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兴趣教育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7730发布日期:2018-06-30 13:0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儿童兴趣教育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教育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兴趣教育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用于培养儿童绘画兴趣的教育机器人,由于不可调节,因此不能适于不同身高和年龄的儿童使用,通用性差,无法满足使用上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兴趣教育机器人,目的是提高通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儿童兴趣教育机器人,包括底座、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画板和设置于第二立柱上的显示屏,第一立柱的长度可调节,支架与第一立柱为转动连接且支架的角度可调节,支架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水平面内。

所述画板上设有用于吸附所述支架的磁铁。

所述支架通过锁紧旋钮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立柱包括第一支撑柱、设置于第一支撑柱上的支撑座、设置于支撑座上的第二支撑柱、插设于第二支撑柱中的第三支撑柱和设置于支撑座上且用于控制第三支撑柱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的调节装置,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内部且与第三支撑柱连接的调节杆和设置于支撑座上且用于控制调节杆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且套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螺纹套管、设置于螺纹套管上的蜗轮、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撑座上且与蜗轮啮合的蜗杆和与蜗杆连接且位于支撑座外侧的手柄,螺纹套管与调节杆构成螺旋传动。

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调节杆连接的导向块,第一支撑柱的内圆面上设有对导向块起导向作用的凸起,导向块的外圆面上设有让凸起嵌入的导向槽。

本发明的儿童兴趣教育机器人,通过将第一立柱设置成长度可调节的,可以通过调节画板的高度以适于不同身高的儿童进行绘画,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提高了通用性,而且将支架设置成可旋转的,可以将画板调节至便于绘画的角度。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儿童兴趣教育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立柱的剖视图;

图3是支架与第一立柱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底座;2、第一支撑柱;3、第二支撑柱;4、第三支撑柱;5、调节装置;501、调节杆;502、螺纹套管;503、蜗轮;504、蜗杆;505、手柄;506、导向块;507、凸起;508、导向槽;6、支撑座;601、上盖板;602、下盖板;603、支撑套管;7、支架;8、画板;9、显示屏;10、第二立柱;11、主机;12、锁紧旋钮;13、第一夹紧块;14、第二夹紧块;15、旋转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兴趣教育机器人,包括底座1、竖直设置于底座1上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10、支架7、设置于支架7上的画板8和设置于第二立柱10上的显示屏9,第一立柱的长度可调节,支架7与第一立柱为转动连接且支架7的角度可调节,支架7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水平面内。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10为竖直设置于底座1上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10朝向底座1的上方延伸,底座1的底部设有滚轮,滚轮设置多个,便于机器人整体的移动。支架7设置于第一立柱的上端,支架7用于放置画板8,显示屏9设置于第二立柱10的上端。显示屏9用于显示图案,画板8用于提供儿童进行绘画的区域,或者在画板8上放置美术纸,在使用时,儿童通过观察显示屏9上显示的图案,然后将图案在画板8或美术纸上画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的目的。显示屏9和画板8为并排设置,便于儿童绘画时观察显示屏9上显示的图案。

画板8具有大小不同的多种型号,作为优选的,画板8上设有用于吸附支架7的磁铁,方便画板8的更换和拆装。支架7具有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的安装块,安装块的位置与磁铁位置相对于,磁铁可以吸附安装块,从而实现画板8在支架7上的固定安装。安装块设置多个,且各个安装块分布在不同位置处,画板8上的磁铁也设置多个,各个磁铁分别与一个安装块相吸附,确保画板8固定牢靠。

如图1和图3所示,支架7通过锁紧旋钮12与第一立柱的上端转动连接,支架7可以上下旋转,支架7旋转的同时带动画板8上下旋转,调节画板8的倾斜角度,以便于进行绘画。第一立柱的上端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一夹紧块13和第二夹紧块14,支架7上设有位于第一夹紧块13和第二夹紧块14之间的旋转块15,第一夹紧块13、第二夹紧块14和旋转块15位于支架7的旋转中心线上,锁紧旋钮12与第一夹紧块13为螺纹连接,旋转块15具有让锁紧旋钮12穿过的通孔,第二夹紧块14也具有让锁紧旋钮12穿过的通孔,旋转块15和第二夹紧块14上的让锁紧旋钮12穿过的通孔为圆孔且两个通孔为同轴设置,第一夹紧块13具有让锁紧旋钮12穿过的内螺纹孔,锁紧旋钮12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锁紧旋钮12的端部凸台位于第二夹紧块14的外侧且该凸台的尺寸大于第二夹紧块14上的通孔的直径。锁紧旋钮12用于控制第一夹紧块13和第二夹紧块14夹紧旋转块15,进而实现支架7的固定,通过旋动锁紧旋钮12,可使旋转块15松动或锁紧固定。旋松锁紧旋钮12后,支架7可相对于第一立柱进行上下转动。

如图1所示,第二立柱10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显示屏9设置于第二立柱10的上端,底座1上设有与显示屏9连接的主机11,主机11中存储的图案通过显示屏9进行显示。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立柱包括第一支撑柱2、设置于第一支撑柱2上的支撑座、设置于支撑座上的第二支撑柱3、插设于第二支撑柱3中的第三支撑柱4和设置于支撑座上且用于控制第三支撑柱4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的调节装置5,第一支撑柱2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一夹紧块13和第二夹紧块14固定设置于第三支撑柱4上。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和第三支撑柱4为圆柱体,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和第三支撑柱4为同轴设置。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和第三支撑柱4为竖直设置,第一支撑柱2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支撑座与第一支撑柱2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3位于支撑座的上方,第二支撑柱3的下端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支撑座对第二支撑柱3提供支撑作用,第二支撑柱3为内部中空的结构,第三支撑柱4的下端插入第二支撑柱3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第三支撑柱4能够相对于下方的支撑座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第三支撑柱4能够带动支架7及其上的画板8同步移动,实现第一立柱的长度的调节,进而实现画板8的高度的调节。

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装置5包括设置于第三支撑柱4内部且与第三支撑柱4连接的调节杆501和设置于支撑座上且用于控制调节杆501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的驱动机构。调节杆501作为可以上下移动的构件,其上端插入第三支撑柱4的内部且穿过第二支撑柱3,下端插入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调节杆501与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和第三支撑柱4为同轴设置,调节杆501的上端与第三支撑柱4固定连接。驱动机构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撑座上且套设于调节杆501上的螺纹套管502、设置于螺纹套管502上的蜗轮503、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撑座上且与蜗轮503啮合的蜗杆504和与蜗杆504连接且位于支撑座外侧的手柄505,螺纹套管502与调节杆501构成螺旋传动。螺纹套管502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螺纹套管502具有让调节杆501穿过的中心孔,蜗轮503固定在螺纹套管502上,调节杆501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螺纹套管502的中心孔的内壁设有与调节杆501上的外螺纹配合形成螺旋传动的内螺纹。

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设有与调节杆501连接的导向块506,第一支撑柱2的内圆面上设有对导向块506起导向作用的凸起507,导向块506的外圆面上设有让凸起507嵌入的导向槽508。导向块506为圆柱体,第一支撑柱2的内直径与导向块506的外直径大小大致相同,第一支撑柱2在径向上对导向块506提供支撑作用,提高调节杆501和第三支撑柱4升降时的稳定性。凸起507设置于第一支撑柱2的内圆面上且凸起507沿第一支撑柱2的径向朝向第一支撑柱2的内侧延伸,导向槽508为在导向块506的外圆面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槽,凸起507的长度大于导向槽508的长度且凸起507的长度方向与导向槽508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导向槽508和凸起507均设置多个且导向槽508和凸起507的数量相同,各个凸起507分别嵌入一个导向槽508中,导向槽508和凸起507相配合,在导向块506升降时起到导向作用,确保第三支撑柱4做直线运动。所有凸起507为在调节杆501的周围沿周向均匀分布,调节杆501的下端与导向块506为螺纹连接,调节杆501的上端与第三支撑柱4为螺纹连接,从而调节杆501在下端可以通过导向块506稳定在第一支撑柱2内。

如图2所示,蜗杆504的轴线与螺纹套管502的轴线相垂直,即蜗杆504为水平设置。蜗轮503与蜗杆504相配合形成传动机构,通过旋转手柄505,手柄505带动蜗杆504转动,蜗杆504驱动蜗轮503转动,蜗轮503带动螺纹套管502同步转动,螺纹套管502通过螺旋传动驱动调节杆501作直线运动,调节杆501并带动第一支撑柱2内的导向块506同步上下移动,最终在实现第三支撑柱4的高度调节过程中使第三支撑柱4稳定的移动。上述驱动机构采用蜗轮503和蜗杆504构成的传动机构,由于蜗轮503和蜗杆504相配合具备自锁功能,因此在驱动调节杆501、导向块506等部件向上移动后,可以防止第三支撑柱4下滑,以使画板8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处,这样就无需再单独设置锁止机构,提高驱动机构的可靠性。另外,将手柄505设置在支撑座的外侧,便于操作。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座包括与第二支撑柱3焊接连接的上盖板601、与第一支撑柱2焊接连接的下盖板602以及位于上盖板601、下盖板602之间的支撑套管603,上盖板601、下盖板602与支撑套管603之间的空间为容纳螺纹套管502、蜗轮503和蜗杆504的空腔体,蜗杆504支撑在支撑套管603上且伸出支撑套管603外与手柄505连接。上盖板601和下盖板602均为圆盘状的构件,支撑套管603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支撑套管603的上端与上盖板601固定连接,支撑套管603的下端与下盖板602焊接连接,且三者为同轴。上盖板601和下盖板602用来支撑螺纹套管502,相应在上盖板601和下盖板602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让螺纹套管502的端部插入的通孔,调节杆501也通过该通孔穿过支撑座6。上盖板601和下盖板602并能够对螺纹套管502在轴向上进行限位,具体是由螺纹套管502在两端分别设置轴肩与上盖板601和下盖板602配合实现轴向限位。由于螺纹套管502需要转动,因此在螺纹套管502的两端与支撑座6的上盖板601、下盖板602之间可以设置轴承。蜗杆504为水平设置,支撑套管603对蜗杆504提供支撑。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