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肺复苏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9299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肺复苏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教学仪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模型。



背景技术: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目前,关于心肺复苏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试验、动物试验以及物理模型试验,但是,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和向公众普及推广的时候,如果采用临床试验或者动物试验,不仅成本巨大且有违伦理道德,如果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则效果不好,不能直接表现出心肺复苏术的效果,从而使得学生、公众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能加深学生、公众对心肺复苏术的认识以及理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模型,其用于教学以及推广普及,通过在教导普及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及公众能够清晰的了解心脏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加深对心肺复苏术的认识以及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模型,其包括肺脏气囊以及上述心肺复苏模型,能够在教导普及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及公众能够最接近人体的感受以及清晰的了解心脏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加深对心肺复苏术以及人工呼吸的认识以及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心肺复苏模型,包括:躯干基体;设置于躯干基体上的肋骨基盖,肋骨基盖与躯干基体共同限定有密闭的心肺容纳空间,肋骨基盖设置有可视部;心脏弹性模型,心脏弹性模型设置于心肺容纳空间中;可视部被构造为能从外部观看心脏弹性模型。

发明人发现:目前,关于心肺复苏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试验、动物试验以及物理模型试验,但是,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和向公众普及推广的时候,如果采用临床试验或者动物试验,不仅成本巨大且有违伦理道德,如果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则效果不好,其问题在于在学生学习以及公众在受到心肺复苏教育的时候,只是枯燥地观看、聆听传授人员的动作以及话语,没有真正了解其本质且一味地观看或者不断地重复按压动作,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发明人设计了上述心肺复苏模型,其用作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教学以及推广,心肺复苏模型包括躯干基体、肋骨基盖、心脏弹性模型以及可视部,其中,躯干基体与肋骨基盖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与人体躯干类似的结构,肋骨基盖与躯干基体共同限定一封闭的心肺容纳空间,对应的,为做到仿真,心肺容纳空间对应真实心脏位置;心脏弹性模型设置于心肺容纳空间中,并且被构造为能够接收作用于肋骨基盖表面的载荷而发生形变,即,当心肺复苏术传授者或者学生以及公众可通过按压肋骨基盖,以向心脏弹性模型方向的力作用于肋骨基盖,与此同时,心脏弹性模型接收此力,通过心脏弹性模型本身具有的弹性力发生压缩形变,当取消作用于肋骨基盖的外力时,心脏弹性模型由于自身弹性的作用回复原来形态,为了更清楚地解释此过程,并且让学者和公众了解心脏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状态,提高学者以及公众学习的集中度以及积极性,肋骨基盖上设置可视部,可视部被构造为能从外部观看心脏弹性模型,即,使得传授者、学生以及公众能够在外部观看位于心肺容纳空间中的心脏弹性模型,在向心肺复苏模型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心脏弹性模型的形变,即,压缩和扩张的状态能够呈现于人前,从而学生以及公众能够清晰地了解在心肺复苏术下心脏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学生以及公众的学习集中度,加深对心肺复苏术的认识以及理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可视部的光路为沿肋骨基盖远离躯干基体的端面至心脏弹性模型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可视部的光路为沿肋骨基盖与躯干基体连接的侧壁至心脏弹性模型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可视部为贯穿肋骨基盖的透明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可视部包括凹透镜和凸透镜,凹透镜与凸透镜沿心脏弹性模型至肋骨基盖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贯穿肋骨基盖并嵌设于肋骨基盖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心脏弹性模型为位于心肺容纳空间的按压弹簧;按压弹簧的一端连接肋骨基盖的壁,另一端连接躯干基体的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心脏弹性模型包括仿心脏外壳以及填充于仿心脏外壳中的弹性颗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肋骨基盖对应心脏弹性模型的表面,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肋骨基盖受到外载荷的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还包括:设置于肋骨基盖表面的第一指示灯,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等于预设压力时,第一指示灯工作;设置于肋骨基盖表面的第二指示灯,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第二指示灯工作;设置于肋骨基盖表面的第三指示灯,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第三指示灯工作。

一种心肺复苏模型包括肺脏气囊以及上述任意一项的心肺复苏模型;躯干基体具有头部结构,头部结构具有口部开口;肺脏气囊设置于心肺容纳空间中并与口部开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心肺复苏模型,其用于教学以及推广普及,通过在教导普及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及公众能够清晰的了解心脏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加深对心肺复苏术的认识以及理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心肺复苏模型,其包括肺脏气囊以及上述心肺复苏模型,能够在教导普及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及公众能够最接近人体的感受以及清晰的了解心脏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加深对心肺复苏术以及人工呼吸的认识以及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心肺复苏模型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心肺复苏模型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心肺复苏模型的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可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心肺复苏模型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心肺复苏模型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心肺复苏模型;11-躯干基体;12-肋骨基盖;13-心脏弹性模型;14-可视部;20-心肺复苏模型;21-可视部;30-辅助线;31-第一指示灯;32-第二指示灯;33-第三指示灯;40-肺脏气囊;42-口部开口;80-心肺复苏模型;90-心肺容纳空间;140-透明结构;220-凹透镜;221-凸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模型10,用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教学以及推广。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模型10的具体结构。请结合图2,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在第二视角下的心肺复苏模型10的具体结构。

心肺复苏模型10包括躯干基体11、肋骨基盖12以及心脏弹性模型13,其中,肋骨基盖12设置于躯干基体11上,肋骨基盖12具有一定的弹性性能以供心肺复苏术的顺利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肋骨基盖12具有一定的弹性,肋骨基盖12为聚乙烯制成,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肋骨基盖12可为其他具有弹性强度的材料制成,例如:弹性金属或其他具有弹性的聚合物。

肋骨基盖12与躯干基体11相互扣合,共同限定有密闭的心肺容纳空间90,为尽可能的仿真,心肺容纳空间90对应真实人体的心脏空腔位置并且心肺容纳空间90为一密闭空间,心脏弹性模型13设置于心肺容纳空间90中,并且心脏弹性模型13能够在肋骨基盖12受到载荷时,例如:执行心肺复苏术时,按压肋骨基盖12时,心脏弹性模型13能根据载荷的作用频率,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做出相应的压缩或者回复正常状态的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为提高仿真度,可在心肺容纳空间90中填注有液体。

请参考图1,肋骨基盖12设置有可视部14,可视部14被构造为能从外部观看位于封闭的心肺容纳空间90中的心脏弹性模型13,即,外部人员(学生、公众以及传授心肺复苏术的传授者)能够在外部通过可视部14观看心脏弹性模型13,特别是在执行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观察心脏弹性模型13的运动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躯干基体11处同样可设置可视结构,使得观察者可通过躯干基体11的可视结构观察。

在本实施例中,可视部14为贯穿肋骨基盖12的透明结构14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结构140为透明的塑料并嵌设于肋骨基盖12远离躯干基体11的端面,其能够使光穿透,并且可在外部通过透明结构140观看位于心肺容纳空间90内的心脏弹性模型13。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透明结构140为其他能够可透光使得人眼能看到心脏弹性模型13的结构,例如:玻璃等。

具体地,透明结构140的光路为沿肋骨基盖12远离躯干基体11的端面至心脏弹性模型13的方向,即,学生或公众能够方便地从正面观察心脏弹性模型13的运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透明结构140,即,可视部14可嵌设于肋骨基盖12的侧壁,则可光路为沿肋骨基盖12与躯干基体11连接的侧壁至心脏弹性模型13的方向,同时,为实现上述光路,并且便于观察心脏弹性模型13的不同角度,可视部14可通过光的折射,构造出能够实现上述光路的光学结构。

请重新参考图2,心脏弹性模型13为位于心肺容纳空间90的按压弹簧,按压弹簧的一端连接肋骨基盖12的壁,另一端连接躯干基体11的壁,即,在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按压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在压缩和复位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心脏弹性模型13可以为其他具有弹性的结构,例如:为实现心脏的仿真,心脏弹性模型13包括如同真实心脏状的仿心脏外壳以及填充于仿心脏外壳中的弹性颗粒。

为提高可视范围,提高认知度,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心肺复苏模型10在远离图中头部的端面设置为可视化,观察者可用过其端面观察心脏弹性模型13的结构以及运动状态。

发明人发现:目前,关于心肺复苏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试验、动物试验以及物理模型试验,但是,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和向公众普及推广的时候,如果采用临床试验或者动物试验,不仅成本巨大且有违伦理道德,如果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则效果不好,其问题在于在学生学习以及公众在受到心肺复苏教育的时候,只是枯燥地观看、聆听传授人员的动作以及话语,没有真正了解其本质且一味地观看或者不断地重复按压动作,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发明人设计了上述心肺复苏模型10,其用作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教学以及推广,心肺复苏模型10包括躯干基体11、肋骨基盖12、心脏弹性模型13以及可视部14,其中,躯干基体11与肋骨基盖12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与人体躯干类似的结构,肋骨基盖12与躯干基体11共同限定一封闭的心肺容纳空间90,对应的,为做到仿真,心肺容纳空间90对应真实心脏位置;心脏弹性模型13设置于心肺容纳空间90中,并且被构造为能够接收作用于肋骨基盖12表面的载荷而发生形变,即,当心肺复苏术传授者或者学生以及公众可通过按压肋骨基盖12,以向心脏弹性模型13方向的力作用于肋骨基盖12,与此同时,心脏弹性模型13接收此力,通过心脏弹性模型13本身具有的弹性力发生压缩形变,当取消作用于肋骨基盖12的外力时,心脏弹性模型13由于自身弹性的作用回复原来形态,为了更清楚地解释此过程,并且让学者和公众了解心脏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状态,提高学者以及公众学习的集中度以及积极性,肋骨基盖12上设置可视部14,可视部14被构造为能从外部观看心脏弹性模型13,即,使得传授者、学生以及公众能够在外部观看位于心肺容纳空间90中的心脏弹性模型13,在向心肺复苏模型10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心脏弹性模型13的形变,即,压缩和扩张的状态能够呈现于人前,从而学生以及公众能够清晰地了解在心肺复苏术下心脏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学生以及公众的学习集中度,加深对心肺复苏术的认识以及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为增大视角,具体地观看心脏弹性模型13的运动状态,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心肺复苏模型20,如图3以及图4,图3示出了心肺复苏模型20的具体结构,图4示出了可视部21的具体结构。心肺复苏模型20与心肺复苏模型1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心肺复苏模型20中可视部21与可视部14的不同,可视部21包括凹透镜220和凸透镜221,凹透镜220与凸透镜221沿心脏弹性模型13至肋骨基盖12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贯穿肋骨基盖12并嵌设于肋骨基盖12上。

实施例2

为提高教学质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模型80,基于心肺复苏模型10(其中心肺复苏模型10可用心肺复苏模型20代替),还可以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肋骨基盖12对应心脏弹性模型13的表面,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肋骨基盖12受到外载荷的压力,并且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的压力数字传输给处理显示装置,从而能清晰的了解心肺复苏术过程中,按压的施力大小。同时,按压的频率也决定心肺复苏的效率,还可以设置频率传感器,频率传感器设置于肋骨基盖12的表面,频率传感器用以测量肋骨基盖12受到的载荷频率,且频率传感器将感应的到按压频率以数字信号传输给处理显示装置,便于了解按压频率,进一步的,由于有效地心肺复苏按压的按压深度为5cm-6cm,为提高教育的质量,请参考图5以及图6,基于上述提供的具有压力传感器的心肺复苏模型80上,在肋骨基盖12上可标出一辅助线30,肋骨基盖12表面的第一指示灯31、第二指示灯32、第三指示灯33,通过预知肋骨基盖12的强度,当肋骨基盖12下陷5cm-6cm时,其承受的压力值定义为预设压力,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等于预设压力时,第一指示灯31工作,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第二指示灯32工作,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第三指示灯33工作。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指示灯31工作时发出绿光,第二指示灯32工作时发出黄光,第三指示灯33工作是发出红光,进一步的,为同时进行人工呼吸的训练,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有肺脏气囊40,肺脏气囊40设置于心肺容纳空间90中并与头部结构上的口部开口42连通,操作者可通过口部开口42向肺脏气囊40吹气,通过可在肺脏气囊40中设置气压感应器,用以检测肺脏气囊40中的气压,由于肺脏气囊40容积可控,定义向其吹入400-600ml的气体时的气压为预设气压,当气压感应器感应到的气压等于预设气压时,第一指示灯31工作,当气压感应器感应到的压力小于预设气压时,第二指示灯32工作,当气压感应器感应到的压力大于预设气压时,第三指示灯33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