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集群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5794发布日期:2019-06-29 00:5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蜂巢集群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实验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蜂巢集群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物实验中常常需要通过多个检测系统整合才能完成一个实验,如一些实验需要临床化学、血液学、免疫学等系统的整合。目前,由于实验设备和空间的限制,传统实验大量使用手工操作方式、在样本分析的各环节中人工干预步骤多,实验中普遍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会给实验结果带来较大误差,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差;其次,在处理有毒、有害、有污染的样本时,人工操作增加了生物安全风险;最后,手工操作方式样本处理的通量低,人工成本高。

目前,实验室的系统整合基本上都是定制化的整合,即根据实验检测要求定制整合方案,仪器整合所需的硬件基本上都是根据需求定制的,一旦确定,后续若添加检测设备将相当困难,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巢集群实验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实验系统通用性差、实验台整合调整困难,灵活性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巢集群实验系统,包括中心操作台和多个工序操作台,所述中心操作台上设有机械臂,所述中心操作台和工序操作台均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多个工序操作台围设在中心操作台的侧边上,并以蜂巢式结构拼装延展,每个工序操作台上安装有对应工序使用的实验仪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布局拼装灵活,便于扩展拼装,可以根据不同实验需求调整整合实验台,提高了通用性,节省了空间。

进一步,沿着所述中心操作台围设的多个工序操作台上依次安装有移液工作站、QPCR仪、离心机、封膜机和板塔,所述机械臂旋转伸缩在各个工序操作台上切换运行,工序操作台紧凑有序,便于机械臂有序的切换到不同工序操作台上进行实验操作。

进一步,还包括由多个台座以蜂巢式结构拼装延展而成的底座,所述台座为正六边形结构,并与中心操作台、工序操作台形状匹配,每个所述中心操作台、工序操作台对应安装在一个台座上。

进一步,所述台座包括六根第一侧横梁,六根第一侧横梁围设成正六边形结构,且相邻两根第一侧横梁端部之间通过第一支撑立柱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下端安装有能够升降调节的地脚。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横梁内侧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上设置有供电接口或通讯接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横梁上设有走线孔,所述走线孔贯穿第一侧横梁内外侧。

进一步,一个所述台座与另一个相邻台座通过两个台座上的第一侧横梁外侧面贴合拼装,且两个贴合的第一侧横梁上设有相对的走线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提供统一的电源和通讯接口,供电集中,一个台座内的线缆可以走线进入另一个台座内,方便走线,内部走线清晰整洁。

进一步,所述中心操作台、工序操作台的下端均通过六根第二侧横梁围设成正六边形结构,且相邻两根第二侧横梁端部之间通过第二支撑立柱连接。

进一步,所述中心操作台或工序操作台安装在台座上,并与台座对齐,所述中心操作台或工作操作台的第二侧横梁与台座的第一侧横梁对齐,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下端顶住第一支撑立柱的上端,并对齐。

进一步,所述第二侧横梁和所述第一侧横梁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分别与第二侧横梁和第一侧横梁连接的连接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台座和中心操作台、工序操作台之间的连接快速方便,便于根据不同实验需求快速拆卸更换工序操作台,更换操作灵活,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蜂巢集群实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蜂巢集群实验系统的中心操作台或工序操作台与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蜂巢集群实验系统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蜂巢集群实验系统的底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蜂巢集群实验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中心操作台;

11 机械臂;

12 第二侧横梁;

13 第二支撑立柱;

2 工序操作台;

21 移液工作站;

22 QPCR仪;

23 离心机;

24 封膜机;

25 板塔;

3 控制台;

4 台座;

41 走线孔;

42 第一侧横梁;

43 第一支撑立柱;

44 走线凹槽;

5 连接板;

6 地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蜂巢集群实验系统,包括中心操作台1和多个工序操作台2,中心操作台1上设有机械臂11,机械臂11与控制台3电连接,机械臂11根据预设的工作路径运行。中心操作台1和工序操作台2均为正六边形结构,多个工序操作台2围设在中心操作台1的侧边上,并以蜂巢式结构拼装延展,每个工序操作台2上安装有对应工序使用的实验仪器。将设有机械臂11的中心操作台1设置在中心,便于机械臂灵活的在周边的各个工序操作台上的实验仪器切换运行,当还需增设其它实验工序时,继续在中心操作台或工序操作台的侧面扩展搭建操作台即可,扩展简单、灵活、方便。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着中心操作台1围设的多个工序操作台2上依次安装有移液工作站21、QPCR仪22、离心机23、封膜机24和板塔25,机械臂11旋转伸缩在各个工序操作台上切换运行以实现不同工序的操作。本实施例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前期先提前将实验待检测样本、引物、实验液体放到微孔板的空中,并将装有实验待检测样本、引物、实验液体的微孔板和空置的检测板放置在板塔25中;(2)控制台3驱动机械臂11运行将板塔25中准备好的一块或多块微孔板及检测板移动到移液工作站21中的指定板位处,移液工作站将待检测样本、引物、实验液体放置到检测板中混合,移液工作站完成混合操作;(3)机械臂11将移液工作站中液体混合后的检测板移动到封膜机24中进行封膜;(4)机械臂11将封膜后的检测板移动到离心机23处进行离心操作;(5)机械臂11将离心后的检测板移动到QPCR仪22的进板板位,QPCR仪对待检液体进行表达量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输送至控制台3中;(6)机械臂11将完成检测的检测板移动板塔25指定板位处,完成实验。该实验系统的机械臂11、移液工作站21、QPCR仪22、离心机23、封膜机24均通过控制台3根据预设的系统进行运行,通过将中心操作台和各个工序操作台整合布置,使得机械臂能够灵活的在各操作台上进行灵活连贯的试验操作。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蜂巢集群实验系统,还包括由多个台座4以蜂巢式结构拼装延展而成的底座,台座4为正六边形结构,并与中心操作台、工序操作台形状匹配,台座4、中心操作台1、工序操作台2的横截面均为正六边形结构便于拼装扩展,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扩展范围,拼装灵活方便。中心操作台与台座一对一安装,工序操作台与台座一对一安装,安装定位快速准确。其中,台座4包括六根第一侧横梁42,六根第一侧横梁42首尾连接围设成正六边形结构,且相邻两根第一侧横梁42端部之间通过第一支撑立柱43连接,第一支撑立柱43的下端安装有能够升降调节的地脚6,地脚6可以采用塑料件,通过旋转实现地脚的升降调节从而实现底座的调平,便于适应各种地面,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如图1至图5所示,中心操作台1、工序操作台2的下端均通过六根第二侧横梁12围设成正六边形结构,且相邻两根第二侧横梁12端部之间通过第二支撑立柱13连接,中心操作台1和工序操作台2结构相同,拼装组合快速方便、灵活。第一侧横梁42内侧设置有安装位,安装位上设置有供电接口或通讯接口,将插线板或交换机安装在安装位上实现供电或通讯。第一侧横梁42上设有走线孔41,走线孔41贯穿第一侧横梁42内外侧。一个台座与另一个相邻台座通过两个台座上的第一侧横梁外侧面贴合拼装,且两个贴合的第一侧横梁上设有相对的走线孔41,两个相对的走线孔41同轴设置,第一侧横梁42的内侧设有走线凹槽44,走线凹槽44与走线孔11连通,使得线缆可以在各个台座内灵活贯穿,有利于集中供电走线,布线灵活整洁。中心操作台或工序操作台安装在台座上时,与台座外轮廓对齐,中心操作台或工作操作台的第二侧横梁12与台座的第一侧横梁42对齐,第二侧横梁12和第一侧横梁42通过连接板5连接,连接板5上设有分别与第二侧横梁12和第一侧横梁42连接的连接孔,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使得第二侧横梁12和第一侧横梁42稳固连接,并且连接板5的一侧紧靠第一支撑立柱43和第二支撑立柱13,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第二支撑立柱13的下端顶住第一支撑立柱43的上端,并对齐,第一支撑立柱43、第二支撑立柱13沿其竖直设有开槽,开槽与走线凹槽连通,使得线缆能够沿着第一支撑立柱43、第二支撑立柱13布置,提高线缆布置的灵活性和整洁性,简化内部结构,便于各种实验仪器的快速更换组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蜂巢式拼装的底座为中心操作台、工序操作台提供了一个稳定灵活的组装平台,便于根据不同的实验快速更换组装不同的实验仪器,提高了通用性和灵活性,并且底座的结构简单、组装快速方便,通过简单的结构简化了内部布线,使得各个实验仪器在整合使用时能够保持良好的供电及数据输送。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