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携式实验对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4240发布日期:2020-02-21 20:2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便携式实验对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实验对照装置。



背景技术:

实验装置是目前化学研究领域需要的主要设备,现有高中及中专化学教材中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的实验方法是在试管中加入盐酸,在两个气球中装入两种固体,然后同时抖如试管中观察现象。学生无法理解这两个实验的本质区别,而且在操作中不易做到同步,也无法看到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气体产生的快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新型便携式实验对照装置,包括对照装置a与对照装置b,所述对照装置a与对照装置b末端均固接于水平底板上表面,所述对照装置a与对照装置b均包括气球、温度计、橡皮塞a、橡皮塞b、玻璃管a、玻璃管b、玻璃管c、胶皮管、止水夹、注射器,所述玻璃管a贯穿于橡皮塞a且上端设有气球,所述温度计贯穿于橡皮塞a,所述橡皮塞a设于玻璃管c上端,所述玻璃管c下端设有橡皮塞b,所述玻璃管b贯穿于橡皮塞b,所述玻璃管b下端设有胶皮管,所述胶皮管中间设有止水夹,所述胶皮管下端设有注射器,所述玻璃管a、b、c均为空心.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温度计下端深入玻璃管c但与橡皮塞b不接触,通过按压水平底板,使液体进入玻璃管c中发生反应,通过温度计可以直观看出反应有无产生热量,以及热量产生的快慢,温度计下端与装置其他部位表面不接触尽量减少外界对温度的影响。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温度计上端与玻璃管a上端齐平,防止气球膨胀,顶触到温度计,影响实验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对照装置a与对照装置b均为同样结构,实验时能直观对比出实验的差别。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橡皮塞a、橡皮塞b、气球与胶皮管均为软性橡胶材质,能使橡皮塞a与橡皮塞b分别和玻璃管c紧密相接,胶皮管和玻璃管b以及注射器紧密相接,玻璃管a与玻璃管b分别和橡皮塞紧密相接,温度计与橡胶塞a紧密相接,防止漏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中可以直观看出2个化学反应的程度,并记录做对比,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注入快慢以及多少,方便分段记录,橡皮塞a、橡皮塞b,气球,胶皮管均为软性橡胶材质,有效的对连接处密封,防止漏气,而且可以通过温度计观察出实验过程中热量的变化差别,也可以通过气球的膨胀直观比较出两者反应程度的不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玻璃管a;2-橡皮塞a;3-温度计;4-玻璃管b;5-玻璃管c;6-胶皮管;7-注射器;8-气球;9-橡皮塞b;10-对照装置a;11-对照装置b;12-水平底板;止水夹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实验对照装置,包括对照装置a10与对照装置b11,所述对照装置a10与对照装置b11末端均固接于水平底板12上表面,所述对照装置a10与对照装置b11均包括气球8、温度计3、橡皮塞a2、橡皮塞b9、玻璃管a1、玻璃管b4、玻璃管c5、胶皮管6、止水夹13、注射器7,所述玻璃管a10贯穿于橡皮塞a2且上端设有气球8,所述温度计3贯穿于橡皮塞a2,所述橡皮塞a2设于玻璃管c5上端,所述玻璃管c5下端设有橡皮塞b9,所述玻璃管b4贯穿于橡皮塞b9,所述玻璃管b4下端设有胶皮管6,所述胶皮管6中间设有止水夹13,所述胶皮管6下端设有注射器7,所述玻璃管a1、玻璃管b4、玻璃管c5均为空心,所述温度计3下端深入玻璃管c5但与橡皮塞b9不接触,所述温度计3上端与玻璃管a1上端齐平,所述对照装置a10与对照装置b11均为同样结构,所述橡皮塞a2、橡皮塞b9,气球8,胶皮管6均为软性橡胶材质,便于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将对照装置a10的注射器7抽取一定盐酸,将橡皮塞a10拔出并倒入一定碳酸钠,然后将注射器7套接于胶皮管6下端,橡皮塞a10套入玻璃管c上端,对照装置b11重复对照装置a10的操作,但是需要把对照装置b11与对照装置a10相对应的玻璃管c内放入碳酸氢钠,然后将止水夹13打开,并按压水平底板12将液体通过胶皮管6计入玻璃管c5中,反应开始,观察反应过程,分别查看温度计3刻度并记录,查看气球8膨胀速度、大小并记录,通过按压水平底板12的速度,来控制液体计入量以及计入速度。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