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复合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7947发布日期:2019-08-16 21:43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复合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标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复合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防伪标签学名(国家标准名称)防伪标识,又名防伪商标,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是为了防止他人对产品进行仿制或复制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的防伪标标签很容易从包装壳上移除重新使用,从而出现防伪标签二次使用的现象,防伪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复合防伪标签,具有提高防伪性能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层复合防伪标签,包括:

基层;

承载于所述基层的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下表面设有胶粘层,且所述海绵层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承载于所述海绵层上表面的防伪层,所述防伪层上设有防伪标识;

穿设于所述通孔的防伪绳,所述防伪绳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防伪层;以及,

承载于所述防伪层上表面的隔离层。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基层移除,并通过胶粘层将防伪标签粘接在产品上,通过防伪层上设置的防伪标识可进行防伪识别;在移除防伪标签时,由于在海绵层上设置了通孔,在通孔内穿设有防伪绳,而海绵层会与产品紧密贴合而不易移除,因此会使防伪层脱离和海绵层错位,此时防伪绳会将海绵层破坏,使得标签无法再次使用,达到防伪的效果;而通过隔离层可以将防伪层覆盖,减少防伪标签的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孔至少有一个开口位于所述海绵层的上表面。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伪绳更容易破坏海绵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伪层包括:第一防伪片和承载于所述第一防伪片上表面的第二防伪片,所述第一防伪片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二防伪片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相对接以形成所述防伪标识。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移除防伪标签时,第一防伪片和第二防伪片也会发生偏移,使得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发生错位,而无法形成完整的防伪标识,进一步提高了防伪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层为离型纸层,所述隔离层和所述第二防伪片均由透明防水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孔至少设有交叉设置的两个,且在各所述通孔内均穿设有所述防伪绳。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防伪绳的破坏力,提高防伪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多层复合防伪标签,包括:基层;承载于所述基层的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下表面设有胶粘层,且所述海绵层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承载于所述海绵层上表面的防伪层,所述防伪层上设有防伪标识;穿设于所述通孔的防伪绳,所述防伪绳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防伪层;以及,承载于所述防伪层上表面的隔离层。使用时,将基层移除,并通过胶粘层将防伪标签粘接在产品上,通过防伪层上设置的防伪标识可进行防伪识别;在移除防伪标签时,由于在海绵层上设置了通孔,在通孔内穿设有防伪绳,而海绵层会与产品紧密贴合而不易移除,因此会使防伪层脱离和海绵层错位,此时防伪绳会将海绵层破坏,使得标签无法再次使用,达到防伪的效果;而通过隔离层可以将防伪层覆盖,减少防伪标签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基层;2、海绵层;21、粘接胶层;22、通孔;3、防伪层;31、第一防伪片;32、第二防伪片;4、防伪绳;5、隔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多层复合防伪标签,如图1所示,包括:基层1;承载于基层1 的海绵层2,海绵层2的下表面设有胶粘层,且海绵层2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22;承载于海绵层2上表面的防伪层3,防伪层3上设有防伪标识;穿设于通孔22的防伪绳4,防伪绳4的两端均固定于防伪层3;以及,承载于防伪层3上表面的隔离层5。

具体的,通孔22至少有一个开口位于海绵层2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通孔22的开口一个位于海绵层2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海绵层2的侧面,相应的,防伪绳4一端固定在防伪层3的下表面,另一端固定在防伪层3 的侧面或者底部;且本实施例中通孔22至少设有交叉设置的两个,且在各通孔22内均穿设有防伪绳4,本实施例中,海绵层2上设有相垂直的两个通孔22,相应的,拉绳也设有垂直布设的两根,从而提高防伪绳4了的破坏力,提高防伪效果。

防伪层3包括:第一防伪片31和承载于第一防伪片31上表面的第二防伪片32,第一防伪片3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标识,第二防伪片32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标识,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相对接以形成防伪标识;防伪标识可以是图形、文字、字母、数字、二维码、条形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均为防伪标识的一半,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拼接在一起时即形成完整的防伪标识;当移除防伪标签时,第一防伪片31和第二防伪片32也会发生偏移,使得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发生错位,而无法形成完整的防伪标识,进一步提高了防伪性能。

本实施例中,基层1为离型纸层,且隔离层5和第二防伪片32均由透明防水材料制成,从而透过隔离层5和第二防伪片32即可看到防伪标识进行防伪识别。

使用时,将基层1移除,并通过胶粘层将防伪标签粘接在产品上,通过防伪层3上设置的防伪标识可进行防伪识别;在移除防伪标签时,由于在海绵层2上设置了通孔22,在通孔22内穿设有防伪绳4,而海绵层2会与产品紧密贴合而不易移除,因此会使防伪层3脱离和海绵层2错位,此时防伪绳4会将海绵层2破坏,使得标签无法再次使用,达到防伪的效果;而通过隔离层5可以将防伪层3覆盖,减少防伪标签的损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