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学生文件存放的标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9727发布日期:2019-03-05 18:5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学生文件存放的标签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学生文件存放的标签架。



背景技术:

目前,学生的学习任务日益繁重,有许多的辅导书、试卷、学习报等学习文件需要使用,但由于课桌的容纳空间有限,无法存放太多的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有序的收纳、存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学生文件存放的标签架,能够有序地存放学生使用的文件,且能够将不同学生的文件区分开来,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并取回自己的文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学生文件存放的标签架,包括竖直的定位背板和多层水平的支撑板,所述定位背板的两端设置有竖直的侧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安装于侧板,每块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一水平的横杆,所述横杆呈圆柱形,且横杆的两端安装于侧板,每根横杆上设置有多块标签,所述标签呈长方形,且其上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标签的上端套在横杆上并能够绕横杆转动,同时能够沿横杆轴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背板的内侧面设置有多根水平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与支撑杆的上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标签为厚度在2mm至4mm的木板、塑料板或者硬纸板,且标签的两侧面涂刷有黑板漆层。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背板、支撑板和侧板均为铝合金板。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的多层水平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数量与支撑板的数量一致,每个支撑板的两端位于定位板的上表面,且通过螺钉与定位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学习文件放在支撑板上,不同学生的文件资料采用标签隔开,并在标签侧面写上文件所属学生的位置,方便学生取回资料。本实用新型能够有序地存放学生使用的文件,并能够利用标签将不同学生的文件区分开来,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并取回自己的文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中的A-A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学生文件存放的标签架,包括竖直的定位背板1和多层水平的支撑板2,所述定位背板1的两端设置有竖直的侧板3,所述支撑板2的两端安装于侧板3,每块支撑板2的上方设置有一水平的横杆4,所述横杆4呈圆柱形,且横杆4的两端安装于侧板3,每根横杆4上设置有多块标签5,所述标签5呈长方形,且其上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标签5的上端套在横杆4上并能够绕横杆4转动,同时能够沿横杆4轴向滑动。

定位背板1用于将本标签架整体固定在教室的墙面上,可以在定位背板1上设置多个安装通孔,利用定位钉等穿过安装通孔并钉入教室的墙壁中,从而使定位背板1保持固定。支撑板2用于放置辅导书、试卷、学习报等文件,其宽度在18cm左右,长度在1m至3m之间,厚度根据材质确定,保证足够的抗压强度即可。横杆4可采用直径在1cm左右的不锈钢棒,两端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与侧板3相连。标签5采用长方形的薄板,用于将不同学生的文件分隔开来,同时可在标签5侧面写上学生的名字,以便于学生快速取回存放在支撑板2上的资料。标签5的上端套在横杆4上并能够绕横杆4转动,同时能够沿横杆4轴向滑动,以便于将标签5快速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所述定位背板1的内侧面设置有多根水平的支撑杆6,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与支撑杆6的上表面接触。支撑杆6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圆环形、矩形、矩环形等,起到辅助支撑支撑板2的作用,提高支撑板2的承重能力,防止支撑板2变形。

所述标签5为厚度在2mm至4mm的木板、塑料板或者硬纸板,也可以是厚度在1mm左右的金属薄板等,标签5的两侧面涂刷有黑板漆层,以便于采用粉笔在标签5的侧面写上学生的名字,黑板漆采用现有的黑板上涂刷的漆。

定位背板1、支撑板2和侧板3可采用木材、塑料等材质,优选的,所述定位背板1、支撑板2和侧板3均为铝合金板,铝合金板具有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小的密度,且成本低,可通过焊接或者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连接支撑板2与侧板3。

所述侧板3的内侧面设置有的多层水平的定位板7,定位板7的长度与侧板3的宽度一致,侧板3的宽度与支撑板2的宽度一致,定位板7的宽度在10cm左右,所述定位板7的数量与支撑板2的数量一致,每个支撑板2的两端位于定位板7的上表面,且通过螺钉与定位板7相连,方便拆装。

使用时,学生将辅导书、试卷、学习报等学习用文件和资料放在支撑板2上,通过滑动标签5将不同学生的文件和资料隔开,并在标签5的侧面写上此处学习资料所属学生的名字,以便于学生日后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己的资料并取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