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铅笔的自动式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6264发布日期:2020-07-17 16:04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铅笔的自动式机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铅笔,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铅笔的自动式机芯。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614919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进给铅芯机构的自动铅笔,自动进给铅芯机构利用了一个由套管、置于该套管内的一对锁紧片、一对滚球和一个弹簧构成的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使铅芯在笔中向笔头方向前行时解锁,而有后退趋势时锁紧,以防止铅芯相对笔杆回缩。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结构的自动或半自动铅笔,cn2614919y公开的自动铅笔就是为了解决直径为0.7mm的铅芯在书写用力过大易折的问题,公告号为cn20170308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铅笔就是为了解决直径为0.5mm的铅芯在书写用力过大易折的问题,针对上述两款专利其对直径为0.3mm的铅芯在书写用力过大易折的问题还未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能够有效地解决0.3mm铅芯断芯的问题的自动铅笔的自动式机芯。

【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铅笔的自动式机芯,其包括储芯管,所述储芯管的下端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套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与所述连接管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弹簧座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弹簧座的下端连接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内设有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内套管内设有夹头,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夹头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夹头靠近下端的外壁上设有钢珠,所述钢珠上套设有锁圈,所述锁圈设置在所述内套管内;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下端的外壁连接所述内套管、所述接头下端的内壁内设有所述夹头的上端部;铅芯从所述储芯管内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管、所述接头与所述夹头。

进一步的,所述铅芯的直径为0.3mm铅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中部位置上设有第一铅芯通道,所述第一铅芯通道的下端连接有同轴设置的第二铅芯通道,所述第一铅芯通道为第一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孔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台阶孔小径段的直径为所述第二铅芯通道直径的3-5倍,所述第二铅芯通道直径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0.6mm;所述接头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铅芯通道同轴的第三铅芯通道,所述第三铅芯通道的直径为所述第二铅芯通道直径的2-3倍;所述夹头共有两个,每个所述夹头的中部分别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过渡通槽、调节通槽、第二过渡通槽、定位通槽与第三过渡通槽,两所述夹头上的所述通槽对称设置且配合形成所述0.3mm铅芯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通槽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的长度为0.15mm、高度为0.26mm且下底的长度为0.34mm;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通槽中部位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球形凹槽与球形凸起,其中一个所述夹头上的所述球形凹槽、所述球形凸起与另一个所述夹头上的所述球形凸起、所述球形凹槽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的大小相同且均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25mm。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座的外壁上设有挂耳,所述外套管上设有与所述挂耳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弹簧座与所述外套管通过所述挂耳与所述卡槽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下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结构。

【3】有益效果

实用新型自动铅笔的自动式机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能够有效地解决0.3mm铅芯断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铅笔的自动式机芯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c部放大图;

图5为图2的d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铅笔的自动式机芯中单个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e部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铅笔的自动式机芯中接头与夹头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铅笔的自动式机芯,其包括储芯管1,所述储芯管1的下端设有连接管2,连接管2与储芯管1之间过盈配合,其主要是通过在连接管2上端的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倒置的卡扣,通过第一倒置的卡扣连接储芯管1,所述连接管2的下端套设有弹簧座5,所述弹簧座5与所述连接管2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连接管2与所述弹簧座5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管2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台23,在弹簧座5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凸台52,第一弹簧3设置在第一凸台23与第二凸台52之间;在所述弹簧座5的下端连接有外套管4,在本实施中所述弹簧座5的外壁上设有挂耳51,挂耳51设置在第二凸台52的下方且留有间距,挂耳51共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外套管4上设有与两所述挂耳51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弹簧座5与所述外套管4通过所述挂耳51与所述卡槽配合,在所述外套管4内设有内套管8,所述外套管4与所述内套管8之间设有第二间隙,在所述内套管8内设有夹头7,所述内套管8与所述夹头7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1,所述夹头7靠近下端的外壁上设有钢珠9,所述钢珠9上套设有锁圈10,所述锁圈10设置在所述内套管8内;所述连接管2的下端连接有接头6,接头6与连接管2之间过盈配合,接头6与连接管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置的卡扣,通过第二倒置的卡扣连接连接管2实现过盈配合,所述接头6下端的外壁连接所述内套管8,在所述接头6下端的外壁上设有圆弧状的凸起63,在内套管8的内部上设有与圆弧状的凸起63相对应的凹槽,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0.08mm且小于等于0.12mm,其中以0.1mm为最佳,所述接头6下端的内壁内设有所述夹头7的上端部,接头6与夹头7之间之间具体的配合方式是在接头6下端设有一个安装槽,在安装槽与第三铅芯通道61之间连接有第二斜面,安装槽的内径大于第三铅芯通道61的内径,夹头7与安装槽之间设有间隙,在本实施中在外套管4内设有第二台阶孔,内套管8为台阶轴,第二台阶孔对内套管8起到限位的作用,设置成此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当第二台阶孔对内套管8起到限位作用时,在外力的作用下接头6上的圆弧状的凸起63与内套管8内的凹槽脱离,接头6会带动夹头7继续向下移动;在内套管8内设有台阶81,夹头7上设有第三凸台,第二弹簧11设置在台阶81与第三凸台之间,第二弹簧11主要对夹头7起到复位的作用,锁圈5设置在台阶81的下端,钢珠9与锁圈10之间通过第一斜面配合,第一斜面与夹头7轴线的夹角朝下越来越大,在本实施例中当机芯在工作时接头6随着储芯管1与连接管2向下移动,安装槽上端的第二斜面与夹头7接触后接头6继续向下移动,接头6继续向下移动并且会带动夹头7向下移动并压紧第二弹簧11,夹头7同时带动钢珠9在第一斜面上向下滑动,此时钢珠9对夹头7的夹紧力越来越小会导致夹头7下端的开口增大以便于铅芯顺利通过;铅芯从所述储芯管1内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管2、所述接头6与所述夹头7,所述连接管2、所述接头6与所述夹头7内的铅芯通道同轴设置,在本实施中为了达到便于出芯的目的,所述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的大小相同且均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25mm,其中以0.15mm为最佳。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本实例中所述铅芯的直径为0.3mm铅芯,在选择0.3mm直径铅芯的同时,所述连接管2的中部位置上设有第一铅芯通道22,所述第一铅芯通道22的下端连接有同轴设置的第二铅芯通道24,所述第一铅芯通道22为第一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孔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台阶孔小径段的直径为所述第二铅芯通道24直径的3-5倍,所述第二铅芯通道24直径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0.6mm,其中第二铅芯通道24直径以0.35mm为最佳;所述接头6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铅芯通道24同轴的第三铅芯通道61,所述第三铅芯通道61的直径为所述第二铅芯通道24直径的2-3倍;所述夹头7共有两个,每个所述夹头7的中部分别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过渡通槽71、调节通槽72、第二过渡通槽73、定位通槽74与第三过渡通槽75,第一过渡通槽71为锥形圆弧槽;调节通槽72为横截面为半圆弧的通槽;第二过渡通槽73为开口朝下内径逐渐减小的锥形槽,所述定位通槽74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的长度为0.15mm、高度为0.26mm且下底的长度为0.34mm,在上底的两个角上还分别设有r0.05mm的倒角;第三过渡通槽75为圆弧槽;两所述夹头7上的所述通槽相对称设置且配合形成容直径为0.3mm铅芯通过的通道;所述调节通槽72中部位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球形凹槽76与球形凸起77,形凹槽76与球形凸起77具体的位置是在第三凸台内,其中一个所述夹头7上的所述球形凹槽76、所述球形凸起77与另一个所述夹头7上的所述球形凸起77、所述球形凹槽76配合。

为了提高适用范围,在本实施中所述外套管4下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结构41,外螺纹结构41与下端的笔壳连接,在下端的笔壳内设有笔尖,延伸至笔壳的外部,在笔尖与笔壳之间设有用于复位的第三弹簧,在笔尖的上端部安装有阻尼,在阻尼与笔尖内设有容直径为0.3mm铅芯通过的通道。

实用新型自动铅笔的自动式机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能够有效地解决0.3mm铅芯断芯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