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页上胶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209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配页上胶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页上胶一体机。



背景技术:

以现在的印刷技术来说,基本上是没有完全的一体印刷机的,都是由多个实现不同功能的印刷设备组成一条生产线来实现印刷。

常规的票据印刷线包括打孔机、追印机、上胶机、配页机、打码机等。但是为了印刷厂家的成本和减少占地面积,现在一些厂家将配页机和打码机进行了结合,做成了可将配页功能和打码功能为一体的机器,这样减少设备数量,减低成本和占地面积。

但是传统的配页打码机由于结构的限制,其安装的喷码设备一般只能喷涂条形码,在二维码等其他代码广泛兴起的今天已经不太适用。在印刷行业已经有专用喷涂设备可以用于喷涂二维码等其他代码,因此在现今大部分的票据印刷线所谓的配页打码机是相当于只存在配页功能的。

因此,将配页功能和上胶功能结合作为一体机来减少占地面积和降低成本是十分有意义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配页上胶一体机,具有将结合配页和上胶的功能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配页上胶一体机,包括:

拉紧机构,设置在机体入口,使得纸张能够绷紧;

第一送纸机构,设置在机体上,为拉紧机构下一级,用于对纸张进行输送,给纸张前进提供外力;

上胶机构,设置机体上,为第一送纸机构下一级,用于给通过的纸张印上胶液,包括胶槽、传胶辊组件和纸张通过的上胶辊组件,传胶辊组件的一部分设置在胶槽内,将胶槽内的胶液传给上胶辊组件;

配页辊,设置在机体上,用于纸张通过,对纸张支撑;

第二送纸机构,设置在机体上,为上胶机构的下一级,通过配页辊的纸张与通过上胶辊组件的纸张叠合后被第二送纸机构送至压合机构;

压合机构,设置在机体上,为第二送纸机构下一级,用于对叠合纸张进行压合;

第三送纸机构,设置在机体上,为压合机构下一级,用于对叠合纸张进行输送,提供前进动力;

折页机构,设置在机体出口,为第三送纸机构下一级,用于将多张纸张折页。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配套使用的配页座,配页座上固定、且相互平行设置有6组配页辊,每组配页辊皆包括上下两个对应平行设置的配页辊。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机体上还设有可以更好绷紧纸张的若干张力辊。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压合机构包括可旋转设置在机体上的上压合辊和下压合辊,上压合辊上套装有两个在上压合辊上移动的上压合套,下压合辊上套装有两个可在下压合辊上移动的下压合套,上压合套上设有压合凸起,下压合套上设有压合凹陷,上压合套的凸起和下压合套的凹陷匹配。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第一送纸机构、第二送纸机构和第三送纸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皆包括支撑辊、动力轴和两个送纸组件;所述支撑轴固定在机体上;动力轴可旋转连接在机体上;两个送纸组件皆包括送纸链条、送纸齿轮、安装座;动力轴和支撑辊皆穿过安装座,使得安装座可以在动力轴和支撑辊上活动;送纸齿轮至少两个,可旋转设置在安装座内,送纸齿轮之间连接有送纸链条,其中一个送纸齿轮还套装在动力轴上,使得动力轴旋转带动送纸齿轮旋转,从而带动送纸链条的运动,所述送纸链条上等距均匀设有凸出齿;所述安装座顶部设有压紧盖,压紧盖与安装座合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折页机构包括折页轴和折页片,所述折页片顶部连接在折页轴上,随着折页轴转动而动;折页片上设有纸张通过的通孔,通孔从折页片顶部贯穿到底部;折页轴连接有机械臂机构,折页轴一端固定连接有机械左臂,机械左臂未与折页轴连接的一端还轴连接有机械右臂,机械右臂连接有设置在横向螺杆上的螺母,螺杆可旋转设置在机体上,螺杆由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胶机构通过高度可调节安装架设置在机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配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送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胶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配页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机械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胶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配页时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所示:1-机体,2-拉紧机构,3-送纸机构,31-安装座,32-送纸齿轮,33-凸出齿,34-支撑辊,35-动力轴,36-压紧盖,4-传胶辊组件,5-上胶辊,51-上胶凸起,6-承纸辊,7-安装架,8-胶槽,9-配页辊,91-限位套,10-张力辊,11-上压合辊,111-上压合套,112-压合凸起,12-下压合辊,121-下压合套,122-压合凹陷,13-折页轴,14-折页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配页上胶一体机,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9所示,配页上胶一体机,包括作为整体支撑、安装框架的机体1。所述机体上依次设有拉紧机构2、第一送纸机构、上胶机构、第二送纸机构、压合机构、第三送纸机构和折页机构。

拉紧机构位于机体入口、折页机构位于机体出口。

所述拉紧机构为若干拉紧辊构成的栅栏结构,连式票据在拉紧机构的若干拉紧辊之间的空隙穿过来实现连式票据的拉紧。

上述第一送纸机构、第二送纸机构和第三送纸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皆包括支撑辊34、动力轴35和两个送纸组件。所述支撑轴固定在机体上;动力轴可旋转连接在机体上,并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电机连接,使得动力轴可在非人力作用下发生转动。两个送纸组件皆包括送纸链条、送纸齿轮32、安装座31。动力轴和支撑辊皆穿过安装座,使得安装座可以在动力轴和支撑辊上活动,从而使得两个送纸组件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便于根据连式票据的尺寸随自身需要进行调整。

送纸齿轮为两个可旋转设置在安装座内,两个送纸齿轮之间连接有送纸链条,其中一个送纸齿轮还套装在动力轴上,使得动力轴旋转带动送纸齿轮旋转,从而带动送纸链条的运动。为了与连式票据两侧的连接,所述送纸链条上等距均匀设有凸出齿33可以卡在连式票据两侧的装订孔内。

所述安装座顶部设有压紧盖36,压紧盖与安装座合页连接。安装顶部上设有可以供凸出齿伸出以便与连式票据的开口,所述压紧盖盖上时,压紧盖与凸出齿之间贴合,使得能够对连式票据压紧,防止连式票据在被传送的过程中与送纸组件的脱离。除此之外,由于安装座可以在支撑辊上活动,为了对安装座的位置进行紧固,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为螺栓,螺栓栓紧时,抵住支撑辊,使得安装座与支撑辊之间压紧,从而防止安装座滑动;螺栓扭松时,不抵住支撑辊,安装座与支撑辊之间无外力作用,从而安装座容易滑动。

所述上胶机构包括胶槽8、传胶辊组件4、上胶辊组件。胶槽为钩型构造。上胶机构通过安装架7安装在机体上。所述安装架为高度可调节安装架,从而方便的随需要调节上胶机构的高度。本实施例中,胶槽位于上胶辊组件上方,胶槽8、传胶辊组件、上胶辊组件皆设置在安装架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胶辊组件包括3个安装在安装架上可旋转的传胶辊,分别是一号传胶辊、二号传胶辊和三号传胶辊,所述一号传胶辊位于胶槽底部,二号传胶辊位于一号传胶辊斜上方,由于胶槽的钩型构造,使得胶槽不会对一号传胶辊和二号传胶辊的转动造成影响,三号传胶辊位于二号传胶辊的斜下方,一号传胶辊、二号传胶辊和三号传胶辊的设置点连接构成三角形。一号传胶辊、三号传胶辊皆和二号传胶辊贴合。上胶辊组件包括上胶辊5和承纸辊6,上胶辊位于三号传胶辊下方并与三号传胶辊贴合,承纸辊位于承纸辊下方并与上胶辊贴合。

使用时,胶槽内倒入胶液,一号传胶辊位于胶槽内转动,将胶槽内的胶液传给传给二号传胶辊,二号传胶辊将胶液传给三号传胶辊。第一送纸机构将连式票据一联送至承纸辊,一联从承纸辊与上胶辊之间通过。三号传胶辊的胶液传给上胶辊,上胶辊和承纸辊的转动一来给一联向前传输的动力,而来使得胶液压在一联上。

值得强调的是,由于连式票据的一联上不可能全部覆上胶液,因此,所述上胶辊中部向外延伸有一圈上胶凸起51,上胶凸起用于沾胶液上胶,上胶凸起与承纸辊和三号传胶辊贴合。

所述机体上还设有若干张力辊10,张力辊用于连式票据通过将连式票据绷紧。在上胶辊组件与第二送纸机构之间设有张力辊。在安装有上胶机构的安装架上还可安装有两个配页辊9,配页辊分别位于胶槽两侧,主要是为了让配页辊之间保持距离以保证对连式票据的支撑拉直。 所述配页辊上皆套装有两个可以在配页辊上滑动的限位套91,两个限位套之间的距离随使用者根据连式票据尺寸进行调整。

如上所述,第二送纸机构和第三送纸机构设置在机体上,且结构与第一送纸机构相同。

位于第二送纸机构和第三送纸机构之间的压合机构包括上压合辊11和位于上压合辊下方的下压合辊12,上压合辊上套装有两个在上压合辊上移动的上压合套111,下压合辊上套装有两个可在下压合辊上移动的下压合套121,上压合套上设有压合凸起112,下压合套上设有压合凹陷122,上压合套的凸起和下压合套的凹陷匹配。

在机体的出口还设有折页机构,折页机构包括折页轴13和折页片14,所述折页片顶部连接在折页轴上,随着折页轴转动而动,所述折页片上设有供连式票据通过的通孔,折页片为立方体结构,通孔从折页片顶部贯穿到底部。折页轴连接有机械臂机构,折页轴一端固定连接有机械左臂,机械左臂未与折页轴连接的一端还轴连接有机械右臂,机械右臂连接有设置在横向螺杆上的螺母,螺杆可旋转设置在机体上,螺杆又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动,螺杆的正转反转带动螺母来回运动,从而使得机械臂机构产生来回摆动,带动折页片摆动。

值得强调的是,所传胶辊组件中的一号传动辊由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动,提供整个上胶机构的转动动力,一号传动辊转动的力依次传出,一直传动到承力辊带动传动辊组件和上胶辊组件的运动。传动机构即为常规的齿轮或齿轮链条传动机构,作为十分成熟的现有技术,不做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提及安装架为高度可调节的安装架,由于高度可调节安装架在机械领域是十分常见的结构,因此,不做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还配套设有在配页时使用的配页座,配页座包括其上固定、且相互平行设置的6组配页辊,每组配页辊皆包括上下两个对应平行设置的配页辊。设置6组配页辊即可以做到六联配页。配页座靠近机体入口,使得连式票据通过配页座后进入机体。在下述工作过程描述中,将6组配页辊从靠近机体到远离机体依次称为第一组配页辊~第六组配页辊。

本实施例中的张力辊通过连接架安装在机体上,连接架与机体螺栓连接,扭松螺栓,可以调节连接架相对机体的位置,从而调节张力辊的位置,随使用者需要调节张力。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1)如图8所示,作为上胶功能使用时:在作为上胶功能使用时,由于采用胶连接,只能配页两联。由于只需要配页两联,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使用配页座。若使用,配页座,则将连式票据一联(以下简称一联)前端绕过第一组配页辊的两个配页辊之间、拉紧机构和位于机体入口处的张力辊后将前端套在第一送纸机构上。由于连式票据两侧皆有装订孔,因此一联两侧套在第一送纸机构的两个送纸组件上,一联两侧的装订孔与两个送纸组件上的凸出齿契合、套接。在送纸齿轮的转动下,送纸链条转动实现对一联的输送,当与一联前端套接的凸出齿随着送纸链条转动到下方时,一联前端与第一送纸机构脱离进入上胶机构,从上胶辊组件之间穿过;并由于一联后面部分一直在被第一送纸机构不停传送,上胶辊组件在传胶辊组件的转动下带动转动,从而也给了一联前进的力,同时上胶辊将胶液印到一联上。连式票据二联(以下简称二联)前端绕过第二组配页辊后从位于机体上方的配页辊上依次通过后与一联相会,共同绕过位于上胶辊组件和第二送纸机构之间的张力辊后进入第二送纸机构,由于此时一联上有胶液,则实现了一联上胶和二联配页。一联和二联粘合后构成了完整的连式票据,连式票据前端进入第二送纸机构被向前送出。由于通过胶连接,连式票据已经成型,不需要压合机构的压合了,因此在上胶功能时,调整上压合套和下压合套的位置,使得上压合套和下压合套不会阻碍连式票据的前进,连式票据继续向前传送通过第三送纸机构、绕过位于机体出口处的张力辊后,从折页片的通孔中穿过,由于折页片在机械臂机构作用下来回摆动,也就实现多张票据连接而成的连式票据的折页。

(2)如图9所示,作为配页功能使用的时候(以六联配页为例):一联~六联分别穿过第一组配页辊~第六组配页辊的两个配页辊之间的空间,一联~五联的前端直接人工对准从下方通过拉紧机构、机体入口处的张力辊后与第一送纸机构的两个送纸组件连接,第一送纸机构将一联~五联送到上胶辊组件之间,此时不使用上胶功能,胶槽内没有胶液,一号传胶辊转动只提供给上胶辊组件转动力,使得一联~五联继续前进。由于上胶辊和承纸辊的贴合使得一联~五联通过两者之间时提供一个压力将一联~五联压紧。六联从从上方依次通过配页辊后与一联~五联汇合后绕过张力辊进入第二送纸机构,第二送纸机构将一联~六联送至压合机构。调整压合机构上压合套和下压合套位置,使得上压合套和下压合套能够挤压一联~六联,进行压合。经过压合的一联~六联成为完整的连式票据。连式票据继续向前传送通过第三送纸机构、绕过位于机体出口处的张力辊后,从折页片的通孔中穿过,由于折页片在机械臂机构作用下来回摆动,也就实现多张票据连接而成的连式票据的折页。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