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虚实结合的建筑施工工艺信息化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3306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虚实结合的建筑施工工艺信息化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艺教学领域,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端的虚实结合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构造、施工工艺的教学是指教学中通过讲授、参观、动手实践的教学活动来构建学生对建筑构造要求和施工过程工艺的教学活动。

目前,建筑构造、施工过程的教学活动,存在着在课堂上教师难于讲清楚、学生不易理解,现场学习和实践成本高、且安全隐患大的问题。而建筑构造、施工过程的教学难度较大且效果不佳,因此,采用新方法和工具的提高参与其中才能准确有效的构建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从而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教学研究是特别有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采用建筑施工工艺实物立体模型教学装置与虚拟仿真技术的相结合新方法,构建建筑施工中多个、不同、有代表性的虚实结合的教学装置,实现了课前移动端预习、课中虚实结合教与学、课下移动端复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解决现有教学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一种虚实结合的建筑施工工艺信息化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支架部分和虚实结合展示部分,虚实结合展示部分包括实物建筑工艺做法节点立体模型、与模型匹配的做法示意图和施工流程图及相应微课二维码,其中实物建筑工艺做法节点立体模型主要包括基础、主体、装饰工程三阶段的典型施工工艺模型;所述的微课二维码能够与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支持下开发的微课相关联,在线移动端可通过扫描所述装置的虚实结合展示部分中的微课二维码,触发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学习;所述装置中,上部为可翻转实物建筑工艺做法节点立体模型,中部右上角为微课二维码,中部为做法示意图,下部为施工流程图,移动支架上部与立体模型展示架、下部与四个万向轮连接。

信息化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典型施工的节点实体立体模型由真实材料按一定比例制作并安装在可移动的教学装置的支架上,且立体模型能通翻转轴和固定锁实现翻转并固定。

典型施工的节点实体立体模型由真实材料按一定比例制作并安装在可移动的教学装置的支架上,且立体模型能通翻转轴和固定锁实现翻转并固定。

该装置还包括与实物建筑分层构造节点模型一一对应的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二维码,与二维码关联的微课能够在的移动端实现播放、旋转、放大缩小的功能。

该装置通过二维码关联的微课与节点实体构造模型的施工过程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教学中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教学装置示意图

图2教学装置外墙保温三维图

图3信息化教学装置应用流程

图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1-实物立体模型;

2-实物立体模型展示架;

3-展示架翻转轴;

4-固定锁;

5-微课二维码;

6、7-移动支架;

8-移动支架万向轮;

9-施工流程图;

10-立体模型的平面图;

11-立体模型名称;

12-清单及定额。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虚实结合的建筑施工工艺信息化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支架部分和虚实结合展示部分,虚实结合展示部分包括实物建筑工艺做法节点立体模型、与模型匹配的做法示意图和施工流程图及相应微课二维码,其中实物建筑工艺做法节点立体模型主要包括基础、主体、装饰工程三阶段的典型施工工艺模型;所述的微课二维码能够与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支持下开发的微课相关联,在线移动端可通过扫描所述装置的虚实结合展示部分中的微课二维码,触发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学习;所述装置中,上部为可翻转实物建筑工艺做法节点立体模型,中部右上角为微课二维码,中部为做法示意图,下部为施工流程图,移动支架上部与立体模型展示架、下部与四个万向轮连接。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2外墙保温教学装置,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示例提供的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的教学过程,实际应用过程可以为:课前预习、课中虚实结合教学、课后复习三个应用阶段。应用虚实结合信息化教学装置系统的流程如图3-信息化教学装置应用流程图所示。

为了实现在教学中虚实结合教学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课前预习时可发外墙保温的微课二维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机扫码进行课前预习;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外墙保温实物立体模型,并辅之教师讲解详细、具体的要求,建立真实感知后再进入可操作PC端虚拟仿真系统中实施人机交互的操作行为,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施工过程的工艺流程、材料、机具等内容;课后让学生再次用手机扫码和结合教师授课内容要求完成课后作业。

在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充分利用实物节点教学装置和虚拟教学系统,可快速构建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和教学可以使提高教学认知的效率,也可以加快教学进度。从事教学的人员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实物教学装置和教学系统可以结合所上的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便于教学进行。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物节点教学装置和基于互联网的微课,教建筑施工工艺虚拟仿真场景体验练习,从而实现了虚实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信息化教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于讲清楚、学生不易理解、现场学习和实践成本高、且安全隐患大的问题,由于虚拟仿真施工工艺系统和实物节点教学装置不是完全真实的建筑施工情境,不能取代实际工作实践教学,只能是减少了现场实践教学时间的问题。

本说实用新型明书中的各个实施实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实例提供的方法步骤的时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上述实施实例涉及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设备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所述计算机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智能移动终端等;所述的存储介质,例如:ROM、闪存、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记忆棒、网络服务器存储、网络云存储等。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