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帖票据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3937发布日期:2018-08-04 14:0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帖票据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帖票据工具。



背景技术:

财务一直以严谨为准,但是当前财务工作繁忙,财务人员既要做帐,还要进行票据的粘贴工作,而票据粘贴工作既花时间,又不好将票据粘贴好,是因为缺少专业的财务票据粘贴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帖票据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实用新型了一种专业的贴票据工具,减轻了工作负担,同时还集成了其他小功能,使财务工作更加方便,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的帖票据工具,它包括两条对称的长边条板和底板,所述底板的两边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长边条板,底板与长边条板垂直,所述长边条板的底部两端有通孔,通孔内有固定螺丝,中间底部有固定销,在固定螺丝和固定销的侧边有弧形滑槽,在长边条板的两端之间连接有两块短活动板,在两块短活动板的中间有短活动尺,所述短活动板的底端通过固定螺丝固定,顶端通过固定柄固定连接,所述短活动尺的底端通过固定销固定,顶端通过固定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柄穿过弧形滑槽的孔,在固定柄之间连接有同步板。

所述同步板上有三个圆孔,固定柄穿过该圆孔进行固定。

所述底板上有若干滑槽。

所述短活动尺上标有刻度尺寸。

所述弧形滑槽的圆心与固定螺丝孔或固定销孔的圆心重合。

所述长边条板和短活动板围成的矩形尺寸为240×140mm,短活动板和短活动尺围成的矩形尺寸为140×140mm。

一种多功能的帖票据工具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有三种:

方法1:将短活动尺拆卸之后,矩形和报销粘贴票据的尺寸一致,操作者可以在矩形框内将报销单据一张一张摆好,然后按住,统一通过底板上的滑槽涂抹胶水,而后将报销单据一并取出,贴在报销单上,尺寸合适,方便美观;

方法2:在报销单据过多时,将报销单据的一侧靠住矩形框的边缘摆齐,通过拨动固定柄,带动短活动板和短活动尺旋转,将整齐的报销单据一次性形成斜边,然后按住,统一通过底板上的滑槽涂抹胶水,而后将报销单据一并取出,贴在报销单上,尺寸合适,方便美观;

方法3:将短活动尺拆卸之后,可以直接作为长度尺子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创新型强,加工简单,以简易的结构和操作简便了财务人员的操作,填补了贴票据工具的空缺,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短活动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本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7所示,一种多功能的帖票据工具,它包括两条对称的长边条板1和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两边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长边条板1,底板3与长边条板1垂直,所述长边条板1的底部两端有通孔,通孔内有固定螺丝6,中间底部有固定销10,在固定螺丝6和固定销10的侧边有弧形滑槽8,在长边条板1的两端之间连接有两块短活动板2,在两块短活动板2的中间有短活动尺9,所述短活动板2的底端通过固定螺丝6固定,顶端通过固定柄7固定连接,所述短活动尺9的底端通过固定销10固定,顶端通过固定柄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柄7穿过弧形滑槽8的孔,在固定柄7之间连接有同步板4。

进一步的,同步板4上有三个圆孔,固定柄7穿过该圆孔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底板3上有若干滑槽5。

进一步的,短活动尺9上标有刻度尺寸。

进一步的,弧形滑槽8的圆心与固定螺丝6孔或固定销10孔的圆心重合。

进一步的,长边条板1和短活动板2围成的矩形尺寸为240×140mm,短活动板2和短活动尺9围成的矩形尺寸为140×140mm。

一种多功能的帖票据工具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有三种:

方法1:将短活动尺9拆卸之后,矩形和报销粘贴票据的尺寸一致,操作者可以在矩形框内将报销单据一张一张摆好,然后按住,统一通过底板3上的滑槽5涂抹胶水,而后将报销单据一并取出,贴在报销单上,尺寸合适,方便美观;

方法2:在报销单据过多时,将报销单据的一侧靠住矩形框的边缘摆齐,通过拨动固定柄7,带动短活动板2和短活动尺9旋转,将整齐的报销单据一次性形成斜边,然后按住,统一通过底板3上的滑槽5涂抹胶水,而后将报销单据一并取出,贴在报销单上,尺寸合适,方便美观;

方法3:将短活动尺9拆卸之后,可以直接作为长度尺子使用。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