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析工程车辆实现新增建筑物识别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13220发布日期:2020-03-17 19:2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动态分析工程车辆实现新增建筑物识别的方法与流程

本案是以申请日为2015-07-27,申请号为201510445727.5,名称为《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方法及系统》的专利申请为母案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方法及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方法利用人工收集多媒体信息(电视、广播、报纸等播报的新闻)得到新增建筑物信息,从而给第三方运营商、导航系统或交通行政规范系统提供便利。但是对于偏僻或刚开垦的区域,媒体并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这将导致消息的滞后;进一步的,传统方式采用人工收集获取新增建筑物信息的方法也不够智能化。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很好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增建筑物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方法及系统,实现及时且准确的识别新增建筑物的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所有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

依据所述行车数据,获取有停留行为的工程车辆;

依据行车数据记录的位置点,标记工程车辆的停留点;

获取所述有停留行为的每一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

获取有停留行为的所有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集;

判断所述第一行车轨迹集中是否存在行车轨迹聚集的现象,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若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依据聚集的第一行车轨迹获取对应的第一行车区域;

判断所述第一行车区域内被标记的停留点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点数阀值,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若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则匹配所述第一行车区域与地图数据,获取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所有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行车数据,获取有停留行为的工程车辆;

标记模块,用于依据行车数据记录的位置点,标记工程车辆的停留点;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有停留行为的每一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有停留行为的所有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集;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行车轨迹集中是否存在行车轨迹聚集的现象,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依据聚集的第一行车轨迹获取对应的第一行车区域;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行车区域内被标记的停留点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点数阀值,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第一匹配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时,匹配所述第一行车区域与地图数据,获取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依据对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处理,获取有过停留行为的所有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集,以及停留点;获取存在聚类现象的第一行车区域,依据第一行车区域内停留点的个数获取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实现依据工程车辆的行车轨迹及时且精确的获取到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能够为交通行政部门的道路规划,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以及第三方运用商提供科学的决策、预测分析和技术支持;保证道路规划和路径规划的实用性和准确性,第三方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方法的流程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方法中第一部分的流程方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方法中第二部分的流程方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系统的结构组成方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系统的结构组成方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系统中第二获取模块的结构组成方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系统中标记模块的结构组成方框图。

标号说明:

1、第一获取模块;2、第二获取模块;3、标记模块;4、第三获取模块;

5、第四获取模块;6、第一判断模块;7、第五获取模块;

8、第二判断模块;9、第一匹配模块;10、第二匹配模块;

11、第六获取模块;12、第七获取模块;13、判定模块;

22、第一获取单元;23、第二获取单元;24、第一判断单元;

25、第一记录单元;26、判定单元;27、第二记录单元;28、第二判断单元;

31、标记单元;32、第三判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获取有过停留行为的所有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集,及停靠点;获取第一行车轨迹集中存在聚集现象的第一行车轨迹构成的第一行车区域,匹配停靠点的个数大于等于预设停留点数阀值的第一行车区域与地图数据,确定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术语解释: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所有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

依据所述行车数据,获取有停留行为的工程车辆;

依据行车数据记录的位置点,标记工程车辆的停留点;

获取所述有停留行为的每一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

获取有停留行为的所有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集;

判断所述第一行车轨迹集中是否存在行车轨迹聚集的现象,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若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依据聚集的第一行车轨迹获取对应的第一行车区域;

判断所述第一行车区域内被标记的停留点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点数阀值,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若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则匹配所述第一行车区域与地图数据,获取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依据对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进行动态的分析处理,获取工程车辆的行车轨迹以及主要停留点,经过判断确定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能够实现及时地更新准确的新增建筑物信息,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1)为交通行政部门的道路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2)为导航系统的道路规划提供路径导航的依据;

(3)为第三方如家居商户、电器商户或建材商户等提供便利,及时提供针对性服务。

进一步的,所述行车数据包括工程车辆的编号、速度、时间点和位置点信息;

所述“依据所述行车数据,获取有停留行为的工程车辆”具体为:

依据所述速度,获取疑似处于停留状态的工程车辆;

依据所述时间点,获取所述工程车辆的停留时长;

判断所述停留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时长阀值,得到第三判断结果;

若第三判断结果为是,则确认所述工程车辆有停留行为。

由上述描述可知,依据速度判断工程车辆是否处于停留状态,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时间点获取工程车辆的停留时长;当停留时长超过预设停留时长阀值时才确定所述工程车辆确实有停留行为;分析判断具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进一步的,所述行车数据包括工程车辆的编号、速度、时间点和位置点信息;所述“依据所述行车数据,获取有停留行为的工程车辆;依据行车数据记录的位置点,标记工程车辆的停留点”具体为:

ss1:依据所述编号和时间点,获取一工程车辆按照时间轴顺序排列的所有行车数据;

ss2:获取一行车数据;

ss3:判断所述速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速度阀值,得到第四判断结果;若第四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ss4;若第四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ss5;

ss4:记录所述一工程车辆的行车轨迹,继续获取下一行车数据,返回继续执行ss3;

ss5:判定所述一工程车辆疑似处于停留状态;

ss6:记录所述时间点,统计停留时长;

ss7:判断所述停留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时长阀值,得到第五判断结果;若第五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ss8;

ss8:标记所述位置点为停留点;

ss9:判断所述一工程车辆的所有行车数据是否都已处理完毕,得到第六判断结果;若第六判断结果为否,则获取下一行车数据,返回循环执行ss3至ss9;

若第六判断结果为是,则返回执行ss1,获取下一工程车的所有行车数据,循环ss2至ss9。

由上述描述可知,针对每一辆工程车辆的每一条行车数据独立进行动态分析处理,直至所有行车数据都处理完毕,不但避免行车数据的遗漏处理;而且能够使依据行车数据而确定的有停留行为的工程车辆及停留点更加精确。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所述有停留行为的每一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之后,进一步包括:

匹配所述第一行车轨迹与城市道路网;

获取未能与所述城市道路网重合的第二行车轨迹。

由上述描述可知,剔除已经处于城市道路网中已知道路的行车轨迹,而获取位于新增道路上的第二行车轨迹,为后续针对性获取地处偏僻区域的新增建筑物信息提供分析处理依据。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所述第一行车轨迹集中是否存在行车轨迹聚集的现象;若是,则依据聚类的第一行车轨迹获取对应的第一行车区域;判断所述第一行车区域内被标记的停留点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点数阀值;若是,则匹配所述第一行车区域与地图数据,获取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具体为:

获取对应所述第二行车轨迹的停留点;

判断第二行车轨迹集中是否存在行车轨迹聚集的现象,得到第七判断结果;

若第七判断结果为是,则依据聚类的第二行车轨迹获取对应的第二行车区域;

判断所述第二行车区域内所述对应所述第二行车轨迹的停留点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点数阀值,得到第八判断结果;

若第八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所述第二行车区域为建筑施工区域;

匹配所述建筑施工区域与地图数据,获取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

由上述描述可知,针对不属于城市道路网范围内的第二行车轨迹进行分析处理,获取对应的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实现具有针对性的获取处于未开发区域的新增建筑物信息;解决某些新增建筑物由于地处郊区等偏僻荒凉地区,而无法及时的被发现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判定所述第二行车区域为建筑施工区域”之后,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第二行车区域内所述对应所述第二行车轨迹的停留点进行聚类处理,获取聚类处理后构成的建筑施工区域。

由上述描述可知,对已经确定为有新增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区域内的停留点进行聚类处理,进一步缩小建筑施工区域的范围,显著提高所确定的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的精确度。

请参阅图4,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所有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2,用于依据所述行车数据,获取有停留行为的工程车辆;

标记模块3,用于依据行车数据记录的位置点,标记工程车辆的停留点;

第三获取模块4,用于获取所述有停留行为的每一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

第四获取模块5,用于获取有停留行为的所有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集;

第一判断模块6,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行车轨迹集中是否存在行车轨迹聚集的现象,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第五获取模块7,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依据聚集的第一行车轨迹获取对应的第一行车区域;

第二判断模块8,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行车区域内被标记的停留点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点数阀值,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第一匹配模块9,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时,匹配所述第一行车区域与地图数据,获取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二获取模块2针对第一获取模块1所获取的所有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有停留行为的工程车辆;通过第四获取模块5获取有停留行为的所有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集;通过第一判断模块6判断是否存在行车轨迹聚集现象,并通过第五获取模块7获取第一行车区域;通过第二判断模块8判断第一行车区域内被标记的停留点个数是否超过预设停留点数阀值;最后通过第一匹配模块9将通过第二判断模块8判断为是的第一行车区域与地图数据匹配,最终确认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实现依据工程车辆的行车轨迹及时且精确的获取到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能够为交通行政部门的道路规划,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以及第三方运用商提供科学的决策、预测分析和技术支持;保证道路规划和路径规划的实用性和准确性,第三方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请参阅图6和图7,进一步的,所述行车数据包括工程车辆的编号、速度、时间点和位置点信息;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2包括第一获取单元22、第二获取单元23、第一判断单元24、第一记录单元25、判定单元26、第二记录单元27和第二判断单元28;

所述标记模块3包括标记单元31和第三判断单元32;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22,用于依据所述编号和时间点,获取一工程车辆按照时间轴顺序排列的所有行车数据;还用于当所述第六判断结果为是时,获取下一工程车的所有行车数据。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23,用于获取一行车数据;还用于当所述第四判断结果为否时,或者第六判断结果为否时,获取下一行车数据;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24,用于判断所述速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速度阀值,得到第四判断结果;

所述第一记录单元25,用于当所述第四判断结果为否时,记录所述一工程车辆的行车轨迹;

所述判定单元26,用于判定所述一工程车辆疑似处于停留状态;

所述第二记录单元27,用于记录所述时间点,统计停留时长;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28,用于判断所述停留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时长阀值,得到第五判断结果;

所述标记单元31,用于当所述第五判断结果为是时,标记所述位置点为停留点;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32,用于判断所述一工程车辆的所有行车数据是否都已处理完毕,得到第六判断结果。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判断单元24依据速度判断工程车辆是否处于停留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判定单元26和第二记录单元27再依据时间点获取工程车辆的停留时长;当第二判断单元28判定停留时长超过预设停留时长阀值时才确定所述工程车辆确实有停留行为;分析判断具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请参阅图5,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二匹配模块10,用于匹配所述第一行车轨迹与城市道路网;

第六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未能与所述城市道路网重合的第二行车轨迹。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二匹配模块10和第六获取模块11剔除已经处于城市道路网中已知道路的行车轨迹,而获取位于新增道路上的第二行车轨迹,为后续针对性获取地处偏僻区域的新增建筑物信息提供分析处理依据。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七获取模块12和判定模块13;

所述第七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对应所述第二行车轨迹的停留点;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6,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行车轨迹集中是否存在行车轨迹聚集的现象,得到第七判断结果;

所述第五获取模块7,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七判断结果为是时,依据聚类的第二行车轨迹获取对应的第二行车区域;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8,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行车区域内所述对应所述第二行车轨迹的停留点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点数阀值,得到第八判断结果;

所述判定模块13,用于当第八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所述第二行车区域为建筑施工区域;

所述第一匹配模块9,具体用于匹配所述建筑施工区域与地图数据,获取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

由上述描述可知,针对不属于城市道路网范围内的第二行车轨迹进行分析处理,获取对应的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实现具有针对性的获取处于未开发区域的新增建筑物信息;解决某些新增建筑物由于地处郊区等偏僻荒凉地区,而无法及时的被发现的问题。

请参照图2和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方法,包括:

s1:获取近一个月的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所述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是利用装载在工程车辆上的车载定位系统依据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t定期采集预设时长内包括工程车辆的id号、当前的时间点、gps速度和位置点等信息;所述id号可以是工程车辆的车牌号或者其他编号;并将所述行车数据通过移动蜂窝通信技术等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传送到数据中心,为数据中心后续针对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采集周期t可以是每10s、30s、40s或60s等;

s2:读取一行车数据;

s3:将所述行车数据依据所记录的工程车辆的id号进行归类处理,获取每一辆工程车辆对应的所有行车数据;

s4:依据所述行车数据所记录的当前的时间点,将每辆工程车辆对应的行车数据按照时间轴的前后顺序进行存储;

s5:判断是否采集到的所有行车数据集合都已经处理完毕;

若否,则返回执行s2,获取下一条行车数据,继续执行s3至s5;

若是,则执行s6;

s6:提取一辆工程车辆的所有行车数据,如id号为number1的工程车辆;

s7:读取一条行车数据;

s8:判断该行车数据记录的gps速度是否小于等于速度阀值a,所述速度阀值a优选为10km/h;

若否,则执行s9;若是,则执行s10;

s9:依据当前位置点记录该工程车辆的行车轨迹;并返回执行s7,获取下一条行车数据,继续执行s8;

s10:判定该工程车辆疑似停留,标记当前时间点为停留时间点;

s11:依据停留时间点统计停留时间t,并记录该工程车辆的行车轨迹;

s12:判断该工程车辆的停留时间t是否大于等于停留时长阀值t,所述t优选为15min-100min,在此假设t为30min;若否,执行s13;若是,则执行s14;

s13:不进行标记,并返回执行s7,获取下一条行车数据,继续执行s8;

s14:确认该工程车辆确实有停留行为;标记停留点;

s15:判断该工程车辆的所有行车数据是否都已处理完毕;

若否,则执行s16;若是,则执行s17;

s16:获取下一条行车数据,继续执行s8;

s17:判断是否所有的工程车辆的所有行车数据都已处理完毕;

若否,则执行s18;若是,则执行s19;

s18:返回执行s6,获取下一辆工程车辆(id为number2的工程车辆)的所有行车数据,继续执行s7;

s19:统计所有标记的工程车辆的停留点;获取有停留行为的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

s20:将第一行车轨迹与城市道路网匹配,判断所述第一行车轨迹是否与城市道路网重合;

若是,则判定所述工程车辆位于城市道路的已知道路上,舍去该条第一行车轨迹;

若否,则判定所述工程车辆位于新增道路上,提取未能与所述城市道路网重合的第二行车轨迹;

s21:获取对应第二行车轨迹的工程车辆停留点;

s22:判断第二行车轨迹集中是否存在第二行车轨迹聚集的现象,在此,聚集现象有可能为一处,也有可能为两处或者三处,这表明可能同时存在三个建筑施工点;

若没有出现聚集现象,则不进行处理;

若有出现聚集现象,则根据密集的第二行车轨迹获取对应的第二行车区域;并位于所述第二行车区域为疑似建筑施工区域;

s23:判断所述第二行车区域是否大体上呈矩形,若是,则执行s24;若否,则不进行处理;

s24:判断所述第二行车区域内对应所述第二行车轨迹的停留点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点数阀值m,所述m优选为50-200个点,在此假设m为100个点;

若否,则排除第二行车区域的疑似建筑施工区域身份,不进行处理;

若是,则确认所述第二行车区域为建筑施工区域;

s25:对所述第二行车区域内对应所述第二行车轨迹的停留点进行聚类处理,获取聚类处理后构成的建筑施工区域,缩小建筑施工区域,提升最终确定的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的精确度。

请参照图4、图6和图7,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所有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所述行车数据包括工程车辆的编号、速度、时间点和位置点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2,用于依据所述行车数据,获取有停留行为的工程车辆;

标记模块3,用于依据行车数据记录的位置点,标记工程车辆的停留点;

第三获取模块4,用于获取所述有停留行为的每一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

第四获取模块5,用于获取有停留行为的所有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集;

第一判断模块6,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行车轨迹集中是否存在行车轨迹聚集的现象,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第五获取模块7,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依据聚集的第一行车轨迹获取对应的第一行车区域;

第二判断模块8,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行车区域内被标记的停留点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点数阀值,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第一匹配模块9,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时,匹配所述第一行车区域与地图数据,获取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2包括第一获取单元22、第二获取单元23、第一判断单元24、第一记录单元25、判定单元26、第二记录单元27和第二判断单元28;

所述标记模块3包括标记单元31和第三判断单元32;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22,用于依据所述编号和时间点,获取一工程车辆按照时间轴顺序排列的所有行车数据;还用于当所述第六判断结果为是时,获取下一工程车的所有行车数据。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23,用于获取一行车数据;还用于当所述第四判断结果为否时,或者第六判断结果为否时,获取下一行车数据;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24,用于判断所述速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速度阀值,得到第四判断结果;

所述第一记录单元25,用于当所述第四判断结果为否时,记录所述一工程车辆的行车轨迹;

所述判定单元26,用于判定所述一工程车辆疑似处于停留状态;

所述第二记录单元27,用于记录所述时间点,统计停留时长;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28,用于判断所述停留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时长阀值,得到第五判断结果;

所述标记单元31,用于当所述第五判断结果为是时,标记所述位置点为停留点;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32,用于判断所述一工程车辆的所有行车数据是否都已处理完毕,得到第六判断结果。

请参照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所有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所述行车数据包括工程车辆的编号、速度、时间点和位置点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2,用于依据所述行车数据,获取有停留行为的工程车辆;

标记模块3,用于依据行车数据记录的位置点,标记工程车辆的停留点;

第三获取模块4,用于获取所述有停留行为的每一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

第四获取模块5,用于获取有停留行为的所有工程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轨迹集;

第二匹配模块10,用于匹配所述第一行车轨迹与城市道路网;

第六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未能与所述城市道路网重合的第二行车轨迹;

所述第七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对应所述第二行车轨迹的停留点;

第一判断模块6,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行车轨迹集中是否存在行车轨迹聚集的现象,得到第七判断结果;

第五获取模块7,用于当所述第七判断结果为是时,依据聚类的第二行车轨迹获取对应的第二行车区域;

第二判断模块8,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行车区域内所述对应所述第二行车轨迹的停留点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停留点数阀值,得到第八判断结果;

所述判定模块13,用于当第八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所述第二行车区域为建筑施工区域;

第一匹配模块9,用于匹配所述建筑施工区域与地图数据,获取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增建筑物的识别方法,区别于现有技术获取新增建筑物信息的机械性所导致的消息滞后,通过对工程车辆的行车数据进行动态的分析处理,获取工程车辆的行车轨迹以及主要停留点,经过判断确定新增建筑物所处区域;能够实现及时地更新准确的新增建筑物信息;进一步的,本发明不仅能够识别出位于城市道路网中的新增建筑物信息,而且还能够针对性的获取处于未开发区域的新增建筑物信息,实现依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具有针对性的识别出特定区域的新增建筑物信息;从而为第三方、交通行政部门或导航系统提供便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