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物流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551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物流标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物流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快递单量不断上涨,每个包裹上都需要粘贴带有物流信息的物流标签。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物流标签多为三层结构,包括底纸层、中间纸层和面纸层。该三层结构的物流标签通常为在底纸层上涂有防粘剂,底纸层的上层设置有中间层,中间层底部涂有胶层,中间层的上层设置有面纸层,面纸层包括有通过模切线分离的收件联和回执联。在使用时,将中间层与面纸层同时从底纸层剥离开,然后粘贴到订单包装外表面上,当包裹送至客户手中后将面纸层的回执联撕下进行回收。

另外,也有部分两层结构的物流标签。中国发明专利“双层物流快递标签纸”(专利号:CN104680932A)中公开了一种双层物流快递标签纸,包括防粘底纸和标签面纸,标签面纸设置在防粘底纸上,标签面纸包括通过撕裂线连接在一起的收件联和回执联,收件联下表面设置有一层压敏胶层,标签面纸通过压敏胶层粘合在防粘底纸上。在使用时,直接将防粘底纸与标签面纸分开,然后将标签面纸粘贴到订单商品包装外表面上,当包裹送至客户手中后将标签面纸的回执联撕下进行回收。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三层结构的物流标签的底纸层和大部分中间纸层,以及两层结构的物流标签的底纸层,在使用时都被丢弃处理,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污染环境;

2、在沿着撕裂线撕下标签面纸的回执联时会导致回执联受到破损,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物流标签,能够解决回执联移除时破损的问题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实用性强、节省资源,且操作简单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物流标签,包括底纸层(20)和设置在所述底纸层(20)上的面纸层(10),所述面纸层(10)上设置有撕裂线(13)以将所述面纸层分为收件联(11)和回执联(1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纸层(1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撕裂线(13)相交的斜切线(14),所述撕裂线(13)与所述斜切线(14)的最小夹角为锐角。

可选地,所述斜切线(14)设置于所述收件联(11)和/或所述回执联(12)上。

可选地,所述撕裂线(13)为虚线。

可选地,所述锐角为45°。

可选地,所述收件联(11)设置在所述面纸层(10)的最外侧,所述回执联(12)设置在所述收件联(11)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回执联(12)上设置有撕口位(15),且所述撕口位(15)与最近的斜切线(14)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两个斜切线(14)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撕口位(15)上设置有便于撕开的凸耳。

可选地,所述底纸层(20)包括收件联区(21)和回执联区(22),且所述收件联区(21)和所述回执联区(22)通过压痕线(23)进行分离。

可选地,所述收件联(11)有且仅有部分与所述回执联区(22)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撕裂线和与撕裂线相交的斜切线来固定连接收件联和回执联,且撕裂线与斜切线在沿着回执联撕开的方向成锐角的方式,可以保证回执联在撕除时不被破坏,保证回执联和收件联的完整性;通过仅在收件联的下表面涂胶的方式进行双层物流标签的粘合固定,可以节省用胶量;通过使回执联区的四周边长大于回执联的对应边长,可以将回执联区和面纸层一起粘贴到包裹的外包装上,能够充分利用物流标签纸材料,最大化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并可以固定收件联的形状,同时还可以取得企业宣传、广告营收等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层物流标签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撕口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中间间隙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层物流标签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层物流标签的正视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双层物流标签包括面纸层10和底纸层20,面纸层10设置于底纸层20之上。底纸层20的上表面涂有防粘剂,以便于将面纸层10和底纸层20分开。面纸层10上设置有撕裂线13,以将面纸层10分割为收件联11和回执联12。其中,收件联11的下表面设置有胶粘层,收件联11的下表面与与底纸层20的上表面接触粘合。

另外,面纸层10上还设置有与撕裂线13相交的斜切线14,且撕裂线13与斜切线14的最小夹角为锐角。由于斜切线14的尺寸较小,因此,一般地,斜切线14为直线。其中,若撕裂线13为直线,则撕裂线13与斜切线14的夹角即为撕裂线13对应的直线与斜切线14的夹角;若撕裂线13为曲线,则撕裂线13与斜切线14的夹角即为撕裂线13对应的曲线在两者交叉点处的切线与斜切线14的夹角。在具体实现时,撕裂线13例如是由模具生成的直模切线或曲模切线等,斜切线14例如是由模具生成的斜模切线等。

其中,撕裂线13与斜切线14在沿着回执联撕开的方向形成的锐角为45°时效果更佳。

另外,回执联12上还设置有撕口位15,且在撕口位15附近设置有撕口提示16,以方便操作人员从撕口位15开始撕下回执联12。为了更便于操作,撕口位15上还设置有便于撕开的凸耳。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撕口位置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回执联12上设置有撕口位15,且撕口位15与最近的斜切线14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两条斜切线14之间的距离。撕口位15可灵活设置在回执联12的任意位置,但是为了操作方便,可以根据多数人在撕开回执联12时的习惯(从左向右、从下向上)将撕口位15设置在回执联12的左下角,撕口位15附近的斜切线14分布相对于其他位置较为分散,即最近的一条斜切线14距离撕口位15距离较远,可使撕口位15较易撕开,同时在撕口位15附近设置有撕口提示16,以用来提示操作人员从此处开始撕开回执联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斜切线14可以设置于收件联11和/或回执联12上,即,斜切线14可以仅设置在收件联11上;也可以仅设置在回执联12上;优选的是同时设置在收件联11和回执联12上,例如:通过将斜切线14贯穿撕裂线13的方式将斜切线14同时设置在收件联11和回执联12上,又例如:通过将部分斜切线14设置在收件联11上,其余部分斜切线14设置在回执联12上的方式将斜切线14同时设置在收件联11和回执联12上,如此,即可将斜切线14的使用面积均摊在收件联11和回执联12上,从而保证收件联11和回执联12的实际使用面积。

撕裂线13为虚线,撕裂线13之间有一定的中间间隙,以使回执联12与收件联11可以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中间间隙的位置示意图。其中,斜切线14与撕裂线13在中间间隙的上下两端中的任意一端相交时,加工工艺较为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面纸层10包括一个回执联12和一个收件联11,收件联11设置在面纸层10的最外侧,回执联12设置在收件联11的内侧。如图1所示,收件联11为方形环状,且设置在回执联12的四周外围,如此,可以在回执联12背面没有涂胶的情况下,利用收件联11下表面的胶粘层以及收件联11与回执联12的固定连接,保证回执联12不会脱落,并且面纸层10粘贴牢靠且四周不起边,同时因仅在收件联11下表面涂胶而节省用胶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回执联12和收件联11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并且,回执联12和收件联11的形状也不局限于方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扇形等任意形状。另外,回执联12和收件联11的位置关系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收件联11设置在回执联12的四周外围的情况。回执联12和收件联11的位置关系例如还可以是收件联11设置在回执联12的任意三边外围的情况,或者是收件联11设置在回执联12的上下或左右两边的情况,又或者是收件联11与回执联12上下或左右间隔设置的情况,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纸层20的尺寸应略大于面纸层10的尺寸,从而方便面纸层10与底纸层20的分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层物流标签的后视图。如图4所示,底纸层20包括一个收件联区21和一个回执联区22,且收件联区21和回执联区22通过压痕线23进行分离,在具体实现时,压痕线23例如可以是由模具生成的模压痕线。其中,底纸层20的收件联区21和回执联区22的位置关系与面纸层10的收件联11和回执联12的位置关系相互对应,亦即:收件联区21为方形环状且设置在回执联区22的四周外围。

另外,在具体实施时,回执联区22的尺寸需大于回执联12的尺寸且小于面纸层10的尺寸,以便使收件联11有且仅有部分与回执联区22重叠。如此,当在面纸层10的收件联11的下表面涂胶时,收件联11将粘贴在底纸层20的收件联区21以及收件联11与回执联区22的重叠部分,在需要将面纸层10与底纸层20分离时,通过底纸层20上设置的压痕线23将收件联区21和回执联区22进行分离,然后将收件联区21作为废弃处理,将回执联区22保留,从而可以将回执联区22与面纸层10一同粘贴到包裹的外包装表面上。通过在回执联区22印刷广告、企业宣传等信息,可以充分利用底纸层20的材料,最大化的节约资源,同时还可以取得企业宣传、广告营收等效果;另外,回执联区22与收件联11粘贴,在需要撕除回执联12时还可以起到固定收件联11的形状,避免收件联11发生变形、破坏等效果;同时,由于回执联区22下表面没有涂胶,故而方便后期客户对物流标签的清除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回执联区22和收件联区21的个数和形状可以根据回执联12和收件联11的个数和形状来对应设定,并且,回执联区22和收件联区21的位置关系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收件联区21设置在回执联区22的四周外围的情况,还可以是收件联区21设置在回执联区22的任意三边外围的情况,或者是收件联区21设置在回执联区22的上下或左右两边的情况,又或者是收件联区21与回执联区22上下或左右间隔设置的情况,等等。需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回执联区22的尺寸需略大于回执联12的尺寸且小于面纸层10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物流标签在实际使用时,具体的步骤为:首先将面纸层10与底纸层20分开,分开后底纸层20的收件联区21作为废弃进行处理,回执联区22仍粘贴在面纸层10的收件联11上;然后通过收件联11背面的涂胶层,将分开得到的面纸层10和底纸层20的回执联区22粘贴到包裹的外包装的表面上;待快递包裹送至客户手中后,沿着撕口位15将回执联12撕除并进行回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撕裂线和与撕裂线相交的斜切线来固定连接收件联和回执联,且撕裂线与斜切线在沿着回执联撕开的方向成锐角的方式,可以保证回执联在撕除时不被破坏,保证回执联和收件联的完整性;通过仅在收件联的下表面涂胶的方式进行双层物流标签的粘合固定,可以节省用胶量;通过使回执联区的四周边长大于回执联的对应边长,可以将回执联区和面纸层一起粘贴到包裹的外包装上,能够充分利用物流标签纸材料,最大化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并可以固定收件联的形状,同时还可以取得企业宣传、广告营收等效果。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