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可升降报刊栏的广告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1584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可升降报刊栏的广告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广告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可升降报刊栏的广告屏。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现在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日常生活中往往在大街小巷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广告屏,作为企业的推广和宣传,但是大部分广告屏仅仅提供商业性的文字,而对人们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起到的效果很小,则就出现了少部分带报刊的广告屏,上部分为宣传栏,下部分为报刊栏,但是由于报刊栏是固定的,玻璃窗内张贴的报纸,为了尽可能的利用报刊栏,报纸一般要张开分为两面,由于报纸本身面积比较大,往往由于个人身高问题,不能清洗的看清楚整张的报面,阅读高处部分的文字时就要踮起脚尖,阅读低处部分的文字时就要蹲下,给人们带去不便,特别是给老年人和小学生带去种种麻烦,甚至报刊栏仅仅成为了城市中的一种摆设。则设计一种能够调节报刊栏高低的广告屏是社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可升降报刊栏的广告屏,在宣传栏的下方设置报刊栏,报刊栏的两端通过拉绳与电动机连接,能够实现报刊栏的上下移动,方便不同身高人群的阅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可升降报刊栏的广告屏,包括竖直支撑杆、宣传栏和报刊栏,所述竖直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容纳箱,宣传栏的两端通过横向连接杆与容纳箱连接,竖直支撑杆与横向连接杆均为中空结构,用以内部电线的排布,并且竖直支撑杆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槽,在长槽内部安装有竖直的滑轨,所述容纳箱为圆柱型,内部底板和侧壁开设有与竖直支撑杆和横向连接杆连接的通孔,并且容纳箱设置有通过合页铰链连接的箱门,容纳箱侧壁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报刊栏安装在宣传栏的下方,报刊栏两端设置有过渡短节,过渡短节穿过所述长槽的槽口与滑轨卡接,并且过渡短节设置有带拉绳的钩环,拉绳的另一端与安装在容纳箱内的电动机输出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可升降报刊栏的广告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直支撑杆内部安装的滑轨设置有与电动机连接的三个行程开关,并且分别安装在滑轨的上、中、下三个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可升降报刊栏的广告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报刊栏设置有气压伸缩杆。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可升降报刊栏的广告屏,在宣传栏的下面设置报刊栏,并且报刊栏的两端通过拉绳与电动机连接,用于调节报刊栏的高度,避免阅读高处部分的文字时踮起脚尖,阅读低处部分的文字时蹲下的窘态,方便对报纸的全篇幅阅读,特别是在竖直支撑杆上设置控制按键,提供上、中、下三个档位,适合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可升降报刊栏的广告屏,在竖直支撑杆与广告屏之间设置容纳箱,用以安装电动机,而不是安装在广告屏的内部,方便维护,结构简单,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容纳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竖直支撑杆,2、宣传栏,3、报刊栏,4、容纳箱,5、横向连接杆,6、箱门,7、散热孔,8、过渡短节,9、拉绳,10、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可升降报刊栏的广告屏,包括竖直支撑杆1、宣传栏2和报刊栏3,竖直支撑杆1的顶端设置有容纳箱4,宣传栏2的两端通过横向连接杆5与容纳箱4连接,竖直支撑杆1与横向连接杆5为中空结构用于内部电线的排布,容纳箱4为圆柱型,内部底板和侧壁开设有与竖直支撑杆1和横向连接杆5连接的通孔,并且容纳箱4设置有通过合页铰链连接的箱门6,容纳箱4侧壁开设有散热孔7;竖直支撑杆1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槽,在长槽内部安装有竖直的滑轨,报刊栏3安装在宣传栏2的下方,两端设置有渡短节8,过渡短节8穿过槽孔与滑轨卡接,拉绳9的另一端与安装在容纳腔4内的电动机10输出端连接,并且滑轨的上、中、下位置分别设置有与电动机10连接的行程开关,通过设置在竖直支撑杆1上的开关按键控制,用于调节报刊栏的高度,避免阅读高处部分的文字时踮起脚尖,阅读低处部分的文字时蹲下的窘态,方便对报纸的全篇幅阅读,并且在竖直支撑杆1与宣传栏2之间设置容纳箱4,用以安装电动机10,而不是安装在广告屏的内部,同时报刊栏3设置有气压伸缩杆用以方便更换报纸,结构简单,外形美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