,可以在保证钢珠灵活转动的前提下,保证书写的多角度操作性。

另外,六个承座13环形均匀分布,极大地增大了承座13与钢珠2之间的配合面积,有效减小笔芯头内部11与钢珠2之间未贴合部分的面积,从而减小了钢珠2与笔芯头1之间的缝隙,最终减小了经承座之间流过的油墨的流出量,解决了积墨的问题。

进一步地,承座13通过锥形顶针由外至内顶入时,在笔芯头的外周,由锥形顶针形成了锥形槽12,锥形槽12的锥角为β,其中,5°<β<20°。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承座13的锥角为γ,γ=β。

在本实施例中,笔芯管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笔芯管3和第二笔芯管4,第一笔芯管3和第二笔芯管4之间通过中间连接环5可拆卸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二笔芯管4中的油墨用完之后,可以通过拆卸,移除第二笔芯管,更换新的第二笔芯管,使得第一笔芯管3和笔芯头得以重复利用,极大降低针管笔芯的使用成本。

具体地,第一笔芯管3的内部设有用于液体流动的第一笔芯管内孔,第一笔芯管内孔的内径与笔芯头1的外径相适应,笔芯头1插入第一笔芯管内孔中配合,以使第一笔芯管内孔与笔芯头内孔11连通;第二笔芯管4的内部设有用于储存液体的第二笔芯管内孔,第二笔芯管内孔与第一笔芯管内孔连通。

优选的,第一笔芯管3与中间连接环5之间通过紧配合连接,第二笔芯管4与中间连接环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中间连接环5的内部开设有台阶孔,台阶孔包括小直径孔和大直径孔,第一笔芯管3插入小直径孔紧配合,大直径孔中设有内螺纹,第二笔芯管4的前端外周设有外螺纹,第二笔芯管4插入大直径孔中通过螺纹配合。

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二笔芯管4的前端一体成型有辅助笔芯管41,辅助笔芯管41的外径小于第二笔芯管4的外径,第二笔芯管4与辅助笔芯管41的连接处形成台阶;辅助笔芯管41的外径与第一笔芯管3的内径相适应,且辅助笔芯管41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第一笔芯管3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辅助笔芯管41插入第一笔芯管3的内部并通过螺纹连接,第一笔芯管3的端部与台阶相抵。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笔芯管41的前端伸出中间连接环5设置,辅助笔芯管41和第一笔芯管3为透明材质。因而当油墨液位下降至辅助笔芯管41和第一笔芯管3时,可以及时观察,便于提前更换第二笔芯管。

辅助笔芯管的前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头,而第二笔芯管的内部设置有油封,因此,在更换时,取出堵头,再将第二笔芯管安装于中间连接环内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针管笔芯,其结构简单,不易积墨,而且笔芯头能够重复多次利用,降低成本。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