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态执笔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9598发布日期:2019-06-26 01:0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态执笔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执笔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异态执笔矫正器。



背景技术:

很多小朋友在刚开始学习书写的时候,由于年龄过小,手指小肌肉发育不完备、不平衡,力量也不足,故而拿笔拿不住、拿不稳。为了能拿住或者稳住手中的笔,就会自行调动手指中发育相对比较快的小肌肉予以把控,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不规范的执笔姿势。长期不规范的书写姿势养成习惯之后不仅字体不端正、笔画不流畅,而且执笔不正确也会影响书写时的坐姿,容易导致驼背、近视等,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身体发育,正确的执笔姿势要满足“三指执笔、掌虚指实、笔杆枕靠食指根部关节处”,而执笔姿势往往定型于人们在儿童时期的训练。为了正确地训练执笔姿势,各种方法、辅助器械应运而生。 在众多的执笔训练辅助器械中,绝大多数采用了手指凹坑定型的方式,比如CN88206820.2,CN98250183.8,CN00211294.9,CN00236550.2,CN200710113033.7,CN94231398.4等公开的技术方案。这类方案定位执笔手指的机构往往只针对手指紧握时的状态,而对于手指外展或松弛时不能进行限位,使得手指定位不全面。由于接受训练者通常为儿童,其动作往往不规范,容易发生各个方向的手指意外动作,使得训练目标笔具有容易滑脱的隐患。比如,手腕不动只靠手指伸缩运动来控制笔书写;或者无名指、小指过度延展,以及中指顶笔杆、捏笔尖等,导致执笔不规范。据相关统计,异态执笔姿势多达几十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手指与手掌执笔姿势和运笔姿势不规范的异态执笔矫正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异态执笔矫正器,套接于笔杆上,包括竖直部、上顶板和下指托,所述上顶板横向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上端,所述下指托横向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下端,所述竖直部、上顶板和下指托形成C形;

所述竖直部内侧面下端设有分隔食指和拇指指尖的竖直向筋板,所述竖直部可调节高度;

所述上顶板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下指托设有与第一固定孔上下对齐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共同套接固定笔杆;

所述下指托上在第二固定孔远离所述竖直部的一侧上设有向掌心弯曲的无名指和小指指套,强制避免此两指过度伸展外延,并强制避免握拳过紧;以及中指抵顶笔杆;使每根手指都能各归其位,各入正途。

所述上顶板和下指托连接有固定接触手背的弹性束带。如此设计,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固定笔杆,规范执笔时,竖直部和笔杆共同限制食指,防止捻转笔杆书写,筋板防止拇指和食指指尖碰触,下指托限制中指,向掌心弯曲的无名指指套和小指指套分别对应套入无名指和小指,使无名指和小指始终处于握虚拳的姿势。上顶板限制食指根部位置,通过弹性束带绕过手背,从而实现手执笔姿势的限制定位,避免了手腕不动手指伸缩的状况,同时防止无名指、小指的过度延展或防止实拳执笔,以及中指顶笔杆、捏笔尖等,影响执笔姿势。使得每根手指都能各归其位,各入正途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部包括外伸缩板、内伸缩板和弹性卡扣机构,所述外伸缩板上部设有开口向上的滑动腔,所述内伸缩板插接于滑动腔内可沿长度方向相对滑动;所述弹性卡扣机构包括夹片、铰轴、扭簧和止动卡槽组;所述铰轴设置在外伸缩板靠近内伸缩板的一端,,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铰轴外部,所述夹片的中部通过所述铰轴铰接在所述外伸缩板上,所述夹片的一端设有卡头;所述止动卡槽组设置在所述内伸缩板上,所述止动卡槽组包括若干条平行的卡槽,每条卡槽均和所述卡头配合卡接。如此设计,竖直部能根据手的大小进行调节高度,从而实现上顶板的准确定位,结构简单方便,能实现快速调整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卡头为圆弧性,所述卡头圆弧的圆心点位于所示铰轴上,每条卡槽的槽形均是与所述卡头配合的圆弧;每个卡槽高度均和所述内伸缩板的外表面平齐。如此设计,卡头和卡槽配合牢固准确,不会出现卡接不到位的状况。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部内侧面具有规范执笔时食指第一关节靠接部位指形的食指凹陷,所述下指托上具有规范执笔时中指第一关节靠接部指形的中指凹陷。如此设计,使手指能舒适的接触各个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上顶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和所述下指托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夹角为5-15度。如此设计,适应人体工学,以达到将矫正器与手固定在一起,进而达到正确运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固定笔杆,规范执笔时,竖直部和笔杆共同限制食指,防止捻转笔杆书写,筋板防止拇指和食指指尖碰触,下指托限制中指,向掌心弯曲的无名指指套和小指指套分别对应套入无名指和小指,使无名指和小指始终处于握虚拳的姿势。上顶板限制食指根部位置,通过弹性束带绕过手背,从而实现手执笔姿势的限制定位,避免了手腕不动手指伸缩的状况,同时防止无名指、小指的过度延展和实拳执笔,影响执笔姿势,从而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和运笔姿态。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整竖直部的高度,来适应不同的手掌大小,从而提高定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执笔矫正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执笔矫正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弹性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顶板,11、第一固定孔,2、下指托,21、第二固定孔,22、小指指套,23、无名指指套,3、外伸缩板,31、筋板,4、内伸缩板,5、弹性束带,6、弹性卡扣机构,61、夹片,62、铰轴,63、扭簧,64、卡头,6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异态执笔矫正器,套接于笔杆上,包括竖直部、上顶板1和下指托2。所述上顶板1横向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上端,所述下指托2横向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下端,所述竖直部、上顶板1和下指托2形成C形,这样可以使上顶板限制食指根部位置,另因压缩了手指异动空间从而避免了防止捻转笔杆书写、叠手指、捏笔尖等各种异态执笔姿势,下指托限制中指,防止中指抵顶笔杆、无名指和小指的位置。所述竖直部内侧面下端设有分隔食指和拇指指尖的竖直向筋板31,防止人三指执笔时拇指食指接触。所述竖直部可调节高度,从而能调整上顶板的高度,实现定位。

所述上顶板1设有第一固定孔11,所述下指托2设有与第一固定孔11上下对齐的第二固定孔21,所述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21共同套接固定笔杆。所述下指托2上在第二固定孔21远离所述竖直部的一侧上设有弯曲向上的小指指套22和无名指指套23,小指指套、无名指指套内的空腔走向符合人体工学,执笔时,将小指和无名指对应插入,从而对无名指和小指进行限制,防止左右移动或者上下移动。所述上顶板1和下指托2连接有固定接触手背的弹性束带5,通过弹性束带将手背固定住,从而达到手指手掌规范执笔姿势的整体固定,避免了手腕不动、手指动或者手指太过伸出的问题。

其中,竖直部具有伸缩功能,优选的结构方案是,所述竖直部包括外伸缩板3、内伸缩板4和弹性卡扣机构6,所述外伸缩板3上部设有开口向上的滑动腔,所述内伸缩板4插接于滑动腔内可沿长度方向相对滑动。所述弹性卡扣机构6包括夹片61、铰轴62、扭簧63和止动卡槽组;所述铰轴62设置在外伸缩板3靠近内伸缩板4的一端,所述扭簧63套设在所述铰轴62外部,所述夹片61的中部通过所述铰轴62铰接在所述外伸缩板3上,所述夹片61的一端设有卡头64;所述止动卡槽组设置在所述内伸缩板4上,所述止动卡槽组包括若干条平行的卡槽65,每条卡槽65均和所述卡头64配合卡接。所述卡头64为圆弧性,所述卡头64圆弧的圆心点位于所示铰轴62上,每条卡槽65的槽形均是与所述卡头64配合的圆弧;每个卡槽65高度均和所述内伸缩板的外表面平齐,这样内伸缩板能在外伸缩板内平稳的滑动。通过手指按在夹板上,使卡头离开卡槽,调整内伸缩板的相对位置后,松开夹板,卡头卡接在卡槽内,从而实现竖直部的高度调整。为了手指舒适感,所述竖直部内侧面具有规范执笔时食指第一关节靠接部位指形的食指凹陷,所述下指托上具有规范执笔时中指第一关节靠接部指形的中指凹陷。所述上顶板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和所述下指托2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夹角为7度,符合人体工学,方便使用人执笔,并保持正确运笔姿态。

具体操作过程:

首先调整竖直部,适合执笔时的高度,将笔通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实现固定笔杆,规范执笔时,竖直部和笔杆共同限制食指,防止食指捻转笔杆的多于动作,不筋板防止拇指和食指指尖碰触,下指托限制中指,弯曲的小指指套和无名指指套分别对应套入小指和无名指,使小指和无名指始终处于握虚拳的姿势。上顶板限制食指根部位置,通过弹性束带绕过手背,从而实现手执笔姿势的限制定位,避免了手腕不动手指动的状况,同时防止小指、无名指的伸出影响执笔姿势,从而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和运笔姿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