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毛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7199发布日期:2021-06-18 20:3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毛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毛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毛笔。



背景技术:

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毛笔是古代中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毛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毛笔的笔头最初用兔毛,后亦用羊、鼬、狼、鸡、鼠等动物毛制成;其笔管以竹或其它质料制成,头圆而尖,用于传统的书写和图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人民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毛笔做出了很多的改进。几千年以来,它为创造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在当今世界上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

现有的毛笔在书写不同字体及不同用途时需要用到不同规格的毛笔,因而会备有多款毛笔,同时由于毛笔的体积较大,这样会造成毛笔储存数量多保存不便,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毛笔的笔头容易掉毛造成损耗,导致笔头无法使用时毛笔的笔杆还是完好的,因此造成一定的材料浪费。现有的毛笔在使用时需要频繁蘸墨,初学者不易掌握,费时费力,且由于毛笔体积较大笔杆较长导致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书写不同大小的字体时需要配备多种规格的毛笔造成储存、使用不便且随着使用使用时间的增加导致笔头掉毛无法使用的和需要频繁蘸墨不易掌握且笔杆较长导致不方便携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毛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毛笔,包括第一笔杆、第二笔杆、笔头和毛笔保护壳,所诉第一笔杆固定有两个笔壳连接块,且两个所诉笔壳连接块接近于第一笔杆顶部,所诉毛笔保护壳的两侧开设有保护壳连接槽,所诉笔壳连接块通过保护壳连接槽连接有毛笔保护壳,所诉毛笔保护壳的一侧固定有笔头保护壳,所述第一笔杆的内部的中间固定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拆卸连接有活塞,所述第二笔杆的内部固定有储墨槽,且所述活塞位于储墨槽的内部,所述储墨槽的内部贯穿有挡墨板所述挡墨板的一侧固定有出墨按钮,所诉第二笔杆的一端拆卸连接有笔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出墨按钮与挡墨板之间连接有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笔壳连接块与保护壳连接槽都为磨砂材质,之间相互有阻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笔头保护壳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小凸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笔杆和第二笔杆采用仿竹钢杆的材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毛笔保护壳的深度比第二笔杆的长度长1cm。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设置有第二笔杆、储墨槽和笔头,第二笔杆的一端拆卸连接有笔头,且第二笔杆内部的储墨槽的一端与笔头相对应,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书写的字体大小来选择笔头,然后将笔头的接口端旋转入第二笔杆的一端,将笔头与第二笔杆通过第二笔杆内的螺纹旋紧,这样就完成了笔头的安装,当笔头随使用时间长导致掉毛而无法使用时,使用者用同样的方法将笔头从第二笔杆卸下换新,这样不会因备有多款毛笔,造成毛笔储存数量多保存不便,且不会因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毛笔的笔头容易掉毛导致无法使用时毛笔的笔杆还是完好的而造成的材料浪费。

2、本发明中,设置有第一笔杆、活塞杆、活塞、第二笔杆、储墨槽、出墨按钮、挡墨板、弹簧和笔头,使用者将第一笔杆下压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压至底部位于储墨槽内的挡墨板的上方,将笔头从第二笔杆的一端卸下,然后将第二笔杆的连接笔头端口放与准备好的墨水中,按下出墨按钮,使出墨按钮顶开挡墨板,接着将第一笔杆向上拉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将墨水吸入储墨槽中,直至储墨槽拉满,然后松开出墨按钮,弹簧将出墨按钮弹回带动拉回挡墨板,这样墨水就不会倒出,最后将笔头与第二笔杆连接,这样就完成了毛笔的装墨,这样不需要频繁蘸墨,且易掌握不浪费时间。

3、本发明中,设置有毛笔保护壳、笔壳连接块、笔头保护壳、保护壳连接槽、第一笔杆、活塞杆、活塞、第二笔杆、储墨槽、出墨按钮、挡墨板和笔头,当使用者需要外出携带或保存毛笔时,可将笔头从第二笔杆内旋转拆卸下,将笔头以笔毛向内插入笔头保护壳中,接着按下出墨按钮将第一笔杆向下推压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至底部将储墨槽中的墨水或空气排出,同时第一笔杆也将第二笔杆包裹在内,然后使用者抓住第二笔杆将第一笔杆通过笔壳连接块连接的保护壳连接槽推压至毛笔保护壳的内部顶部,这就完成了对毛笔的收纳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毛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毛笔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毛笔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第一笔杆;2、第二笔杆;3、笔头;4、活塞杆;5、活塞;6、储墨槽;7、出墨按钮;8、弹簧;9、毛笔保护壳;10、笔壳连接块;11、笔头保护壳;12、保护壳连接槽;13、挡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毛笔,包括第一笔杆1、第二笔杆2、笔头3和毛笔保护壳9,所诉第一笔杆1固定有两个笔壳连接块10,且两个所诉笔壳连接块10接近于第一笔杆顶部,所诉毛笔保护壳9的两侧开设有保护壳连接槽12,所诉笔壳连接块10通过保护壳连接槽12连接有毛笔保护壳9,所诉毛笔保护壳9的一侧固定有笔头保护壳11,所述第一笔杆1的内部的中间固定有活塞杆4,所述活塞杆4拆卸连接有活塞5,所述第二笔杆2的内部固定有储墨槽6,且所述活塞5位于储墨槽6的内部,所述储墨槽6的内部贯穿有挡墨板13所述挡墨板13的一侧固定有出墨按钮7,所诉第二笔杆2的一端拆卸连接有笔头3。

具体的,如图3所示,出墨按钮7与挡墨板13之间连接有弹簧8,更加自如的控制出墨且更加好的阻止漏墨。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笔壳连接块10与保护壳连接槽12都为磨砂材质,之间相互有阻力,在使用时保护壳不会滑落阻碍使用者书写。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笔头保护壳12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小凸槽,可以卡住笔头一端放止笔头掉落。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笔杆1和第二笔杆2采用仿竹钢杆的材质,毛笔使用时间长了笔杆不会像竹杆、木杆一样弯曲开裂,更加耐用且不易变形。

具体的,如图2所示,毛笔保护壳9的深度比第二笔杆2的长度长1cm,更加有效的保护笔杆。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将第一笔杆1下压通过活塞杆4带动活塞5压至底部位于储墨槽6内的挡墨板13的上方,将笔头3从第二笔杆2的一端卸下,然后将第二笔杆2的连接笔头3端口放与准备好的墨水中,按下出墨按钮7,使出墨按钮7顶开挡墨板13,接着将第一笔杆1向上拉通过活塞杆4带动活塞5向上运动将墨水吸入储墨槽6中,直至储墨槽6拉满,然后松开出墨按钮7,弹簧8将出墨按钮7弹回带动拉回挡墨板13,这样就完成了对毛笔的进墨储墨,接着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书写的字体大小来选择笔头3,然后将笔头3的接口端旋转入第二笔杆2的一端,将笔头3与第二笔杆2通过第二笔杆3内的螺纹旋紧,这样就完成了笔头3的安装,当使用者需要外出携带或保存毛笔时,可将笔头3从第二笔杆2内旋转拆卸下,将笔头3以笔毛向内插入笔头保护壳11中,接着按下出墨按钮7将第一笔杆1向下推压通过活塞杆4带动活塞5至底部将储墨槽6中的墨水或空气排出,同时第一笔杆1也将第二笔杆2包裹在内,然后使用者抓住第二笔杆2将第一笔杆1通过笔壳连接块10连接的保护壳连接槽12推压至毛笔保护壳9的内部顶部,这就完成了对毛笔的收纳和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