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芯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6789发布日期:2019-12-06 16:25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芯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办公文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芯笔。



背景技术:

专业人员在手绘图纸时,常常由于绘图工具多样而存在诸多不便。由于工件表达的需要,会用到hb、2b、2h等多种型号的铅笔。普通的铅笔需要根据作图需求切削成不同的粗细来满足各种线型的需要,需要浪费作图人员的精力,市场上的自动绘图铅笔,不仅价格高,而且一种绘图铅笔通常只能使用一种型号的笔芯,因此为了绘图,需要购买多只多种型号的绘图铅笔,使用起来需要经常换笔使用,造成使用麻烦。针对这一问题申请号为201620252495.1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笔芯自动绘图铅笔,包括用于握笔的笔身、若干个根用于装载并吐出笔芯的自动吐芯组件以及用于在自动吐芯组件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结构,所述笔身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自动吐芯组件的容纳腔,所述自动吐芯组件插设在容纳腔内,所述切换结构包括若干个切换滑扣。该多笔芯自动绘图铅笔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自动吐芯组件向下移动过程中,自动吐芯组件下端外露铅芯会和锥形结构接触,导致铅芯的折断,影响使用体验,并且更换装填铅芯的动作也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多芯笔。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芯笔,包括

笔芯,笔芯中至少含有一根自动铅笔机构,铅笔芯包括芯管以及固定在芯管下端的吐芯单元,

笔壳,笔壳开设滑动槽,笔壳的下端具有伸出自动铅笔机构的开孔,

切换单元,切换单元包括滑动安装至滑动槽的滑动扣,

其特征在于:

吐芯单元具有伸出开孔的伸出段以及相对笔壳定位的定位段,定位段呈圆台形,

笔壳的内壁固定有若干片导向片,导向片之间设置有用于插入吐芯单元的间隔槽,导向片的外端固定于笔壳的内壁上,导向片呈外高内低设置,间隔槽的宽度小于定位段的外径且大于伸出段的外径,

笔壳内壁下端固定若干片定位片,相邻定位片之间为供铅芯活动的空间,定位片的外端固定于笔壳的内壁上,定位片的内端为用于抵定位段外壁的斜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向下按动滑动扣的过程中,自动铅笔机构向下运动,并且通过倾斜设置的导向片向上抵住吐芯单元,并设置供铅芯活动的空间,使得吐芯单元下端的铅芯不会与笔壳的内壁接触,避免铅芯折断;并且伸出段伸出开口后,导向抵在定位段上,伸出段不易摆动,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笔芯的稳定性。

进一步,作为优选,笔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通过螺纹配合拧紧固定在上壳体上,上壳体的下端固定有封口板,封口板上开设有穿孔,穿孔插设有导向管,导向管的上端固定滑动扣,导向管上套设有压簧,压簧的下端抵在封板的上端,压簧的上端抵在滑动扣上,导向管的下端固定有弹性软管,弹性软管下端开设有用于插入笔芯上端的插接孔。笔芯的下端从外向内活动并插入笔壳的下端的开孔,弹性软管可以适应性变弯。采用这种结构,拧下下壳体,拔下笔芯,并插入新替换的笔芯,并重新拧上下壳体,即可笔芯的更换操作,因此笔芯的更换操作更加方便;在拔下自动铅笔机构后,从芯管的上端放入铅芯后,重新将自动铅笔机构插入弹性软管,并重新拧上下壳体,即可实现铅芯的更换操作,自动铅笔机构补充铅芯的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作为优选,笔壳的内部上端固定有定位筒,滑动扣的上端固定有用于卡入定位筒内部的卡接片。采用定位筒实现卡主滑动扣,结构简单,开模制造成本较低。

进一步,作为优选,笔壳的内壁固定有3-4片导向片,笔壳的内壁固定有3-4片定位片。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软管采用硅胶软管、塑料软管或者弹簧。

本实施例吐芯单元的吐芯原理采用市场上常规的吐芯结构实现,或采用如下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吐芯单元包括芯壳、芯壳压簧,伸出段以及定位段位于芯壳上,所述芯管插入芯壳,芯管和芯壳之间设置有芯壳压簧,芯壳压簧的上端抵住芯管,芯壳压簧的下端抵住芯壳,芯壳的内开设有芯孔,芯管的下端固定有若干片用于夹紧铅芯的弹性片,弹性片穿过芯孔,当芯壳的定位段抵在定位片上后,继续下压芯管,芯管的弹性片相对芯孔向下活动,弹性片之间距离增大,弹性片之间不在夹紧铅芯,铅芯由于重力,自动向下滑动,实现自动出芯的效果。

本实施例多芯笔将弹性软管的弹性软管可以全部插入自动铅笔机构,各个自动铅笔机构使用铅芯型号不同,从而使得多芯笔可以在多种铅芯型号之前进行切换,并且弹性软管也可以插入水笔芯或者圆珠笔芯,以实现铅笔、圆珠笔以及水笔的切换,如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向下按动滑动扣的过程中,自动铅笔机构向下运动,并且通过倾斜设置的导向片向上抵住吐芯单元,并设置供铅芯活动的空间,使得吐芯单元下端的铅芯不会与笔壳的内壁接触,避免铅芯折断;并且伸出段伸出开口后,导向抵在定位段上,伸出段不易摆动,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笔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芯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芯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切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弹性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a处下壳体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b-b处下壳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吐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配有自动铅笔机构和水笔芯时的多芯笔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自动铅笔机构1,芯管11,吐芯单元12,伸出段121,定位段122,芯壳123,芯壳压簧124,芯孔125,弹性片126,铅芯127,上壳体21,下壳体22,滑动槽23,开孔24,定位筒25,卡接片26,导向片27,间隔槽28,定位片29,供铅芯活动的空间210,定位片的内端211,封口板212,穿孔213,滑动扣31,导向管32,压簧33,弹性软管34,插接孔35,水笔芯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图7,多芯笔包括笔芯、笔壳以及切换单元。笔芯中至少含有一根自动铅笔机构1,铅笔芯包括芯管11以及固定在芯管11下端的吐芯单元12,吐芯单元12的吐芯原理采用现有市场上的常规吐芯结构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吐芯单元12具有伸出开孔24的伸出段121以及相对笔壳定位的定位段122,定位段122呈圆台形,笔壳开设滑动槽23,笔壳的下端具有伸出自动铅笔机构1的开孔24,切换单元包括滑动安装至滑动槽23的滑动扣31,笔壳的内部上端固定有定位筒25,滑动扣31的上端固定有用于卡入定位筒25内部的卡接片26。采用定位筒25实现卡主滑动扣31,结构简单,开模制造成本较低。当滑动扣31扣入定位筒25后(如图3所示),滑动扣31依然具有相对滑动槽23向下滑动的行程余量,从而使得吐芯单元12可以在推动滑动扣31后,吐出铅芯127。

如图5所示,笔壳的内壁固定有四片导向片27,导向片27之间设置有用于插入吐芯单元12的间隔槽28,导向片27的外端固定于笔壳的内壁上,导向片27呈外高内低设置,间隔槽28的宽度小于定位段122的外径且大于伸出段121的外径。

如图6所示,笔壳内壁下端固定若干片定位片29,相邻定位片29之间为供铅芯活动的空间210,定位片29的外端固定于笔壳的内壁上,定位片的内端211为用于抵定位段122外壁的斜面结构。

笔壳包括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下壳体22通过螺纹配合拧紧固定在上壳体21上,上壳体21的下端固定有封口板212,封口板212上开设有穿孔213,穿孔213插设有导向管32,导向管32的上端固定滑动扣31,导向管32上套设有压簧33,压簧33的下端抵在封板的上端,压簧33的上端抵在滑动扣31上,导向管32的下端固定有弹性软管34,弹性软管34下端开设有用于插入笔芯上端的插接孔35。笔芯的下端从外向内活动并插入笔壳的下端的开孔24,弹性软管34可以适应性变弯。采用这种结构,拧下下壳体22,拔下笔芯,并插入新替换的笔芯,并重新拧上下壳体22,即可笔芯的更换操作,因此笔芯的更换操作更加方便;在拔下自动铅笔机构1后,从芯管11的上端放入铅芯127后,重新将自动铅笔机构1插入弹性软管34,并重新拧上下壳体22,即可实现铅芯127的更换操作,自动铅笔机构1补充铅芯127的操作更加方便。所述弹性软管34采用硅胶软管、塑料软管或者弹簧。

本实施例吐芯单元12的吐芯原理除了采用市场上常规的吐芯结构实现,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吐芯单元12包括芯壳123、芯壳压簧124,伸出段121以及定位段122位于芯壳123上,所述芯管11插入芯壳123,芯管11和芯壳123之间设置有芯壳压簧124,芯壳压簧124的上端抵住芯管11,芯壳压簧124的下端抵住芯壳123,芯壳123的内开设有芯孔125,芯管11的下端固定有若干片用于夹紧铅芯127的弹性片126,弹性片126穿过芯孔125,当芯壳123的定位段122抵在定位片29上后,继续下压芯管11,芯管11的弹性片126相对芯孔125向下活动,弹性片126之间距离增大,弹性片126之间不在夹紧铅芯127,铅芯127由于重力,自动向下滑动,实现自动出芯的效果。

本实施例多芯笔将弹性软管34的弹性软管34可以全部插入自动铅笔机构1,各个自动铅笔机构1使用铅芯127型号不同,从而使得多芯笔可以在多种铅芯127型号之前进行切换,并且弹性软管34也可以插入水笔芯4或者圆珠笔芯,以实现铅笔、圆珠笔以及水笔功能的切换,如图8所示。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