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两面附加防伪信息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808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反两面附加防伪信息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反两面附加防伪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防伪是一种用于识别真伪并防止假冒、仿造行为的技术手段,是指用一防止伪造、假冒或识别真伪的技术措施、产品、材料、技术装备等。

对于商品的生产厂商而言,防伪技术是一种保护企业品牌、保护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防范性技术措施,更是现代企业对外提升企业及其商品形象、展示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的一种手段。

为了提高防伪可靠性,目前一些方案方案设计成需要进行破化才能看到全部的防伪信息,比如需要撕下外层才能看到防伪信息;这种方案的工艺比较复杂,会增加防伪结构的厚度,而且离型剂调配不得当时,容易发生外层无法顺利撕下或外层撕下时破化防伪信息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正反两面附加防伪信息的方法,可以利用简单工艺提高防伪可靠性,且不会增加防伪结构的厚度。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正反两面附加防伪信息的方法,包括:

利用轮转机将底纸从基材上剥离,在所述基材反面胶层的部分区域涂覆涂料;

对所述基材的正面进行套印;

在所述基材的正面以及反面涂覆涂料的区域分别喷印防伪信息。

可选地,所述涂料为白油墨。

可选地,所喷印的防伪信息包括验证码,在所述基材正面以及反面喷印的验证码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在基材反面胶层的部分区域涂覆涂料后还包括:

利用反转架将所述基材和所述底纸复合;其中,所述基材的反面对着所述底纸。

可选地,所述在基材的正面以及反面涂覆涂料的区域分别喷印防伪信息包括:

在所述基材的正面喷印防伪信息;

揭开所述底纸后在所述基材反面涂覆涂料的区域喷印防伪信息。

可选地,所述在基材反面胶层的部分区域涂覆涂料包括:

在所述基材反面胶层上相互间隔的多个第一区域中涂覆涂料;

所述在基材的正面以及反面涂覆涂料的区域分别喷印防伪信息包括:

在所述基材正面上相互间隔的多个第二区域中喷印防伪信息;在所述基材反面每个第一区域涂覆涂料的位置喷印防伪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基材模切为多个标签,其中每个标签的反面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区域,正面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地,所述在基材的正面以及反面涂覆涂料的区域喷印防伪信息后还包括:

将所述基材正面和反面喷印的防伪信息进行绑定。

可选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涂覆涂料的部分区域所在的位置,在所述基材正面模切出齿孔线。

可选地,所述齿孔线是贯穿所述基材正面的直线,将所述基材正面分割成两个区域,其中任一区域的反面包含所述涂覆涂料的部分区域。

可选地,所述齿孔线首尾相连,在所述基材正面围成封闭区域;该封闭区域的反面包含所述涂覆涂料的部分区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需要撕下外层查看防伪信息的场景下,可以确保外层容易撕下且撕下时不会破坏防伪信息,而且工艺简单,可以一次性增加正反两面的防伪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防伪结构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模切齿孔线的示意图之一;

图3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模切齿孔线的示意图之二;

图4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模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实施例一、一种正反两面附加防伪信息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s110~s130:

s110、利用轮转机将底纸从基材上剥离,在所述基材反面胶层的部分区域涂覆涂料;

s120、对所述基材的正面进行套印;

s130、在所述基材的正面以及反面涂覆涂料的区域分别喷印防伪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可以将基材通过胶层粘贴在商品或商品包装的表面,由于涂覆涂料的区域没有粘性,因此从该表面撕下基材时,涂覆涂料的区域可以非常容易从该表面脱离,不会破坏上面喷印的防伪信息;这样在需要撕下外层查看防伪信息的场景下,可以确保外层容易撕下且撕下时不会破坏防伪信息。由于生产印刷制品的厂家一般都配备有轮转机和喷印设备,因此可以不用增加额外的生产设备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可以是准备附着到商品或商品包装上的防伪标签,或作为商品包装组成部分的标贴。

本实施例中,步骤s120也可以在步骤s110之前进行,或和步骤s110同时进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可以是指承印基材或类似的可以印刷的面材;可以为纸质的,也可以为可供印刷的薄膜,比如塑料薄膜、铝塑膜等。步骤s120中,在所述基材的正面进行套印时可以印刷商品信息;商品信息可以包括和商品有关的内容,例如名称,成分,商标等,还可以包括装饰性的图案文字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纸与胶层接触的表面上可以具有离型剂,方便将基材与底纸上揭下。生产好的基材(带有底纸)通常绕在卷筒上,利用轮转机可以将卷筒上的基材从底纸上剥离,并涂覆涂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伪信息可以自行设计形式和信息种类。

本实施例中,基材正面喷印的防伪信息可以位于任何区域,也可以在位于和反面喷印的防伪信息相对应的区域中。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喷印的防伪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防伪信息中的任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随机字符(颜色、旋转角度、油墨类型、大小、内容等参数中一项或多项随机)、随机条形码或二维码(形状、颜色、油墨类型、大小、内容等参数中一项或多项随机)、随机图案(形状、颜色、油墨类型、大小等参数中一项或多项随机)、随机纹理、防伪真迹等。

其中,所述字符可以包括汉字、他国文字、字母、数字、符号等。所述图案可以包括圆形、矩形、三角形、不规则图案等。以上各种防伪信息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位置可以是随机的,只要至少部分位于涂覆涂料的区域内即可。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喷印的防伪信息可以包括验证码。

本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材正面以及反面喷印的验证码可以相对应。

本实现方式中,所述验证码具有唯一性;具有唯一性可以是指每个验证码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可以是指一批验证码中,每个验证码互不相同;基材正面和反面的验证码可以分别属于两批。

本实现方式中,所述验证码可以但不限于是字符序列。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涂料可以但不限于为白油墨。

其它实现方式中,所述涂料也可以是其它材质,如油漆、油彩、染料等;所述涂料的颜色也可以是其它颜色。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基材反面胶层的部分区域涂覆涂料后还可以包括:

利用反转架将所述基材和所述底纸复合;其中,所述基材的反面对着所述底纸。

本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基材的正面以及反面涂覆涂料的区域分别喷印防伪信息可以包括:

在所述基材的正面喷印防伪信息;

揭开所述底纸后在所述基材反面涂覆涂料的区域喷印防伪信息。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基材的正面以及反面涂覆涂料的区域喷印防伪信息后还可以包括:

将所述基材正面和反面喷印的防伪信息进行绑定。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基材反面胶层的部分区域涂覆涂料可以包括:

在所述轮转机将与所述胶层相接触部位的凸起部位上涂覆涂料;

当所述凸起部位与所述胶层接触时,将所述涂料涂覆在所述胶层上。

本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在基材上设置定位孔、定位标识等方式来确保轮转机可以在预定区域内涂覆涂料。

其它实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进行涂料的涂覆。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步骤s130之后还可以包括:

将所述基材通过所述胶层附着到商品或商品包装上;

或者,

在所述基材的胶层上粘贴覆盖层。

本实现方式中,商品包装可以是酒瓶、烟盒等用来盛放实际商品的包装物。基材也可以直接附着到商品本身的表面上,比如商品是杯子、书时,可以直接粘贴到杯子或书的外表面。

在商品标贴(比如包装盒或商品瓶身上粘贴的标贴等)已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如果要额外增加防伪信息目前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设计并生产新的商品标贴,该方案需要另行设计、开模、生产,大大增加了成本。另一种方案是另行生产带有待增加的防伪信息的防伪标签,然后复合或粘贴在原先已生产好的商品标贴上,该方案会增加商品标贴的厚度,而且可能会因为定位不准而遮挡住商品标贴上的原有信息,如果采用手工粘贴的方式则会增加人力成本。

而本实现方式中,如果先进行步骤s120,相当于已经生产好商品标贴,可以直接在作为商品标贴(比如贴在酒瓶或烟盒上的商品标贴等)的基材的反面增加防伪信息,这样不会浪费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包装也能提高防伪可靠性,而且不会使得商品包装的厚度增加,不会增加高额的成本,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参与。

本实现方式中,在粘贴到商品或商品包装上后,由于反面的防伪信息需要撕下基材后才能看到,而撕下后很难恢复原样,因此可保证是真实消费者获得该反面的防伪信息;将正面、反面的防伪信息相对应,还可以提高防伪可靠性。

本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胶层上粘贴覆盖层可以是将所述基材再粘贴到所述底纸上,在使用时从覆盖层上取下基材,粘贴到商品或商品包装上。

本实现方式中,当将基材粘贴到商品或商品包装上后,消费者可以撕下该基材来查看反面喷印的防伪信息;撕下时可以只撕下第一区域所在部分的基材,也可以将整个基材完全撕下。

本实现方式中,将基材粘贴到商品包装上时,可以粘贴在商品包装的外表面,消费者可以直接撕下基材来查看喷印的防伪信息。但也不排除基材粘贴在商品包装内表面(比如容器体的内部、商品包装薄膜朝内的表面等)的情况,该情况需要先拆开商品包装再撕下基材,来查看反面喷印的防伪信息。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涂覆涂料的部分区域所在的位置,在所述基材正面模切出齿孔线。

本实现方式中,齿孔线的作用是让消费者便于撕下部分基材。

本实现方式的一种做法中,所述齿孔线可以是贯穿所述基材正面的直线,将所述基材正面分割成两个区域,其中任一区域的反面包含所述涂覆涂料的部分区域。

该做法如图2所示,基材21正面有一条横向贯穿正面的齿孔线22,该齿孔线将基材21正面分成上、下两半区域;所述涂覆涂料的部分区域23(即图2中网格线填充区域)位于基材21反面的胶层上,从基材21的正面无法看到这个区域23;该区域23位于基材21正面的下一半区域的反面,当沿齿孔线撕下基材21的下一半区域后,可以在反面看到涂覆涂料的区域23,和喷印在该区域23中的防伪信息。

本实现方式的另一种做法中,所述齿孔线可以首尾相连,在所述基材正面围成封闭区域;该封闭区域的反面包含所述涂覆涂料的部分区域。

该做法如图3所示,基材31正面有一首尾相连,形成封闭矩形的齿孔线32,该齿孔线在基材31正面形成一个矩形的封闭区域;所述涂覆涂料的部分区域33(即图3中网格线填充区域)位于基材31反面的胶层上,从基材31的正面无法看到这个区域33;该区域33位于基材31正面上述矩形的封闭区域的反面,当沿齿孔线撕下矩形的封闭区域后,相当于在基材31上开了一个天窗,可以在撕下部分的反面看到涂覆涂料的区域33,和喷印的防伪信息。实际应用时,该“天窗”可以不限于矩形,可以是任意形状的,比如圆形、三角形、星形、云朵形等。

其它实现方式中,齿孔线也可以是其它形式;另外也可以采用模切齿孔线以外的方式来方便消费者撕下部分基材,比如对基材进行切割,但不完全切断基材,再比如在基材正面设置折痕等。在不需要消费者撕下基材的应用场景中(比如基材附着在透明饮料瓶的外表面,可以直接透过饮料或在饮料喝光时查看到胶层上涂覆涂料的区域,和该区域中喷印的防伪信息),可以不在基材正面设置齿孔线或其它辅助撕下基材的措施。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基材反面胶层的部分区域涂覆涂料可以包括:

在所述基材反面胶层上相互间隔的多个第一区域中涂覆涂料;

所述在基材的正面以及反面涂覆涂料的区域分别喷印防伪信息可以包括:

在所述基材正面上相互间隔的多个第二区域中喷印防伪信息;在所述基材反面每个第一区域涂覆涂料的位置喷印防伪信息;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所述基材模切为多个标签,其中每个标签的反面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区域,正面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区域。

本实现方式中,模切后得到的每个标签可对应于一个商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商品上的标签中都包含正、反两面的防伪信息。在绑定时,可以将一个标签正、反面的防伪信息进行绑定。

本实现方式中,模切可以在喷印防伪信息之前或之后进行,也可以在涂覆涂料之前或之后进行。

本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材可以是在一张或一筒基材上生产出的包含多个标签的材料,如图4所示,假设基材41中包含三个标签42,则在粘贴到商品或商品包装上之前,还需要对基材41进行模切(可以按照图4中的虚线进行模切),得到多个各自对应于一个商品的标签42(图4中的各标签42彼此不相连,在实际应用中,也不排除各标签42彼此相连的情况);可以看出,模切不仅分割开各标签42,还去除了基材41上多余的部分(不属于任一个标签42的部分)。如果各标签42中分别包含一个第一区域,则基材的胶层上将存在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区域。当然,也不排除一个标签42中包括多个第一区域的情况。包含第二区域的情况类似。

其它实现方式中,基材也可以是已经模切好、对应于一个商品的标签,可以每个基材反面只包含一个第一区域,正面只包含一个第二区域。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