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0095发布日期:2019-01-05 09:5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用户的观感体验,缩减非显示区域的占用空间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是业界生产显示面板的一个重要课题。参阅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图,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常采用以下设计:显示面板一般包括基板4、设置在所述基板4上的多层绝缘层5以及多条金属走线6,形成显示区40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40以外的非显示区。

结合图2所示出的现有显示面板中,位于所述显示区40左右两侧的第一非显示区50的示例性布线方式可以获知,第一非显示区50的多条金属走线6常设置于同一绝缘层5上,相邻的金属走线6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间隙以防止短路,而第一非显示区50的金属走线6之间的间隙占用了一定的空间,这类走线结构显然不利于缩减非显示区域的占用空间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显示面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层绝缘层以及多条金属走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左右两侧的第一非显示区,所述多条金属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多条金属走线彼此绝缘,至少两条相邻的所述金属走线位于不同层的所述绝缘层上。

优选地,至少两条相邻的所述金属走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无间隙。

优选地,所述多层绝缘层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层间缓冲层、第一无机绝缘层以及第二无机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多条金属走线包括多条goa信号线。

优选地,所述多条goa信号线包括:设置于所述层间缓冲层上的栅极导通电压线;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上的栅极截止电压线;设置于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上的第一时钟信号线和第二时钟信号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还包括goa驱动电路,所述多条goa信号线连接到所述goa驱动电路。

优选地,所述多条金属走线包括多条测试线。

优选地,所述多条测试线包括:设置于所述层间缓冲层上的第一数据信号测试线和第一goa信号测试线;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上的第二数据信号测试线、第二goa信号测试线和第三goa信号测试线;设置于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上的使能信号测试线。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下侧的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走线、扇出走线、扇出绝缘层以及电源线,所述第一走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扇出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显示区的第二走线连接,所述电源线设置于所述扇出绝缘层上,其中,所述第一走线贯穿所述扇出绝缘层以连接至位于所述扇出绝缘层上的所述扇出走线,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电源线同层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还包括源极驱动电路,所述电源线设置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和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扇出走线设置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和所述电源线之间,所述电源线和所述扇出走线分别连接到所述源极驱动电路。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一方面通过将第一非显示区的多条金属走线分别设置于不同层的绝缘上,使不在同一绝缘层上的金属走线无需考虑彼此在水平方向上的间隔,能缩减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占用的空间;另一方面,所述显示面板能直接以扇出走线随基板进行弯折以实现cop封装,缩减了位于所述显示区下侧的第二非显示区占用的空间。由此,通过上述方式,所述显示面板能缩减非显示区所占空间,有效地提高屏占比。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第一非显示区的布线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第一非显示区的一种实施方式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第一非显示区的goa信号线的布线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goa信号线与goa驱动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第一非显示区的测试线的布线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二非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叠层设置于所述基板1上的多层绝缘层2以及多条金属走线3,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和位于所述显示区10左右两侧的第一非显示区20。

其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图中的虚线代表两条所述金属走线3在所述基板1上的正投影方向,由同一条金属走线3上延伸出的虚线之间的间距代表所述金属走线3的线宽),所述多条金属走线3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所述多条金属走线3彼此绝缘,至少两条相邻的所述金属走线3位于不同层的所述绝缘层2上。

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非显示区20中通过将至少两条相邻的所述金属走线3分别设置于不同层的绝缘层2上,使得不在同层绝缘层2上的金属走线3无需考虑在同一层设置时的短路问题,可以缩减这些金属走线3彼此之间在平行于各层绝缘层2的水平方向上的间隙大小,进而减少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于水平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使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可以设计得更窄,有利于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如图4所示,作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的一种实施方式,当两条相邻的所述金属走线3位于不同层的所述绝缘层2上时,两条金属走线3相互之间可以设置得比其他相邻的金属走线3之间更近,从而使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于水平方向上可以缩减对应这两条金属走线3的间隙变化值的长度。现有技术中,一般的金属走线的线宽约为2.8μm,设置于同层绝缘层上的相邻两条金属走线之间的间隙约为3μm以上,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设置,可将位于不同层的所述绝缘层2上的相邻两条所述金属走线3之间的间隙缩减至0.6μm及以下,能有效地缩减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地设置为:至少两条相邻的所述金属走线3在所述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间无间隙,即两条相邻的所述金属走线3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为零,两条相邻的所述金属走线3在所述基板1上的正投影甚至可以相互交叠,使得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于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可以进一步缩减。

当然,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也可以将更多条所述金属走线3设置为相邻的两条金属走线3之间位于不同层的绝缘层2上,例如图5对应的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任意两条相邻的金属走线3之间都可以设置为比同层的相邻金属走线3之间更近。

另外,现有技术为了避免同层的金属走线发生短路,需要采用过孔换线的形式来连接到驱动电路,该布线方式不仅造成了空间占用问题,还增大了驱动信号传输到驱动电路的阻抗。而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布线方式,可以使一部分金属走线3进行接线时,无需进行过孔换线的设置,直接与驱动电路导通,并减少了传输阻抗。

进一步地,所述多条金属走线3在所述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设置为构成一完整的投影面,即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中,所有相邻的金属走线3之间于水平方向上均无间隙。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10包括依序设置于所述基板1上的缓冲层10a、有源层10b、第一绝缘层10c、栅极金属层10d、第二绝缘层10e、电容电极金属层10f、第三绝缘层10g、源极/漏极金属层10h以及有机发光层10i,所述源极/漏极金属层10h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10g、第二绝缘层10e以及第一绝缘层10c与所述有源层10b接触。由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存储电容器的电容电极可以与晶体管的栅极共用,上述栅极金属层10d既可作为晶体管的栅极,又可作为电容电极。因此,所述栅极金属层10d和所述电容电极金属层10f由相同的材质制成。

结合图6-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层绝缘层2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层间缓冲层2a、第一无机绝缘层2b、第二无机绝缘层2c以及有机层2d。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与所述显示区10相对应的结构中,所述层间缓冲层2a与所述显示区10的缓冲层10a为同一层结构,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2b与所述显示区10的第一绝缘层10e为同一层结构,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2c与所述显示区10的第二绝缘层10f为同一层结构,所述有机层2d与所述有机发光层10i为同一层结构。所述多条金属走线3分别可选择地设置为与所述栅极金属层10d同时形成的栅极层走线、或者设置为与所述电容电极金属层10f同时形成的电容电极层走线、或者设置为源极/漏极金属层10h同时形成的源极/漏极层走线。同理地,所述栅极层走线和所述电容电极层走线由相同的材质制成,例如一并采用金属钼制成。

示例性地,所述多条金属走线3包括多条goa(gatedriveronarray)信号线。

具体地,所述多条goa信号线包括:设置于所述层间缓冲层2a上的栅极导通电压线(vgh)3a;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2b上的栅极截止电压线(vgl)3b;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2c上的第一时钟信号线(ck)3c和第二时钟信号线(xck)3d。所述栅极导通电压线3a与所述显示区10上的栅极金属层10d同时形成,所述栅极截止电压线3b与所述显示区10上的电容电极金属层10f同时形成,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线3c和第二时钟信号线3d与显示区10上的源极/漏极金属层10h同时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还包括goa驱动电路21,所述多条goa信号线连接到所述goa驱动电路21。

示例性地,所述多条金属走线3包括多条测试线。

具体地,结合图9所示,所述多条测试线包括:设置于所述层间缓冲层2a上的第一数据信号测试线(data1)3e和第一goa信号测试线(test1)3f;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2b上的第二数据信号测试线(data2)3g、第二goa信号测试线(test2)3h和第三goa信号测试线(test3)3i;设置于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2c上的使能信号测试线(en)3j。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测试线3e和所述第一goa信号测试线3f与显示区10上的栅极金属层10d同时形成,所述第二数据信号测试线3g、所述第二goa信号测试线3h以及所述第三goa信号测试线3i与显示区10上的电容电极金属层10f同时形成,所述使能信号测试线3j与显示区10上的源极/漏极金属层10h同时形成。由于所述栅极金属层10d和所述电容电极金属层10f由相同的材质制成,因此对应的测试线的材质相同,避免了因电阻率不同而影响信号传递。其中,上述第一goa信号测试线3f、第二goa信号测试线3h以及第三goa信号测试线3i可设置为goa驱动电路最后一级输出信号的测试线。

实施例2

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10下侧的第二非显示区30,所述第二非显示区30包括第一走线31、扇出走线32、扇出绝缘层33以及电源线34。所述第一走线31设置于所述基板1上;所述扇出绝缘层33设置于所述第一走线31和所述基板1上;所述第一走线31与所述显示区10的第二走线连接,所述电源线34设置于所述扇出绝缘层33上。

其中,所述第一走线31贯穿所述扇出绝缘层33以连接至位于所述扇出绝缘层33上的所述扇出走线32,所述扇出走线32与所述电源线34同层设置。

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走线31可以设置为与栅极金属层10d同时形成的栅极层金属走线,而上述显示区的第二走线、扇出走线32以及电源线34同为与源极/漏极金属层10h同时形成的源极/漏极层金属走线。

结合图1和图1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一般还包括第二非显示区60,所述第二非显示区60中,需要设置两个扇出走线区连接显示区10的第二走线和源极驱动单元63,以通过第一扇出区61和第二扇出区62之间的连接区域610进行弯折,使所述第二扇出区62随源极驱动单元63翻转至显示区40的下方。该第二非显示区60需要提供两个扇出走线区以及连接区域610所占的空间,使显示面板的长度受到限制。而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相当于通过将所述第一扇出区61替换为所述第一走线31,使所述显示区10中位于源极/漏极金属层10h上的第二走线通过过孔换线,贯穿所述扇出绝缘层33连接至位于所述电源线34以及扇出绝缘层33之下的第一走线31的一端,所述第一走线31的另一端再通过过孔换线,贯穿所述扇出绝缘层33连接至与所述电源线34同为源极/漏极层金属走线的扇出走线32,即连接至与所述电源线34位于同一层上的扇出走线32。而由于所述扇出走线32与所述电源线34同为源极/漏极层金属走线,两者同处所述第二非显示区30的中性面,使所述扇出走线32能以受到较小的应力随所述基板1进行弯折,以实现cop(chiponplastic,芯片被贴装在柔性基板上)封装。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所述显示面板能直接以扇出走线32进行弯折,节省了所述第二非显示区30的空间,使所述显示面板的长度能随之缩减,进一步提高所述显示区10所占空间比例,提高屏占比。

本实施例需要选用弯折性能良好的走线作为所述扇出走线32,并且通过去除所述扇出走线32所在区域的无机材料,向其中填入有机材料,在所述扇出走线32的上方覆设有机材料,形成有机绝缘层35,使所述扇出走线32趋近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30的中性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非显示区30设置有所述源极驱动电路36,所述电源线34设置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36和所述显示区10之间,所述扇出走线32设置于所述源极驱动电路36和所述电源线34之间,所述电源线34和所述扇出走线32分别连接到所述源极驱动电路36。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第一非显示区20的多条金属走线3分别设置于不同层的绝缘层2上,使不在同一绝缘层2上的金属走线3无需考虑彼此在水平方向上的间隔,能缩减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占用的空间;而且所述显示面板能直接以扇出走线32随基板1进行弯折以实现cop封装,缩减了所述第二非显示区30占用的空间,由此,通过上述方式,所述显示面板能缩减非显示区所占空间,有效地提高屏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